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分享]中医药治疗喉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台湾台湾
446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5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中医药治疗喉癌

喉 癌

喉癌为发生于颈前中央,上接咽部,下连气管的恶性肿瘤。常见有声门上、声门、声门下、声门旁四型。属于中医的“喉菌”、“喉百叶”、“喉疳”等病症范畴。
[概述]
近年来喉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有统计表明,上海市喉癌的发病率1972年为1.57/10万,1986年增至2.0/10万,其中男性为3.4/10万(标化率为2.7/10万),女性发病率为10.6/10万(标化率为0.4/10万)。1986年辽宁省喉癌发病率1.5/10万,其中男性为1.97/10万,女性为1.0/10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资料显示1987-1997年间喉癌发生率增加0.6%。我国本病的发生率男性为0.7/10万,女性为0.4/10万。喉癌发病率的地区差别也较大,我国北方比南方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城市喉癌发病率为农村喉癌发病率的2——3倍,空气污染重的城市高于污染轻的城市。喉癌患者最多见于50-70岁年龄组。喉癌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长期过度吸烟、长期接触有害化学气体及粉尘、接触放射线、病毒感染及喉咙长期使用不当、口腔卫生不好、喉角化症、喉部白斑等喉部慢性病变有关。喉癌按病理组织分类可分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淋巴肉瘤等,其中以鳞癌最常见,约占喉癌发病率的90%,其次是腺癌和未分化癌。本病常见淋巴结转移,约90%,其次为血行转移。早期诊断后及时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晚期因多处转移,疗效较差。
[文献回顾]
明代方贤《奇效良方》卷六十一记载“咽喉间生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不痛,多日乃有窍子,臭气自出,遂退饮食”所述症状与喉癌相类似,是关于“喉菌”最早的文献资料。清代对此病论述较多。如尤存隐《尤氏喉科秘书》载有“喉菌”之名,指出:“喉菌,病属忧郁,血热气滞,妇人多患之,形如浮萍,略高而厚,紫色,生于喉旁……”。《喉科指掌》描述为“生于喉内,状如浮萍,略高而厚,色紫”。《咽喉脉证通论》说:“此证因食膏粱炙煿厚味过多,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于喉,结成如菌,面厚色紫,软如猪肺,或微痛,或木而不痛,梗塞喉间,饮食有碍。”、《喉科秘旨》:“生于喉内如菌样,故名喉菌”。《囊秘喉书》称喉百叶是“喉百叶咽喉中有生肉,层层相叠,渐肿有孔出臭气者”。《景岳全书》曰:“少年少见此症,而惟中年衰耗伤者多有之”。《医宗金鉴》载有“此症一名阴虚喉疳,初觉咽嗌干燥,如毛草常刺喉中,又如硬物溢于咽下。呕吐酸水,哕出甜涎,淡红微肿微痛。日久其色紫暗不鲜,颇似冻榴子……,肿痛日增,破烂腐化,叠若虾皮,声音嘶哑,喘急多痰,臭腐蚀延,其痛倍增,妨碍饮食,胃气由此渐衰,而虚火益盛……其证投方应病或者十全一、二,否则难救。”对喉癌的起病、发展、转归描述较为完整,对其晚期癌瘤的预后判断也相当准确。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喉司呼吸属肺,肝肾经络循行于此。喉癌之病因,外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风热之邪,内伤则由于饮食不当,情志不调,肝肾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痰热壅滞,火毒内结,凝结于清窍,久而成块,或阴虚火旺,气血亏虚,气阴两伤,气血紊乱,堵塞经络,久则凝结于喉间,发为癌肿。正虚邪实为关键。《杂病源流犀烛》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咽喉脉证通话》:“此证因食高粱炙 厚味过多,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升于喉结成如菌。”《喉科金科》曰“因忧郁血热气滞而发,妇人多患之”。《喉症要旨》:“证因忧思过度,气滞血结而然。”《外科正宗》卷四曰: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遂痰失道停结而成。表明风热上受,热邪蕴肺,肺气失宣,通畅失司,脉络不畅,痰热壅滞,久而成块盘缠喉部;或平素烟酒过度,过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上蒸清窍;或饮食不洁,常吃霉变***食物,致脾胃受损,痰浊内生,久郁化火生毒,凝结于清窍;或平素恼怒忧思情怀不遂,以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闭阻,气血凝结,日积月累,致生癌肿;或因久病或劳欲过度,精血亏损,阴液耗伤,内热由生,灼津成痰,痰瘀凝结,日久致生癌肿;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气阴两伤,气血紊乱是喉癌晚期的必然转归。总之,正虚邪实为本病发病之关键。本病的病机主要为内有火毒,肝郁气结,阴虚火旺,气血亏虚,或再感受六淫邪毒日久化火,侵袭于肺,肺失宣降,脉络不畅,气道阻塞。临床上以咽喉异物感,咳血,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临床表现
