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

关注今日:0 | 主题:174728
论坛首页  >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讨论版   >  发酵工程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交流】发酵工艺的优化,欢迎大家参加!!不要错过奥!! [精华]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dotfood
dotfood
常驻站友

  • 3
    积分
  • 2
    得票
  • 100
    丁当
  • 71楼
proteinwang
dotfood 战友你好
我对你的正交试验设计存在一些疑问,你在进行氮源单因素分析时,设置的水平为0.05%,为什么进行正交设计时氮源水平的设置这么高呢,最低都是0.5%?你做过氮源不同水平对产素的影响吗?水平的设置很重要,有时水平的设置能够掩盖因素的影响。
此外,正交分析的结果,方差分析应该比直观分析更有可信度。

我当时的考虑是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出实验的氮源、碳源,通过正交实验初步确定两者的添加量。我设置的水平跨度较大,基本上是包括一般培养基中的最大与最小水平。如果因素水平对发酵效果有影响的话,应该在方差分析中能够体现出来。我采用的是方差分析确定主影响因素,结合均值分析确定的添加量。
2006-04-01 12:3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江苏省内学校应届专博考试记录,供后人参考
dotfood
dotfood
常驻站友

  • 3
    积分
  • 2
    得票
  • 100
    丁当
  • 72楼
我的理解是Plackett-Burman法中较低水平的设置是关键的,得首先保证这个水平是适合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因此采用Plackett-Burman法必须得有前期的实验作为依据。不知道大家的意见是怎么样的?
2006-04-01 12:4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快问快答:为什么哮喘控制维持至少3个月才可考虑降级治疗
guanga
guanga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0
    得票
  • 23
    丁当
  • 73楼
我刚接触发酵不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各位高人:

我在做一个重组蛋白的时候,是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我在摇瓶里可以表达出来.但是放到10L的发酵罐中的时候表达量反而下降了,我们考虑了各种原因以后

主要原因集中在诱导后表达的问题上,各位有什么建议啊?你们在诱导后表达的时候都如何做的啊?
是用IPTG 诱导的,诱导量也做了.
2006-04-04 15:5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综合医院全科门诊中乏力患者特征及就诊原因分析
fusword
fusword
铁杆站友

  • 10
    积分
  • 1
    得票
  • 120
    丁当
  • 74楼
感谢地盘草谈到了从摇瓶到发酵罐的放大。这两步是紧密相连的,一般做工艺优化从摇瓶开始,再逐步放大到发酵罐。但是经常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我在试验时一直到10L的发酵罐全部正常(我们只需要获得菌体),但在同样的条件(除溶氧没检测)放大到1吨的发酵罐后,菌体生长非常缓慢,而且发现菌体变异。做噬菌体检测证实没噬菌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呢?从简单的配方、工艺条件方面应该是不好解释这种现象的。
2006-05-22 12:4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快问快答:为什么哮喘控制维持至少3个月才可考虑降级治疗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