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蛋白质和糖学

关注今日:30 | 主题:442665
论坛首页  >  蛋白质和糖学技术讨论版   >  Western Blot/IP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Western Blot 原理、protocol--及条带常见问题分析 [精华]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与你畅游世界
与你畅游世界
生化室
铁杆站友

  • 37
    积分
  • 1810
    得票
  • 1996
    丁当
  • +1 积分
  • 1楼

最近看到园子里有很多关于做WB的帖子,不是胶出现问题了就是抗体的问题,反正是结果条带不是没有就是不好看,下面是总结了下很多关于WB的资源,再加之个人经验,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呢!!

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的,本质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SDS-凝胶在电场作用下将蛋白按大小分开(处理使分离仅仅与蛋白分子大小相关),然后转移到固相载体上,比如常用的PVDF(一种特殊吸附蛋白材料-不改变蛋白或多肽生物活性),封闭PVDF膜上未结合的位点(降低非特异性结果的出现),经过孵育一抗(抗目的蛋白的anti-body)、二抗(酶标记-常用HRP),与HRP底物反应在显影仪检测下间接检测目的蛋白。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具体操作就是下面啦!个人觉得孵育抗体是一个关键环节,与结果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注意抗体的配制和孵育条件呢!

图解:

一、组织、细胞总蛋白抽提:参考相关裂解液;

二、蛋白浓度测定:BCA法,这个结果要参考说明书!

   准备:BCA试剂,BSA,PBS/生理盐水,96孔板,100ul、20ul、10ul移液*及*头,1.5ml及4ml EP管,冰河

1、配制BSA蛋白标准:配0.5mg/ml BSA,将25mg/ml的母液用RIPA 稀释成0.5mg/ml(RIPA可以换成PBS,下面的也是);

2、将BCA试剂A与B按50:1(2450 A+49ul B)充分混匀,配置成适量BCA工作液(4℃);

3、稀释BSA蛋白标准品和待测蛋白样品:用PBS稀释至20ul,再向每孔加入200ul BCA( 在20-1000μg/ml浓度范 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注:按RIPA-BSA-样本-BCA的顺序加入,操作要迅速!

4、锡纸遮盖,37℃恒温箱(或酶标仪)放置30min;

5、置于酶标仪上测定A562(或A570),用excel建立标准曲线然后计算出蛋白浓度;

注意:数据分析可以在Excel里做也可以在GraphPad Prism软件里做,R平方值越接近1数据越好

三、Western blot步骤:

(一)、玻板的清洗:

自来水→75%酒精擦拭→ddH2O→竖放晾干/吹干(做胶的一面朝内)【勿用手指触摸玻板内侧面】装板:

低的一面向内,确认玻板底部平齐,插入斜楔板压实卡紧,加ddH2O不漏,滤纸吸干水;

(二)、配胶(1.0mm):      分离胶                                                           5% 浓缩胶, 3 ml/块胶

                               


注意:

①、用*吸取胶,沿玻璃板一侧注入,先快后慢,*头不要打到底以防产生气泡,胶面升到绿色板上缘,用75%酒精封闭液面;

②、室温放置约30min使胶充分凝固,待水和胶面之间有肉眼可见的折线,小心倒掉上层水,并用滤纸小心吸干水,勿碰触到胶面;

③、TEMED作用为促凝胶,如其他试剂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低不易凝胶时,可适量多加1~2倍 TEMED,或者多加点AP,胶就会很快凝固的;

④、颠倒混匀后灌胶(约2ml),插入梳子,室温放置约30 min后,将玻板取出装入电泳装置,竖直向上将梳子拔出,放入电泳槽润湿板子,再拿出将玻璃板卡准;

补充下浓缩胶的作用:

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9/10/2867540_195568487.shtml

(三)、点样及电泳:

1、用10 ul *吸取电泳液,倾斜45°反复吹打上样孔,去掉胶的残渣;

2、按顺序加样本,侧边孔加5ul marker,多余孔加入2ul loading buffer,迅速上样避免弥散;上样的量可以根据所测蛋白浓度来调整,有的建议20-40ug,有的50-100ug,其实个人觉得40-80ug比较适合的,主要看你样品浓度吧!

