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新手学习

关注今日:3 | 主题:348207
论坛首页  >  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
  • 发帖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考试知识点,略简陋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FION寒
FION寒
全科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0
    得票
  • 87
    丁当
  • 1楼

1.免疫系统

1.1淋巴结lymph node

被膜: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可以看到散落的成纤维细胞核,被膜内可以看到多个输入淋巴管

实质:

  1. 皮质:
  • 在皮质的浅层有淋巴小结,淋巴小结中央染色较浅,为生发中心,分为外侧染色较浅的明区和内侧染色较深的暗区,明区顶端覆盖有小结帽,为深染的帽状区域。
  • 皮质深层区为副皮质区,有高内皮微静脉,内皮细胞成立方形。
  • 淋巴窦
  1. 髓质:
  • 髓索:条索状的淋巴组织,染色较深,由密集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组成,网状细胞细胞核染色浅,胞质不清晰;淋巴细胞细胞核圆,深染;巨噬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成红色,轮廓清晰。
  • 髓窦:位于髓索之间和髓索与小梁之间,由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内有散在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

1.2 脾脏spleen 

被膜:结缔组织,粉红色,含有平滑肌纤维,覆有间皮。从被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

实质:紫红色的为红髓,散在分布的紫蓝色点块状或者条索状的结构是白髓

  1. 白髓:
  • 动脉周围淋巴鞘:围绕动脉周围,细胞排列紧密,染色较深
  • 脾小体:伸向红髓的部分染色深,为小结帽,染色较浅的部分为生发中心,分为明区和暗区。
  • 边缘区
  1. 红髓:分布于白髓与小梁之间,成红色
  • 脾血窦:由杆状内皮细胞围成,细胞核成圆形,突向窦腔。腔内有巨噬细胞
  • 脾索:由密集的淋巴组织和血细胞组成,成条索状。


1.3胸腺 thymus

被膜:结缔组织,粉红色,深入实质内形成小叶间隔。

实质:

  1. 皮质:为小叶周边部分,染色深,细胞数目多、排列紧密。胸腺细胞细胞核较小,染色较深;胸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浅。
  2. 髓质:小叶中间部分,染色较浅,细胞数目少、排列较疏松。可见一些粉红色实心结构,为胸腺小体
  • 胸腺小体:由数层胸腺小体上皮细胞同心圆状排列而成,中间的细胞退化 ,成均质状。


1.4扁桃体 tonsil

被膜:结缔组织构成,深入淋巴组织中形成小梁

复层扁平上皮:在扁桃体的一侧,有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下凹陷形成隐窝,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实质:有弥散里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外周染色较深,为小结帽。染色较浅的部分为生发中心,分为明区和暗区。

理论知识:

  • MHC,MHC I, MHC II
  • T细胞的分类 Tc(CD8) Th(CD4)Tre(CD4、CD25)
  • 淋巴细胞的分类:T细胞、B细胞、NK、NKT
  • 抗原提呈细胞分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 树突状细胞的种类 :血液DC、朗格汉斯细胞(消化管上皮)、间质DC、面纱细胞(淋巴)、交错树突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
  • 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库普弗细胞(肝脏巨噬细胞)、尘细胞(肺)
  • 淋巴小结中的主要成分为B细胞和Th细胞。暗区:生发中心母细胞,体积大;明区:生发中心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选择作用,不来源于骨髓细胞,不表达MHC II);小结帽:B细胞
  • 胸腺细胞经过两次选择,阴性、阳性
  • 胸腺上皮细胞能够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 胸腺小体能够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刺激胸腺树突状细胞成熟,后者能够诱导胸腺内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脾脏小梁内有小梁动脉
  • 通常皮髓质交界处有高内皮微动脉





2.内分泌系统:

2.1甲状腺 thyroid gland

被膜:结缔组织,有血管分布,深入实质内

实质:

  • 滤泡:内涵均质状粉色胶质
  • 滤泡上皮细胞: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圆形、染色深,细胞界限不清晰
  • 滤泡旁细胞:位于滤泡上皮或滤泡之间,染色浅,细胞体积大,又被称为亮细胞
  • 滤泡间结缔组织


2.2甲状旁腺 parathyroid gland

被膜:结缔组织

实质:大量腺细胞排列成团索,有较多的脂肪细胞

  • 主细胞:占细胞的大多数,细胞成多边形或圆形,细胞核圆,居中,细胞质染色浅,分解不清
  • 嗜酸性细胞: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被染成深红色,细胞核小,着色深。


2.3肾上腺adrenal gland

被膜:结缔组织

实质:外围染色较红,为皮质,中央染色紫蓝色,为髓质

1).皮质:

  • 球状带,细胞排列成团,体积小,染色深
  • 束状带,较厚,细胞排列为束状,体积大,细胞质染色浅,成空泡状
  • 网状带,细胞排列成网状,染色红

2).髓质:

  • 由嗜铬细胞组成,细胞质呈紫蓝色
  • 中央静脉,腔大,管壁厚薄不均匀,有平滑肌束
  • 交感神经节细胞:细胞质呈蓝紫色,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大,染色浅,核仁明显


2.4垂体pitutary

被膜:结缔组织

实质:

1)远侧部:染色较深,腺细胞排列为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窦

  • 嗜酸性细胞:细胞质呈红色
  • 嗜碱性细胞:细胞质呈蓝紫色,胞体较大
  • 嫌色细胞:细胞体较小,胞质染色浅,细胞分解不清晰

2)中间部:有滤泡

  • 滤泡内含有红色均质状物质
  • 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
  • 有胞质呈紫蓝色的嗜碱性细胞 

3)神经部,染色较浅,神经纤维交错分布。垂体细胞细胞核小、圆形。神经部有散在的赫林体,为粉红色均质状。


理论知识:

  • 类固醇类分泌细胞: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 管状线粒体,较多的脂滴
  • 含氮类激素分泌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具膜包被的分泌小泡
  • 内分泌、旁分泌、邻分泌
  • 甲状腺是唯一一个将分泌物大量储存的内分泌腺
  •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具有嗜银颗粒,降钙素。还有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的方式一直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的分泌
  • 滤泡上皮细胞,酪氨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前体,加上甘露糖糖基,转运至高尔基体加上半乳糖糖基过,形成分泌颗粒,到滤泡腔。细胞内碘离子在过氧化物酶 的作用下被氧化为氧化碘。在滤泡腔内,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与碘结合形成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上皮细胞以内吞的方式将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重新吸收到细胞质内形成胶质小泡,小泡与溶酶体结合,被蛋白酶水解为活性更强的三碘甲腺原氨酸。
  • 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
  • 肾上腺皮质来源于中胚层,肾上腺髓质来源于神经神经嵴
  •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有血窦,球状带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束状带最厚,分泌有血窦,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酮、皮质醇,分泌活动受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网状带,有血窦,腺细胞体积较小,有脂滴和较多的脂褐素,因而着色深,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糖皮质激素
  • 儿茶酚胺类激素,N-甲基转移酶使去甲肾上腺素转变为肾上腺素
  • 下丘脑。非神经分泌细胞、神经分泌细胞:大神经内分泌细胞(室上核、室旁核)、小神经分泌细胞(促垂体区)
  • 小神经分析分泌细胞:下丘脑释放激素(促生长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素、促甲状腺素释放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促黑素释放素)、下丘脑抑制激素(生长抑素、催乳素释放抑制素、促黑素抑制素)
  • 大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 神经垂体:神经分泌细胞(胞体位于下丘脑,突起位于神经垂体,储存和分泌激素的场所),垂体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和保护作用,细胞内含有脂滴和色素
  • 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来自于原始口腔,神经垂体来自于神经管
  • 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嗜酸性细胞:分泌促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FSH、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解素;嫌色细胞,干细胞;滤泡星形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和IL-6
  • 中间部,嗜碱性细胞,分泌促黑激素
  • 松果体,褪黑素、脑砂、抑制生殖




3.皮肤

3.1掌皮 skin of palm

1)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可见螺旋上升的腔隙,为汗腺导管的断面

  • 基底层,细胞成立方形,蓝紫色。染色深,强嗜碱性。其间有成空泡状胞质淡染的黑素细胞
  • 棘层,细胞体积较大,分界清晰,成多边形,弱嗜碱性
  • 颗粒层,细胞成深染的紫蓝色,梭形,细胞核深染
  • 透明层,淡红色的均质状结构
  • 角质层,淡粉色,较厚,细胞分解不清,均质状

2)真皮

  • 乳头层,真皮的浅层,内有触觉小体,为几层横向排列的扁平细胞形成
  • 网织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可见粗大的各项走行的纤维,含有丰富的血管。
  • 汗腺:分泌部染色较浅,腺上皮成立方形,肌上皮细胞核狭长且染色深,胞质染色红。汗腺导管染色较深,由两层立方上皮围成
  • 环层小体:中心为红色均质状结构,周围为多层扁平细胞围成的同心圆被囊。

3)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有神经、血管、环层小体、汗腺等。

3.2头皮scalp

1)表皮,复层扁平上皮

  • 基底层
  • 棘层
  • 角质层

2)真皮

  • 乳头层
  • 网织层

3)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4)附属结构

  • 毛
  • 毛根
  • 毛囊,两层,内层为上皮根鞘,外层为结缔组织鞘,为一层薄层致密结缔组织。两层之间有红色均质状的一层,为玻璃膜。上皮根鞘分为内根鞘和外根鞘,内根鞘细胞染色较深,核圆,外根鞘细胞为棘层的延续,细胞成多边形,弱嗜碱性,着色较浅。
  • 毛干
  • 毛母质细胞:位于毛乳头周围,呈紫蓝色,染色较深
  • 皮脂腺:分泌部周围细胞扁平,染色较深,中央细胞体积变大成空泡状,有些细胞核消失。导管部为复层鳞状上皮,染色较深。
  • 立毛肌:平滑肌
  • 汗腺:分泌部染色浅,腺上皮细胞成立方形,周围是一层肌上皮细胞,细胞核狭长,细胞染色较深。导管部染色较深,螺旋上升。

