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分享】脑膜炎球菌疫苗研究现状和展望

发布于 2011-05-17 · 浏览 754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13 年零 3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时宇,王建华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100024)
[关键词】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茵;多糖疫苗;结合疫苗;B群外膜蛋白疫苗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09)16—1958—04
目前细菌性脑膜炎依旧严重威胁着全世界人的健康,据
估计每年世界范围内约有50万的病例,其中至少有5万人因
病死亡,部分幸存者会形成永久性后遗症,如癫痫、智力迟钝
或者是神经性耳聋。脑膜炎奈瑟菌能够引起严重的脑膜炎和
败血症,并且是唯一引起脑膜炎大范围流行的病原体?。现
将脑膜炎球菌疫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脑膜炎奈瑟菌危害的严重性
脑膜炎奈瑟菌能够迅速通过基因转移或基因转换完成基
因的转变,从而导致荚膜和非荚膜抗原的转换?。A群脑膜
炎球菌以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大规模流行为特征,在北美或欧
洲很少引起流行。在非洲,它们是引起大流行及地方流行性
脑膜炎球菌病的主要病因,以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的撒
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最为严重,被称为“脑膜炎地带”。自2000
年起,W135群作为疾病爆发的病原菌的出现,更增加了这个
区域流行病形式的复杂性【2】。B群脑膜炎球菌在发达国家是
引起地方性脑膜炎的首要病原菌,在北美占到了30%~
40%,在某些欧洲国家可高达80%,其余则多由c群引起【3 J。
和A、C群脑膜炎球菌疾病通常在1~3 a消退的流行特点形
成对照的是,B群菌病的流行开始的很缓和,但是一旦流行可
能会持续10 a或更长时间。
2现有脑膜炎球菌疫苗
2.1 多糖疫苗针对四价多糖疫苗,在沙特阿拉伯进行了涉
及423名年龄在5岁以下儿童的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在2~4
岁及4~5岁的儿童中,针对A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分别
约有90%和60%的血清杀菌抗体反应呈阳性,但在6~12个
月和12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却分别只有25%和13%的
呈阳性反应¨J。同时这些疫苗也不能诱导免疫记忆。总之,
多糖疫苗对青少年和成人有效,但是对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
效果不佳,并不能作为常规免疫,只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群。
2.2多糖一蛋白结合疫苗Chiron和Wyeth使用与遗传相
关的脱毒白喉类毒素(cRMl97)作为蛋白载体,Baxter用破伤
风类毒素作为载体,开发了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C)。这些疫苗作为2,3,4月龄婴幼儿常规免疫接种的
附加部分,以及作为1~18岁人群单次剂量追加免疫接种计
划,于1999年11月引入了英国。由于在婴幼儿早期接种后
可能会出现免疫力逐渐衰退的现象,正在考虑于第18个月进
行加强免疫以确保获得长效保护作用【5“J。针对青少年所采
取的大范围结合疫苗免疫接种计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
的发生率,导致临床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幅度超过了
90%,无症状携带者的人数也降低了66%"J。值得注意的
是,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患病率同样也下降了70%,这应
该得益于人群免疫,有可能影响了该菌的克隆增殖过程和病
菌在人群间的传播过程【8 J。
在荷兰,从社会对卫生保健支付前景的角度,将Men(]疫
苗接种的成本一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对14月龄儿童
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其成本一效益比率令人满意,而对l周岁
以内的儿童进行接种则很不划算。所以,在2002年,荷兰实
行了针对14月龄儿童的常规疫苗接种计划,同时使用结合疫
苗进行加强免疫的接种计划[91。也有报道用结合疫苗对2岁
的儿童进行单次剂量接种可以成功诱导良好并且可能持续时
间长的对抗脑膜炎球菌病的免疫保护反应ll引。针对MenC
结合疫苗的人群免疫所进行的相似研究于1999--2001年在
加拿大完成,得出的结论是,为确保保护作用最为有效且长期
持续的策略,是执行常规的3次剂量的婴幼儿疫苗免疫接种
计划。而要获得最好的成本一效益,其战略是在急性爆发的情
