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交流帖(新增第12届肌电图年会纪要)

发布于 2010-12-31 · 浏览 8.2 万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14 年零 12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最近时不时看到版块里有人对肌电图的临床用处提出疑问的帖子,忍不住说几句。
肌电图对临床的价值是毋须置疑的!它对于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虽然很多医院都有肌电图室,但肌电图水平相差太大,导致肌电图结果往往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与临床诊断背道而驰!从而导致临床医生认为肌电图没有太大的价值!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从事肌电图检查的一般都是缺乏临床经验的技师有关,而大部分神经科医师对电生理不太熟悉,造成临床与检查的脱节,须知,肌电图等临床电生理检查其实就是临床体格检查的延伸,因此,无论是肌电图的检查,还是结果的判读,都要围绕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进行!做肌电图前要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做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做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鉴别诊断,从而制定肌电图检查的方案,要查哪几种神经,要查哪几块肌肉,是否需要做F波、重复电刺激?而在检查过程中也可能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对原先制定的检查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常规检查一侧肢体周围神经,如果一侧有异常,那可能需要增加对侧相应神经的检查,以明确神经损害是否双侧对称,再比如一侧手肌肉萎缩的病人,如果检查结果发现上肢多个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均呈神经源性损害,可能要增加下肢、胸锁乳突肌、胸段棘旁肌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运动神经元病!有到过协和医院肌电图室进修的大夫就知道了,在每个病人检查前,检查者都要详细询问病史、查体,然后才进行检查,而对一些有疑问的报告,审核的大夫也会再和他们核对病人的病史和体征!
其次就是目前大部分医院肌电图检查可能都还不够规范,造成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检查结果迥异!其中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患者确实是由于疾病的进展导致肌电图的变化,但也相当大部分确实是检查结果有误!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相信对于规范化检测会有所帮助。
其三,大部分神经科医师对肌电图并不是太了解,相信大部分大夫都只看肌电图室给出的报告,而很少有人会去查看报告里面给出的数据,所以,肌电图报告说什么就是什么,在肌电图报告与临床不符合时,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是什么原因!要恰当地判读一份肌电图报告,需要具备神经解剖、生理、病理、神经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对肌电图的操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对各种检查方法的局限性也熟烂于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临床上经常碰到肢体麻木的病人,做肌电图检查包括神经传导测定完全正常!这时候如何分析呢?如果查体深浅感觉也都正常,那很明显,麻木只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基本可以排除周围神经病变;但假如检查确实存在感觉的减退或者缺失,那是肌电图检查结果有误吗?首先第一种可能:由于神经传导测定检测的是传导深感觉的大的有髓(Aβ,α)感觉纤维,因此如果患者是小纤维神经病可以完全正常;第二种可能:假如病变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近端,而后根神经节和感觉神经纤维完全正常,那这时候神经传导测定也可以完全正常!第三种可能:神经近端局灶性脱髓鞘,这时检测神经远端的神经传导测定也可以完全正常,甚至F波也可能完全正常!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对肌电图结果进行很好的解读,特别是当肌电图报告与临床不符的时候!
所以,要提高肌电图的水平,首先建议最好还是要由临床医生参与肌电图的检查,其次是要规范肌电图的检测方法,其三临床医生要掌握肌电图相关知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肌电图的检查还是结果的判读都要紧紧围绕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顺便附上《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一).pdf (619 KB)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二).pdf (332 KB)

最后编辑于 2017-12-01 · 浏览 8.2 万

351 897 1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5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