3.3 电镜图:

基底层细胞:黑素颗粒、张力丝、细胞突起、波浪状基膜

黑素细胞:黑素体、黑素颗粒、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朗格汉斯细胞: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伯贝克颗粒


理论知识:

  • 表皮细胞分为来两大类,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后者包括,朗格汉斯细胞、黑素细胞、梅克尔细胞
  • 薄皮没有透明层和颗粒层
  • 角蛋白丝,张力丝
  • 棘层细胞,棘细胞,合成角蛋白丝、外皮蛋白,板层颗粒。外皮蛋白沉积在细胞膜内侧,是细胞膜增厚。板层颗粒是内含糖脂的被膜颗粒,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物,可以防止外来物质,尤其是水透过表皮,并且阻止组织液的外渗。细胞内还含有黑色素颗粒,但不是此细胞合成的
  • 颗粒层细胞内含有板层颗粒、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透明角质颗粒没有膜包被,致密均质状 ,内为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
  • 黑素细胞与角质细胞之间无桥粒连接,胞质内含有特征性的黑素体,内含酪氨酸酶,当黑素体内出现黑色素的时候,成为黑素颗粒,多巴染色呈黄褐色。眼球血管膜中的黑素细胞含有大量的黑素颗粒,但是表皮中的黑素细胞中黑素颗粒较少。机体的黑素细胞均有胚胎时期的神经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少量进入眼球壁的血管膜,其余迁入表皮和毛球,但可有少量的黑素细胞滞留于表皮与真皮的交界处或真皮中,形成痣。
  • 朗格汉斯细胞位于棘细胞之间,伯贝克颗粒参与处理抗原
  • 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可以感受触觉和机械刺激,有桥粒与角质生成细胞相连,神经内分泌细胞
  • 皮下组织是浅筋膜
  • 毛囊分为两层,内层为上皮性鞘,外层为结缔组织鞘,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毛根与毛囊上皮性鞘的下端合为一体,形成毛球。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母质细胞。
  • 毛囊干细胞,位于毛囊隆起处,为皮脂腺开口与立毛肌附着点之间的部位
  • 除手掌、足底、足侧部以外,其他部分的皮肤均有皮脂腺,它们位于毛囊与立毛肌之间,在无毛的皮肤则位于真皮浅层,为泡状腺,全浆分泌。基细胞
  • 汗腺,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有肌上皮,导管由两层立方形细胞组成。



4.女性生殖系统

4.1卵巢 ovary        

被膜:单层扁平上皮与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白膜

实质:

1)皮质:染色较深,可见各种发育阶段的卵泡、闭锁的卵泡以及黄体。卵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含有梭形的基质细胞

  • 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围绕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细胞核圆、较大、核仁明显。
  • 初级卵泡:卵泡细胞由扁平转化为一层或多层立方形卵泡细胞,有的初级卵泡形成了完整的透明带,后者为一圈均质状粉红色嗜酸性膜,透明带周围的一层卵泡细胞细胞核靠近基底侧,形成放射冠。卵泡周围结缔组织密集,形成卵泡膜。
  • 次级卵泡:卵泡中出现卵泡腔,腔内有卵泡液。初级卵母细胞以及透明带、放射冠和几层颗粒细胞构成的卵冠丘复合体被推挤到一侧,形成卵丘。卵泡周围的卵泡膜分化为两层,内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外层纤维多,有平滑肌纤维分布
  • 黄体:细胞排列为团索状,毛细血管丰富,染色红,周围有较厚的结缔组织,体积大。

2)髓质: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

4.2 输卵管 oviduct

  1.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皱襞发达,形成分支。单层柱状上皮中,有染色较浅的纤毛细胞和染成深紫蓝色的分泌细胞
  2. 肌层,含有平滑肌纤维束,较薄,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3.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外面覆以间皮。

4.3 增生期子宫uterus

1)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深染的分泌细胞和染色较浅的的纤毛细胞,以分泌细胞为主。固有层厚,内有子宫腺和螺旋动脉。

  • 子宫腺,单管状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长而直
  • 螺旋动脉,微动脉,由几层平滑肌纤维

2)肌层:肌层厚,分层不明显,平滑肌纤维束粗大,束间有丰富的血管

3)外膜:未切到

4.4 阴道vagina

  1. 黏膜:非角化型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染色深,棘层细胞染色淡,细胞分界清晰。固有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
  2. 肌层:平滑肌较薄,内环形外纵行


4.5静止期乳腺

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腺泡,单层柱状或单层柱状的腺上皮,腺上皮之外为一层肌上皮细胞,腺体不发达 ;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

