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合理用药

关注今日:7 | 主题:119512
论坛首页  >  合理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讨论版   >  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普通黄体酮胶囊与微粒化黄体酮胶囊有什么区别?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 图片模式
楼主 hyxxj1949
hyxxj1949
药剂科

丁香园助理版主

  • 297
    积分
  • 7341
    得票
  • 1.1万
    丁当
  • 1楼


普通黄体酮胶囊与微粒化黄体酮胶囊有什么区别?

1,闻医生,**京城妇产医院,河北 保定(产科医生微信群)(2021-02-25)13:02)

@辛学俊主任药师,丁香园合理用药版 老师,请问普通黄体酮胶囊与微粒化黄体酮胶囊有什么区别?微粒化黄体酮是缓释的吗?

 

1, 辛老师:搜,丁香园,输:微粒化黄体酮胶囊,获:

 

【1】[转] 揭开黄体酮的神秘面纱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9089402

執著楼发布于 2018-07-03

摘要(目录):

一,黄体酮有什么作用

二、黄体酮的用法用量:

1.肌肉注射黄体酮:

2.阴道用黄体酮:

主要有黄体酮缓释凝胶和微粒化黄体酮胶囊,经阴道给予黄体酮后2-6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中孕酮浓度显著低于肌肉注射黄体酮,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推荐剂量:黄体酮缓释凝胶90mg/d,qd;微粒化黄体酮胶囊300-800mg/d,分3或4次给予。阴道用黄体酮较肌肉注射黄体酮在黄体期阴道出血发生率高,可以补充雌激素减少阴道出血发生率但不改变妊娠结局。

3.口服黄体酮:剂型包括微粒化黄体酮胶囊和地屈孕酮,均存在肝脏首过效应。

①微粒化黄体酮胶囊:口服后,经肝脏代谢分解,生物利用度低。仅有10%产生孕激素活性,1-3h血药浓度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血药浓度不稳定。推荐剂量200-300mg/d,分1次或2次服用,1次服用剂量不得超过200mg。

三、黄体酮不是万能的保胎药;

四、黄体酮的副作用


【2】专业基础 |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2015)

专业基础 |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2015)

摘要:目录

1.黄体

1.1 黄体的概念

1.2 正常黄体生理

1.3 黄体功能不全

2.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1 适应症

2.2 禁忌症

3.黄体支持常用药物

3.1 黄体酮类

(1)肌肉注射黄体酮

(2)阴道黄体酮

(3)口服黄体酮;

①微粒化黄体酮胶囊:

口服后,由于肝脏首过效 应,有效成分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分解,生物利用度低,仅有10%产生孕激素活性,口服后血中孕酮浓度显著低于肌肉注射黄体酮,而且不稳定,口服后 1~3 h血药浓度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血药浓度不稳定,半衰期约16~18 h,约72 h完全消失。

由于其生物利用度低,需要较大剂量,副作用大,经肝脏代谢分解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多,其中 5a、5b 代谢产物可与神经递质 g 氨基丁酸(GABAa)受体作用,增强GABAa活性,产生明显的头晕、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会改变泌乳素和 GnRH 的分泌,以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目前研究显示,口服微粒化黄体酮胶囊不能充分支持子宫内膜发育,在ART黄体支持中的有效性低于黄体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给药,同时,副作用较黄体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给药增加。因此,口服微粒化黄体酮胶囊在 IVF 中不推荐作为常规的黄体支持药物。

3.2 hCG

3.3 雌激素

3.4 GnRH-a

4.黄体支持用药选择

4.1 ART中黄体支持用药选择

(1)ART中黄体支持的特点

(2)黄体支持用法、用量及疗程

4.黄体支持用药选择

4.1 ART中黄体支持用药选择

(1)ART中黄体支持的特点

(2)黄体支持用法、用量及疗程

(3)黄体支持疗效评估

4.2 孕激素治疗在先兆流产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4.3 孕激素在早产预防中的应用及药物选择

5.黄体支持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二,搜丁香园:

微粒化黄体酮的药剂学基础:未获相关内容

(注:以下内容,供药学人员复习应用,妇产科专业没必要去关注)


三,搜360:

微粒化黄体酮的药剂学基础,获:

9-药剂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http://www.doc88.com/p-9079397350082.html



四,搜360: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获:04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613f2f7dd15abe23492f4d60.html

第四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概述

分散体系 (disperse system)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phase) (disperse,而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medium) (disperse。

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分为小分子真溶液 (直径<10-9 m)、胶体分体系 (直径在10-7~10-9 m范围 )和粗分散体系 (直径>10-7 m)。粗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等。它们的粒径在500nm~100mm范围内。

胶体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纳米微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等。它们的粒径全都小于1000nm。

将微粒直径在10-9~10-4 m范围的分散相统称为微粒,由微粒构成的分散体系则统称为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特殊性能:

①微粒分散体系首先是多相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因而会出现大量的表面现象;

②随分散相微粒直径的减少,微粒比表面积显著增大,使微粒具有相对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所以它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微粒分散体系具有容易絮凝、聚结、沉降的趋势;

③粒径更小的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还具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等性质。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的重要意义:

①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

③具有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一定大小的微粒给药后容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④微囊、微球等微粒分散体系一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⑤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和特点

微粒大小是微粒分散体系的重要参数,对其体内外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微粒大小完全均一的体系称为

单分散体系;

微粒大小不均一的体系称为多分散体系。绝大多数微粒分散体系为多分散体系。常用平均粒径

来描述粒子大小。

常用的粒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等。

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 沉降法、吸附法等。

二、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小于50nm的微粒能够穿透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梢或通过淋巴传递进入骨髓组织。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0.1~3.0mm的微粒分散体系能很快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最终多数药物微粒浓集于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脏和脾脏等部位,血液中的微粒逐渐被清除。人肺毛细血管直径为2mm,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粒子被滞留下来,小于该直径的微粒则通过肺而到达肝、脾,被巨噬细胞清除。

注射大于50mm的微粒,可使微粒分别被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三、微粒的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是微粒扩散的微观基础,而扩散现象又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布朗运动使很小的微粒具有了动力学稳定性。

四、微粒的光学性质:

如果有一束光线在暗室内通过微粒分散体系,当微粒大小适当时,光的散射现象十分明显,

在其侧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乳光,这就是Tyndall现象。丁铎尔现象 phenomenon) (Tyndall是微粒散射光的宏观表现。同样条件下,粗分散体系由于反射光为主,不能观察到丁铎尔现象;而低分子的真溶液则是透射光为主,同样也观察不到乳光。可见,微粒大小不同,光学性质相差很大。

五、微粒的电学性质

(一)电泳

微粒在电场作用下移动的速度与其粒径大小成反比,其他条件相同时,微粒越小,移动越快。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1-02-25 18:08 浏览 : 979 回复 : 0
  • 投票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hyxxj1949 编辑于 2021-02-25 21:26
  • • 外科补液知多少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