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到药企
本来想等工作满十年的时候写一下十年感悟,但想想九年和十年估计心里的感觉差别也不大,也不会突然就悟出来什么人生大道理,认知和感触应该是大差不差的,正好想想还欠大家一篇职场干货文章,这篇就当是职场总结吧,穿插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和职场经验,大家闲暇之时拿来看看打发打发时间,如果碰巧有朋友能从中获益,也算是我的荣幸。
2011年毕业进入医院,2012年底从医院出来到企业,一直到今天,忙忙碌碌这么多年,静下来回顾,发现医院临床科室和企业的很多区别,就碎碎念简单说个一二吧。
*1.人脉
在医院里面,临床科室人员流动频率是非常低的,一个科室里面的同事,相处起来都是以五年十年这样子的时间维度来计的,很少有人员频繁流动。一般也顶多是新人进入,偶尔有年老的大夫退休,或者偶尔一两个大夫调动科室,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人员氛围。这种相对稳定的人员环境,是非常有助于慢慢积累出比较深厚的革命友谊出来。和同事之间,虽说不上是至交或知己,但考虑到要和同事长期共事到整个职业生涯的结束,大家关系大部分还是比较和谐的。这种关系和企业中的同事关系相比,比较微妙,高于一般企业之间的同事关系,又低于真正的朋友关系。真的在生活中遇见一些事情,如果恰好同事间有熟悉的关系路子,还是都乐于帮助的。
再者,医院里面各科室之间难免会有比较密切的互动,大到科室之间的会诊,转运病患,小到各人的亲戚朋友有其他专业的治疗需求,互相之间都有帮忙的时候,这样子下来,即使是再不爱交际的小医生,一年半载也能在医院里面认识几个熟人,如果工作年限比较长,那基本各科室之间都有熟悉的人脉了。不要小看这些联系和人脉,说不定什么时候,生活中一些复杂琐碎的事情,就有相熟的人脉来轻而易举的帮忙解决了。更不要说,长期医术积累,收获的一些粉丝患者了,只要医术过关,真诚待人,患者大部分还是比较友好的。想当年自己在研究生医院实习的时候,小透明一个,还收获过几个患者粉丝,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沾沾自喜。
人脉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资产,当然前提是自己也得有成为别人人脉价值。什么价值都提供不了的人,即使认识了一堆人,也没啥用。
企业里面,正好和医院有点相反。人员流动频率非常大,工作的这么多年,呆过的几家公司,基本一个部门两三年下来,人员都会换一遍,流动非常大。这样子频繁的流动,彼此之间建立不起来长期合作的默契性和工作中的感情,每个人投入的情感成本都不多,其实是比较难以积累优质人脉的。
大家在企业基本都有一个共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工作上和同事和平相处即可,不会有过多的感情投放在里面。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安然度过这个时间段即可。偶尔能碰见比较聊得来朋友,私下里可能会接触多一些,但一般经过几轮跳槽换工作,见面的机会也就慢慢少了,感情也会变淡。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在公司里面结婚生孩子一般部门同事之间是不互相随分子的,有种客气的疏离感。医院里面恰好相反,结婚生子,乔迁升学,大家都会随份子,也都会互相走动,相对来说,医院里面的同事感情还是比药企要牢固一些。
企业的流动性决定了人员的客气疏离感,大家各做各的事情,不会过多越界探知别人的生活,工作和生活分的比较开。这样子长期下来,个人觉得没什么人脉的积累,大家也都不清楚谁人身后有怎样的社会资源,也就谈不上互相帮忙了。各自分开后,能在行业内帮忙推荐工作的,都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同事关系了。
*2.工作强度
论工作的轻松度,企业完胜医院临床科室。
医院里,临床科室,不说别的,单单一个值夜班,就非常耗费人的心力。很多科室,基本都是三四天一个夜班,一值24个小时,如果碰上第二天下夜班自己组里的患者有事情,连着转36个小时都有可能。这一点,非常辛苦,也是中间很多咨询我转行事宜的医生朋友们比较痛苦的点。尤其是女性朋友,值夜班是比较催人老的。怀孕的话也是需要值到孕七八个月份才能取消夜班,这一点希望医疗制度方面能慢慢改善吧。希望能整出来一个AI机器人什么的,代替医生值夜班,简单处理常见的小毛病,多少可以减轻医生的负担。
除了夜班,还有各种医院考核,检查,晋升,日常查房,节假日无法正常休息,甚至于有的大型医院,还要搞科研,发表SCI等,加起来,工作压力和强度是非常大的。
企业里面就没有特别硬性的科研要求,不知道研发部门会不会有科研要求,反正自从进去企业工作后,自己接触到的和了解的一些工作岗位,还没有明确说你要发表什么核心论文,写什么SCI文章的。基本都是要求能把自己专业岗位工作做好就行,个人如果对自己有要求,很多企业也鼓励员工去攻读一些专业学位或考取证书,但不会因为没有证书或高级的学位就影响职场上的晋升。
有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一些的部门,可能需要查阅一些文献,来支持和验证自己工作中的立项和想法,但也只是要求查文献,不会要求发表文章什么的。
北上广的企业也都会严格遵守劳动法,基本都是双休,节假日正常休息,一年里有5-15天不等的带薪休假,偶尔因为项目进度或者紧急事宜需要加班,后续都可以申请调休或者申请加班费。这点感觉完胜医院。起码生活和工作能达到平衡,有时间去放松旅游,陪陪家人,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从工作强度上来说,企业优势大于医院临床科室。能保证起码的生活工作平衡。
*3.养老
说完工作强度,再来说说养老吧。也是此前很多咨询的朋友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
临床科室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科室,进入一个医院的临床科室,我自己当时的感觉就是一个“稳”的感觉,如果自己不折腾,大概率可以预见自己10年20年甚至30年之后的工作图景。按部就班晋升,即使升不了副高或者当不上主任,随着经验和医术的积累,也可以出出门诊,查查房,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收入,是可以预见职业生涯后续的大致情况的。受外界政策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企业说到底是资本的市场,医院目前属于国家管控的事业单位,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马克思的《资本论》里,其实写了很多资本的本质,有兴趣大家可以读读,就明白为什么老一辈人总对体制内有迷之热爱了。其实工作十年二十年之后,再来看之前的一些东西,你的认知和思维会有很多的变化。在企业里,如果资本一旦觉察到你创造的价值不足以覆盖收入,会有办法让你离开。
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周期性的更迭,十年一个风口,就像改革初期的下海潮,前几年的房地产热,最近几年的金融潮,还有现在的自媒体,每隔一段时间一个变化。在企业里面,专注于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慢慢摸索行业内的各种规则本质,尽可能给自己多备几条路,这个路子不行了,我还有备用的路可以走,长期下来,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和执行力,时刻跟随市场动向,也就达到了“稳定”。
我是小草,更多医生转行、职场经验、药物警戒相关好文,快来我的公众号“小草的碎碎念”看看吧!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