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医者感言
儿科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在门诊,我院平均每日的门诊量是1200—1300人次,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至少要看80个病号,否则,积累的工作将留给我的接班者,所以加班是家常便饭,实际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的30分钟,其它时间,连上厕所你都要节约,我为此,改掉多年养成的晚上吃稀饭的习惯,尽量不喝水,上班之前争取解决排泄问题——“打扫屋子迎接客人”嘛!而且,我们要28 小时翻一档班,门急诊轮流,无论昼夜,所以我的大脑里是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念的。在病房,我分管15张床,每天收10到15个病人(可以安排到别人床位),写主治或者主任查房纪录,办理出院手续,登记入出院人员名单以及每天的交接班纪录。入院录加首次病程纪录平均800-1000字,主治主任查房录500字左右,那么一天最少要写10×800+15×500=15500字,A4纸打印出来就是满满的11篇啊,而且你不能写错一个字,要么是全篇重头再来,要么你就涂改原始医疗资料吧!(这可是医患纠纷的大忌)。交接班和出入登记等等活儿还不算在其中。哎,怎一个“忙”字了得啊!
我没有抱怨——我因为忙,很少回家看我农村老家的长辈,我是独子,父母快70岁的人了,生病了要么挺过来,要么把我带回家的药胡乱的吃吃,我84岁的祖母股骨颈骨折,乡下医生不敢手术,她盼我接她到我所在的“大医院”治疗,我找同事东挪西调的换班,在我一周后匆匆赶回老家时,她老人家因创伤性高血压导致急性心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永远地离开了我,她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孙孙回了,我孙孙回了……”。呜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我能忍受,这目前极度紧张的医患关系,当我的患儿一连高烧三天,体温不退时,家长拿病历夹子敲打我的头,当我解释急性上感需要3-5天的热退过程时,家长要我写保证并盖上图章,我始终在微笑,指导护士为他热水浴降温。我首先是一个公民,然后才是一个医生,可是我连公民最起码的人生安全的权利都不能保证,然而我还是在那儿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比起挲那摩王子“以身饲虎”来,这不是一种“医者佛心”的体现么?医护人员整天工作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心里压力之下,比如有一次,一个孕30周,体重只有2000克的早产儿,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需要气管插管给氧,进行呼吸支持,然而患儿父母说,听电视上讲小孩吸氧眼睛会瞎掉,在我们轮番解释后终于同意上呼吸机治疗,可是在患儿健健康康地出院的当天,他们要求复印了我们的病历,特别是涉及吸氧浓度,吸氧时间的地方,无一遗漏……你可以给他健康和生命,但是换不来他对你心底由衷的信任。我科里的护士,大多是20几岁的小姑娘,尽管个个都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但总难免会有头皮静脉打不进去的时候,很多时候,家属会大光其火,甚至用不堪入耳的语言骂得她们偷偷的痛哭,可是班还得照上不误,让那美丽的笑颜绽放在天使的脸上……
很多时候,医患关系的紧张来源于现行医疗体制的病诟,医生和患者都是弱者,弱者的心态充满了警戒和不信任,看不起病,于是怕挨“宰”,怕乱收费,花了钱,就有了过高的期望值,不得有丝毫不如意。健康固然宝贵,可是金钱不能买得来,生命固然神圣,医生不是起死回生的巫神。当这种过高的期望跌落到无情的现实的谷底时,作为弱者的病人总是怀疑医生的态度,技术,有无医疗行为的失误等等,再加上新闻媒体多年片面的报道煽动,如今中国的医生已经被严重的“妖魔化”;医生也是弱者,且不说社会的舆论导向完全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就是国家的公权力,也没能给他们有力的保障,砸医院,打医生,在医院门口摆花圈放炮烧纸等等,什么时候公安部门来管过?恐怕只能是“戴着钢盔上班”的闹剧多出现几次罢了。在这种不合理的体制下,医患都是无辜的牺牲品!而且这种氛围以近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医生出于一种叛逆或者报偿自己的心理吃回扣(当然只是个别);出于自保心理,会过度检查和治疗;考虑到医疗风险,对发明和创新有投鼠忌器的思想,阻止了我国医学科学的进步。
每一个有人类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心的国人啊,我企盼着你的公平和公正!

真实的经历,精致的文字!本贴已经收入 “职场日记系列” ,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by 司马
最后编辑于 2007-12-22 · 浏览 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