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1 | 主题:482799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朱古亭先生胆囊炎治验方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且亭读医笔记
且亭读医笔记
心血管内科
铁杆站友

  • 27
    积分
  • 3100
    得票
  • 1167
    丁当
  • 1楼

朱古亭先生,浙江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胆囊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虽无胆囊炎的名称,但在胃脘痛、胁痛、肝胀、结胸、黄疸等论述中类似本病的症状却有丰富的记载。


如《灵枢·胀论篇》记载中有“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


《灵枢·经脉篇》有“胆足少阳也,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胸胁痛,不能转侧。”


《伤寒论》中有“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中有“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等文,此外,李梴的《医学入门》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1胆的生理及胆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它既具有传而不藏,实而不满等各腑共有的特性,又和其他各腑不同,具有储藏精汁和不转输水谷糟粕的特性,是异乎寻常的六腑器官之一。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胆汁,排泄胆汁,胆中精汁注入肠中,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附寄于肝下,通过经络的联系,与肝互为表里。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有帮助肝的疏泄作用。而胆汁来源于肝,《难经》云:“肝之余气,溢于胆,聚而成精汁。”


因此,若肝的疏泄失常,则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


丁甘仁先生在一例医案中提到:“肝胆同宫,肝郁则清净之府岂能无动……”故临床上往往肝病与胆病有相似的症状出现。


由于胆中所藏精汁,参与胃肠的气化活动,共同完成“化水谷,行津液”的生理过程。因此,脾胃的升降运动也有赖胆的疏泄作用,而胆的排泄胆汁,又与胃肠的更虚更实运动有密切关系。


古人认为肝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犹如春阳之气,发陈助长,故把肝胆喻为“万物之路”,以通达全体之阴阳。


而人体后天的生化之源在于脾胃,五脏六腑秉气于胃,取决于胆,故把脾胃喻为“万物之地”,以滋养万物生长。


2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气滞、湿热、饮食不节、虫积等因素有关。


1. 气滞


气滞是胆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现代医学研究,胆汁的滞留是胆道疾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郁则积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


他指出了由于气滞使气机升降失常,精血结聚不化而为病。


2. 湿热


气机怫郁,不能宣行水道,停滞而生湿。湿浊内留,脾气不能宣达,郁蒸而生热,胆为“中精之腑”,湿热壅阻,胆道不利而发病。


3.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或嗜好饮酒,损伤脾胃,则脾失健运,湿滞不化,蕴于肝胆,使肝失疏泄和胆汁排泄不畅而发病。


4. 虫积


虫积可以助长湿热,湿热则有利于虫体的寄生。蛔虫性喜钻窜,窜入胆道,导致肝失疏泄,胆汁郁滞,不通则痛。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郁阻,影响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郁结,肝郁生火,日积月累,久经煎熬结为砂石。


3临床表现


从临床症状来看,以气滞、湿热、实火居多。


气滞的症状表现为右胁绞痛或窜痛,往往多为阵发性,肩背部放射痛,无明显寒热与黄疸出现,伴有头晕、口苦、纳呆、嗳气、恶心、呕吐,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象多弦细。


湿热的症状表现为右胁持续胀痛,有寒热或黄疸出现,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恶心、呕吐、尿赤、便秘或溏,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数或滑数。


实火的症状表现为右胁胀痛或暴痛较甚,寒热或高热,头痛,伴有口苦、口渴、咽干、腹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象多为弦数或洪数。


以上三种,气滞型常由于精神因素而诱发,可使痛势加重,临床上比较多见。


胆囊炎,胆石症往往互为因果,临床上有时两者同时存在,有的疼痛较甚,每每反复发作,对健康影响很大。


4治疗用药


根据胆病宜清宜利的原则,笔者以自拟柴胡郁金汤为主,即四逆散加郁金、天花粉、延胡索、香附共八味药为基本方。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药味组成为柴胡、芍药、积实、甘草四味,原治少阴病阳郁不达的四逆证。


《伤寒论新注》引“蕉窗方意”解本方条云:“是也大柴胡汤之变方,其腹形专凝聚于心下及两胁下而甚强,且在胸中,并两胁亦拘急甚。惟实热少,故不用大黄、黄芩,惟用缓和心下与两胁下之药为主。”


其中芍药与甘草,又是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太阳篇,原治汗后伤阴,脚挛急证。《医学心悟》云:“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


柴胡郁金汤中,柴胡之功用为疏肝解郁,芍药养阴柔肝,枳实破气消积,甘草调脾胃和诸药。再加郁金、天花粉、延胡索、香附,以清热消肿、活血利气。


总之,本方具有疏肝利胆、清热消肿、解痉止痛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症状随证加药。


如右胁疼痛较甚,加广木香9克,金铃子9克,加强利气止痛作用;


饮食不振,精神疲乏,大便不实,属脾弱气虚,健运失常者,加西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鸡金10克、炒谷芽12克;


因湿热内阻,胸痞恶心,口苦尿赤,发热或出现黄疸者,加藿香9克、佩兰9克、厚朴6克、黄芩9克、黄连3克,茵陈20克,清化湿热;


实火内盛,肠胃积热,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腹胀便秘者,加龙胆草3克、芒硝9克、大黄6克,咸寒苦降,清利通便;


因阴虚血热,舌红绛,头晕口燥,有低热或有出血症状者,加杞子10克、甘菊花6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丹皮6克、旱莲草10克、生地15克,滋阴生津退热;


大便秘,加麻仁10克、栝楼仁10克,以润肠腑;


因结石而痛甚者,加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海金砂9克、芒硝9克(分两次冲入药汁内溶化),利胆排石;


痛定或手术后,脘腹尚有滞胀不舒,食欲不振,神力疲乏,脉细弱,舌胖有齿形者,是脾胃虚弱、气滞不运,用香砂六君法健脾胃而调中气。


剂量应用一般的常用剂量,并根据体质和病情的不同,灵活掌握运用。


基本方的剂量:柴胡4.5克、炒枳实6克、芍药10克、甘草5克、郁金10克、天花粉12克、延胡索9克;如痛甚,白芍可加至15克。


肝胆脾胃有着相互影响,肝胆气郁,容易损害脾胃机能,故在用药时应考虑照顾脾胃之气。


如用滋补药时,防止妨碍脾胃运化,在所用的补药中,加入一二味芳香健胃药,使脾胃之气灵通而免滞胀之弊;


如用苦寒清热药时,防止损伤脾胃清阳之气,也应加入芳香健胃药,使脾胃运化不受影响。


特别对于慢性胆囊炎,由于疾病久延反复发作,脾胃真气早受耗损,尤宜调补中气,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故调理脾胃之法,为中医治疗上的重要一环。


本文选摘自《朱古亭临证录》,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2年7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1-01-22 23:50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浏览 : 722 回复 : 1
  • 投票 1
  • 收藏 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ENDNOTE
dxy_3vxdakre
dxy_3vxdakre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8882
    得票
  • 807
    丁当
  • 2楼

学习了。

2021-01-23 13:2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三脑室占位,MR平扫+增强,有病理结果(一周后公布病理)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