况下进行单次剂量的结合疫苗接种?J。
最近,Sanofi.Pasteur开发了A/c厂Y侧135群多糖共价结
合白喉类毒素(MCV4)的四价结合疫苗。在11~18岁人群
中,该疫苗100%有效的使杀菌抗体滴度升高,在美国已经批
准用在11~55岁的人群中。同时为获得针对2~10岁儿童
接种的许可,申请书已经提交给FDA【l 2|。针对MCV4疫苗
接种在美国青少年中所开展的成本一效益研究显示,在22 a
以上的时间里,通过这种方式预防了可能发生的270例脑膜
炎球菌病病例以及36例死亡病例,减少了直接因疾病造成的
成本消耗0.18亿美元以及生产力损失0.5亿美元【l引。但这
种疫苗的成本总体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是负担不起的。
一种MenA/C双价结合疫苗最近也被开发,但是发现它
所诱导的免疫记忆主要是针对C群的¨4。。2000年8月一
2002年1月,有学者在240名年龄在7~11岁的幼儿身上进
行了九价肺炎链球菌/MenC结合疫苗(Pnc9一MenC)的Ⅱ期
随机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测试人群对这种疫苗具有良好的耐
受性,但是免疫原性弱于单独的MenC疫苗【I引。但可以预见
的是,如果没有关键的技术问题,这种疫苗很快会在美国和欧
洲得到应用。在美国,重点推荐使用的多价结合疫苗已经公
布,并且已经开始设计研究方案用以评估它们对公共卫生的
影响。
2.3 B群外膜蛋白疫苗一种试图去开发相关结合疫苗的
办法,是将B群荚膜多糖中唾液酸残基的N一乙酰基团用N一
丙酰基团取代。这个疫苗在成人志愿者身上做了工期临床试
验,结果显示是安全的,但是诱导的抗体缺乏功能活性【l引。
近期针对B群荚膜的研究显示,其中包含的去氮乙酰唾液酸
残基不会产生和正常宿主组织的交叉反应,并且是杀菌抗体
的靶点。这种多糖结构可能是潜在的安全且具有保护作用的
B群菌疫苗的基础【”J。而这种研发思路正是B群多糖蛋白
结合疫苗有所突破的关键。
将挪威的MenB OMV疫菌/MenC结合疫苗制成组合疫
苗,在成年志愿者身上接种的结果显示。2种疫苗的抗原都具
有免疫原性,诱导的免疫反应可同时针对B群和c群脑膜炎
球菌【1引。证明这种组合方式是成功的,2种成分彼此间没有
互相干扰。
为了开发一种抗新西兰B群菌株(NZ)的疫苗,设在荷兰
的卫生与环境保护研究所(RIVM)应用重组技术生产了单价
NZ PorA疫苗以及包含6种PorA蛋白的六价疫苗,其中包含
了NZ菌株。含有NZ PorA的六价配方设计作为3次剂量免
疫仅在婴幼儿中是适合的。研究显示,在儿童中进行第4针
剂量接种后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免疫反应【l9‘。这个疫苗现在
已经进入Ⅱ期临床实验(GsK)。
一种存在于人体的非病原性共生茵——解乳糖奈瑟菌,
普遍存在于儿童的上呼吸道,和病原性的脑膜炎奈瑟菌在种
系上密切相关,其OMV与脑膜炎奈瑟菌有许多的共同抗原。
解乳糖奈瑟菌的克隆增殖能够形成儿童期针对脑膜炎球菌感
染的天然免疫,使得针对脑膜炎球菌的携带率降低。这些特
点提示,在开发和生产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疫苗过程中,解乳
糖奈瑟菌能够提供一些关键的成分。生产针对解乳糖奈瑟菌
的单克隆抗体,将成为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发中选择新抗
原的一个重要工具[20]。有实验证实,解乳糖奈瑟菌的OMV
通过在小鼠上接种免疫可以诱导抗体的交叉保护反应,并且
在黏膜免疫中还有佐剂活性【2IJ。
由Chiron联合新西兰卫生部及奥克兰大学,共同开发了
一种从新西兰B群菌株中提取的,含有PorA、PorB 2种蛋白
以及LPS成分的OMV疫苗¨引。MeNZB疫苗成功通过了I
期临床测试,并且正在进行一系列的针对学校儿童和婴幼儿
的Ⅱ期临床实验。通过3次剂量的免疫接种程序,使得70%
的6~24周龄以及8~12岁的儿童的杀菌抗体实验呈阳性反
应。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对20岁以下人群全面引入该疫
苗以加强监测其III/rq期临床效果。
Shire Pharmaceuticals已经开发了一种以纯化的奈瑟菌属
表面蛋白(NspA)作为基础的亚单位疫苗[2引,并且进行了I
期I临床试验评估,现在正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脑膜炎球菌疫苗
的可行性。
OMP家族中的脂蛋白LP2086是存在于91%的脑膜炎
球菌菌株上的表面蛋白,能够作为免疫原诱导保护性的血清
杀菌抗体,该抗体能对抗多种脑膜炎球菌菌株【24‘。
“反向疫苗学”的兴起使得28种具有免疫活性的新蛋白
被发现,一些新的表面抗原被称作“基因组衍生的奈瑟菌属抗
原(GNA)”,在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株中可能是很保守的,同时是杀菌抗体的靶点,当前作为疫苗候选物正在进行临床评
估。其中之一的脂蛋白GNA 1870。发现针对它的单克隆抗
体与人类补体协同作用会产生高度杀菌活性,并且能对抗多
种带荚膜的脑膜炎奈瑟菌株引起的菌血症[25】。GNA 1870基
因序列的多样性局限于3种变体,所以建议用这3种蛋白的
组合进行免疫接种,使诱导的免疫反应尽可能的对抗所有的
脑膜炎奈瑟菌株[2引。
3展望
目前,在疾病负担更重的发展中国家研发低成本的结合
疫苗,尤其是针对A群的结合疫苗,是很迫切的事情。单价
0MV疫苗在一些国家在中也已经或将被考虑用来预防B群