3、恒压80V 约20min;待样品进入二胶的分界线时(时间也不一定20min,跑到交界处就可以改变电压),120V 约90min(设I=200,T=2:00)(100mA的条件也跑过-六一产的);

4、溴酚蓝跑至玻板底部,且Marker条带分的足够开时,停止电泳;

(四)、转膜:

准备(提前30min):1×转膜液、培养皿、甲醇、PVDF膜、剪刀镊子、尺子、切胶板、托盘、转膜夹、冰袋及冰。

1、戴干净PE手套剪取PVDF膜(剪角做好记号以区分蛋白面),放入甲醇中浸泡约5min,用ddH2O平衡,再放入转膜液中15min;

2、轻轻撬开玻璃板,按Marker指示切下目的蛋白所在区域的凝胶,浸入转膜液中;

3、“三明治”:白板(+)→黑网→滤纸→PVDF膜→胶→滤纸→黑板(-)(记住蛋白带负电-向正极移动就行!);

4、将夹子放入转膜槽中,冰浴恒流180mA 70min(其实200mA,90min比较好的);

(五)、封闭:

提前配制封闭液(一直用的4% TBST配制的脱脂奶粉),将膜放入孵育盒中,于脱色摇床上60 rpm室温摇2h;

(六)、一抗孵育:

1、弃去封闭液,TBST洗1次×5min;

2、加入用TBST或5%BSA稀释的一抗(2%的TBST配制的脱脂奶粉,注意温度!特别是夏天,奶粉容易坏!),脱色摇床60 rpm 4℃ 过夜(或2-3h);

3、回收一抗,TBST洗膜3次×10min,摇床80~100rpm;

(七)、二抗孵育:

加入用封闭液稀释的二抗,室温孵育60min;

TBST 洗5次×5min或3次×10min;

注意:洗膜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一抗和二抗的比例需要参考说明书,保存和回收条件也是,一抗是什么动物来源的,二抗就是抗一抗动物的抗体,比如说,一抗是来源于Rabbit,二抗就是Anti-Rabbit

(八)、ECL显色:

准备:显影液、玻璃片、保鲜、镊子、EP管、*及*头、滤纸。

在暗室中将ECL试剂以1:1混合(约100ul),用滤纸将PDVF膜稍干燥后置于玻板上,滴加适量显影液在蛋白面上, 显影;

选【印迹】-【Chemi】进行成像,actin设置10-30s、10张,目的蛋白设置20s-100s,20张,可延长至500-1000s;【其他】-【protein mark】进行marker成像;

注意:曝光的时间与蛋白大小有关系,一般小蛋白曝光时间短些,做多了就能找到合适曝光条件!

结果:

Marker                               目的蛋白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9-05-12 16:32 浏览 : 35479 回复 : 129
  • 投票 228
  • 收藏 191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dxy_qimuotz0 编辑于 2019-05-31 18:44
  • • 一年又半-深圳入职后
楼主 与你畅游世界
与你畅游世界
生化室
铁杆站友

  • 37
    积分
  • 1810
    得票
  • 1996
    丁当
  • +1 积分
  • 热
  • 2楼

常见问题分析:


1、 啥也没有:

[原因]:比较多,如果单纯一张没有任何显色的X光片,最可能是一抗加成其他抗体,或者二抗种属加错了,比如兔的加成鼠的。

[解决办法]:仔细检查抗体是否加错,确认转膜没有问题。

[经验]:上面的图片展示的是一点信号都没有,如果是这样大部分情况是抗体加错了。如果中间出现了细微的条带,可能原因是蛋白上样量太少,一抗浓度过低,ECL发光液失效。另外如果转膜出现了问题,比如膜放反了,自然是一个白片。

2、 高背景:

[原因]:封闭不够好,一抗浓度高,洗膜时间和次数不够

[解决办法]:降低一抗浓度,增加洗膜时间和次数。

[经验]:高背景可能是WB中最常见出现的问题,目的条带单一清晰,但是其他地方又弥漫性较为均一的背景(比较连续的)。其实只要我们注意操作规范,不偷工减料就很容易避免,洗膜按照规定来5min*5次或者10min*3次,不要改成5min*3次,或者10min*2次。

3、 非特异性条带:

[原因]:一抗非特异性与蛋白结合

[解决办法]:更换一抗

[经验]:此种情况绝大多数是因为一抗不好,你无法判断那一条是目的条带。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抗体,建议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来确定上述哪个条带是目的条带。当然这种情况下有一种很小几率的可能是一抗浓度太高引起的非特异性结合。

4、 条带中出现边缘规则的白圈:

