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心血管

关注今日:82 | 主题:871461
论坛首页  >  心血管专业讨论版   >  专题讨论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肥胖症的机制探讨和控制思路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浙江人ss
浙江人ss
内科
铁杆站友

  • 16
    积分
  • 543
    得票
  • 871
    丁当
  • 1楼

倪孟进

肥胖是因为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聚集过多、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症同时会诱发一系列慢性病症,以及超负荷导致的腰椎和下肢并发症,其普遍性已经成为全球严峻公共卫生危机之一。而减肥却并不那么容易,许多肥胖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和积极参与锻炼,体重好不容易有所减轻,但是稍微麻痹一段时间体重就迅速反弹,这导致他们丧失减肥的信心,感受到“平常喝喝水都在长胖”。作者根据本人的慢性缺氧致病理论,结合呼吸运动、生物化学、临床实践、诱发疾病等分析,总结其规律认为:发生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和氧气摄入不足导致代谢持续缓慢所造成。

1正常的体重标准和肥胖症易发人群

1.1体重标准

A.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B.标准体重=自身身高-105,这种算法只适用于成年人。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30%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50%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

1.2易胖人群

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当他们停止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后。

②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妊娠哺乳期和绝经期后;造成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妊娠哺乳期和绝经期后容易发生肥胖的原因,主要与女性在这三期中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变化和饮食习惯有关。③有家族肥胖史,以及出生时体重明显超重的孩童。

④喜欢饮酒,尤其是喈饮啤酒的人容易发胖。

⑤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以及喜欢吃夜宵的人容易发胖。多食少动的人更是容易发胖。

(摘自百度)

2糖与脂质代谢、氧气与呼吸运动

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水及维生素等。其中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的主要能源,肥胖症主要与糖和脂肪有关。

2.1糖的来源与转化

人类食物糖类主要来源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植物淀粉来源谷薯,谷类包括小麦、稻米、玉米、高粱等及其制品,如馒头、烙饼、米饭、玉米面併、面包、饼干、麦片等。薯类包括马铃薯(土豆)、红薯等。摄入的糖除满足机体供能以外,大部分多余的转变成为脂肪(甘油三酯)储存于脂肪组织中;糖的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2.2脂质代谢

脂质是指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即甘油三酯,由于性质独特,是机体重要供能物质,脂肪细胞可储存大量甘油三酯,使人变胖;类脂包括固醇、酯、磷脂和糖脂等。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来源是动物、植物(果仁脂肪含量极高、如瓜子、花生米、核桃仁、松子等)和烹调用的油脂。脂质代谢需要有氧氧化才能被分解利用。

2.3氧气与呼吸运动

氧气摄入是通过肺的气体交换完成的。呼吸运动的方式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成年人通常以腹式为主的混合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时,中、上叶大量肺泡长期在休眠状态,约占全肺的2/5~3/5甚至更多;随着年龄增长,肺与胸廓弹性下降甚至僵化,肺在胸腔内塌陷无法支撑整个胸廓,逐渐形成含胸驼背的外形,更为严峻的是导致机体慢性适应性缺氧状态。

3肥胖的机制、恶性循环和症状探讨

3.1机制

根据能量摄取、消耗和转化,造成单纯性肥胖主要归纳为三大因素,即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低和氧气参与不足。部分肥胖患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这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也与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

①.糖与脂肪摄入过多,超出机体每日消耗量。多余的糖通过胰岛代偿分泌增多胰岛素转化成脂肪储存,和摄入过多脂肪大量堆积,导致体重超标或者肥胖,以及血脂升高。

②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慢性缺氧状态,最常见、最先发生的可能是肺通气下降,致使糖与脂肪氧化分解率过低,脂肪逐渐开始堆积,形成体重超标或者肥胖,以及血脂升高。

1.2恶性循环

体现在呼吸运动减弱与脂肪堆积之间,出现越肥越缺氧,越缺氧越肥的恶性循环现象:

①由于腹腔和腹壁脂肪组织堆积增厚,吸气时膈肌下移阻力增大,腹式呼吸减弱,加重机体缺氧。人在睡眠时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混合性呼吸,所以在睡眠时体现明显,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浅睡眠、睡眠中猝死(呼吸运动意外)等病症。这也可能就是中心性肥胖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②肥胖时胸围增大,胸式呼吸减弱,加重机体缺氧。在清醒时体现比较明显,如心慌胸闷、气急乏力等;严重者无法完成运动或劳动。

③由于缺氧机体糖利用分解能力下降,糖的消耗减弱,机体通过胰腺β细胞代偿分泌增多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这样结果使糖原储存和转化脂肪逐渐增多。由于空腹血清胰岛素代偿性增高,容易出现饥饿感和低血糖反应,导致越肥胖越爱吃的现象。

④肥胖时由于机体缺氧状态,无力进行运动或者劳动,少动使脂肪又进一步堆积,导致越懒越胖的现象。

⑤由于体重超标或者肥胖,机体超负荷运转,耗氧量增多。

1.3主要症状

肥胖的主要症状是缺氧导致的相关症状,轻度的肥胖患者可能无明显感觉。主要常见症状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慌胸闷、精神欠佳、睡眠障碍(可能是由于呼吸运动减弱,反射性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头昏脑胀、记忆减退、好食懒动、反应迟钝、醒来犯困等。

4肥胖症的伴随病症与并发症

4.1伴随病症

目前普遍认为,在长期肥胖的基础上容易并发许多病症,如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睡眠障碍、脑血管意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脂肪肝、胆石症、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某些癌症等病症。作者认为慢性缺氧很可能是肥胖症和这些病症的共同病因,肥胖是个非常危险的因素,会阻碍呼吸运动和加剧机体耗氧,诱发上述病症,但不一定是肥胖并发症,这可能存在很大误区;由于肥胖症缺氧,患武汉肺炎容易出现重症和死亡;以及也可能是容易发生麻醉意外的关键因素。

4.2并发症

肥胖由于超体重,特别是腰椎和下肢关节负荷加重,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变形、髋关节病变、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踝关节损伤变形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控制思路

在诊断方面关注体重超标和血脂升高的同时,要增加关注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血氧浓度。目前只着重控制能量摄入和运动消耗能量两个环节,忽视了增加氧气摄入的关键环节,以及忌酒、晒太阳的重要性。

5.1锻炼胸式呼吸

建议首先每天锻炼胸式呼吸,锻炼一段时间以后,胸腔扩展增大,缺氧会有所缓解,有利于慢跑高耗氧运动时胸廓的顺应性舒张,避免或者减轻胸堵无法呼吸的现象。增加氧气摄入是减肥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是健康的基石,需要坚持终生。

5.2控制能量摄入

调整饮食,控制高糖类食物和脂质摄入,尽量杜绝夜宵,养成空腹睡觉习惯。根据工作量,早餐和中餐营养适当要丰富,保证机体能量供应,而晚餐要低热量。

5.3增加能量消耗

运动都在消耗能量,要选择能够带动呼吸频率增快和扩展胸廓的运动。作者认为慢跑运动是最理想选择,消耗能量的同时在积极锻炼呼吸肌和扩展胸廓,这是由于慢跑时腹肌收缩,呼吸主要集中在胸廓;其次是游泳、憋气、扩胸与提胸运动、太极,其他如登山、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挑担等。快走运动作者建议不可取,没有很大程度上扩展胸廓;由于膝关节曲伸太频繁,容易损伤了膝关节周围神经出现疼痛,多年以后逐渐形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4锻炼腹部

锻炼腹肌显得很重要,把堆积在腹部多余的脂肪尽量燃烧掉,有效解决睡眠时缺氧状态。锻炼方法有仰卧起坐、两头起、仰卧提腿、平板支撑等。长期锻炼腹肌以后,在站立、坐、行走时腹肌自动收缩,这样增加了胸式呼吸运动。

