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32 | 主题:481501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温病常用142方(二)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且亭读医笔记
且亭读医笔记
心血管内科
铁杆站友

  • 24
    积分
  • 1722
    得票
  • 1378
    丁当
  • 1楼

51.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腑实,应下失下,耗气伤津。

脉症: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理线,肢体震颤,视物不清,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

治法:滋阴益气,清热泻结。

处方:生地黄15g 麦门冬12g 玄参15g 大黄9g 芒硝3g(冲服) 生甘草6g 人参6g 当归5g 海参2条 姜汁5ml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而体质虚弱者。

5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素体阴虚,燥热内结。

脉症:身热,腹热,大便秘结,口干唇裂,痔疮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处方:玄参18g 麦门冬15g 生地黄15g 大黄6g 芒硝3g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3.解毒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阳明腑实,兼有三焦火炽。

脉症:壮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头目眩晕,谵语狂乱,吐衄发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

治法:攻下热结,清泄三焦。

处方:僵蚕9g 蝉蜕3g 黄连3g 黄芩3g 黄柏3g 山栀子3g 枳实6g 厚朴15g 大黄12g 芒硝9g(冲服)

应用:用于急性肠梗阻及各种感染症,传染病伴有便秘者。


54.导赤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大肠热结,小肠热盛。

脉症:身热,腹满,大便不通,小便不畅,尿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舌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攻下热结,清泄小肠。

处方:赤芍药9g 生地黄15g 大黄9g 黄连6g 黄柏6g 芒硝3g(冲服)

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等。


55.紫草承气汤(《幼科准绳》)

病机:水痘热毒壅遏。

脉症:皮肤水痘,身热,腹胀便秘,或痘未出而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口渴,谵语不安。

治法:泄热解毒。

处方:厚朴6g 大黄12g 枳实3g 紫草3g

应用:用于水痘毒热较重者。


56.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肺有燥热,液亏肠闭。

脉症:咳嗽不爽,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处方:杏仁9g 松子仁9g 郁李仁12g 桃仁6g 柏子仁6g 橘皮6g

应用: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57.枳实导滞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郁蒸气分,胶结胃肠。

脉症: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或便秘或里急后重,小便黄赤,苔黄垢腻,脉濡数。

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处方:枳实12g 大黄12g 山楂9g 槟榔9g 厚朴9g 黄连9g 神曲15g 连翘12g 紫草9g 木通6g 炙甘草6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肠麻痹,肝硬化腹水,不完全性肠梗阻,细菌性痢疾,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


58.加味白头翁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阻滞大肠,大肠传导失职。

脉症:身热口渴,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处方:白头翁9g 秦皮6g 黄连6g 黄柏6g 白芍药6g 黄芩9g

应用:用于肠炎,痢疾等。


59.芍药汤(《医学六书》)

病机:湿热疫毒,蕴蓄于肠。

脉症: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胸脘痞闷,苔腻微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处方:白芍药15g 当归9g 黄连9g 槟榔6g 木香6g 炙甘草5g 大黄9g 黄芩9g 肉桂3g

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


60.香连丸(《兵部手集方》)

病机:湿热之邪郁结肠道。

脉症:下痢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两胁胀满,胸脘痞闷,食少舌红,脉弦数。

处方:黄连12g 木香9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1.止痢汤(《验方选编》)

病机:湿热下注,气滞伤血。

脉症: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止痢解毒。

处方:马齿苋30g 地锦草15g 凤尾草土5g

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及伤寒等。


62.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病机:中焦湿郁,升降失司。

脉症:脘闷腹胀,大便不爽。

治法: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处方:藿香梗15g 厚朴9g 茯苓皮9g 杏仁9g 陈皮9g 神曲6g 麦芽6g 茵陈9g 大腹皮9g

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3.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郁三焦。

脉症:脘部闷胀,便溏,身体重痛,舌白腻,脉濡。

治法:燥湿利湿,宣通表里。

处方:藿香梗9g 陈皮6g 厚朴6g 薏苡仁9g 茯苓皮9g 木防己9g 大豆黄卷6g 通草6g

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4.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阻滞,气机不畅,久郁化热。

脉症:身热,胸脘满闷;大便溏泄,小便色黄,舌黄腻,脉濡。

治法:化湿理气,兼以泄热。

处方:藿香9g 茯苓皮9g 厚朴6g 陈皮6g 杏仁9g 滑石15g

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5.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气机失调。

脉症: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头重,胸闷,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腻厚浊,脉缓。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处方:厚朴3g 槟榔6g 草果3g 黄芩3g 甘草3g 藿香3g 半夏3g

