【总结】骨髓穿刺涂片的一点体会 附带《操作规范》免丁当下载
1、术前谈话
2、器械药品准备(穿刺针、5ml及10ml注射器、纱布、络合碘、棉球、一次性无菌洞巾单、利多卡因)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髂后上棘穿刺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髂前上棘、胸骨穿刺取仰卧位)
4、暴露穿刺部位(至少离穿刺点上下15cm)
5、定位(以髂后上棘为例 可取用2-4及6-8cm的定点标准,先定位髂嵴最高点约在腋后线水平,而后自髂嵴最高点向足端平行于腋后线下移6-8cm,标记,做其垂直线,再于此垂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沿垂线向外侧平移2-4cm,标记定点即为髂后上棘区域。为方便临床,可采取先测量操作者示指相应数据长度的位置的方法,而后再以示指为尺,估算。注:因为此数据标准都为一范围,而非具体数值,这样的数据范围差值为2cm,正好大致相当于一大拇指的宽度,而髂后上棘为一突起骨平面,而非一点,通常定位时也是以大拇指出师,恰好对应)
6、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7-8cm为半径环绕一周即为消毒范围)、戴手套
7、器械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有无弯曲、针尖有无卷折等、抽取利多卡因备用、10ml注射器留空2-3ml备用、玻片准备,注:将10ml注射器及玻片等置于术者最方便快捷拿取的地方对于骨髓高凝状态的病人而言可节省时间,便于涂片)
8、铺无菌洞巾(铺完洞巾后持无菌纱布擦干络合碘或者于局麻后打开1块无菌纱布置于消毒区域,意义:络合碘在皮肤上增加了润滑度,使绷紧皮肤变得困难,而擦干或以纱布覆盖可增加摩擦力,便于绷紧皮肤,有利于沿定位点穿刺,保持垂直进针)
9、穿刺点局部麻醉药注射
10、持针垂直左右旋转进针,感受到突破感之后,停止旋进,抽出针芯,见针芯尖端沾有血迹,即可抽取,若无,放回针芯调整穿刺针进针深度,继续前述抽取步骤
11、抽取成功(0.1-0.2ml骨髓)后,立即放回针芯,将注射器内骨髓转移到玻片上,开始涂片。
12、拔针,术毕,无菌纱布压迫伤口1-2min(凝血功能较差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附:百度文库搜索到的关于骨髓穿刺术的操作规范 幻灯片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