喉癌初起时仅觉喉部有异物感,咽喉部不适,或声音嘶哑,时轻时重,继而出现咽喉痛,痰中带血,分泌物增加。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颈部肿块,肺部感染,喉鸣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咽喉异物感:是喉癌的早期症状之一,特别是声门上型肿瘤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是喉部异物感、紧缩感、咽部不适。《咽喉脉证通论》载有:“面厚色紫,软如猪肺,或木而不痛,梗塞喉间,饮食有碍”。即指本病。
声音嘶哑:是喉癌的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发生在声门区的癌肿,初起即有声嘶,并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完全失音。喉的其它部位的癌肿,早期声音不哑,惟声带水肿时出现间歇性声哑。《喉症要旨》:“嵩崖云:喉菌者,状如浮萍,色紫,生喉之旁。此症易与喉疮、乳蛾相混,但无恶寒发热等症,实大相悬殊,须宜明辨。”
咳嗽咯血:由于癌灶侵犯而引起刺激性干咳,常在早期发现,也可因癌肿组织坏死,分泌物增加,引起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若会厌部受侵,可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时引起咳嗽。
疼痛:因肿瘤的感染、溃烂深部组织和软骨膜受侵,均可引起疼痛,并向侧耳部放射。《喉科秘传》曰:“生喉间上腭,状若樱李,其痛难忍。”
呼吸困难:由于瘤体逐渐增大,出现气急,进而因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尤以声门下区出现呼吸困难较早。
肺部感染:由于癌组织坏死脱落及其分泌物增多流入肺,或食物的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
颈部肿块: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在晚期出现。但喉外癌和声门上癌较早出现,晚期可侵犯甲状软骨或颈部软组织,出现颈前肿块,喉结增宽。《喉症集录》记载:“喉外上腭肿突黑腐。”即指本病浸润转移伴感染或坏死者。
2、诊断
2、1 病史:年龄超过40岁,早期出现喉部异物感和吞咽不适,继而以间断性声嘶转变为持续性声嘶四周以上者,应高度怀疑;咽喉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咳嗽,咯血或有呼吸困难,应考虑本病。
2、2 喉镜检查:观察喉部的变化及声带、会厌等活动情况,可发现局部有无新生物、溃疡等,亦可观察癌瘤的部位、形态,并可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若为梨状窝瘤,即可见两侧梨状窝不对称,患侧梨状窝有菜花样赘生物;环状软骨后癌,早期不易发现,晚期可见环状软骨板部的癌肿病变;表面有溃疡或见肉芽组织则多为咽喉后壁癌。
2、3 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侧位片可见喉部标志模糊,断层片可显示肿瘤的部位,病变的范围和软骨有无破坏。 CT及MRI检查可详细的判断喉癌的部位,肿块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浸润的范围等,对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确定等有重要意义。
2、4 病理检查:活检是诊断喉癌的主要依据,约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多在声门区或声门上区表现为菜花型、浸润型或溃疡型,喉癌中腺癌占少数,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
2、5 鉴别诊断
2、5、1 喉结核:有不同程度的喉痛和声哑,多继发于肺结核患者,青中年居多。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呈颗粒状、粉红色或苍白水肿,有多数浅溃疡,如虫蚀状,其好发部位为喉的后部,肺X线摄片、痰结核菌和活检可助鉴别。少数喉癌和喉结核可同时出现。
2、5、2 声带小结(结节性喉炎):间隙性音哑,晚间加重,晨间较轻快,喉部干燥,微痛。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游离缘有对称性粟粒状突起,表面光滑,基底充血较宽。
2、5、3 喉乳头状瘤: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可单发、也可多发,通常不引起声带活动障碍,最后鉴别需活检。喉乳头状瘤是癌前病变之一,少数可恶变,诊断时应注意。
2、5、4 喉角化症(喉白斑症):较多发于声带游离缘,有长期音哑,多见中年以上的男性,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增厚,游离缘有白色或粉红色斑块,境界较清楚,不引起声带活动障碍,病变除去后易复发,有恶变倾向。