脑膜炎球菌病。对于其他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也会引
入这种疫苗以控制发病率高而持续的B群脑膜炎球菌病。
使用结合疫苗同时预防A/c/Y朋135群菌病是很迫切
的,而研发一种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和广泛交叉保护作用的
B群菌疫苗依旧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够
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多数传播变异的B群脑膜炎球菌菌株的
保护作用,多种的研究策略正在被选择和研究。世界范围内,
通过“反向疫苗学”已经确证了许多具有交叉反应的抗原,并
且正在顺利的进行着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制工作。使用基因工
程技术上调表达来源于菌株的保守且能够引起交叉反应的抗
原,由此制备的OMVs疫苗已经显示出理想的效果。通过这
种实验方法最终获得了一系列保守的野生型OMV疫苗,并
且通过对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组序列的鉴定同时不断发现了很
多新的抗原。
总之,一种MenB疫苗的设计,可以基于没有交叉反应的
荚膜抗原的组合,或是通过遗传上修饰的菌株所制备的
OMVs,或是重组蛋白,或是这些方法的组合。通过汇总近期
的资料和经验,开发一种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病的通用疫苗
是有希望的。为了评估含有基于引起交叉反应的蛋白疫苗。
尤其重要的是选择具有全球流行趋势的具有代表性的菌株,
当前正在建立和修订这些菌株收集过程所制定的标准,而且
这将是开发和评估含有新的蛋白疫苗的重要因素[27。。
[ 参考文献】
[1]Harrison LH.Prospects for vaccine prevention of meningocoeeal in.
fection[J].Clin Microbiol Rev,2006,19(1):142—164
[2]Wilder.Smith A,Barkham TM,Earnest A,et a1.Acquisition of W一
135 meningococcal carriage in Hajj pilgrims and transmi∞ion to
household contacts:prospective study[J].BMJ,2002,325(7360):
365—366
[3]Dyet K.Devoy A,McDowell R。et a1.New Zealand’s epidemic of
meningocoeeal disease described using molecular analysis:implica—
tions for vaccine delivery[J].Vaccine,2005.23(17—18):2228—
2230
【4]AI.Mazron Y,Khalil M,Borrow R,et a1.Serologic responses to A—
CYWl35 polysaccharide meningococeal vaccine in Saudi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J].Infect Immun,2005,73(5):2932—2939
[5]Snape MD,Pollard AJ.Meningoccccal polysaccharide—protein oDn·
jugate vaccines[J】.Lancet Infect Dis,2005,5(1):21—30
[6]Snape MD,Kelly DF,Green B,et a1.Lack of serum bactericidal ac.
tiv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two years after a single dose of
sero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echaride-protein conjugate vaccine
[J].Pediatr Infect Dis J,2005,24(2):128—131
[7]De Wals P,Nguyen VH。Erickson LJ,et a1.Cost.effectiveness of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serogroup Cmeniugococ—
eal disease[J].Vaccine,2004,22(9—10):1233—1240
[8]Ramsay ME,Andrews NJ,Trotter CL,et a1.Herd immunity from
meningococcal serogroup C conjugate vaccination in England:
database analysis[J].BMJ,2003,326(7385):365—366
[9]Welte R,Van den Dobbelsteen G,Bos JM,et a1.Economic evalua.
tion of meniugococcal serogroup C conjugate vaccination programme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its impact on decision-making[J].
