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34 | 主题:483136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张羹梅内科秘验方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且亭读医笔记
且亭读医笔记
心血管内科
铁杆站友

  • 27
    积分
  • 3444
    得票
  • 1313
    丁当
  • 1楼

1.健脾汤

【处方】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白芍、半夏各9克,陈皮6克,川楝子3克,吴茱萸8克,瓦楞子30克(先煎)。

【用法】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取汁,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偏于虚寒者)。证见脾胃虚弱,中脘疼痛,呕恶泛酸,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濡细无力。

【加减】临证如见纳呆,便溏,口黏,苔厚腻,可加用苍术、厚朴燥湿;如湿盛不化,加肉桂丸;如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可加用阿胶、仙鹤草止血;如有呕恶,泛酸,嗳气腹胀,则加旋覆花、代赭石、枳壳等理气降逆。

2.养胃汤

【处方】川石斛12克,太子参15克,川楝子、延胡索、芍药各9克,黄连8克,吴茱萸1克,生甘草6克,谷芽、麦芽各12克,佛手9克,瓦楞子18克。

【用法】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取汁,每剂煎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安养胃益阴

【主治】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偏于胃热者),证见胃脘疼痛,呕恶泛酸,或有口干而苦,胃脘灼热,脉弦细数,苔薄白或黄,舌质红绛或偏红。

【加减】如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两胁疼痛、易怒,口干而舌质红绎,可加焦栀子、丹皮、茅根、藕节等养阴清肝之品;如脘腹胀闷,加用枳壳、柴胡;如舌红苔光,口干甚,加沙参、麦冬、玉竹生津养阴。


3.溃疡散

【处方】新鲜胎盘1个,乌贼骨、地骨皮、浙贝母各120克,甘草90克。

【用法】先将胎盘洗净血污,置火边焙干,然后和方中其他药物共研细面,过筛备用。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以愈为度。引起该证的原因很多,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寒、阴虚胃热、血瘀阻络等。

【功效】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促使创面尽快愈合。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症,症见进食后不久胃脘疼痛,嗳气,吐酸水,胃脘嘈杂,严重者甚至呕血,便下黑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



4.蜡矾鸡蛋煎

【处方】黄蜡30克,白矾8克,鸡蛋4个,香油60克。

【用法】先将白矾研成细面,鸡蛋打开与之和合,另将黄蜡和香油置铁锅内熔化,再把白矾鸡蛋汁加入炒熟即成。方中药物如法加工炒熟食之,每天1次,症状消失后即可停用。

【功效】缓急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见胃脘疼痛,吐酸,或兼便下黑血。

【注意】患胆裹炎、胆石症者慎用。


5.健胃散

【处方】乌贼骨(或鸡子壳)80克,浙贝母、佛手片各20克,枳实10克,甘草20克。

【用法】乌贼骨刷洗干净,砸成小块,用文火微炒。如用鸡子壳,将其洗净、烤干。枳实放热铁上拌炒至微黄色。同他药共研成细极,放入瓶中贮存。每日3次,饭后1小时开水调服4克。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痛,呕酸,进食缓解,饥则病重、病有定处,或灼热嘈杂,脘闷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甚或呕血便黑,或时泛清水,神倦肢凉。

【加减】若痛而喜暖,肢凉乏力,舌淡苔白,为虚寒痛,可加黄芪40克,白芍20克,肉桂10克;若疼痛势急,心烦易怒,嘈杂口苦,舌红苔黄燥,为热郁,可加石膏20克,大黄15克,芦根20克,川楝子15克;若痛处固定拒按,舌紫脉涩,为夹有血瘀,可加丹参30克,郁金、三七、桃仁各15克;兼有便黑或便血,加大黄20克,三七15克,花蕊石、地榆炭各20克,延胡索15克。此方系经验方,临床应用数十年,疗效称著


6.萎缩性胃炎惯用方

(1)脾胃气虚,明火初起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4.5克,半夏9克,陈皮6克,川连3克,吴茱萸1克,白芍、川石斛各15克,蒲公英20克,谷芽、麦芽各12克,瓜蒌仁13克,瓦楞子(打碎)30克。

