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动脉浅表化+Gracz内瘘成形(上)
今天插播一个Case。
2月前接诊到一位85岁的老先生,透析多年,一直使用右颈内静脉置管,近来因为导管血流量不佳来我们医院,入院后改为右股静脉带Cuff导管,考虑到股静脉导管并非长久之计,还是要考虑建立其他长期血管通路。
在当地,老先生接受了一次增强CT检查,其中发现以下情况
上图中可见奇静脉异常扩张,呈逆向血流。再往下看
上腔静脉下段几近闭塞,只有线样血流通过
这样的话上肢的动静脉内瘘是有困难的,术后可能造成内瘘闭塞或者肢体颜面水肿。
而介入开通上腔静脉对这位患者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复发。
那么下肢人工血管内瘘呢?超声检查显示下肢动脉广泛钙化,而且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也无法承受下肢人工血管内瘘的巨大回心血量。
下肢动脉内膜广泛钙化
怎么办?
此时,我们考虑了动脉浅表化,患者左上肢的肱动脉二维超声如下。
肱动脉内径3.5mm,虽然高龄,但肱动脉内膜光整,钙化和斑块都不明显。再看脉冲多普勒
动脉波形呈二相,而并非正常的三相,阻力指数1,说明远端动脉的硬度还是比较高、缺乏弹性,不过收缩期峰值流速(PS)还是可以的,血流通畅。
总体上肱动脉情况尚良好,再扫查桡尺动脉情况也基本良好。
动脉浅表化后,可穿刺作为血透时的动脉端,而静脉端回血仍然需要穿刺静脉,所以我们也评估了静脉,发现患者前臂头静脉、上臂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直径略小,直接作为回流静脉穿刺有一定困难。
如何解决静脉回路问题?
如果能使这些静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我们设计的方案是同时进行“肱动脉浅表化+Gracz内瘘成形术”。
Gracz内瘘就是我们熟悉的肘部穿静脉内瘘。
同时建立穿静脉内瘘的用意有三
1、使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发育扩张,便于穿刺作为回路
2、如果动静脉内瘘发育良好且中心静脉可以代偿,也可能直接使用内瘘进行透析
3、使肱动脉也得到发育
但这样做的问题是,如果中心静脉无法代偿内瘘产生的回心血流而出现肢体水肿呢?
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前处理和后处理方案
前处理方案是,穿静脉的吻合口要做的小,动脉切口4-5mm左右,而且吻合完成后在近吻合口的流出道用非吸收线做一个直径约5mm左右的小环来限制内瘘静脉的发育,也就是说流出道静脉再扩张,局部也不会超出这个环的大小,可以起到限流作用。这样这个内瘘的血流量预期不会太大。
后处理方案就是,万一肢体水肿明显,可以待静脉发育后结扎穿静脉内瘘。
术中图片。
手术完成时图片。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术后随访结果待下回分解。
(版权所有,严禁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