Vaccine,2004,23(4):470—479
[10]De Greeff SC,De Melker HE,Spanjaard L,et a1.Protection from
routine vaccination at the age of 14 months with meningococcal
serugroup C conjugate vaccine in the Netherland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6,25(1):79—80
[11]De Wals P.Meningococcal C vaccines:the Canadian experienee[J].
Pediatr Infeet Dis J,2004,23(Suppl 12):280—284
[12]Pichiehero M,Cesey J。Blatter M,et a1.Comparative trial of the
safety and immunugenicity of quadrivalent(A,C,Y,W一135)
meningocoeeal polysaccharide-diphtheria conjugate vaccine versus
qnadrivalent polysacehtIride vaccine in two-to ten-year-old children
[J]。Pediatr Infect Dis J,2005,24(1):57—62
[13]Shepard CW,Ortega-Sanehez IR,Scott RD,et a1.Cost—effectiveness
of conjugate meningococeal vaccination strategies in the United
Stat酶[J].Pediatrics,2005,115(5):1220—1232
[14]Chippaux JP,Garba A,Ethevenaux C,et a1.1mmunugenicity。safe—
ty,and memory of different schedules of Neisseria meniugitidis A/Cdiphtheria
toxoid conjugate vaccine in infants in Niger[J].Vaccine。
2004。22(25—26):3303—3311
[15]Buttery JP,RiddellA,McVernon J,etal.Immunogenicityand safe—
ty of a combination pneumococcal—meningococcal vaccine in infa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5,293(14):1751—
1758
[16]Bruge J,Bouveret—Le Cam N.Danve B。et a1.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group B meniugococeal N—propionylated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 in adult,male volunteers[J].Vaccine。2004,22(9一lO):
1087—1096
[17]Hoist J.Strategi借for devdopment of tmiversal vaccines against
m∞iIl群Ⅺ)ccal serogroup B disease:the most promising op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evaluating them[J].Hum Vaccin,2007,3(6):290—294
[18]Anberge IS,Oster P,Helland OS,et a1.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meniugococcal serogroup B outer membrane veiscle vaccine and con·
jugated serogroup C vaccine indicated for prevention of meningococ·
cal disease is safe and immunugenic[J].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5,12(5):599—605
[19]Longworth E,Borrow R,Goldblatt D,et a1.Avidity maturation f0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a meningococcal recombinant hexavalent
PorAOMV vaccine in UK infants[J】.Vaccine,2002,20(19—
20):2592—2596
[20]De Gaspafi EN.The u∞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Neisseria lac—
tamica in an antigen selection to Neisseria meningitides B vaccine
[J].Hybfidoma(Larehmt),2008.27(5):387—393
[21]Sardinas G,Reddin K,Pajon R,et a1.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f
Neisseria lactamica a8 a potential mucosal adjuvant[J].Vaccine,
2006,24(2):206—214
[22]O’Hallahan J,LeNnon D,Oster P.The strategy to control New
Zealand’s epidemic of group B meningococcal disease[J】.Pediatr
Infect Dis J。2004,23(Suppl 12):293—298
[23]O’dwyer CA,Reddin K,Martin D,et a1.Expression of heterolo.
gous antigens in oDmmen!_ll Neisseria spp:preservation of conforma—
tional epitopes with vaccine potential[J].Infect Immun,2004,72
(11):6511—6518
e24】Pillai S,Howell A,Alexander K,et a1.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based vaccine for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erogmup B[J】.
Vaccine,2005,23(17—18):2206—2209
[25]Giuliani MM。Santini L,Brunelli B,et a1.The region comprising
amino acids 100 to 255 of Neisseria meningitidis lipoprotein GNA
1870 elicits bactericidal antibodies[J].Infect Immun,2005,73(2):
1151一1160
[26]Masignani V,Comanducci M,Giuliani MM。et a1.Vaccination a—
gainst Neisseria meningitidis using three variants of the lipoprotein

GNAl870[J].J Exp Med,2003,197(6):789—799

[27]Hoist J.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vaccines against

meningoenccal serogroup B disease:the most promising op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evaluating them[J].Htan vaccin,2007,3(6):290~294
[收稿日期】2009一03一0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Jun,18(16)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54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