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规培

关注今日:10 | 主题:342424
论坛首页  >  规培天地   >  规培日志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大同三医院规培轮转之消化内科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万万080114
万万080114
普通内科
常驻站友

  • 6
    积分
  • 61
    得票
  • 192
    丁当
  • +5 丁当
  • 1楼

        10月16日轮转到了消化内科,全科专业在各个内科要规培两个多月,我抱着认真学习的想法走进了消化内科。有三位2019届全科专业规培生在我之前已来到了消化科,让我更有亲切感。
        消化内科规培秘书何老师40岁左右,满面笑容地对我说,张大夫这么大岁数来规培,能不能坚持每天来?我说您这是怎么说话的?什么叫坚持,我是自愿来规培的,我一定会每天来的。40多岁的规培主任姚老师满面春风地笑着对我说,张大夫80年的,这可是老资格的大夫了,为什么来规培呢?我说我是来学习的,学习像您这样三甲医院大夫的专业技术,待人接物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也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言传身教。
        何老师把我分配给了刘老师,刘老师比我小一岁,原是322医院的大夫,去年来到了三医院。刘老师笑嘻嘻的,称呼我老张,对我的教学方式是放养,没有具体的工作,诸如查房,新病人的问诊,写病历,下医嘱,记病程,大多是他的医助去完成。医助是个小姑娘,已来了四个月,用电脑工作早已驾轻就熟。她来自三医院怀仁分院,小姑娘靠的住,坐的住,每天闷头工作,是个好医助。刘老师每天总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忙到没有时间教我,而经过妇科,中医科学习的我还没学会用电脑工作,于是每天我只能干坐着,每天很尴尬。别的规培生比较忙,我,比较闲。
        何老师给他带的几个规培生分了病人,大多数工作都是规培生去完成,何老师有时会给他带的学生讲课,讲到某种胃镜下的胃黏膜形态有14.5%的癌变发生率,有的有7.2%的发生率,我听到后由衷佩服何老师的专业技术,何老师谦虚地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姚老师给他带的几个规培生分了病人,大多数工作都是规培生去完成。规培生有事干,也能学到东西,与老师之间相得益彰。而我,既没有医助小姑娘吃苦耐劳的特性,还想学习刘老师消化内科的知识,看来是不可能的。就这样坐了一个月,我坐不住了,我想改变。
        我对规培主任姚老师的印象特别好,姚老师总是笑容满面,对同事,对领导,对学生亲切热情,对所见的社会现象说真话,对医院,对人生有正知正见。讲课讲得非常好,有一次给我们讲课,讲到日本人的消化道造影技术,说小日本这个民族非常了不起,做事总是做到极致,他们做的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居然和我们做的胃镜肠镜照像可以相媲美,非常了不起!任何小事做到极致都是了不起的事情!说咱们三医院放射科的消化道造影跟人家相比那就是垃圾!目前这项技术在中国只有北医三院放射科的个别大夫从日本学回来了,其他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是不过关的。这些话够我受用一生!与人相处不可全说真话,因为容易得罪人;但在专业学术方面,必须实事求是,好的就是好的。
       于是我找到姚老师说了我的处境,姚老师爽朗地一笑说,张大夫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跟我也可以。我说,好的,谢谢您。我说,姚老师,我想先去专家门诊看看,因为我本身就是开门诊的,再说现在马上跟您,刘老师对您,对我也会有意见。姚老师说,你这个年龄,想去哪学都可以。我说,谢谢!
       专家门诊都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称的大夫坐诊,目前有8位,5位主任医师,3位副主任医师,但看病的水平,与职称和年龄真的不是有绝对关系。周一消化内科专家门诊有三位专家,王雅丽主任,古大夫,姚老师,于是我就坐在了姚老师的对面,看他在门诊如何看病。专家门诊上午大约能挂200多个号,一个专家大约能看70-90个,姚老师跟我说,一上午有240分钟时间,一个病人大约只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不是哄人吗?但没办法,要是看得慢了后面的病人更不满意。专家门诊只能是看看,没有时间好好交流,基本没有查体,马上开各项检查,让病人赶快走,让下一位病人马上进。要是仪器检查出了病,住院,或许才能详细地看一看。
