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细菌性阴道病

发布于 2004-08-24 · 浏览 9705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20 年零 2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检验科学习文件)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既往亦称非特异性阴道炎(Non specific vaginitis)或加特纳细菌性阴道病(Gardnerella vaginalis vaginitis)。后者其命名由来是从阴道炎病人的阴道中分离出一种不同于嗜血杆菌的细菌,应属于一新菌属,故名为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由于在98%阴道炎患者能分离出此菌,故有此名。
BV的命名是在1984年由Stockholm在国际会议上推荐的,理由是病原菌不仅是加特纳菌,还有其他厌氧菌,尤其是阴道炎的炎症不明显,具有代表炎症反应的白细胞不多,更无脓细胞存在,因此称之阴道病比阴道炎更合适。

一、病原菌
Gardner及Dukes二氏(1955年)首先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种革兰阴性杆菌,认为是本病的病原菌,被命名阴道嗜血杆菌。其后经电镜观察及DNA-DNA杂交研究,发现它不属于现今所知细菌菌属。Greenwood(1980年)建议,由Gardner所分离出的阴道嗜血杆菌确定为一个新菌属,即Gardnerella,菌名为G·vaginalis(阴道加特纳菌,GV)。
GV的菌体通常是革兰阴性杆菌或变异的球菌样小杆菌。菌体长0.3-0.5um,宽0.1-0.2um,两端呈圆形,无荚膜及鞭毛。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壁有一种独特薄片结构及革兰阴性菌才有的脂多糖(黄钧药1991年)。吕文和等(1994年)曾对74例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研究,GV菌体呈革兰染色阴性或染色不定小杆菌或球杆菌,着色不均匀,排列呈多态性,无鞭毛荚膜和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37℃微氧环境中培养48小时,菌落为灰白色,细小半透明,无黏性S型菌落,在羊血琼脂平皿培养基上,不出现溶血现象。在人或兔血琼脂平皿上出现溶血环。生化反应。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皆(-),葡萄糖、麦芽糖、糊精、淀粉皆(+);甘露糖醇,山梨醇(-)。
关于GV引起BV的机制尚不清楚,例如BV阴道壁黏膜活检,并未发现溃疡糜烂漫及炎见异常。由此可见,GV并不是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而是由于阴道内寄生的厌氧细菌的繁殖增多与阴道分泌物中有多量GV,而抑制乳酸杆菌繁殖,并分解氨基酸生成氨和胺,使pH值增高GV获得适合pH环境。胺可以引起阴道上皮的脱落,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特殊的鱼腥臭味。

二、流行病学
美国华盛顿大学妇产科Hillier教授(1992年)曾指出BV在生育年龄组妇女中,未怀孕病从占15%-33%。而在怀孕妇女中患BV者占16%-29%。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本症发现,怀孕妇女患BV者早产率增加,正产生产的婴儿体重偏低。孕期妇女更易感染胎盘,感染羊膜液及病理组织证明发生绒毛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孕妇做剖腹产,增加术后感染率。在非孕妇中感染GV之后,增加盆腔炎患病率及子宫全切除后的感染率。王凤洁等(1992年)调查哲盟保健站进行健康体检的315名妇女GV感染率,发现BV患者48便,患病率15.24%。
林英等(1993年)调查BV流行情况发现,性乱妇女123人中有55人患病,患病率44.72%。而妇科门诊患者94人,17人患BV,患病率18.09%,纺织女工被检查者24人,仅发现1例,患病率为4.17%。BV在性乱人群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性乱人群,多个性伴侣者BV患病率明显高于单一性伴侣者,与国内外报道相符,说明BV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三、临床表现
BV的症状并不突出,也不典型,偶有白带增多,外阴略痒,白带呈鱼腥样臭味。50%的患者可无这些症状,据妇科专家Gardner及Dukes(1955年),首先指出BV症状是稀薄颜色均匀一致的阴道分泌物。阴道pH值增高(5.0-5.2),白带中很少炎症细胞,但有线索细胞存在。阴道分泌物有氨味。邵长庚(1990年)综述BV一文中,曾指出BV的症状是鱼腥气味的阴道分泌物增多。特别是新患者,坐了一会儿,站起来走路,发觉有此气味,造成精神负担。阴道pH 值增高,大量氨类挥发有气味。性交时碱性前列腺液引起氨类释放,臭味加重。检查外阴时可见阴道口分泌物流出,用窥器见阴道壁炎症不明显,有均匀一致的灰白色分泌物后。测定分泌物的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试纸条接触阴道壁,或用不蘸盐水的棉拭子涂取分泌物后,点在试纸上pH值常>4.5。另外取分泌物加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可闻到氨味。