4.6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少,结缔组织将乳腺分为多个小叶,发达丰富的腺泡,腺上皮为大层立方或单层柱状,腺泡内含有粉色的分泌物,小叶间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




理论知识

  • 卵巢表面与卵巢系膜向延续
  • 卵巢皮质由梭形基质细胞、网状纤维、散在平滑肌细胞构成的结缔组织
  • 女性中分泌雄性激素的细胞:门细胞、膜细胞、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 原始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停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双线期
  • 卵泡细胞间、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有缝隙链接
  • 透明带成PAS阳性反应,其中含有的糖蛋白至少有ZP1、ZP2、ZP3三种,其中ZP3是精子受体
  • 卵泡膜由基质细胞形成(长梭形)
  • 排卵前,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体积急剧增并突出于卵巢表面,引起局部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变薄缺血,形成半透明的卵泡小斑。
  • 黄体内血管丰富,光镜下染色红,内含脂褐素。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与颗粒黄体细胞共同作用分泌雌激素。妊娠黄体分泌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
  • 退化的卵泡形成间质腺,分泌雌性激素
  • 子宫体部和底部的内膜可以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较厚,形成月经或发育为蜕膜,基底层较薄,有修复、增生功能
  • 弓状动脉、基底动脉、螺旋动脉。螺旋对卵巢激素极其敏感。螺旋动脉在功能层的浅层汇成毛细血管网和血窦,然后汇和形成小静脉,穿过肌层后形成 子宫静脉
  • 子宫内膜的周期:增生期(又称卵泡期)、分泌期(又称黄体期,子宫腺糖原从核下区移到核上区)、月经期。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抑制FSH的分泌,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24消失内,LH水平达到峰值。黄体分泌孕激素,血液中孕激素水平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反馈抑制FSH和LH的分泌,黄体退化,子宫内膜进月经期
  • 子宫颈的外膜为纤维膜,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分泌细胞、纤毛细胞、储备细胞。分泌细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分泌碱性清亮粘液,有利于精子通过,黄体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分泌细胞分泌量减少,黏稠度增加,组织精子和微生物通过
  • 阴道壁的外膜为纤维膜,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表层细胞含糖元,表层细胞脱落以后,糖元被乳酸细胞分解形成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黏膜固有层不含腺体



5 眼与耳

5.1眼

1)角膜

  • 角膜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染色深
  • 前界层:在上皮后方,无细胞成分,粉色均质状
  • 角膜基质:纤维多,成纤维细胞核散落在其间
  • 后界层:与前界层的光镜表现相似
  • 角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2)巩膜: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含有血管、色素细胞,成纤维细胞

  • 巩膜静脉窦、小梁网

3)虹膜

  • 前缘层:成纤维细胞、色素细胞
  • 虹膜基质:疏松结缔组织,富含毛细血管
  • 虹膜上皮,分为两层,外层为肌上皮,靠近瞳孔的环形平滑肌纤维为瞳孔括约肌,其外放射状排列的是瞳孔开大机,内层为色素上皮细胞,成立方形

4)睫状体

  • 睫状肌,粗大的平滑肌纤维,三种走行,内层为纵行、中层为辐射状走行,内层为环形
  • 睫状上皮,分为两层,外层为 非色素上皮细胞,立方形,内层为色素上皮细胞,立方形,染色深

5)脉络膜:富含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内层为一粉红色均质状层,为玻璃层

6)视网膜:光镜下分为1:层,由外到内为色素细胞层、视杆视椎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视神经层、内节膜

7)晶状体:表面红色均质状的结构为晶状体囊,前表面囊下方有立方状的晶状体上皮,向内为更粗大的纤维,中央部无细胞核,红色均质状

8)视神经

5.2 眼睑

皮肤: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染色深,棘层细胞多边形,分界清晰,有角质层,表皮下方的真皮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其中毛囊细小,无立毛肌,有皮脂腺和汗腺。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肌层:有粗大的横纹肌和平滑肌

睑板:致密结缔组织,其中含有睑板腺,为大的皮脂腺,,中央细胞空泡状,细胞核消失,导管粗大

睑结膜:复层状状上皮,有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睑缘:有粗大的睫毛毛根,无立毛肌,根部有睑缘腺,为小型的皮脂腺。真皮的深层有管腔较大的汗腺,其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为睫腺

5.3 内耳

膜蜗管:

  • 前庭膜:两边覆以单层扁平上皮,中间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 基底膜:下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中间层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上层为螺旋器
  • 血管纹,复层状状上皮细胞,染色深,浅层细胞体积较小
  • 盖膜:覆盖在螺旋器之上,红色均质状
  • 螺旋器:毛细胞、指细胞、柱细胞
  • 柱细胞围成内隧道,细胞核圆,位于基底部
  • 指细胞托举毛细胞,细胞核位于顶端
  • 毛细胞染色较红,顶部有静纤毛