应用:用于夏季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


66.竹茹温胆汤(《万病回春》)

病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脉症:胸胁苦满,咳嗽多痰,呕恶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降逆。

处方:柴胡6g 竹茹9g 桔梗9g 枳实9g 黄连3g 陈皮6g 半夏3g 茯苓3g 香附3g 炙甘草9g 人参3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67.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内郁,枢机不利,胆热炽盛。

脉症:寒热似疟,身热汗后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苔薄白而腻,脉弦数。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处方:青蒿6g 黄芩6g 竹茹9g 半夏6g 枳壳6g 陈皮6g 茯苓9g 碧玉散9g(包煎)

应用:用于疟疾,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偏头痛,癫痫,糖尿病,鼻窦炎等。


68.柴胡白虎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邪郁少阳,少阳阳明合病。

脉症:往来寒热,口苦而渴,耳聋,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苔黄而干,脉弦数。

治法:和解清降。

处方:柴胡9g 生石膏15g 天花粉15g 梗米9g 黄芩6g 知母6g 炙甘草3g 荷叶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及败血症属少阳阳明同病者。


6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病机:湿热蕴结肝胆。

脉症: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见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处方:龙胆草6g 柴胡3g 泽泻3g 车前子6g 木通3g 生地黄12g 当归12g 黄芩6g 生甘草3g 山栀子6g。

应用:用于带状疱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炎等。


7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病机:热毒壅盛三焦。

脉症:发热,心烦躁扰,口燥咽干,失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

处方: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山栀子9g

应用: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外科疮疡红肿等。


71.三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暑湿内蕴,弥漫三焦。

脉症:身热面赤,耳聋,头身困重,胸闷脘痞,或咳痰带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处方:滑石9g 生石膏15g 寒水石9g 杏仁9g 竹茹6g 金银花9g 通草6g

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初期),斑疹伤寒(中期)等。


72.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病机:湿浊偏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脉症: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化浊。

处方:藿香叶3g 佩兰叶3g 陈皮6g 半夏6g 大腹皮3g 厚朴3g 鲜荷叶9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73.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郁蒸,外发白胚。

脉症:身热身痛,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胸腹部发出白胚,舌苔黄腻,脉濡。

治法:解毒清热利湿,透邪外达。

处方:薏苡仁15g 淡竹叶9g 滑石15g 白蔻仁6g 连翘9g 茯苓6g 通草6g

应用:用于急慢性湿疹。


74.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病机:湿热蕴毒,侵袭肺卫。

脉症:带状疱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治法:清热燥湿。

处方:苍术3g 厚朴3g 陈皮3g 猪苓3g 泽泻3g 茯苓3g 白术3g 滑石3g 防风3g 山栀子3g 木通3g 肉桂1g

应用:用于带状疱疹。


75.茯苓皮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久困中焦,上下阻遏气机。

脉症:小便不通,热蒸头胀神识昏蒙,渴不多饮,身痛呕逆,脘痞腹胀,舌苔白腻。

治法:淡渗利湿。

处方:茯苓皮15g 生薏苡仁15g 猪苓9g 大腹皮9g 通草9g 淡竹叶6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76.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久羁,邪郁气结,肠道传导失常。

脉症:神识如蒙,脘痞腹胀,小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

治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

处方:猪苓15g 茯苓15g 寒水石18g 蚕砂12g 皂荚子9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等。


77.王氏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焦。

脉症: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腹痞闷,呕恶,小便短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凋和肠胃。

处方:黄连3g 厚朴6g 石菖蒲3g 半夏3g 淡豆豉9g 山栀子9g

应用: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湿疹,急性胃肠炎等。


78.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病机:湿热并重,交蒸酿毒,充斥气分。

脉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尿赤,或身目发黄,吐泻交作,淋浊,舌苔黄腻。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处方:滑石18g 茵陈15g 黄芩9g 石菖蒲12g 贝母6g 木通3g 藿香6g 射干6g 连翘6g 薄荷6g 白豆蔻6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伤寒、副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疟疾,斑疹伤寒,变应性亚败血症,卡他性结膜炎,脊髓侧索硬化性肌萎缩,霉菌性口腔炎等。


79.昌阳泻心汤(《重订霍乱论》)

病机: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蒙蔽心神。

脉症:身热,神志昏蒙,时清时寐,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聋,时有谵语,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开窍醒神。