四、临床检查
由于BV临床症状不典型,只有领带临床医师的详细检查,按如下步骤进行:
1、阴道分泌物 通常分泌物是稀薄均匀一致的灰色或白色,如牛奶一样稠度,量多少不等。用窥器检查阴道壁无炎症表现。
2、测阴道pH值 取阴道分泌物滴于pH试纸上,其pH大于4.5是有意义的指标,根据Gardner的检测pH值在5.0-5.2,有所提高,根据有些专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正常阴道菌群的妇女在**后或在月经期也有阴道pH值升高现象,阴道分泌物中混有宫颈黏液也将产生较高的pH值。92%-97%BV患者阴道pH值大于4.5。故以pH值>4.5为BV的指标。
3、氨试验 氨的产生是由于阴道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协同产生几种氨而非乳酸,这些氨在高pH条件下,容易挥发而产生恶臭的腐氨和尸氨,近来有人提出好动月牙杆菌可提供一种特殊的脱羧酶,此酶可使BV妇女存在的高浓度三甲基胺氧化物生成三甲基胺,百Broad提出三甲基胺是BV鱼腥臭的主要物质,聚胺引起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剥脱,而使阴道分泌物异常。林英(1993年)报道,粘附于剥脱的线索细胞上的微生物主要是阴道加德纳菌,其次是好动月牙杆菌。
氨试验方法首先由Pheifer等在1978年提出。他们把10%KOH加入BV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可产生氨味。这是由于当加入碱后,多彩安特别是腐氨和尸氨从它们的盐中释放出来。某些BV妇女在**后阴道恶臭味更加强烈,这可能是因为精液的pH值较高,以与KOH相同的作用产生了氨味。腐氨也存在精液中,对气味敏感而无BV的妇女会注意到这种气味,所以氨试验的假阳性可发生在近期有性行为的妇女。这种方法检测BV通常是牧民的,但仅有中等的敏感性(梁国钧1993年)。
4、线索细胞检查 此项检查亦可在临床做,亦可送化验室检查,具体操作:取分泌物作生理盐水湿片,见散在的上皮细胞及其间的细菌。上皮细胞表面有很多细菌。使其边缘呈锯齿状而不清晰,形成所谓线索细胞(Clue cell)。如用0.1%美蓝盐水作湿片,细菌染成深蓝色,易于乳酸杆菌区别。乳酸杆菌也会少量地粘附在上皮细胞上。
线索细胞检测是单项BV临床化验的最有特异性的,但碎片及退化的细胞有时被误认为是线索细胞,BV阴道分泌物检出率50%-80%,Eschenach等指出至少有20%的阴道上皮有线索细胞存在,才能判定为阳性结果,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线索细胞可在78%BV和5%非BV妇女中检出。故而推断国内BV患者阴道分泌物线索细胞阳性率在80%左右。但个体不经验不同,设备不同等原因造成阳性率仅在40%左右,
5、目前有人根据致病菌特异性代谢产物组织多及胺或唾液酸酶检测细菌性阴道疾病特异性达到90%以上,且操作简单被各大医院引用,但目前存在成本太高未能广泛推广。

五、化验室检查
通常BV只根据上述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测结合即可确诊,为了进一步研究有关药学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列举几项检查如下:
1、革兰染色法 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后革兰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阳性杆菌(乳酸杆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显微镜下典型的特征的乳酸杆菌的缺乏,新而由芏兰阴性菌所替代。用放大1000显微镜观察3-5个视野,计算乳酸杆菌和加特纳菌的数量变化。
乳酸杆菌:革兰阳性较大杆菌,短粗或细长,单个或呈链状、栅栏状排列。
加特纳菌:革兰阴性或芏兰变异小球杆菌或杆菌。
结果判断:①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只有乳酸杆菌,每视野在6-30个或>30个,GV仅见少许。为非BV患者属BV阴性。②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混合有多种菌群,不仅有加特纳菌,还有其他芏兰阴性或阳性杆菌,而乳酸杆菌无或每视野<5个。为BV患者属BV阳性。
2、阴道分泌物GV培养 由于阴道加特纳菌可在95%BV妇女中分离到,所以人们一度认为该菌就是BV的病原菌。有不少的技术用来培养和分离阴道加特纳菌作为BV的方法。如蛋白胨淀粉葡萄糖(PSD)琼脂,吐温80人血双层琼脂(HBT)等。
加特纳菌可在血液或巧克力色琼脂上生长,但不能鉴定。后来人血琼脂,特别是双层平板的使用,基本解决了鉴定的问题,因为加特纳菌可在这种培养基上产生一种扩散的B溶血物质。比较临床的诊断方法,加特纳菌培养BV的敏感性为92%,而特异性为69%,阳性预千值仅为41%。由于加特纳菌也在40%-50%的正常妇女中分离到,所以目前认为,该法不是BV满意的诊断方法。
3、气一液相色谱分析法 本法是采用特殊仪器装置,分析阴道分泌物中酸碱性代谢产物。1980年Spiegel等用气-液相色谱法分析阴道分泌物中不易挥发的脂肪酸