骨蜗管:分为前庭阶、膜蜗管、鼓室阶

蜗轴 :由骨松质构成,向耳蜗管内突入形成蜗螺旋版,染色深红,蜗轴内含蜗神经


理论知识

  • 角膜的营养由房水和角膜缘的血管供应,分为五层。角膜上皮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损伤后不留瘢痕,上皮内有散在的淋巴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前界层含胶原蛋白 I ,损伤后不能再生。角膜基质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修复,含有角膜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后界层含有胶原纤维 VIII,由角膜内皮分泌,随年龄增长而增厚,损伤后易于再生。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角膜内皮的失代偿可引起角膜持续性水肿。
  • 巩膜筛板,为视神经穿过的地方,是巩膜最薄弱的的部位
  • 小梁网为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向后延伸形成的,小梁之间的为小梁间隙。小梁的轴心为胶原纤维,表面覆以内皮细胞
  • 睫状肌的平滑肌有三种走行,外侧为纵行肌。前端起于巩膜距,后端止于脉络膜。中间为放射状肌纤维,前端起于巩膜距,后端止于睫状突,内侧为环形肌。睫状体的非色素细胞续于虹膜上皮的色素层,具有分泌房水的作用,睫状小带也是由非色素上皮合成的
  • 脉络膜的最内层为玻璃膜,脉络膜中的血管供应视网膜最外1/3,脉络膜中血管为有孔型
  • 视网膜脱离常发生在色素细胞层与视细胞层之间
  • 视杆细胞内节合成蛋白质,外节感光,外节内含有许多膜盘,膜盘脱落由色素细胞吞噬,视杆细胞与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
  • 视杆细胞的膜盘为外节基部的细胞膜内馅后与细胞膜分离而游离于胞质中的盘状结构。视锥细胞的膜盘不与细胞膜分离,顶部膜盘也不脱落。足突与双极细胞或水平细胞形成突触。
  • 水平细胞、网间细胞、无长突细胞
  • 红敏色素、蓝敏色素、绿敏色素
  • 侏儒节细胞(黄斑),弥散节细胞
  • 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的鼻侧,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
  • 中耳包括鼓室、乳突小房、鼓窦、咽鼓管
  • 外淋巴是骨膜内毛细血管过滤渗出,经内耳鼓室阶壁上开口的蜗小管与蛛网膜下隙相通,内淋巴由血管纹产生
  • 三个半规管共有5个孔通入前庭(上、后半规管没有壶腹的一端合并)壶腹部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 椭圆囊与半规管相连,球囊与膜蜗管相连。前庭外侧壁上有卵圆窗和圆窗
  • 膜蜗管与球囊内流的是内淋巴。前庭阶与前庭相通,卵圆窗,鼓室阶借圆窗膜与中耳相隔,两者之间流的是外淋巴,在蜗轴顶端的蜗孔相通。鼓室阶和前庭阶腔面都是复层扁平上皮
  • 血管纹复层柱状上皮,浅层的细胞为边缘细胞,细胞小,游离面有微绒毛,基底面有质膜内褶
  • 蜗底的听弦短,共振频率高,蜗顶的听弦长,共振频率低


6.消化管

6.1舌

表皮: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是碱性、染色较深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可见纤维细胞的核

肌层:骨骼肌纤维粗大,染色深,可见横纹,可见纤维的不同切面

表平和固有层共同形成黏膜层,黏膜层突起形成舌乳头

  • 丝状乳头,呈锥形,上皮细胞有角化,可见脱落的角化细胞
  • 菌状乳头,呈蘑菇形,上皮较薄,有轻度的角化,初级乳头向上皮深部突出形成次级乳头

6.2食管

黏膜

  •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蓝紫色,未角化,基底层不平整,细胞强嗜碱性,染色深
  • 固有层:结缔组织,有小血管和食管腺的导管,导管上皮为复层。固有层中有淋巴组织,在导管附近较为聚集
  • 黏膜肌层:为较厚的纵行平滑肌,纤维染色红、粗大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有食管腺,为可见黏液性和混合型 腺泡,黏液性腺泡分泌细胞染色浅,成空泡状,浆液性腺泡分泌细胞染色深,蓝紫色。可见黏膜下神经丛,神经细胞体积大,胞质呈紫蓝色 ,细胞核体积大,染色浅,核仁明显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有肌间神经丛,与黏膜下神经丛表现相似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可见血管、脂肪组织

6.3胃底

黏膜:成蓝紫色,上皮向下凹陷形成许多胃小凹

  •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测透亮
  • 固有层:结缔组织,含有大量胃底腺,开口于胃小凹。
  • 胃底腺主细胞:细胞成柱状,细胞质蓝紫色,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游离面泡沫状
  • 壁细胞:细胞较大,细胞核圆,位于细胞中部,细胞质嗜酸性,染色红
  •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纤维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黏膜下神经丛

肌层:三层,内斜、中环、外纵,肌间神经丛

外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外覆有单层扁平上皮的间皮

6.4 胃幽门部

黏膜 :上皮向下凹陷形成胃小凹,很深

  •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 固有层;结缔组织,有幽门腺,为黏液性腺,细胞成空泡状,染色浅
  •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分界不清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6.5十二指肠 黏膜和黏膜下层形成发达的皱襞,上皮与固有层形成发达的绒毛