处方:石菖蒲6g 黄芩3g 半夏3g 黄连3g 苏叶1g 厚朴3g 竹茹9g 竹沥20ml 生姜汁4滴 枇杷叶30g 芦根60g

应用:用于伤寒及副伤寒。


80.杏仁滑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交蒸,弥漫三焦。

脉症:潮热呕恶,胸痞满闷,烦渴下利,汗出尿短,便溏,舌苔灰垢,脉濡数。

治法:清化三焦湿热。

处方:杏仁9g 滑石9g 黄芩6g 橘红3g 黄连3g 郁金6g 通草3g 厚朴6g 半夏9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邪在卫分者。


81.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脾蕴湿热,湿热胶着。

脉症:发热身痛,渴不多饮,或不渴,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胸脘痞闷,便溏不爽,舌淡黄而滑,脉缓。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黄芩9g 滑石9g 茯苓9g 大腹皮6g 白豆蔻3g 通草3g 猪苓9g

应用:用于慢性结肠炎。


82.芩连二陈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郁蒸,三焦气滞。

脉症:寒热交作,头目眩晕,脘痞腹胀,时作呕恶,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滑。

治法:分消湿热,宣通气机。

处方:黄芩6g 半夏4g 竹茹6g 赤茯苓9g 黄连3g 陈皮5g 枳实5g 碧玉散9g(包煎) 生姜汁10ml 竹沥10ml

应用:用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


83.八正散(《和剂局方》)

病机: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

脉症:身热口渴,尿频尿急,溺时热痛,淋漓不畅,尿浑色黄,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处方:车前子9g 瞿麦9g 扁蓄9g 滑石9g 山栀子9g 炙甘草9g 木通9g 大黄9g

应用: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


84.冬地三黄汤(《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郁阻气分,热结阴伤。

脉症:小便短少不利;发热,口渴无汗,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泻火解毒。

处方:麦门冬24g 黄连3g 苇根汁(适量冲服) 玄参12g 黄柏3g 黄芩3g 生地黄12g 金银花(适量冲服) 生甘草3g

应用: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散发性脑炎等。


85.增液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温病津液不足,肠燥便秘。

脉症:大便秘结,口燥咽干而渴,或头昏腹胀,舌红少津,无苔或苔焦燥,脉细。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便。

处方:玄参15g 麦门冬12g 生地黄12g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结肠过敏,肠结核,慢性胰腺炎,痔疮,乙型脑炎,肺炎,鼻出血,牙周炎,放射治疗所致口腔反应等。


86.宣痹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郁筋脉,肺卫失宣。

脉症:发热,四肢关节灼痛,有汗,口渴,胸脘痞闷,小便短,舌红,苔微黄,脉滑数。

治法:宣痹,清热,利湿。

处方:枇杷叶6g 郁金6g 射干3g 通草3g 淡豆豉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87.防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

病机:湿热外侵,肺胃同病。

脉症:发热,多汗,头痛倦怠,咽痛咳嗽,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表泻热,除湿扶正。

处方:麻黄4g 柴胡9g 紫草12g 黄柏9g 蒲公英20g 地丁15g 黄精15g

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前驱期。


88.胜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

病机:湿热伤络,气阴两伤。

脉症:神疲乏力,肢体痿软,筋脉弛张,舌红少津,苔微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化湿,扶正补虚。

处方:桑寄生15g 灵芝15g 人参3g 紫花地丁15g 黄柏15g 水牛角15g 鳖甲9g 沙参9g 黄精15g

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瘫痪期。


89.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生地,玄参方(《温病条辨》)

病机:热毒炽盛,气营两燔。

脉症: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舌苔黄,脉数。

治法:辛寒清气,凉营解毒(气营两清)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2g 玄参12g 生地黄18g 麦门冬18g

应用:用于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证等。


90.化斑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毒,内郁营血,外郁肌表。

脉症:壮热口渴,头痛,心烦躁扰,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化斑,凉血解毒。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2g 生甘草9g 玄参9g 犀角6g(水牛角9g代) 粳米30g

应用:用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紫斑等。


9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病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

脉症: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处方:生石膏18g 生地黄12g 犀角3g(水牛角9g代) 黄连9g 山栀子9g 桔梗6g 黄芩6g 知母12g 赤芍药15g 玄参6g 连翘3g 炙甘草6g 牡丹皮9g 淡竹叶9g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全身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髋关节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白塞氏综合征,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92.凉营清气汤(《丁甘仁医案》)

