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Swiss、KM、ICR、CD-1小鼠品系来源与优缺点
在以往的一些求助帖子中,会经常发现一些战友提出关于KM、ICR、CD-1小鼠的某些疑问,包括我们公司在动物销售过程中,也是如此。鉴于此,特加以总结。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品系来源
(1)Swiss: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的Clara Lynch博士从瑞士(Switzerland)Centre Anticancereux Romand的de Coulon实验室引入非近交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
(2)KM: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的由来。
(3)ICR:1948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ICR)Hauschka以多产为目标,用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出的Swiss小鼠群进行选育,培育出Ha/ICR,以后由美国肿瘤研究协会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小鼠。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
(4)CD-1:1948年Edward Mirand博士将费城癌症研究所培育的Ha/ICR引入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命名为HaM/ICR。1959年美国Charles River Lab引入该品系并于同年进行了剖腹产,并命名CD-1(ICR),并注册CD-1®商标。
2.优缺点
(1)KM:优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在中国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封闭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药典中甚至将KM小鼠作为某些检测项目的指定用动物。目前国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C-1,615,TA2,AMMS/1等。缺点:国内各地昆明小鼠遗传背景不很一致,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2)ICR:优点是除了抗病力和适应力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之外,从全球范围来看,ICR小鼠的使用更为普遍,其背景资料也更为丰富,而且发表文章时动物品系这一考核指标更容易被接受。缺点:与KM小鼠相同,不同地域饲养的封闭群差别也较大。
(3)CD-1:是ICR小鼠的升级替代品系。因为Charles River Lab已经注意到了ICR小鼠的缺点,为了减少CD-1小鼠因不同地域饲养而引起的不同封闭群之间在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上的差异,Charles River将世界各地繁殖的CD-1种群按计划定期轮换,形成了具有国际遗传学标准的CD-1 IGS(International genetic standard)小鼠。这也是CD-1小鼠特有的优势,1999年北京维通利华公司从Charles River引入CD-1核心群,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授权使用其注册商标权的单位。同时,为了维持CD-1与Charles River种群的一致性,我们维通利华公司后续又分别在2009和2014年再次引起核心种群。
最后编辑于 2016-11-15 · 浏览 2.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