2、5、5 喉梅毒: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梅毒患者增多,喉梅毒亦可出现。其病变多见喉的前部,常为梅毒瘤,继而溃烂,破坏组织较多,愈合后有瘢痕粘连,患者音哑,喉痛轻。有梅毒病史,血清USR或RPR检查呈阳性,喉活检可确诊。
2、5、6 喉淀粉样瘤:为良性病变,可呈弥漫性沉积,称淀粉样变;亦可局限肿块突起,称淀粉样瘤;表面光滑,可引起声带运动障碍,外观不易和癌肿鉴别,活检时质地较硬,不易钳,病检可确诊。
[治疗]
1、 辨证分型治疗
1、1 痰瘀壅滞
主证:声音嘶哑或失音,咽喉堵塞感,咽痛不适,干涩,咳嗽痰多,或痰中带血丝,口干,便秘,尿赤,苔白或黄,脉滑数。局部检查见块状隆起,或结节状,色淡红,有黄白分泌物附着。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消积
方药:消瘰丸合二陈汤加减(《医学心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玄参30克,牡蛎15克,川贝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0克,甘草6克,水蛭3克,马勃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玄参滋阴降火,黄芩清泻肺热,半夏燥湿化痰散结共为君药,陈皮理气燥湿,芳香醒脾,助半夏化痰,使气顺则痰降,白花蛇舌草助黄芩清热解毒,且活血消痛。佐以桃仁、水蛭活血散结,贝母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马勃为清热解毒利咽之要,并引诸药直达病所。
1、2 火毒内结
主证: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头痛剧烈,咳嗽痰稠黄,痰中带血,口流臭涎,呼吸困难,口干,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局部检查见喉部肿物溃烂如翻花状,表面有污秽腐物,颈部或有恶核。
治法:泻火解毒,清咽散结
方药:龙马饮(沈英森方)
马勃10克,龙葵3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岗梅10克,山豆根6克,夏枯草20克,沙参15克,玄参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马勃清热利咽,龙葵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芩、黄连助马勃、龙葵清热泻火之功,并燥湿解毒,牛蒡子、岗梅、山豆根助君药清热利咽,散结消瘀,共为臣药;沙参、玄参既能滋阴润喉,又可防燥热伤阴,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为佐药;夏枯草药轻上行,清热散结,桔梗止咳利咽,载药上达病所为使药。
加减法:热甚者加生石膏,龙胆草;头痛剧烈者加田七,五灵脂等;痰多者加陈皮,栝楼仁,浙贝母等。
1、3 肝郁血瘀
主证: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头痛剧烈,痰中带血,口苦咽干,吞咽困难,头晕目眩,胸胁胀痛,耳鸣耳聋,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局部检查见喉部肿块凹凸不平,色暗红或有血丝缠绕,颈部后有恶核。
治法:疏肝解郁,清利咽喉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医统》)
柴胡10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白芍20克,薄荷6克,茯苓30克,生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射干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生姜三片。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皮、栀子清热凉血祛瘀,共为臣药;佐以射干,山豆根,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防肝侮,即“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生姜辛散,和中解郁,薄荷不仅有疏泄条达的作用,而且其性清香上行,载诸药达病所。
加减法:痰中带血,心烦易怒加龙胆草,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厚朴。
1、4 阴虚火旺
主证:声音嘶哑,咽喉干涩,喉部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干,苔黄,脉细滑数,局部检查见多呈菜花状,色暗红,颈部或有恶核。
治法:养阴滋肾,解毒散结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医宗金鉴》)
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20克,山萸肉10克,山药2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麦冬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浙贝母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山萸肉滋养肝肾,山药健脾益肾共为君药,泽泻宣泄肾浊,以利熟地滋肾,丹皮清泻肝火以利山萸肉养肝,茯苓渗利脾湿,以利山药健脾,为臣药;佐以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以保真阴;浙贝母软坚散结,麦门冬滋阴润燥,牛蒡子、桔梗清咽利喉载诸药达病所为使药。