[原因]:电转中膜和胶之间存在气泡。

[解决办法]:转膜前去掉膜和胶之间的气泡

[经验]:我们常常将电转液倒入一个盘子里,倒入的液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最好的高度是与放上第一层滤纸齐平,然后往滤纸上浇点转膜液,把电泳胶用清水清洗下,将电泳胶平铺到滤纸上,仔细检查滤纸与胶之间是否有气泡,可以左右前后观察,不同方向观察之后确认无气泡,然后再往胶上面浇点电转液,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PVDF膜的两侧中间,使膜成U型,然后将U型的底部接触胶的中间,慢慢往两边放下膜,这样一般气泡很少。然后上层滤纸同样用U型的放置方法,用玻璃棒稍微贴实下,然后盖上海绵。注意不要来回赶气泡,这样反而会带入气泡。

5、条带中间出现白色(反白):

[原因]:中心部位高浓度HRP把底物消耗过快,中间部位底物消耗结束之后就不发光了

[解决办法]:降低蛋白量,降低一抗和二抗的浓度。

[经验]:如果你足够迅速,可以在中间部位底物消耗之前就把X光片给定影出来,但是时间很难把握,建议还是从降低蛋白量,降低一抗二抗浓度入手。

6、 出现黑点和黑斑:

[原因]:膜上其他部位与一抗或者二抗非特异性结合

[解决办法]:封闭牛奶一定要纯,封闭结束之后要洗

[经验]:我们常常是等到要封闭的时候发现没有牛奶,然后匆匆忙忙用PBST/TBST配置,配的匆忙的时候往往不管是否已经完全溶解,如果没有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加牛奶倒膜上,会导致很多不溶性颗粒附着在膜上,这就会导致发光时候膜上的黑点。所以牛奶溶解之后,最好静止一下,然后轻轻地吸取上层牛奶进行封闭,封闭结束之后一定要洗三遍之后再加一抗。

7、条带拖尾:

[原因]:蛋白量太大,一抗浓度和时间太长

[解决办法]:根据情况调整蛋白量,同时一抗浓度和时间也可以缩短。

[经验]: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因为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这一个结果。一般来说,蛋白量都是我们经过很多次摸索得出的最适蛋白量,因此不太可能是蛋白量过多引起的。最有可能的是因为一抗浓度太高,作用时间太长引起的。另外洗一抗和洗二抗千万不要偷工减漏,建议5min*5次,不要但是洗这么多次就把抗体和蛋白洗掉了,你又不是拿刀在上面刮,真正的抗原抗体的结合是通过这种方式洗不掉的。

8、出现重影:

[原因]:荧光强度比较高,在压片时,放好之后不小心又轻微移动了一段距离

[解决办法]:X光片放上去之后,就不要动了,即使放歪了也没关系。

[经验]:有的时候出现重新刚好在上下位置,并且重影会相对弱一些,不要误以为抗体识别了该蛋白的另外一种异构形式。

9、 出现非均一性背景:

[原因]:膜可能曾经干过

[解决办法]:在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不要让膜干

[经验]:在封闭的时候,洗一抗,洗二抗,以及发光的时候都时刻需要注意蛋白面不要风干,风干之后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注意与高背景区别。

10、某个条带变形:

[原因]:SDSPAGE胶中存在气泡或者某不溶性颗粒

[解决办法]:配胶过程中要小心,使用无杂质的液体。

[经验]:很多实验室中使用的不是最新的设备,比如配胶用的海绵垫,如果用了很多年之后,会从下面往上面漏小气泡,当气泡足够小并且胶快凝固的时候,走到中间的小气泡就停留在胶内,并会影响到后面的跑胶。另外配胶用的水,SDS,Tris缓冲液要注意不要有杂质。

11、条带呈哑铃状:

[原因]:配置胶有问题

[解决办法]:把胶配好,不合格的胶坚决不用

[经验]:出现哑铃最大的可能是胶没有配置好,胶凝固后不均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现如下的配胶情况,下图中示意拔完梳子之后的结果,如果你拔完梳子之后出现图中下面部分的样子,多半会出现哑铃状。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样品中含有太多杂质,没有离心下来,然后杂质沉积在孔的中间,蛋白自然被推挤到两边。

12: 最边缘条带弯曲:

[原因]:电泳电流不均一

[解决办法]:换用新的电泳槽; 不使用两边的两孔

[经验]:一般我们使用的是10孔的的胶,如果你上样刚好10个孔,那么最两头的两个孔肯定会歪曲。另外上样最好在胶的中间,这样电场均一。

13、电泳过程中出现现象及问题:

(1)整个条带呈 “ ︶ ” 状:凝胶冷却不均一,电泳槽老化。

(2)整个条带呈“ ︵ ”: 凝胶左右两头没有凝固好

(3)溴酚蓝拖尾:样品溶解不好。

(4)纵向的纹理:上样样品中存在不溶性颗粒

(5)溴酚蓝很粗:浓缩胶浓缩效果不好,可能是浓缩胶太短,或者是浓缩胶配错。

(6)在分离胶中跑不动:Tris-Cl PH值不对,或者忘记加SDS。

 14、 其他问题:

(1)蛋白分子量偏高或者偏低。可能是胶的浓度与目的蛋白的浓度不对应,比如说100KD的蛋白你用12%的胶跑,或者说20KD的蛋白你用6%的胶跑。

(2)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后很可能会在比原来位置低的地方出现主带,然后会出现一些其他带,最主要特点是所有的条带比正常的都低,并且条带模糊不清晰。

(3)所有条带连成一片没有间隔。原因最可能是上样量过多,其次是样品弥散(比如电泳长时间停止样品弥散)。

欢迎大家分享自己见解哦!

 

 


版主yj1984ren留言:
鼓励

2019-05-12 16:37
  • 投票 29
  • 收藏 9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yj1984ren 编辑于 2019-05-29 17:25
  • • 网上看到的一个案例,觉得挺奇葩的,各位站友如何看?
楼主 与你畅游世界
与你畅游世界
生化室
铁杆站友

  • 37
    积分
  • 1810
    得票
  • 1996
    丁当
  • 3楼
与你畅游世界

常见问题分析:


1、 啥也没有:

[原因]:比较多,如果单纯一张没有任何显色的X光片,最可能是一抗加成其他抗体,或者二抗种属加错了,比如兔的加成鼠的。

[解决办法]:仔细检查抗体是否加错,确认转膜没有问题。

[经验]:上面的图片展示的是一点信号都没有,如果是这样大部分情况是抗体加错了。如果中间出现了细微的条带,可能原因是蛋白上样量太少,一抗浓度过低,ECL发光液失效。另外如果转膜出现了问题,比如膜放反了,自然是一个白片。

2、 高背景:

[原因]:封闭不够好,一抗浓度高,洗膜时间和次数不够

[解决办法]:降低一抗浓度,增加洗膜时间和次数。

[经验]:高背景可能是WB中最常见出现的问题,目的条带单一清晰,但是其他地方又弥漫性较为均一的背景(比较连续的)。其实只要我们注意操作规范,不偷工减料就很容易避免,洗膜按照规定来5min*5次或者10min*3次,不要改成5min*3次,或者10min*2次。

3、 非特异性条带:

[原因]:一抗非特异性与蛋白结合

[解决办法]:更换一抗

[经验]:此种情况绝大多数是因为一抗不好,你无法判断那一条是目的条带。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抗体,建议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来确定上述哪个条带是目的条带。当然这种情况下有一种很小几率的可能是一抗浓度太高引起的非特异性结合。

4、 条带中出现边缘规则的白圈:

[原因]:电转中膜和胶之间存在气泡。

[解决办法]:转膜前去掉膜和胶之间的气泡

[经验]:我们常常将电转液倒入一个盘子里,倒入的液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最好的高度是与放上第一层滤纸齐平,然后往滤纸上浇点转膜液,把电泳胶用清水清洗下,将电泳胶平铺到滤纸上,仔细检查滤纸与胶之间是否有气泡,可以左右前后观察,不同方向观察之后确认无气泡,然后再往胶上面浇点电转液,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PVDF膜的两侧中间,使膜成U型,然后将U型的底部接触胶的中间,慢慢往两边放下膜,这样一般气泡很少。然后上层滤纸同样用U型的放置方法,用玻璃棒稍微贴实下,然后盖上海绵。注意不要来回赶气泡,这样反而会带入气泡。

5、条带中间出现白色(反白):

[原因]:中心部位高浓度HRP把底物消耗过快,中间部位底物消耗结束之后就不发光了

[解决办法]:降低蛋白量,降低一抗和二抗的浓度。

[经验]:如果你足够迅速,可以在中间部位底物消耗之前就把X光片给定影出来,但是时间很难把握,建议还是从降低蛋白量,降低一抗二抗浓度入手。

6、 出现黑点和黑斑:

[原因]:膜上其他部位与一抗或者二抗非特异性结合

[解决办法]:封闭牛奶一定要纯,封闭结束之后要洗

[经验]:我们常常是等到要封闭的时候发现没有牛奶,然后匆匆忙忙用PBST/TBST配置,配的匆忙的时候往往不管是否已经完全溶解,如果没有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加牛奶倒膜上,会导致很多不溶性颗粒附着在膜上,这就会导致发光时候膜上的黑点。所以牛奶溶解之后,最好静止一下,然后轻轻地吸取上层牛奶进行封闭,封闭结束之后一定要洗三遍之后再加一抗。

7、条带拖尾:

[原因]:蛋白量太大,一抗浓度和时间太长

[解决办法]:根据情况调整蛋白量,同时一抗浓度和时间也可以缩短。

[经验]: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因为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这一个结果。一般来说,蛋白量都是我们经过很多次摸索得出的最适蛋白量,因此不太可能是蛋白量过多引起的。最有可能的是因为一抗浓度太高,作用时间太长引起的。另外洗一抗和洗二抗千万不要偷工减漏,建议5min*5次,不要但是洗这么多次就把抗体和蛋白洗掉了,你又不是拿刀在上面刮,真正的抗原抗体的结合是通过这种方式洗不掉的。

8、出现重影:

[原因]:荧光强度比较高,在压片时,放好之后不小心又轻微移动了一段距离

[解决办法]:X光片放上去之后,就不要动了,即使放歪了也没关系。

[经验]:有的时候出现重新刚好在上下位置,并且重影会相对弱一些,不要误以为抗体识别了该蛋白的另外一种异构形式。

9、 出现非均一性背景:

[原因]:膜可能曾经干过

[解决办法]:在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不要让膜干

[经验]:在封闭的时候,洗一抗,洗二抗,以及发光的时候都时刻需要注意蛋白面不要风干,风干之后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注意与高背景区别。

10、某个条带变形:

[原因]:SDSPAGE胶中存在气泡或者某不溶性颗粒

[解决办法]:配胶过程中要小心,使用无杂质的液体。

[经验]:很多实验室中使用的不是最新的设备,比如配胶用的海绵垫,如果用了很多年之后,会从下面往上面漏小气泡,当气泡足够小并且胶快凝固的时候,走到中间的小气泡就停留在胶内,并会影响到后面的跑胶。另外配胶用的水,SDS,Tris缓冲液要注意不要有杂质。

11、条带呈哑铃状:

[原因]:配置胶有问题

[解决办法]:把胶配好,不合格的胶坚决不用

[经验]:出现哑铃最大的可能是胶没有配置好,胶凝固后不均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现如下的配胶情况,下图中示意拔完梳子之后的结果,如果你拔完梳子之后出现图中下面部分的样子,多半会出现哑铃状。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样品中含有太多杂质,没有离心下来,然后杂质沉积在孔的中间,蛋白自然被推挤到两边。

12: 最边缘条带弯曲:

[原因]:电泳电流不均一

[解决办法]:换用新的电泳槽; 不使用两边的两孔

[经验]:一般我们使用的是10孔的的胶,如果你上样刚好10个孔,那么最两头的两个孔肯定会歪曲。另外上样最好在胶的中间,这样电场均一。

13、电泳过程中出现现象及问题:

(1)整个条带呈 “ ︶ ” 状:凝胶冷却不均一,电泳槽老化。

(2)整个条带呈“ ︵ ”: 凝胶左右两头没有凝固好

(3)溴酚蓝拖尾:样品溶解不好。

(4)纵向的纹理:上样样品中存在不溶性颗粒

(5)溴酚蓝很粗:浓缩胶浓缩效果不好,可能是浓缩胶太短,或者是浓缩胶配错。

(6)在分离胶中跑不动:Tris-Cl PH值不对,或者忘记加SDS。

 14、 其他问题:

(1)蛋白分子量偏高或者偏低。可能是胶的浓度与目的蛋白的浓度不对应,比如说100KD的蛋白你用12%的胶跑,或者说20KD的蛋白你用6%的胶跑。

(2)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后很可能会在比原来位置低的地方出现主带,然后会出现一些其他带,最主要特点是所有的条带比正常的都低,并且条带模糊不清晰。

(3)所有条带连成一片没有间隔。原因最可能是上样量过多,其次是样品弥散(比如电泳长时间停止样品弥散)。

欢迎大家分享自己见解哦!

 

 



感谢版主的支持💪💪
2019-05-29 19:15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交流帖」2021考研国家线预测,分数线是涨还是降?
沛沛83ON
沛沛83ON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0
    得票
  • 527
    丁当
  • 4楼
很全面👏👏
2019-05-30 11:10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乡镇夜班感慨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