六、诊断
诊断BV不能仅根据临床病症表现,因为BV患者症状轻微,外阴偶痒,稀薄白带,惟一特点是白带出现鱼腥味,而不同于其他阴道炎。
虽然BV于1955年已被Gardner确认为一种独立疾病,并提出4项临床检查指标:
(1)呈均匀致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2)阴道pH值>5.0-5.2。
(3)阴道分泌物氨味。
(4)有线索细胞存在。Amsel等(1983年)经多年来的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新的四项综合临床征指标做为诊断BV的依据。即①异常阴道分泌物;②阴道分泌物pH值>4.5;③阴道分泌物加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产生氨味或鱼腥样异味;④在阴道液湿片中发现线索细胞。这4项指标存在其中3基,但最后一项线索细胞必须有方能确诊BV。

七、鉴别疾病
1、滴虫性阴道炎 白带多,外阴及阴道有灼痒感。尤其白带具有特点,稀薄,灰黄色,合并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呈泡沫状并有恶臭。虽然白带呈均匀一致,pH值亦高,但白细胞增多(与BV不同)。
2、念珠菌性阴道炎 白带多,外阴阴道有灼痒感。白带特点是量多,黏稠,如同鼻涕样,其中混有豆腐潭样小块,略有臭味。
由于BV患者的症状主要是白带多,外阴偶痒。上述责任中阴道炎也是以白带增多为主,还有正常或生理性白带,应加以区别表(10-1)。
表10-1 成人的诊断特点

临床表现 正常或生理性分泌物 细菌性阴道病 霉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病原体 未受感染,乳酸杆菌突出 阴道加特纳菌及各种厌氧细菌 白色念珠菌 阴道滴虫
症状 无 有臭味的分泌物 外阴痒 分泌物常有气味
外阴炎 无 极少 常有 偶有
阴道黏膜炎症 无 无 红斑 红斑
白带量 不同,通常少 中等 多到中等 多
颜色及稠度 清或白,不均匀,絮状 白或灰,均匀,不黏,均匀地颁在阴道壁 白成块,黏在一起 黄,均匀,不黏,常有泡沫
阴道pH <4.5 >4.5 <4.5 >5.0
10%KOH
有氨气味 无 有 无 亦常有
显微镜下(生理盐水,加KOH湿片,革兰染色) 正常,上皮细胞及乳酸杆菌突出 线索细胞,很少白细胞,混合菌群包括加特纳菌及厌氧菌超过乳酸杆菌 白细胞,上皮细胞,酵母菌或假菌丝占80% 白细胞,能动的毛滴虫

八、治疗
目前认为治疗BV最有效药物是甲硝唑,替硝唑,因为阴道内多数厌氧菌对这类药敏感,使pH值降低而抑制GV繁殖。据吕文和等(1994年)做61株GV的敏感试验结果,氯霉素敏感率达100%,氨苄西林和红霉素分别为95.1%及93.4%。除氯霉素不良反应较严重,而不用之外,其他两面三种药可选用。
(与检验科室无关未摘录)

九、注意事项
混合感染的病人,如BV+淋病,应先选择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淋病,若用青霉素治疗淋病,则同时治疗BV,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若BV+阴道滴虫性阴道炎,则首先选甲硝唑或替硝唑。若BV+念头珠菌性阴道炎,可选用制霉素泡腾片或栓剂放入阴道内,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同时口服甲硝唑治疗BV。
-----------------------------------------------------------------------
(此文章摘自中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学习文件)





































































最后编辑于 2012-03-06 · 浏览 9705

10 92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