加减法:咯血者加仙鹤草、血余炭;气短、自汗者加党参;低热者加地骨皮、青蒿。
1、5 气血亏虚
主证:发声不扬,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气短喘促,语音低微,形体消瘦,多汗口干,舌淡红或嫩红,光剥少苔,脉细弱。局部检查见肿块呈菜花状溃烂,渗血有腐物,臭秽,颈部结节肿大硬实。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备急千金要方》)(《医方集解》)
西洋参10克,沙参15克,生地20克,百合20克,川贝母6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石斛15克,黄精15克,生黄芪20克,枸杞20克,大枣6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黄芪补气固表、百合滋阴润肺而共为君药,沙参、麦冬、黄精、石斛滋阴润肺为臣药,佐以川贝母止咳化痰,软坚,枸杞补肾纳气,大枣、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加减法:咽喉干燥疼痛者加玄参、青果、山豆根,口干舌绛明显者加知母,重用沙参、麦冬,食欲不振加谷芽、麦芽、神曲,汗多,气短者加白术、防风,烦躁失眠者加酸枣仁。
2、 辨病常用方药
2、1 喉癌辨病中草药
马勃:性味辛平,归脾经。有清热解毒,利咽止血之功效。主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喉癌,鼻咽癌,舌癌等。《别录》载马勃“主恶疮,马疥。”《本草纲目》曰马勃“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失音诸病。”抗癌有效成分为亮氨酸、马勃素等。每日6-15克,水煎服。
夏枯草:辛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喉癌、肝癌、头晕目眩等。抗癌有效成分三萜皂甙。每天量20—60克,水煎服。
山豆根:苦、性寒,入心、肺、大肠三经。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之功效。主治喉痛、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及喉癌、肺癌、肝癌等。《本草图经》载“食以解咽喉肿痛”。抗癌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每天量6克,水煎服。
青黛:味咸,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主治疮肿,丹毒,喉癌,白血病及温病热甚,小儿惊痫等。抗癌有效成分为靛玉红。青黛制成片剂或装成胶囊,每日服6-9克,分3-4次口服。亦可用醋或猪胆汁调成糊状外敷于肿块部,每次30-60克,每日1次。
龙葵: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效。主治痈肿、丹毒以及喉癌、肺癌、胃癌等。抗癌有效成份为龙葵碱。每日量30-60克,水煎服。
天南星:苦、辛、性温,有毒,入肺、肝、脾经。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痰壅,半身不遂,惊风,喉痹,瘰疬等。《本草纲目》曰“治惊痫,喉痹,口舌糜”等。抗癌有效成份为D-甘露醇。生南星多入丸、散,每次1克,制南星每次5-10克,水煎服。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有益气清心,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唾痰血,虚烦惊悸等。抗癌成份为秋水仙碱。每天量20-30克,水煎服。
2、2 辨病常用中成药
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含麝香,牛黄,雄黄,冰片,珍珠,蟾酥等制成小丸,百草霜为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方中麝香、牛黄、雄黄等具有较强的解毒活血散结的作用,能抗菌消炎以及抑制癌细胞的过分增殖,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对喉癌肿痛、喉痹失音等有效。每次10粒,每日三次,可含服,也可开水送服。
梅花点舌丹《外科全生集》:含醋制乳香、没药,沉香,血竭,白梅花,葶苈子,牛黄,珍珠粉,麝香,熊胆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并能杀灭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于各类喉癌有效。每次2-3粒,每日2次,先饮水一口,将药放舌上,以口麻为度,再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铁笛丸《经验方》:含当归,生地,天门冬,麦冬,黄柏,知母,柯子,阿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阴津亏损,虚火上炎的喉癌颇为适宜。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锡类散《金匮翼》:含有西瓜霜,生硼砂,生寒水石,青黛,珍珠,牛黄等。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各种喉癌。本药为散剂,用时含服。
3、喉癌外治法
消瘤碧玉散(《医宗金鉴》):含硼砂,冰片,胆矾等,每次0.1-0.3克,点患处,有敛疮止痛之功效。
