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分析技术

关注今日:16 | 主题:335848
论坛首页  >  分析技术讨论版   >  生物制品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求助】胰蛋白酶(Trypsin)酶解效果不佳,如何解决?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dubiantou
dubiantou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6
    得票
  • 40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3年零31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目前正在建立一个蛋白的肽图检测方法(HPLC),该蛋白分子量为150KD左右,由二硫键连接形成等二聚体。
现采用如下方法处理:用1%NH4CO3对样品透析4h,透析后浓度为1mg/ml,TPCK-Trypsin用1%NH4CO3配制成1mg/ml的溶液;按0.1%的比例加入β-巯基乙醇,以还原二硫键;再以1:20(W/W)比例加入上述胰蛋白酶,37℃条件下酶切24小时;以1:10(V/V)的比例加入1N HCL终止反应;混匀,用0.45μm水相针式滤膜过滤后上样100μl。
但是酶切效果不是很理想,蛋白仍有较多没被降解,但是我查阅相关资料,似乎1:20(W/W)的比例已经足够。那么哪些步骤可以改进以提高酶切效果呢?另外,对于这样的大分子蛋白,如何评价酶解的效果?因为酶解产物太多,几次结果往往不能非常一致。
谢谢!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7-04-29 16:27 浏览 : 6095 回复 : 6
  • 投票 1
  • 收藏 4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求大佬指点)医学专硕毕业,四证合一,在深圳找得到工作吗
我的密码
我的密码
铁杆站友

  • 11
    积分
  • 6
    得票
  • 118
    丁当
  • 2楼
1、最主要的是还原二硫键是可以的,但应该在酶切之后,而不是酶切前。
2、好象你的酶浓度太高了,一般用0.1mg/ml。
2007-05-14 16:4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没见过这么奇特的心电图!
楼主 dubiantou
dubiantou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6
    得票
  • 40
    丁当
  • 3楼
我的密码
1、最主要的是还原二硫键是可以的,但应该在酶切之后,而不是酶切前。
2、好象你的酶浓度太高了,一般用0.1mg/ml。

非常感谢"我的密码"的回答。
在这里我说明一下:还原剂和酶都是加在样品中的,所以这第一个应该不是问题所在。
另外我想请教一下:酶浓度高的话有什么不良的影响?我这里把酶浓度调高主要是因为这样加入的酶液的体积较少,以减少对样品终浓度的影响。
我又查了一些资料,这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蛋白由于存在空间位阻,往往酶切不是很充分,而且重复性不佳;一般会进行还原处理,所以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由于酶切之后没进行及时的封端处理,巯基重新氧化,可能还存在错配现象,导致酶切仍然不充分、重复性不佳。
所以打算在下面的实验中加入烷基化步骤(即对巯基进行封端处理),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我会在实验后附在下面。
2007-05-14 17:1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全国附属医院、人民医院急招:大专起可投递,五险一金全
我的密码
我的密码
铁杆站友

  • 11
    积分
  • 6
    得票
  • 118
    丁当
  • 4楼
dubiantou
非常感谢"我的密码"的回答。
在这里我说明一下:还原剂和酶都是加在样品中的,所以这第一个应该不是问题所在。
另外我想请教一下:酶浓度高的话有什么不良的影响?我这里把酶浓度调高主要是因为这样加入的酶液的体积较少,以减少对样品终浓度的影响。
我又查了一些资料,这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蛋白由于存在空间位阻,往往酶切不是很充分,而且重复性不佳;一般会进行还原处理,所以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由于酶切之后没进行及时的封端处理,巯基重新氧化,可能还存在错配现象,导致酶切仍然不充分、重复性不佳。
所以打算在下面的实验中加入烷基化步骤(即对巯基进行封端处理),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我会在实验后附在下面。

如果需要还原巯基,需要对巯基进行烷基化,之后还要把巯基化及烷基化的试剂脱析干净才能再酶切。——因为巯基化试剂和烷基化试剂对酶活力有很大影响的。
如果酶含量高了,会出现酶之间相互酶切降低酶效率。
2007-05-15 14:11
  • 投票 3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上海市2021年2月CPC病例讨论(已揭秘)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