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1个月只拉1次大便……最后,他永远地倒在了厕所里……

心血管内科医师 · 发布于 2018-02-28 · IP 浙江浙江
4.7 万 浏览
icon华夏览雄 达人已点赞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24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美国费城的街头,坐落着一家隶属于费城医学院的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名叫Mütter Museum,

里面收藏着许多医学畸形、解剖和病理学标本,还有很多古代的医疗器械。

img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和其中一件藏品有关。

这件藏品长这样——

一头粗一头细,两头都用细绳子扎住勒紧,害怕里面的东西漏出来,猛地一看像是晾晒得太久的陈年老香肠。

img

但仔细阅读陈列柜上的标签才发现,事情并非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这…其实是人类的结肠,

而其中包裹的,则是重达十多公斤的……

大便…


相信看过这件藏品的人都会忍不住好奇,

这件奇特的藏品究竟从何而来?它身上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19世纪说起……


当时有一名不 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子,相貌普通,

却因为一个大大的“啤酒肚”吸引了无数医学专家的目光……

因为他肚子里装的不是脂肪,而……全都是大便!

img

正常人的排便频率大概在每天3次到每周3次之间,如果一周不拉3次,那就有可能是便秘。

但这名大腹便便的男子,他的拉翔周期是每月1次。

想一想一个正常的成年男性每天要吃多少东西…

1个月才拉1次,日积月累,肚子自然鼓鼓囊囊,装满了屎…


刚出生的时候,这位无名男子跟正常的小婴儿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肚子鼓了些,拉便便的频率低了些…此外一切都很正常…

本以为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大肚子会慢慢消下去,

却没想到便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慢慢地发展到每周1次,两周1次,三周1次……

到他16岁的时候,他的大便周期开始长达1个月。

img

每个月那一天的时候,他都要在厕所里痛苦地折腾很久很久,

个中的辛酸煎熬,常人难以想象。


医生诊断后认为,他得了一种名叫“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胃肠道疾病,

正常的肠道蠕动除了肠道肌肉之外,还需要神经系统来传导信息,控制肠道蠕动。

而“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在母体内的胚胎时期,大肠内的神经节细胞没有发育好或者是功能异常,

导致肠管虽然通但却不畅,无法正常排便,大便在体内一天天累积,肚子自然越来越大……

img

1691年,解剖学家Frederick Ruysch首先报告了这种疾病,但直到将近200年后的1886年,

丹麦医学家Harald Hirschsprung才在柏林的儿科大会上,对先天性巨结肠予以了系统的描述,

所以,这种病的英文名字又叫Hirschsprung's disease.

img

(Harald Hirschsprung)


按照现代人的想法,确定了病因就好办,治呗。

但当时才1890年代,距离医学界对先天性巨结肠症刚有个系统认知才短短几年时间,根本不具备手术能力。

这位无名男子只能继续在痛苦中煎熬,慢慢等待医学进步,能够将他治愈的那一天…


为了提高大家对这种疾病的认识,20岁的时候,他还参加过博物馆的展览,让大家看看自己奇怪的大肚子。

这个“满肚子都是屎”的男人一度非常知名,大家称呼他为“气球人”(Balloon Man),或者是“风口袋”(Wind Bag)。


怀抱着一丝希望和沉重的大肚子静静等待,遗憾的是,这位每月排便1次的无名男,最终还是倒在了29岁那年。

他的尸体被发现在厕所里,当时,他正在试着大便……


医生认为,他的死是由于巨结肠症导致的长期无法排便引起的……

去世之后,医生将他的结肠取出,发现里面装了足足18公斤的粪便;

结肠最粗的地方,直径竟然有76厘米!

img

后来,经过专业的医学处理之后,这段结肠被送进了Mütter Museum,

跟爱因斯坦的脑部切片一起,成为博物馆的珍藏。

img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先天性巨结肠症已经被攻克……

如果被确诊,在婴儿时期就可以进行手术,不必一生都受顽固便秘的困扰。

img

这一切,那名已经化为黄土的无名人若是看到,

也会觉得遗憾又欣慰吧……

(文章来自“英国那些事儿”,仅供大家学习交流~)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68 145 64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