5.5忌酒

啤酒是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制作,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容易被消化吸收,转化为脂肪。酒精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加重机体缺氧的同时,肥胖患者容易引发高血压性脑出血、睡眠呼吸运动意外性猝死等严重后果。

5.6晒太阳

意大利米兰大学 Luisella Vigna 所领导团队的说法,既往研究表明:人体皮下脂肪细胞可以感受阳光中蓝光的刺激,主动排出脂质、促进脂质燃烧,减少脂肪储存并显著缩小脂肪细胞大小。如果缺乏维生素D,肥胖及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就更高。适当晒太阳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女性同志。

6小结

体内充足的氧气是保证能量代谢平衡的基本条件。减肥需要提高与维持肺通气量,摄入足够的氧气,控制能量摄入和运动消耗多余的脂肪,才能成功和防止反弹。减肥稳定成功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慢性缺氧是个新概念,需要数据分析,作者建议肥胖症在临床上关注血脂同时,也要认真监测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动脉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率、憋气时间等相关项目;慢性缺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基础,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深入思考和探索。个人观点,仅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许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 周春燕、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倪孟进,男,浙江籍,内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慢性损伤病变,脊柱相关疾病、颈肩腰腿病治疗,中西医融合观、慢性缺氧

探索思路:周围神经外膜病变和慢性缺氧是机体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创   立: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体系、慢性缺氧致病理论体系、中西医融合思想理论体系

地    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益寿路18-20号(虹桥镇一村卫生室)


附1:【慢性缺氧致病理论】

肺通气下降、空气含氧低、红细胞减少等使血氧饱和度与携氧能力下降,以及机体耗氧量增大如怀孕、肥胖、甲亢等,导致动脉血氧长期相对不足,引起动脉病变、全身微小血管痉挛和组织代谢逐渐障碍,继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大量发生,部分疾病甚至互为因果,最终危及生命;另外还有细胞氧利用障碍因素。可能是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二型糖尿病、高血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老年脑萎缩、睡眠障碍、抑郁症、中老年夜尿增多、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疼痛、睡眠中猝死、肥胖症、骨质疏松等临床常见重要疾病主要病理基础。

附2:各年龄阶段肺活量估算(自设)

目前中老年人肺活量检测被忽视,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参考数据。作者认为人体正常肺活量应该按照不同个体组织代谢水平所需的耗氧量,但是作者目前无法精确测定数值,主要是根据各个年龄段和体重乘以设定倍数。假设正常生理退化,成年达高峰值后,30~39岁开始稍微下降,40岁以后每10年肺活量递减7~10%左右速度来计算,用公式计算方式来测定肺活量大概正常范围数值,避开性别和身高差别,男女通用。

按照体重120斤计算,肺活量少于正常值10~15%属相对过低,少于20~30%属绝对过低。

体重×倍数(年龄阶段设定)=肺活量所需最低值:

年龄体重  倍数        每10年递减

20~29岁×30倍=3600                   肺活量高峰值

30~39岁×29倍=3480    3.3%         

40~49岁×27倍=3240    6.8%

50~59岁×25倍=3000    7.4%

60~69岁×23倍=2760    8.0%

70~79岁×21倍=2520    8.6%

80~89岁×19倍=2280    9.5.%

90~99岁×17倍=2040    10.5%        


慢性缺氧相关重要文章:

1.《慢性缺氧可能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根本性原因???》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0511666

2《慢性缺氧可能是II型糖尿病的基础病因》

慢性缺氧很可能是II型糖尿病的基础病因

3.《胸式呼吸运动减弱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病因》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2864623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1-01-11 10:00 浏览 : 788 回复 : 0
  • 投票 2
  • 收藏 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用更宏大的视角看待医学——解读大咖宏见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