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精品栏目
    微话题
    微访谈
    病例挑战
  • 找人
    查找好友
    认证专家
    专家主页
    机构主页
    可能感兴趣
  • 随便看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影像核医学

关注今日:3 | 主题:1431277
论坛首页  >  影像医学和核医学讨论版
该话题已被移动 - 无忌一指灵素 , 2019-04-05 23:48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移动的原因,请参考论坛规则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初学CT诊断,避免漏诊、误诊的小窍门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hblyf
hblyf
麻醉科
铁杆站友

  • 87
    积分
  • 1.3万
    得票
  • 1.4万
    丁当
  • 1楼

初学CT诊断,避免漏诊、误诊的小窍门

小茶点 医学之声
CT诊断切勿心急,掌握方法避免漏诊、误诊


1

漏诊了?Why?


记得我刚刚进入影像科,漏诊是经常发生的事,经由高年资医生提醒才发现,觉得其实挺简单的问题,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漏掉了呢?


最近我在回顾经典病例时,发现即便主治医生的级别也还是经常发生漏诊的情况,比如腹部CT平扫时漏诊了肠壁增厚导致的肠癌,颅脑CT平扫时漏诊了脑膜瘤,胸部CT检查时漏诊了食道癌……

漏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阅片时注意力第一时间被明显的病灶吸引了,忘记观察其他部位的病变。比如发现肝脏有一个低密度影,注意力都被它占据了,忘记了观察肠道的情况;


2. 病灶与周边组织没有密度差,就是等密度病变。比如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实质等密度,脑膜瘤大部分也是与周围脑组织密度差别比较小;


3. 只观察常见发病部位,不关注少见发病部位。比如胸部CT只观察双肺组织,不观察纵隔、食道及心腔大血管等病变。


下面举例说明漏诊原因之一:


观察下图,有病变吗?如果有,病变在哪里?



↓正确答案来了 ,你看漏诊了么?↓



建议该患者进一步做MR检查,部分图像如下图:





这例容易漏诊的原因就是顶部脑膜瘤与周围脑灰质CT图像基本等密度。


2

避免漏诊的小窍门


漏诊是件很严重的医疗事故,给患者及自己都会带来损失,这不是无知之错,而是无能之错。前者避免,而后者无能之错是不可以被原谅的,是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导致的,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有效避免漏诊呢?


我试过许多办法,总结下来有一条最有效,我给它命名为:清单式阅片。灵感来自于一本好书《清单革命》,作者是美国的阿图·葛文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在纸上或在脑中把要观察的内容一项项列下来。起初建议列在一张纸上,逐一观察,观察结束一项内容再观察另一项,虽然开始有点慢,但是熟练后就很快了,能有效避免漏诊的情况,亲测有效。

比如观察胸部CT图像的清单:

1. 气管各级支气管

2. 肺纹理

3. 肺野密度

4. 胸膜

5. 纵隔间隙大血管、心腔

6. 食道

7. 胸壁各个肋骨、胸椎等骨质情况

8. 腋窝及胸壁软组织

9. 附见部分肝脏情况


观察结束一项,打个勾结束,开始观察下一项,能有效避免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导致的漏诊。


希望你们也能试用一下,避免让大脑“自动导航“,惯性思维,带到坑里。


3

避免误诊的小窍门


记得前段时间同事一起吃饭闲聊,小A捶足顿胸后悔说,一患者的肝脏低密度影,他起初考虑肝癌,但经上级老师提示诊断是肝脓肿,他又看一遍,觉得也是支持肝脓肿的诊断的,他又复盘了诊断思路,但当时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呢?是啊,他不是没有掌握这个疾病,只是由于先入为主的暗示,第一印象觉得就是肝癌,然后把各种征像牵强的代入,而忽略了另一种可能。


导致误诊的原因很多,同病异影,异影同病,还有自身因素比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认识的疾病谱不广泛,疾病的征像认识不足等等。所以首先我们要认真打好基础,比如解剖、病理及各系统疾病等基本知识。当然,这个提升过程是比较缓慢的,甚至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小A提供了一个有效快捷的避免漏诊的方法。我给它命名为“定额清单”。


看到一份CT图像,当我们考虑诊断时,要考虑至少10种甚至15种疾病,然后一一排除,留下一个最符合的诊断。这样我们就把一个类似填空题的诊断变成了选择题,题目相对就变得简单,诊断准确率就明显上升了。


这个方法灵感来自于英国爱德华·德博诺博士的力作《水平思考》。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是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名作《六顶思考帽》的作者。他在书中说:“定额指的是要求自己以一定数量的不同方式来审视形势。事先设置好定额的好处在于它能鞭策我们不断生成不同的方案,直到达到定额为止。也就是说,即便在寻找过程中早早发现某个很有希望的解决方案,我们在认可这一方案价值的同时还是会继续寻找其他方案,不因现有方案的获得而停止不前。设置定额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努力发现或生成其他方案,而不是简单等待它们自然降临,即使生成的其他方案看起来并不实际甚至有些荒唐,我们也不会停止思考。”


将这个观点应用到我们的CT诊断中,即使我们考虑了一个很符合的疾病,也不要停止思考,继续找出剩余的十几种可能,确保我们的思维开阔,可有效避免很多误诊的情况。


第二天,小A上班后马上试了一下,他说果然有效,我问他怎么应用的呢?他说碰到了一例膀胱壁上的软组织结节,如下图:



他的第一反应是膀胱癌,但是他没有就此打住,然后又努力想了几种疾病可能:膀胱间质性肿瘤(比如膀胱壁平滑肌瘤、纤维瘤、血管瘤),来自膀胱外的肿瘤(比如前列腺肿瘤)。之后他又继续努力地想,比如异位的嗜铬细胞瘤、膀胱内血块及结石、膀胱结核或憩室感染、转移瘤等等,然后再结合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一一排除,这样一来,误诊的几率就大大减低了。


大家在工作中可以试着每次都这样刻意练习、积累,相信你的CT诊断水平不久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9-04-04 22:41 来自 iPhone/iPad客户端 浏览 : 1553 回复 : 0
  • 投票 1
  • 收藏 4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19年双上岸上海交大医学院(1科博、1专博,内科),一些感悟和心得与你交流分享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