【功效】补益脾胃,兼固脾胃之阴。

【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中脘部有烧灼感,口干发苦,纳少,神疲,喛气,腹胀,气短懒言,舌苔黄,脉弦细滑。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胃液分析无胃酸。


(2)脾虚失运,中阳不振:

【处方】太子参30克,白术10克,炙黄芪15克,谷芽、麦芽各30克,桂枝6克,瓦楞子15克,吴茱萸3克,川连1克,木香10克。服完7剂左右症即减,又服7剂后可去瓦楞子继服。

【功效】益气健脾,温中助运。

【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胀闷,食后更甚,消瘦乏力,肢冷,大便时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3)脾虚气滞胃热:

【处方】太子参、石斛各15克,黄连5克,佛手、枳壳、白术各10克,赤芍、白芍、木香、桃仁各10克,服1周左右症状可减,继服以巩疗效。

【功效】健脾清胃理气。

【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食入不舒,纳谷不馨,嗳气,口干不欲饮,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小弦。

【注意】在药物的配伍上宜以补为主,兼以辛通、散中有收,忌过用开破、辛通,防耗伤正气


(4)脾胃阴虚,湿热蕴结而肝有余:

【处方】黄连9克,藿根、佛手、太子参各10克,麦芽、谷芽各15克,绿萼梅、白芍各10克,甘草6克,怀山药15克

【功效】清化湿热为先,柔肝养阴辅之。

【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胃部隐痛,灼热感,纳呆,胀满,神疲乏力,消瘦,烦躁易怒,便溏。舌红、苔薄腻,脉濡细。


7.胃溃疡惯用方

【处方】川石斛12克,生地、党参各9克,黄芪12克,山药15克,煅瓦楞18克,川连9克,吴茱萸0.9克,白芍18克,甘草3克,当归9克,海贝粉18克(分3次吞服)。

【功效】补中、益阴、止血。

【主治】胃溃疡,症见反复呕血,上腹部疼痛可由规律性发展持续性,由进食后缓解亦可发展为进食后反剧增。神疲形瘦,舌红,脉细数。


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惯用方

【处方】党参3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甘草4.5克,白蜜6克,瓜蒌仁(打碎)18克,半夏12克,陈皮4.5克,当归12克,白芍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润下和胃。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见上腹部疼痛时作,病初,每于饮食后三四小时发作,数年后转为疼痛连绵,嗳气频频,纳差,甚则数月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舌苔白腻,脉虚无力。证属脾胃气虚,胃失和降。


9.乳糜尿惯用方

【处方】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各18克,车前草20克,生地黄15克,川黄柏12克,肥知母10克,威喜丸6~10克,生龟板、六一散各10~30克,苦参片24克。

【主治】乳糜尿见于丝虫病的慢性期。症见牛乳样小便,且时时出现块状物如脂如膏。伴溲时刺痛感,舌质红,脉弦细。尿检:乳糜试验阳性,多伴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阳性。

【加减】腰痛、乏力时,加杜仲、枸杞子;伴有遗精、带下清稀等症时,加金樱子、芡实、覆盆子;若尿检红细胞上升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尿检白细胞上升加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土茯苓;蛋白尿明显时,加黄芪、党参、乌梅肉。


10.溃疡性结肠炎惯用方

(1)脾虚夹湿方

【处方】太子参、白术、炒薏苡仁各20克,茯苓、砂仁各15克,白扁豆、炒山药、莲子肉各30克,陈皮、桔梗各12克,乌药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夹湿,症见大便溏薄,每日3~5次,便中夹有少量黏液或暗血,伴有少腹隐痛,纳差乏力,舌质淡,苔白或厚,脉沉细或濡缓。电子结肠镜下可见直肠、乙状结肠充血水肿,有散在针尖样溃疡,有少量黏液附着肠壁。


(2)湿热蕴结方

【处方】白头翁、土茯苓各30克,秦皮、当归、焦三仙各20克,枳壳10克,黄柏、陈皮各12克,黄连9克,广木香、生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化滞。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大便质稀,有时如水样,便中夹有大量脓血黏液,每日5~6次,伴有低热37.5℃左右,肛门灼热疼痛,腹痛下坠,泻后疼痛稍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电子结肠镜下可见全结肠充血++,水肿++,有散在性片状溃疡,以直肠、乙状结肠为甚。并有脓苔附着于肠壁,有少量鲜血向溃疡渗出。


