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型药企简介

初入一个新的行业,很多人都不怎么了解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于初入药企的很多朋友来说,面对市场上各个类型药企的介绍和岗位,也是一脸懵。有幸在药企中沉浸七八年,大型外企、国企、民企、创新企业也都或多或少经历或耳闻过,今天就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简单聊聊各个类型药企的情况吧。以下文中涉及的企业名称,排名不分先后,也仅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1& 药企分类
目前药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企、国企和民企。对于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服务于药企的CRO公司,我一直觉得不知道该将他们归于哪一类,因为营业和经营模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药企,通常意义的药企都是以研发为基础,然后将产品做出来,上市,通过上市后销售来获取利益。CRO公司则是通过为市场上这些药企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来赚取人力利润差,从而达到盈利目的。比如有专门为临床试验各个步骤或部门提供服务的,有专门做数据管理服务的,以及近几年,随着药物警戒发展,又出现很多专门提供药物警戒服务的CRO公司等等,思来想去,就将他们单独拿出来说吧。
所以,宽泛意义上来说,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医药类企业类型大致有四种:外资药企、国资药企、民资药企和CRO公司。
&2& 各类药企特点
因着时代和科技的变革,每种医药类企业都有自己本身的时代特点。下面就简单说说自己在这些年工作经验中对每种药企的简单了解吧,都是一家之言,大家听听参考即可,不一定非常客观,有失偏颇处,欢迎大家讨论指出,我后续进行修正。
A.外资医药企业
因自己从医院出来第一家公司就是比较有名的外资企业,看过我公众号的朋友也都知道具体是哪家,这里就不细说了,所以我先从外资企业说起。
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其实大部分都已经经历了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再加上很多欧美外企,本身他们医药行业发展就比较领先,所以很多外企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自带了一些光环和优点。
首先,就是体系和制度方面。几十甚至几百年时光的沉淀,外企本身已经走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在公司制度和管理体系方面,基本都已经比较完善了。很多大型外资企业,都有一套自己非常完备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比如罗氏、拜耳、辉瑞、默沙东、诺华等等,世界500强内的外资药企,这方面都比较成熟。
从开始准备招聘一个员工,到开放head count,再到招聘合适人员,一直到入职等等,整个一套流程下来,各种SOP或WI已经规定好了每个岗位的人在其中的哪个环节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写的清清楚楚,有指南,有合规要求,有培训计划,有薪酬预算,有岗位JD,有晋升计划等等,一个人招进来,只需要按照流程走就好,根本没有太多扯不清责任,划不清义务的事情发生,整个感觉就是比较省心,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太多个人发挥的余地,也就省去了一些扯皮的程序。因为体系和制度的完备,每个岗位上的人有点类似规定好的一个框架,你再这个框架里面认真工作就好。
其次,是福利待遇。外资的薪酬福利也是非常客观,严格遵守中国的劳动法,该给的假期福利都会给,带薪假期、商业保险等等都会配的非常齐全。可能很多外企企业本身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财力方面都比较雄厚,给员工的待遇目前从明面上来看是高于国内一些企业的。管理比较人性化,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员工福利活动,很注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有幸在大型外资企业做过五年时间,目前感觉还是觉得外资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体系、人员制度还是薪酬待遇上,都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和追赶的地方。个人觉得,第一份工作或是转行后第一份工作,还是首选去大型外资企业,接受比较完备的体系培训和制度培训,养成工作中的原则观和合规观,对后续个人职业发展会非常有利。
最后,很多外资企业每年都会有人才储备,也就是说每年会有一定的招收应届生的名额,或是招收本领域没有经验的人,这些名额,对应届生和转行初期的人来讲,是一个比较友好的政策。
外企优点非常多,但也有她本身的一些局限性,比如很多外资企业核心岗位的设置是很少放在中国的,基本都是设置在公司本部,核心业务和核心岗位基本也是本国人员担任,很少会设置在外面。这样长远来看,对于一些有抱负、有事业心的人来讲,是有局限的。所以,很多人在外企呆几年以后,外部有好的机会,就跳槽走了。这也是外资企业的特点,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自己要是开一个小店铺,还优选自己亲戚或者信得过的朋友来帮忙呢,更何况是这么大一个企业,不管是从风险管控上讲,还是从沟通便利上讲,都是优选自己身边信得过的人来担任核心职位,也是人之常情。