        周二专家门诊有尉大夫,王大夫,我选择坐在尉大夫对面。尉大夫和王主任一样资历老,比较平静的一个人,看病的时候有时就笑了,有时就眉头紧锁,表情让人难以琢磨,有时痛快,有时繁琐,一上午也能接待90名左右的患者。喜欢给病人开碳13呼气检查,一上午开了很多。在专家门诊很难评价一个专家水平,因为交流时间太短,只能注重专科方面,时间太短,没有详细的问诊,详细的查体,只能交给仪器。
       周三专家门诊有刘大夫,古大夫,退休返聘的吴主任。我进了刘大夫诊室,刘大夫是更加平静的一个大夫,说话轻,动作慢,永远面无表情,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对人也很冷。上午他的门诊只看50名就停号,因为接待不过来。但他是科室培养的技术骨干,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消化内科的高端技术,目前科室指定他跟随普外科的苗海泉学习。假以时日,如果学成的话,刘大夫也是三医院的一方诸侯。
       周四专家门诊有王雅丽主任,古大夫。王主任是牛人,科室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优秀专家,是三医院每年各种奖项的获得者。在科室里,我发现大夫们都非常尊敬王主任,说明王主任很有一套,但对我们规培生从来没有讲过课,所以不好评价真实水平。王主任属于高冷的专家,于是我进了古大夫的诊室。古大夫快人快语,与病人交谈起来也很快,开起各种检查也很快,很快给病人开了很多检查,有抽血的,有彩超的,有C13的,有胃镜肠镜的,病人也很快离去,有的去做了,有的就跑了。
        周五专家门诊有吴主任,尉大夫,我又跑到了尉大夫门诊。尉大夫对我很感兴趣,笑着问我这问我那的,很有意思的一个专家。大凡能够把职称升到主任医师的大夫,生活中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唯有专一,才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像我这样有很多爱好的人,只能成为杂家,而成不了专家。
        周六我一般不去,如果规培部没有课,我就在我门诊坐诊了,用三医院的技术服务我门诊的患者。
         消化内科的两个半月很快过去,要说我学到了什么,还真的不好总结。在住院病房一个月,我见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药物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结肠息肉,结肠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专家门诊的一个半月里,我亲眼见了4位专家坐诊,每一位专家的诊治方法大同小异,因为西医有各种疾病治疗的规范性指南,遵从指南,是西医的行为规章。还认识了一位门诊医助,名字叫娇娇,温柔腼腆,对我热情,经常感动我;胃镜肠镜室每天都有很多的患者在排队,但我从来没有进去过。内镜技术结合病理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让许多消化道疾病更加容易诊断明确,这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
       但正如姚老师所说,消化道造影技术那么好,为什么在中国没有普遍推广开来?一方面我们中国人没有日本人那样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做出来的造影诊断价值低,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造影收费低廉,刻苦学出来的技术卖不出好价钱,不如胃镜肠镜收费高,虽然对病人的痛苦少,给患者省了钱,但消化科医生挣不了钱,这样的技术终究会淘汰。
        这是医生的无奈,也是患者的不幸,也是这个社会的通病。













版主佛度有缘人留言:
感谢分享!楼主分享的这几篇规培感悟,我都有看,总体来说偏重于每个老师形象描写,而对于楼主自己是如何学习并没有太多提及,对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并不太明确,如果想提升的话,建议多考虑一下规培的目的是什么,不然可能只是走马观花,收获不多。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0-02-08 09:24 浏览 : 3086 回复 : 0
  • 投票 2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俄患者体内出现 18 种变异新冠病毒?爆炸新闻还是翻译乌龙?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