八宝珍珠散(《医宗金鉴》):有儿茶4.5克,川连末4.5克,川贝母(去心)4.5克,青黛4.5克,全蝎(烧灰存性)3克,肉桂粉(冲)3克,黄柏末(冲)3克,鱼脑石(微煅)3克,琥珀末3克,人中白6克,硼砂2.4克,冰片1.8克,牛黄1.5克,珍珠(豆腐制)1.5克,麝香1克研细末,每次0.1-0.3克用管吹入喉内烂肉处,每日1-2次。有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效。
紫雪散(《医宗金鉴》):吹患处,或徐徐咽入。
吹喉散(《咽喉经验秘传》):有僵蚕0.3克,白芷0.3克,牛黄0.15克,牙硝4.5克,蒲黄1.2克,硼砂2.4克,冰片0.4克,研细末吹喉。有清热、敛疮、散结之功效。
4、急证和兼证的治疗
疼痛:喉癌晚期,随着癌肿的发展,由于肿块的压迫或浸润周围组织以及癌肿合并感染,喉部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疼痛,表现为同侧头痛、耳痛,可用喉痛灵冲剂,本方由水牛角,板蓝根,野菊花,荆芥穗等组成,共研细末,每包10克,每次1包,温开水冲服,具有清热解毒,利喉止痛的功效,或用八宝珍珠散,吹入喉内肿块处。还可用针灸疗法,取合谷、支沟(均双侧),快速进针,得气后中度刺激,运针2分钟,留针5分钟。也可配合耳针,取肾上腺透咽喉,颈透平喘,神门透交感,留针5分钟。
梗阻:肿瘤日渐增大,堵塞气道,则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中医认为是由于邪乘于肺,肺气失宣,积聚成痰,痰凝气滞,瘀阻脉络,痰火毒结灼伤阴液久而成块,盘缠喉部,阻塞气道,致失音、喘急。宜清热降火,散结利咽,可用珠黄散(珍珠、牛黄研末)喷喉。或用蚤休,鸡内金,威灵仙,太子参各15克,猫爪草25克,生牡蛎30克,焦神曲、麦芽、山查各10克,米醋2毫升(分两次兑入药中),水煎服,药渣用纱布包裹温熨喉部。
5、康复治疗:
喉癌早中期多数经过手术或放、化疗,晚期则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康复治疗
5、1中药康复治疗:常用益气固表和养阴生津之法
肺主表里,合皮毛,司呼吸,喉为肺之门户,属肺。肺气充足,故皮毛坚固,呼吸通畅。喉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局部表现多为邪实,而整体的表现多为正虚。正气不足是喉癌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载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邪气踞之”。手术、放化疗对患者机体正气亦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多表现为邪去正虚,气血亏损,营卫失调,表虚不固,动则汗出,体质下降,疲倦无力等表虚不固的表现,治疗以益气固表为主。现代药理研究益气固表药物可补益人体正气,直接抑癌,控制癌细胞侵润和转移;同时,还可以预防喉癌的发生发展,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常用玉屏风散、十全大补丸等,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五味子、女贞子、白芍、山药等。
喉癌患者早期常因热毒内蓄而伤阴液,中晚期患者,由于病情的发展,过度消耗,且营养摄入量的不足,或手术、放、化疗灼伤阴津,胃阴大伤,出现手足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干咳或痰中带血,口臭便秘,舌质红,少苔或舌光无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证侯。常用生脉散,百合固金汤等,药物有生地,麦冬,百合,玄参,北沙参,天冬,石斛,鳖甲,龟板,玉竹,黄精,花粉,西洋参等。养阴法与放疗结合能增强放射的敏感性,增强局部效果,并能防止和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和后遗症,对巩固放疗疗效,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养阴药物还有保护骨髓、防治放、化疗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作用,并能提高免疫功能。
5、2心理康复治疗:
心理调摄在喉癌的康复治疗中亦是相当重要的,喉癌是一种较易复发、转移的恶性疾病。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不能说话,语言表达受到阻碍,病人往往思想负担较重,对治疗效果疑虑重重,担心复发和转移。因此多有抑郁、悲观、自弃等心理状态出现。因此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指导,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嘱其家属多给予患者爱心和理解,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周到的照料去抚慰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有愉快的心理状态,从苦闷、悲观中解脱出来,以利于身体的康复。




























































































回复5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