B.国资医药企业
国资医药企业这块,其实我不算特别了解,虽然在国资医药企业中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因办公地点不在企业本部,也没有太多深切的感受。目前个人感觉,国企医药企业比较有中国味,各项工作推进都是有条不紊的,也有符合中国特色的一套管理体系在里面,各项规章制度也很完备。稳中有进,一点一点推进各项流程,福利待遇虽然比不上外企那么豪,但也是该有的都有,带薪假期、工会福利也都有,整个感觉是一种非常稳的感觉,大家都是不急不乱,按部就班的做事。也有本身一些社会化的风气在里面,但大体还是中规中矩的,只要别太出格,在这种企业里面工作到退休的也大有人在。这方面了解不深刻,也就不敢乱写来误导大家了,如果有感受更深刻的,也可以私信我一起讨论讨论,后续我再补充。
国企也有人才储备的政策,很多国企在毕业季都会有校招计划,应届生朋友可以关注下这一块。
C.民资医药企业
说起来民企,可能大家第一感觉就是996、福利待遇差等,事实上,其他类型的企业我不太了解,但是对于很多民资医药企业,其实很多体系建设、福利待遇等已经做得快赶上外资企业了。近几年,国家也重视医药领域的研发,也在积极扶持本土的原研药企业,所以,也涌现出一批很有竞争实力的中国医药企业,有几家已经发展的非常非常好了,非常著名的就是百济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君实、信达等一些新兴医药企业也都很有潜力。
目前来看市场上的民企发展参差不齐,有非常有实力将要赶超一些外资企业的,也有刚刚起步,还在挣扎生长的。在民企中,工作是需要有拼劲有冲劲的,因目前很多民企都是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时期,所以,大家都是各凭本事求生存,真有本事,民企也舍得砸钱留人,因为是自己本国的企业,也舍得给职位和title,很多有抱负有机遇的人,也真的可以走到公司的核心岗位,统领整个公司。北京上海的很多民资医药企业,待遇福利也是都很正规的,工作强度可能有的会高一些,但会支付相应的报酬或给予调休的补偿。在这里面工作,有能力,有拼劲,一年之内连升两次甚至越级提升都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在外企和国企可能比较少见。
总之,在民企,是需要真正的实力和能力的,如果有能力,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很多民企在招人的时候,大部分喜欢招有经验的,直接能上手干活的。一个新人培训下来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担起岗位的工作,企业自身受限于财力、物力等条件,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培养一个新人上手,所以,民企要求直接简单,能干,有经验,我就舍得给钱给资源让你来一展身手。民企更讲究拼搏精神。
当然,也不是所有民企都需要有经验的,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或是本身管理方面有一定策略的企业,也会有人才储备的策略,培养不同梯队的人才队伍,以免出现人才断层。
&3& CRO公司
CRO为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简称,中文全称为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
医药行业中的CRO公司,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是一种专业要求极高的外包服务。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医药公司对药物做医学统计和临床试验等业务。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CRO公司主要是提供人力资源的外包,通俗点将就是你活干不完了,给我点钱,我找人帮你干。我只管按照合同要求负责出力,其他责任什么的主要还是医药公司(甲方)承担。单纯的CRO公司的本质是靠人力差价来盈利,一般没有自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只是靠承接市场上医药企业的业务来运转。所以,CRO公司对人力的要求非常大,拿简单的一个PV行业的CRO公司来讲,一个PV团队可能都需要几十人,会承接很多公司的PV业务,按照各个公司的要求来处理日常工作。既然主要是靠人力方面来运转,对人才的需求就比较大,每年很多大型CRO公司都会招聘一批实习生、应届生,经过培训后上岗工作。相对而言,CRO公司比药企要好进一些。
因为一个CRO公司往往都会接很多甲方的业务,所以工作量也比较大,培训方面可能就不会像医药企业那样详细,能了解大致的要求,就开始安排工作了。一个人承担的项目也会比较多,要干活就要给钱,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同等级别同等岗位,CRO公司的待遇也比药企要高一些。另外,在CRO公司,成长也是非常迅速的,因为短期内可能就需要你独立承担一个项目,且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个甲方,每个甲方的要求都不一样,有的涉及境外,有的涉及上市后等等,各种情况都会遇到,就需要你迅速调整自己,以便适应这种工作模式。
在CRO公司,忙也是真的忙,待遇也是真的会给到待遇,就看个人如何取舍了。我遇到的一些朋友,有的不愿意拿时间换取金钱,就会从CRO再转到药企中,宁愿少一点待遇,来多出来一点个人时间。
因时间有限,简单总结这么多,上述内容全是一家之言,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讨论告知,谢谢阅读!
更多PV、医生转行、职场经验好文,欢迎关注公众号:小草的碎碎念。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