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社区全科

关注今日:2 | 主题:96565
论坛首页  >  社区与全科医学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当家庭医生遇上疑难杂症——震颤原来是这样的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水洛寻梦
水洛寻梦
全科
常驻站友

  • 1
    积分
  • 188
    得票
  • 252
    丁当
  • 1楼

1月前的某个休息日,我接到堂弟的电话,说侄子双腿震颤去医院检查了,接诊医生询问病史和查体后给他查了脑电图,结合脑电图报告给孩子开了1周的药物,嘱咐孩子按时服药,如有不适门诊随访。我问医生的诊断是什么?他说没有听清楚,好像是罹患“震颤”或“癫痫”。也许堂弟急于想知到孩子罹患什么疾病?这种疾病能否治愈?有没有后遗症?待回到住处就立刻打电话,让我去他那儿一趟,可我能给予什么帮助呢?挂断电话,我立刻进行脑海演练,竭尽所能搜索相关信息。

侄子不幸,满月后罹患精神分裂症妈妈离家出走,从此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母爱。到了读书的年龄,家人苦于学校太远无法接送,只好由爷爷奶奶进城陪读,目前已读七年级;学习成绩虽不优秀,平日口齿伶俐、懂事礼貌招人喜欢。侄子一出生就在我的视野下长大,受地域限制我是他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他自幼体健,偶罹患头疼脑热、咳嗽咳痰、腹泻拉肚子,稍加调理即可治愈;两年前因间歇性腹痛被我判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对症治疗缓解;后来反复发作影响上学,在医院B超检查均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半年前腹痛再次发作并加重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住院对症治疗后缓解。随后腹痛亦偶然发作,但腹痛程度明显减轻。这次突然发病让有发言权的“家庭医生”有点不知所措。

推门进屋,看见侄子顺床沿躺在床上安然无事,看见我进门忙起身问好,言谈流利,表情自然。我问侄子是什么时候发病的?他说两天前清晨上学途中,自我感觉后背发冷双腿下沉,到校后逐渐出现双腿不宁,两天后课间出现双腿震颤,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孩子回家看医生。问近期是否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或同学的的恐吓,这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可惜他摇头否认了;问是否心慌意乱或焦虑烦躁?是否失眠郁闷?他也断然给予拒绝。似乎精神心理疾患这条线索暂时得不到答案,不过就此排除精神心理性震颤为时尚早,只有专业医生运用专业技巧和量表检测方能确诊或排除!

侄子躺在床上双下肢震颤微乎其微,我用手稍加阻力干预,下肢震颤即可停止,但抬腿活动自如,撤去阻力双腿继续震颤,依次判断其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下肢未发现红肿热痛,触摸无包块、结节和疼痛,用多功能叩诊锤检查神经反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接着我让侄子下床活动,一是看步态是否正常,二是判断双腿震颤对行动有无影响,三是看闭目直立是否跌倒。首先让他坐在床沿双足着地时,若双脚尖为受力点震颤明显加重,若足跟为受力点双腿震颤也能静止片刻;下地走动仅有双腿轻微震颤并无身体摇晃,闭目直立没有跌倒或摇晃感,也仅有双腿震颤;瞩其用手指触及自己的鼻尖,无论睁眼闭目都准确无误;用笔写字也未发现震颤。见状我内心踏实了许多,毕竟没有我想的那么严重,但具体是精神病还是神经病,我一时还拿捏不准。

老百姓对神经病和精神病总是张冠李戴或混为一谈,其实大家平时随口说的“神经病”实际上是“精神病”。上海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洵昳教授给予精辟的回答“神经系统疾病多是大脑器质性的问题,属于真的有病,精神疾病大多是大脑领域出了问题,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属于更高层面上的问题。” 神经病患者往往对于自身罹患的疾病具有自知力;精神病患者往往对自身罹患疾病缺乏自知力。

医院接诊医生给侄子没有直接给予明确诊断,毕竟诊断不是非黑即白,在医患信任空前危机的当下,顺水推舟,打个擦边球即在情理之中,也是无奈之举。初看用药方案(舒乐安定、桂利嗪片、卡马西平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维生素B1片、安坦)似乎有点撒大网捞鱼之嫌;也许是临床初步拟诊突发性震颤,但不能排除或癫痫或精神疾患,在不能确诊的前提下,全面对症治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疗效是王道!临床实践中的确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但用药效如桴鼓;一部分患者即使明确诊断,治疗却束手无策。

面对抗癫痫药物,我再次对侄子“反复发作性腹痛”重新审视,难道是腹痛性癫痫?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部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需要注意的是,癫痫发作有惊厥性的,也有非惊厥性的,并不是所有的癫痫发作都会出现倒地与肢体抽搐。发作时的症状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脑电图是最重要但非唯一的辅助诊断,诱因排查非常重要。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西药功效同样也有多重性,如此来说,我冒然推测用“卡马西平、舒乐安定”就罹患癫痫(肌阵挛性癫痫),实在太幼稚! 