(3)血瘀肠络方:

【处方】当归、赤芍、肉豆蔻、滑石各20克,桃仁、厚朴、杏仁各10克,竹叶6克,木通9克。

【功效】活血化瘀,理肠通络。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下坠,泻后痛减,便质可溏可成形,便中有少量暗血,舌质暗淡并有瘀点,脉沉。电子结肠镜下可见结肠充血水肿有小片状溃疡。


(4)脾肾两虚方

【处方】当归、太子参、白芍、诃子肉、肉豆蔻各20克,补骨脂30克,五味子、吴茱萸各12克,制附子9克,广木香、肉桂、炙甘草各6克,大枣5枚。

【功效】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肠鸣,泻后痛减,以黎明为甚,每日3~4次,伴腰酸乏力,腹部及四肢不温,舌质淡稍胖,苔白,脉沉迟。电子结肠镜下可见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有散在点状溃疡


(5)肝脾不和方:

【处方】焦白术、炒白芍、麦芽各20克,黄芪30克,陈皮、防风、柴胡、吴茱萸各12克,黄连、木香、甘草各6克。

【功效】疏肝健脾,调气活血,止泻止疼。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即泻,质溏,每遇精神刺激加重(如生气或惊吓等),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电子结肠镜可见全结肠黏膜稍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进镜时有肠痉挛现象。


(6)气血两虚方:

【处方】当归、太子参、焦白术、茯苓皮、炒枣仁各20克,炙远志、陈皮各12克,马齿苋、生黄芪、补骨脂各30克,龙眼肉15克,阿胶珠18克,广木香、炙甘草6克

【功效】补益气血化滞。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少腹隐痛,泻后痛减,便质稀溏,有少量黏液血迹,或量多色淡,伴有头晕、全身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电子结肠镜下可见全结肠黏膜稍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有片状溃疡并有黏液附着肠壁。

【注意】治疗至症状消失后,还应注意饮食调节,慎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11.顽固性便秘惯用方

(1)津液不足型便秘方:

【处方】当归、白芍各20克,川芎12克,生地黄20克,肉苁蓉、何首乌各30克,锁阳、瓜蒌仁、槐花、女贞子、柏子仁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颗粒剂:每次服10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

顽固性便秘,症见大便秘结、结块成团、便色褐黑,3~5日排便一次,粪便量少,气味甚臭,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心悸、失眠、体倦消瘦、口干舌燥、五心烦热、食不知味、消化不良、小便频数、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宜补血养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2)气机郁滞型便秘方:

【处方】苏子10克,姜半夏12克,前胡10克,厚朴9克,当归、瓜蒌仁各20克,枳壳12克,莱菔子20克,肉桂6克,生姜3克,陈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颗粒剂:每次服10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升清降浊,理气行滞(即开上窍,通下窍,理气开郁,“提壶揭盖”)。

【主治】顽固性便秘,症见“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虽不干结,但排出困难,虽感腹胀,肛门下坠,但如厕后又无粪便排出,解了还想解,总有排便不净感觉;排便后仍感肛门坠胀,伴有胸胁痞满,纳食减少,头重昏闷,身困乏力,腹胀肠鸣,嗳气。矢气多,舌苔薄腻,脉象弦大。


(3)脾肾两虚型便秘方:

【处方】当归、白芍各20克,何首乌30克,女贞子、锁阳各20克,韭菜子10克,熟地黄20克,桃仁泥10克,火麻仁、莱菔子各2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颗粒剂:每次服10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脾益肾,培元通便(脾肾双虚、阳气失煦,而今阴结)

【主治】顽固性便秘,症见粪蓄肠间而无便意,或虽有便意而努挣乏力,排便十分困难,便时汗出气短,便后疲乏不堪,伴有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酸背痛,腹胀喜按,小便清长,纳呆食少,需长期依赖泻剂方能排便,不服泻药就数日不排,舌质淡,苔厚腻,脉虚弱无力。


(4)燥热内结型便秘方:

【处方】制大黄(后下)6克,芒硝(冲)10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当归、赤芍各20克,桃仁10克,生地黄、麦冬各20克,黄芩10克,桔梗12克,莱菔子2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颗粒剂:每次服10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泻热润燥软坚,荡涤热结燥屎,滋阴生津,润肺宽中,消积除满。

【主治】顽固性便秘,症见大便干结,肛门灼热,腹痛腹胀,食少胃胀,口臭唇疮,面赤身热,大便短赤,烦躁口渴,舌苔黄燥,脉象滑数。


(5)血虚肠燥型便秘方:当归20克,肉苁蓉30克,何首乌30克,杭白芍、槐花、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瓜蒌仁、炙杏仁、锁阳各20克,陈皮12克,莱菔子、焦三仙各2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颗粒剂:每次服10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功效】补血养血,强阴益髓,开郁去垢,润肠通便。【主治】顽固性便秘,如年老体衰,气血两虚,肠运失司便秘;产后失血,血虚肠燥便秘;久病体弱,津液亏损便秘;排便习惯不良,数日不解,肠内容物积存过久,津液干涸便秘;饮食偏嗜,食物过精,肠内容物过少,多日无有便意,排便时间与排便功能紊乱便秘等。

(6)老年性便秘方:黄芪、白术、生山药、当归、白芍、何首乌、肉苁蓉、锁阳、杏仁、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主治】顽固性便秘。【加减】属脾肾虚弱者加太子参、升麻,气虚气郁者加疏通气机之品如炒枳壳、苏子、乌药、木香等,血虚津少肠燥者去锁阳、白术加玄参、生地榆、槐花、麦冬、石斛。


12.大半夏汤

【处方】党参、半夏、陈皮、甘草、瓜蒌仁、白蜜。

【主治】治不完全性幽门梗阻,《丹溪心法》说:“如朝食暮吐,或食下须臾即吐者,此胃可容受,而脾不能传送也;或大小肠秘结不通,食反而上奔也。”本病常见症状就是呕吐、反胃。乃脾气不足,不能腐熟水谷,散布津液。故补脾气、生津液为治本之法,张氏用大半夏汤加味,临床多验。


13.胆囊炎利胆汤

【处方】金钱草、柴胡、枳壳、赤芍、白芍、平地木、板蓝根、生大黄、生甘草,另:硝矾片

【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软坚消结、利胆排石的作用。

【主治】胆囊炎,适应证为右胁疼痛,引及肩部,口苦纳呆,或有发热寒战,目黄溲赤,或右胁疼痛拒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常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


14.消癥积汤

【处方】荆三棱、蓬莪术各9克,金钱草60克,硝矾丸4.5克(分吞),青、陈皮各4.5克,赤、白芍各9克,生川军3克(后下),车前子30克(包煎),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利胆。

【主治】梗阻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积液。症见右胁疼痛、时时泛酸、痛处拒按、肿块、脉弦、苔腻。

【方源】张羹梅,《临证偶拾》


15.舒肝解毒汤

【处方】鲜茅根30克,鸡内金、焦枳壳、赤芍、白芍各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8克,川石斛12克(先煎),平地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柏子仁18克,生麦芽30克,生甘草、软柴胡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舒肝郁、益肝肾、解肝毒。

【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证见右胁胀痛、头晕目花、神疲纳呆、腰酸乏力,脉弦细,苔薄根腻质红。

【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黄柏;有瘀阻者,加桃仁、红花。

【方源】张羹梅,《临症偶拾》


16.清热养阴汤

【处方】生地、炙龟板(先煎)各12克,川黄柏9克,大青叶、草河车各18克,板蓝根12克,威喜丸9克(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养阴。 

【主治】乳糜尿。小溲白如牛乳,且有块物如脂如膏,反复发作。脉虚细、舌红。 

【加减】红细胞多者,加小蓟炭12克。 

【方源】张羹梅,《临证偶拾》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1-01-10 14:00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浏览 : 890 回复 : 1
  • 投票 2
  • 收藏 7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全科医疗科诊疗范围、设置标准?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注册条件?
dxy_3vxdakre
dxy_3vxdakre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8906
    得票
  • 810
    丁当
  • 2楼

学习了。

2021-01-10 19:47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吐槽村医委培以及寻求各位前辈同仁的帮助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