病机:邪毒化火,燔灼气血。

脉症:咽喉红肿糜烂,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处方:犀角1.5g(水牛角9g代替) 石斛3g 山栀子6g 牡丹皮6g 鲜生地黄3g 薄荷3g 黄连3g 赤芍药6g 玄参9g 生石膏24g 连翘9g 生甘草9g 淡竹叶30片 白茅根30g 芦根30g

应用:用于猩红热。


93.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盛动风。

脉症:头晕胀痛,手足躁扰,高热不退,烦躁狂乱,神昏痉厥,舌绛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

处方:羚羊角6g 桑叶6g 贝母12g 生地黄15g 钩藤9g 菊花9g 白芍药9g 茯苓9g 竹茹15g 生甘草3g

应用:用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病,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麻疹,妊娠子痫等。


94.流脑协定方(《传染病实用方》)

病机:温热毒邪内盛,引动肝风。

脉症: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神昏,全身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舌干绛,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肝息风。

处方:龙胆草6g 钩藤15g 全蝎5只 连翘15g 石决明30g 忍冬藤15g 黄芩6g 山栀子12g 僵蚕9g 蒲公英12g 赤芍药6g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5.清营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结心营,营阴受损。

脉症: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咽干不渴,时有谵语,舌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养阴生津。

处方:犀角3g(水牛角15g代) 生地黄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门冬9g 丹参6g 黄连6g 金银花9g 连翘6g

应用:用于各种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病极期有出血倾向者,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登革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氏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休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药物性皮炎等。


96.清宫汤(《温病条辨》)

病机:邪陷心包,营阴耗损。

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营,养心阴。

处方:玄参心9g 莲子心3g 竹叶卷心6g 连翘心6g 水牛角9g 麦门冬9g

应用:用于热病神昏,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


97.神犀丹(《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燔灼血分,内陷心包,风动痰生。

脉症:灼热躁扰,斑疹密布,神昏谵语或谵妄,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中痰鸣,舌绛苔焦。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处方:水牛角 石菖蒲 黄芩 金汁 连翘 生地黄 金银花 板蓝根 淡豆豉 玄参 天花粉 紫草(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麻疹,赤游丹等。


98.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心营热盛,下移小肠。

脉症: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凉营,清泻小肠。

处方:生地黄18g 茯神6g 木通3g 麦门冬3g 牡丹皮6g 益元散9g(包煎) 淡竹叶6g 莲子心30g 灯芯20支 童便5ml

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小儿夜啼等。


99.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病机:热邪内陷心包,痰热蒙闭心窍。

脉症: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惊厥,中风偏瘫,便闭,

舌红或绛,脉数。

治法: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处方:牛黄 郁金 犀角 黄连 朱砂 冰片 麝香 珍珠 山栀子 雄黄 黄芩 金箔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各种急性病引起的高热,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急性脊髓灰质炎,急性肝昏迷,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小儿高热惊厥,颅脑损伤,癫痫等。


100.紫雪丹(《和剂局方》)

病机:热陷心营,动风闭窍。

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蹇,烦躁,口渴唇焦,尿赤,便闭,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开窍,镇痉息风。

处方:滑石 石膏 磁石 寒水石 羚羊角 青木香 犀角 沉香 丁香 升麻 玄参 炙甘草 芒硝 硝石 麝香 朱砂 黄金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脑溢血,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过敏性哮喘,麻疹合并肺炎,伤寒,精神分裂症,药物性皮炎,癫痫等。


101.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病机:寒湿秽浊阻遏气机,蒙蔽心窍。

脉症: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胸闷脘痞,腹痛面青,欲吐泻不得,小便不通,舌苔白腻。

治法:芳香开窍,辟秽化浊。

处方:白术 青木香 (水牛角代) 朱砂 沉香 麝香 诃子 白檀香 安息香 丁香 荜菝 香附 冰片 苏合油 乳香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胆道蛔虫症,癔病性昏厥,精神分裂症,一氧化碳中毒,木薯中毒,脑震荡,癫痫等。


102.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病机:温邪内陷,邪陷心包。

脉症: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安,以及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处方:黄连15g 黄芩9g 山栀子9g 郁金6g 朱砂3g 牛黄0.75g 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

应用:用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


注:本文源自网络,出处待考,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0-11-26 14:13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浏览 : 870 回复 : 1
  • 投票 3
  • 收藏 7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黑龙江多地本土病例再起 新增确诊56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7例
dxy_3vxdakre
dxy_3vxdakre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8756
    得票
  • 797
    丁当
  • 2楼

只把方剂拿出来没有变化。这个不利于对精髓的掌握。

2020-11-27 18:4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回应:饶毅发文称“正式举报裴钢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