黏膜

  •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高柱状,细胞核靠近基底一侧,顶部有纤毛,可见纹状缘,为一层粉色厚度均一的结构,散落上皮间的有杯状细胞,细胞成高脚杯状,细胞核位于底部,染色深,细胞质成空泡状。
  • 固有层:较细密的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上皮向内凹陷形成肠腺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黏膜下神经丛,十二指肠腺,黏液性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

外膜

6.6 咽

黏膜

  • 表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强嗜碱性,染成深蓝紫色
  •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黏液腺腺泡染色浅,细胞成空泡状


黏膜下层:

肌层:骨骼肌纤维,有横纹,纤维粗大,染色深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有血管、神经、脂肪细胞


理论知识:

  • 除口腔和咽以外,消化管道的黏膜都有肌层,称为黏膜肌
  • 黏膜下层中含有黏膜下神经丛,由副交感神经元和五髓神经纤维组合而成。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 皱襞: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共同形成。绒毛:上皮与固有层共同构成的
  • 消化管的肌层分为内环和外纵两层,胃的肌层尤其厚,分为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含有肌间神经丛。
  • 疏松结缔组织纤维膜:咽、食管、十二指肠中部,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后壁、直肠中1/3的后壁以及下1/3
  • 甜咸感在舌尖,酸苦在舌的两侧。味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
  • 味腺为浆液性腺
  • 牙本质、成牙质细胞、牙小管、牙釉质、釉柱8、芮氏线、牙髓、牙髓神经、牙周膜、牙龈
  • 食管的肌层,上1/3为横纹肌,下1/3位平滑肌,中间都有
  • 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可以激活蛋白酶原,同时可以刺激肠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促胰液素,进而促进胰液的分泌。壁细胞还可以分泌内因子以及组胺
  • 幽门腺:分泌黏液、溶菌酶、少量蛋白分解酶,此外,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 胃的黏膜肌层分为内环外纵,肌层内斜中环外纵
  •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胃、小肠
  • 食管纵行皱襞 、胃不规则皱襞、小肠环形皱襞、大肠半月形皱襞
  • 中央乳糜管内皮细胞无基膜
  • 帕内特细胞,分泌隐窝素,又叫肠防御素,小肠专属
  • 肠相关淋巴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 
  • M细胞



7.消化腺

7.1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为混合腺,腺组织被结缔组织分割为许多小叶,小叶内含有大量腺泡,结缔组织内可见小叶间导管

  • 浆液性腺泡:细胞成锥体形,细胞核圆位于细胞的基部,胞质紫红色,腺泡外可见一层肌上皮细胞,细胞核长椭圆形
  • 黏液性腺泡:细胞成锥体形,细胞着色浅,核扁平,位于细胞的基部
  • 混合性腺泡:黏液性腺泡一端附有几个浆液性腺细胞,成半月形排列,为浆半月
  • 闰管:细胞染色浅,单层扁平
  • 纹状管:细胞嗜酸性,胞质染色红,核圆,近腔面,细胞基部可见纵行细纹


7.2胰腺:结缔组织将腺体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含有大量的紫红色的浆液性腺泡。散落的染色较浅的区域为胰岛。结缔组织中含有小叶间导管

腺泡:腺细胞成锥体形,细胞核圆,位于基部,细胞质嗜碱性,胞质紫红色,顶部有红色的酶原颗粒,无肌上皮细胞。腺泡中央有泡心细胞,细胞核染色淡,细胞质不明显。

闰管:单层扁平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染色淡

胰岛:染色浅,不规则的细胞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7.3肝脏

被膜: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内分隔肝组织形成小叶(人的肝脏结缔组织很少,小叶不清晰)

实质:

  • 肝小叶: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以中央静脉为轴,肝细胞成团索向四周放射状排列
  • 肝索:肝细胞成团索状排列而成。肝细胞细胞成多边形,体积大,胞质颜色较红,内有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细胞核居中
  • 肝血窦:肝索之间的腔隙,内附一内皮细胞,核扁平,体积小。血窦内可以见到肝巨噬细胞,胞体大,有突起,细胞质成红色
  • 中央静脉:腔大壁薄,没有平滑肌纤维


  • 门管区:疏松结缔组织,可见三种管道
  • 小叶间静脉:腔大壁薄
  • 小叶间动脉:腔小,管壁厚,内皮细胞核突向管腔,内皮外有数层环形平滑肌
  •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理论知识:

  • 闰管,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
  • 纹状管,单层高柱状上皮,基部有纵纹,核大,位于细胞的偏上部,胞质嗜酸性
  • 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短
  • 下颌下腺,闰管短,纹状管长而发达,黏液性和混合型腺泡少,浆液性腺泡多
  • 舌下腺为混合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无闰管、纹状管也短
  • 下颌下腺分泌的生物性多肽:促细胞生长于分化的因子、内环境稳定因子、消化酶、细胞内调节因子
  • 胰腺的外分泌部具有浆液性腺的结构特征,为复管状泡腺,基膜与腺细胞之间无肌上皮。泡心细胞
  • 胰腺闰管较长,无纹状管
  • 胰液中的水和电解质主要由导管上皮细胞分泌
  • 腺泡细胞可以分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够防止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
  • 胰岛内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
  • A细胞分布在胰岛的周边,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抑胃素和胆囊收缩素 
  • D细胞分泌颗粒较大,电子密度低,分泌生长抑素
  • PP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的周边,其分泌物为胰多肽,能够抑制肠胃运动、胰腺分泌和胆囊收缩
  • 肝脏多倍体细胞数目多,以四倍体肝细胞为主。微体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后者能够将黄嘌呤氧化为尿酸
  • 肝脏内定居的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位于肝血窦内。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HLGL,NK细胞
  • Disse间隙 窦间隙,贮脂细胞,储存维生素A
  • 闰管 赫林管,单层立方上皮。胆小管-闰管-小叶间单管-肝管
  • 胆囊壁固有层较薄,无腺体


8.呼吸系统

8.1气管

黏膜

  •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膜明显,游离面可见粉红色的纤毛。有杯状细胞,成高脚杯形,细胞核位于底部,游离侧空泡状
  • 固有层结缔组织,含有一些淋巴细胞,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成红色小点状。

黏膜下层:含有气管腺,为混合型腺泡,其中黏液性腺细胞染色浅,核扁平位于基部,浆液性腺细胞染色深,核圆

外膜:由结缔组织和软骨组成。软骨膜为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软骨基质成蓝紫色,可见位于软骨陷窝中成同源细胞群的软骨细胞 ,软骨陷窝周围的软骨基质染色深,为软骨囊

8.2肺

导气部

  • 小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少量的杯状细胞,固有层外有平滑肌,与黏膜下层分界不清,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少量腺体,外膜内有少量软骨片
  • 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减少,平滑肌纤维增多,黏膜下层腺体减少
  • 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没有纤毛,无杯状细胞,有完整的平滑肌纤维,黏膜形成皱襞

呼吸部

  • 呼吸性细支气管:单层立方上皮,管壁不完整,有肺泡的开口
  • 肺泡管:单层立方或者扁平上皮,肺泡隔的末端含有平滑肌细胞,形成结节状膨大
  • 肺泡囊:由肺泡围成,数个肺泡共同开口之处
  • 肺泡: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泡,相邻肺泡之间为肺泡隔,由I型肺泡细胞和II型肺泡细胞构成
  • I型肺泡细胞:薄
  • II型肺泡细胞,呈圆形或者立方形,突向腔面,胞质泡沫状,染色浅,核成圆形
  • 尘细胞:呈黑色,散落在肺组织里

理论知识:

  • 鼻前庭的粘膜深层与软骨膜直接相连,无黏膜下层
  • 嗅上皮:嗅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嗅细胞树突形成溴泡,从溴泡伸出嗅毛。无髓神经纤维嗅神经。支持细胞内含有黄色色素颗粒。嗅黏膜的固有层含有浆液性腺
  • 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状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小颗粒细胞与神经纤维相联系形成神经上皮小体
  • 肺的导气部: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
  • 肺的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 支气管变化的趋势:杯状细胞减少、黏膜下层腺体减少、平滑肌增多、软骨组织减少、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到单层柱状或立方、黏膜皱襞更加明显
  • 从小支气管出现克拉拉细胞
  • 电镜下II型肺泡细胞有板层小体。表面活性物质由II型肺泡细胞产生,由I型肺泡细胞吞噬转运



9.泌尿系统

9.1肾脏:

被膜:致密结缔组织

实质:

  • 皮质染色较深,由肾锥体向皮质伸出的辐射状条纹状结构为髓放线,其间为皮质迷路。皮质内可见球形肾小体和各种断面的小管,有小叶间动、静脉
  • 肾小体:可见中央的毛细血管球。内皮细胞细胞核小,成椭圆形,肾小囊的脏层为足细胞,核大而圆,染色较浅。肾小囊的壁层为单层片平上皮。肾小体血管极与入球和出球微动脉相连,尿极与近曲小管相连。
  • 近端小管:染色深,管径粗、管腔小,单层锥形上皮,细胞嗜酸性,染色深红,核成圆形,位于基底部,游离面有一层红色的刷状缘
  • 远端小管:单层立方上皮,腔规则、较大。细胞体积较小,胞质染色较浅,细胞核居中,无刷状缘
  • 致密斑:在肾小体的血管极一侧,远端小管近肾小球一侧的上皮细胞成高柱状,排列紧密,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色浅,细胞核靠近顶部
  • 髓质染色较浅,有各种小管的断面,有直小动静脉。近皮质部分有近直小管和远直小管,其余主要为集合小管和细段的断面
  • 集合小管:高柱状上皮,细胞界限清晰,染色浅
  • 细段: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质较红,细胞核突向管腔

