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通外科周总光教授
性别: 男
年龄(可选): 49
所在单位/研究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三(胰腺、胃肠外科)主任;
消化外科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职称:国家教育部“长***奖励计划” 第四批特聘教授(外科学)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业特长: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的基础上,又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结- 肛吻合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得 到国内外同行权威的首肯,英国皇家医学会结直肠外科主席Heald 教授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简历:(注明所发文章及承担的课题)
周总光教授1980年1月毕业于华西医大医学系,以后一直从事普外临床工作;1986~1989 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主攻胰腺微循环形态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2~1995留学奥地利Linz(林茨)大学林茨总医院普外科和西德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外科医院,主攻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获医学博士学位、上奥州医生执照、工作许可及奥地利居留权。1995年12月在华西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外科)工作至今。
从事外科学工作多年,在胰腺外科和微创外科领域成绩突出,在国内的实验基地取得了多项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首次在国际上获得多项胰腺微循环重要发现:①在国内外提出了胰腺小叶内动脉是终动脉的概念,从微循环角度揭示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因学上长期未能阐明的解剖学基础;②证实了胰腺小叶内动脉括约肌的损伤及其痉挛是急性胰腺炎早期致缺血关键因素;③发现了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通道,并命名为胰岛-胰岛门脉通道;④ 揭示了灵长类胰岛岛内微循环流向存在由周围部流向中心区和由中心区流向周围部两种模式;⑤ 证实胰腺内分泌- 外分泌门脉通道存在对不同腺泡区域产生影响的两种类型。该研究为阐明胰腺内外分泌部之间的整体机能、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不同胰岛细胞内分泌激素间的局部反馈与调节机制、胰岛移植后血管再生及胰腺微流变学的影响因子等前瞻性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近年,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80多篇;国际核心期刊《Clinical Anatomy》 给予了1996年第一期杂志封面图和论著首篇刊载的荣誉。研究成果载入美国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著名大学主编的专业工具参考书 。国内外同行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成果对于阐明胰腺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防治乃至整个胰腺学科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达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周总光教授也是我国微创外科的著名专家,技艺精湛,已用微创外科手段已为5000多例患者解除了痛苦而无并发症,良好的手术效果为广大患者赞誉并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权威的认可。 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创外科视听教材、国家“九五”重点音像制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科研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和多项部省级重点项目。
招收硕博士详情: 博士研究生导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