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肿瘤医学

关注今日:2 | 主题:515169
论坛首页  >  肿瘤医学讨论版   >  病例|综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病例】子宫内膜间质肉检测发现BRCA2和NPM1突变,是否尝试PARP抑制剂?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吉因加科技
吉因加科技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0
    得票
  • 55
    丁当
  • +1 丁当
  • 1楼

本文将分享一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志民博士带来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精准治疗案例,患者术后基因检测发现了BRCA2突变和NPM1基因突变,是否可以尝试采用PARP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呢? 


1. 病例介绍

女,47岁,因左下腹隐痛1月余,于2019-11-11检测肿瘤标志物,显示HE4和CA125出现增高趋势。2019-11-16胸部及腹部CT:左侧输卵管及附件区软组织肿物,考虑恶性,输卵管癌累及附件与左侧卵巢癌鉴别。下腹腔及盆腔腹膜、左前下腹壁及上腹腔大网膜区多发结节、肿块,考虑转移瘤。左侧输尿管下段受累。盆腔少量积液。



2. 治疗方案

2019-09-27 行全宫双附件、腹膜后、腹壁、系膜肿物切除+双输尿管、肠粘连松解+左右盆淋巴结活检+膀胱部分切除+左输尿管膀胱再植+左髂外静脉吻合+Dixon+部分小肠、阑尾切除术。

术后病理:(子宫及盆腔腹腔多个种植结节)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 倾向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基因检测结果:体细胞NPM1突变,胚系BRCA2突变。肿瘤突变负荷(TMB): TMB-L,卫星不稳定性(MSI): MSS


术后治疗:术后患者口服来曲唑 2.5mg 至今,患者目前处于CR状态。


3. 案例讨论:由于患者很年轻,且再次复发的概率非常高,结合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该怎样选择?

卵巢癌患者BRCA胚系突变,可采用PARP抑制剂进行一线维持

本次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贵玲教授组织了与会专家对案例的基因检测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松灵教授:

患者检出了NPM1基因突变,在肉瘤中有怎样的意义还不明确,但不排除是由于子宫内膜间质瘤发病率低,没有大样本支持的原因,我们可以留心一下,将来是否会有新的发现。此外,关于患者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有看到子宫肉瘤采用 PARP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进行后线治疗的临床研究,尽管还在观察疗效中,但我个人认为,对于子宫肉瘤,尤其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这类没有好的治疗选择的肿瘤,在内分泌治疗预后不好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有突变,可以尝试靶向治疗。如果考虑PARP抑制剂治疗,是否还要再做一个HRD的评分,也是值得考虑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勤教授:

NPM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较为常见,出现该基因突变,预示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良好的预后。在其他的肿瘤中研究非常少,我看到一篇文献显示[1], Aurora-B基因可介导NPM1蛋白磷酸化,促进骨肉瘤恶性表型,NPM1在骨肉瘤高表达,预示着比较差的预后,但样本量比较小,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琳教授:

在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癌种中已有研究表明,携带BRCA突变的患者,采用PARP抑制剂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治疗还在探索,甚至是PARP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等很多临床试验在做,目前还没有达到研究终点。这个病例通过内分泌治疗,目前对病情控制的还比较理想,如果日后病情进展,基于患者的检测结果,可以考虑采用PARP抑制剂治疗,甚至PARP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贵玲教授:

精准治疗时代,肿瘤的治疗模式在发生变化,像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一样,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念越来越普及,也就是说只要有相同的靶点,和对应的靶向药物,我们就可以考虑应用。就本案例来说,目前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可以考虑继续采用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如果将来复发,在不可手术的情况下,由于患者携带BRCA胚系突变,可以考虑用PARP抑制剂进行后续的补救手段。

 

4. 案例总结

子宫内膜间质瘤常见于子宫,偶尔发生于卵巢和腹膜,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约占子宫肉瘤的10%,占子宫所有原发恶性肿瘤的1%,患者基本突变类型以融合为主,突变、CNV等共存,NCCN指南明确推荐子宫肉瘤患者,采用FISH和RNA-Seq 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分子检测来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分类。不同亚型的子宫内膜间质瘤的治疗方案不同,比如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瘤多采用化疗,而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瘤对化疗不敏感,多采用雌激素治疗,所以精确的分型更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案例患者由于未对融合方面进行RNA检测,对于疾病亚型的确定和更多的治疗方案选择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当然,患者进行了DNA层面的基因检测,发现携带BRCA2基因胚系突变,后续复发可以考虑采用PARP抑制剂治疗。综合来讲,DNA+RNA联合检测对于大部分子宫肉瘤患者来说,是最佳检测方案。

参考文献:

[1] Cancer Manag Res. 2020 Jun 23;12:4817-4827.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0-11-09 09:59 浏览 : 621 回复 : 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医院试工害怕被「白嫖」怎么办?究竟去还是不去?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