9.2输尿管

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游离侧有盖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成立方形,游离面细胞膜和胞质浓缩成克,嗜酸性较强。固有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

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9.3膀胱

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

肌层:内纵、中环、外纵

外膜:

理论知识:

  • 髓放线和其周围的皮质迷路一同组成肾小叶。皮质迷路中央部分由小叶间动脉和恶小叶间静脉穿行。一个肾锥体以及与其相连的皮质称为一个肾叶。
  • 球内系膜细胞,多突起,细胞核小,电子密度高,细胞内有较发达的高尔基体、内质网,能够合成系膜基质成分,可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小分子物质或免疫复合物,是一种收缩性细胞,相当于肌上皮细胞
  • 近曲小管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嵌合(所以光镜下分界不清),基部有质膜内褶,有杆状线粒体。近直小管的侧突、内褶、微绒毛都不及近曲发达
  • 临床上利用马尿酸和酚红排泄来检测近端小管的功能
  • 弓形集合小管位于皮质迷路内
  • 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成的上皮样细胞,分泌肾素。细胞核大,染色浅,细胞体积较大,弱嗜碱性。球旁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无弹性膜和基膜相隔。肾素能够使血管紧张素原变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在内皮细胞游离缘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I,两者可以引起血压升高(II作用更强),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 肾间质细胞。髓质中有一种间质细胞为载脂间质细胞,有脂滴,可以分泌一些抗高血压物质,如前列腺素、抗高血压极性脂、抗高血压中性脂


10.男性生殖系统

10.1睾丸

被膜:单层扁平上皮以及薄层结缔组织组成的鞘膜,其下方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白膜下方的结缔组织富含血管,称为血管膜。白膜形成睾丸纵隔

实质:

  • 生精小管
  • 生精细胞:
  • 精原细胞:紧贴生精小管基膜的一层细胞,体积较小,圆形,分界明显,核圆
  • 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的近腔面,细胞体积大,染色质粗大成团
  • 精子细胞:近腔面,体积小,核成圆形,染色深
  • 精子,头部为深蓝色小点,尾部朝向管腔
  • 支持细胞细胞不规则锥体形,细胞质染色浅,界限不清,细胞核呈椭圆形或三角形,核仁明显
  • 肌样细胞,位于生精小管基膜外,长梭形
  • 间质:结缔组织,有间质细胞,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嗜酸性较强,红色,核圆形,核仁明显


10.2附睾

被膜:结缔组织

实质:

  • 输出小管壁薄,上皮由高柱状细胞和低柱状细胞 相间排列,管腔不规则,基膜外有薄层环形平滑肌。高柱状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长形,位于近腔面,矮柱状细胞细胞核圆形,靠近基底面
  • 附睾管,管壁较厚,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管腔平整,基膜明显基膜外平滑肌纤维多。上皮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粉红色,粗而长。



10.3输精管

黏膜:有皱襞,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游离面有纤毛,基膜明显。

肌层:内纵、中环、外纵

外层:疏松结缔组织,可见较多血管

10.4前列腺

被膜:结缔组织,富含平滑肌纤维和弹性纤维,被膜深入实质形成支架组织,即小隔

实质:

  • 前列腺尿道,假复层柱状上皮
  • 腺泡:由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腺腔不规则,可见分支,腔内可见粉色板层状小体,为前列腺凝结体。     









总结:

  • 肌层:
  1. 输卵管:内环外纵,峡部最厚,壶腹部最薄
  2. 子宫:肌层厚,分层不明显。分为粘膜下层、中间层、浆膜下层。粘膜下层和浆膜下层较薄,为纵行走向,中间层最厚,分为内环形、外斜形两层
  3. 阴道,内环外纵,富含弹性纤维
  4. 消化管道除胃以外,肌层均为内环外纵,胃的肌层为内斜中环外纵
  5. 心肌:内纵、中环、外斜
  6. 尿道:内纵、外环 
  • 总结  :屏障
  • 血-胸腺屏障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上皮细胞基膜、上皮细胞
  • 血-迷路屏障:血管纹边缘细胞的紧密连接
  • 气-血屏障: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 血-尿屏障: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
  • 血睾屏障:血管内皮以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紧密连接
  • 有血窦的器官:肾上腺、脾脏、垂体
  • 嗜铬细胞:甲状腺旁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
  • 腺体:
  1. 子宫腺,单管状腺,单层柱状上皮
  2. 乳腺,复管泡状腺,有肌上皮。小叶间导管,复层柱状上皮,小叶管,复层扁平上皮
  3. 胃底腺,单管腺: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
  4. 十二指肠腺,复管泡状粘液腺,导管开口于固有层肠腺的底部
  5. 大唾液腺为复管泡状腺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0-11-25 11:09 来自 iPhone/iPad客户端 浏览 : 544 回复 : 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调查:你们医院发年终奖吗?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