服药后病情一波三折,最初几天双腿震颤明显减轻,一周后震颤又恢复到初次发作状态,似乎与药物风马牛不相及。面对诚惶诚恐的家长,我建议去三甲医院看小儿神经科和精神心理卫生门诊,可惜网络预约的专家因故未出诊,不得不转诊其他专家门诊,神经门诊专家拟诊为“特发性震颤”,并抽血化验(检测铜蓝蛋白)、检查角膜K-F环排除了肝豆状核变。

从三甲医院就医后侄子被返回学校读书,约一周多双腿震颤又加重;老师为避嫌再三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为进一步检查某二甲医院门诊以“震颤待查”收住入院。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胸透)、大生化检查(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谱、甲状腺五项、自身抗体、病毒五项)及核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出院诊断还是“特发性震颤”,治疗措施采用中药(养血安神、疏肝解郁)少量粉末冲服调养和心理疏导。不知侄子是无作业、无考试、无压力的居家赋闲调养有效,还是中药对症神奇,双下肢震颤似乎与日明显减轻。

纵观侄子几个月的就医历程,我为自己才学疏浅而自卑,也为患者的盲从而痛心。面对疑难杂症家庭医生该如何给予帮助?

首先,全科思维是家庭医生的主心骨。

在全科医学服务中,心理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在青少年中心理健康障碍的流行率很高,全科医生给青少年看病的过程,实际上是发现他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问题的绝好机会,全科医生可以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行为障碍等)做出诊断,并可给青少年提供早期干预的服务。切记“忧伤若不能随眼泪散去,就会造成其他脏器的哭泣。”

其次,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科学就医是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不要有病乱求医,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不要轻信偏方、秘方,不要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医学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是有限的,要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最后,坦然面对问题,用互联网+与时俱进利学习。

基层医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欠缺,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指南的频繁更新,要及时充电学习;相对少见病、疑难病一筹莫展不足为奇,此刻查阅文献方能临诊不乱。就上述就诊为例,面对震颤,我首先想到的是精神心理性震颤,看到医院的药物又想到腹痛性癫痫和肌阵挛性癫痫,随后我查阅手头书籍、专业论坛和相关软件,逐渐了解了震颤的相关知识,从而有的放矢的给予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尽管患者未能按照建议完善检查和治疗,但避免了太多的盲从和有病乱求医,最后不约而同的治疗措施是心理辅导和对症治疗。

假如双腿颤抖再次加重,推荐小儿神经科和精神心理科依然是我不二的选择!


相关知识链接:

震颤是躯体某一部分的不自主节律性摆动样运动,原因为拮抗肌交替或同步收缩。临床最常见的震颤有:

1、良性肌束震颤:是正常情况下或其他部位肌肉可偶然发生肌束震颤,无临床意义。正常人可以有一条肌肉或部分肌肉间断抽动,持续数日。

2、特发性震颤(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以震颤为唯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

3、小脑性震颤:主要为上肢和下肢的意向性震颤,常伴有小脑的其他体征,如共济失调、轮替运动异常,辩距不良等,而ET患者通常不伴有小脑症状。

4、精神心理性震颤:多在有某些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时出现,与ET相比,其频率比较快(8-12Hz)但幅度较小有相应的心理学特点,去除促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

5、帕金森病震颤:主要为静止性震颤,可合并动作性震颤,手部搓丸样震颤和下肢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除震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动作迟缓、肌强直、姿态步态异常等。

6、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即有静止性且幅度较小的震颤,也有意向性和姿势性震颤。

7、原发性直立性震颤:直立性震颤仅限于双下肢和躯干,仅在站立时发生。

8、肌阵挛性癫痫: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遍及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个肌群或某个肢体,常成簇发生,声、光等刺激可诱发,可见于任何年龄。发作期典型ECG改变为棘-慢波。


(经修改刊登于2019年2月10日《医师在线》P36)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9-03-12 18:14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浏览 : 2246 回复 : 0
  • 投票 1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我到底要不要读这个博士?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