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30 | 主题:484849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科普
该话题已被锁定 - 花大熊 , 2019-11-24 13:20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锁定的原因,请参考论坛规则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阴阳五行哲理充当医理可能是导致中医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浙江人ss
浙江人ss
内科
铁杆站友

  • 16
    积分
  • 545
    得票
  • 871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260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倪孟进

                                               

在远古华夏,先人们在日常中创立了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来广泛应用指导未知事物,它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例如有一位家庭条件较好的人生了病,首先请大夫看病调理,如果病情危急如急腹症、胸腹腔穿透伤、中重度感染、难产、脑溢血、心肌梗塞等常见疾病,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救治,其家人可能也会另请阴阳先生占卦预算凶吉,如果凶多吉少,同时会请教找块风水宝地准备料理后事。说不定那个大夫与阴阳地理先生可能是同一个人,毕竟阴阳五行同出一脉,兼职工作也是常理。中医基础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并且被补充了近2000年左右,为何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中医市场甚是衰败,现如今以养生为主沦为二线。大家都在不断探讨思考原因究竟出自哪里,作者个人认为,从表面上看是受科技和西医等因素影响,事实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原因是中医基础理论本质存在严重问题,矛盾主要体现在将古老传统哲理一直充当医学理论来引导实践。

1哲学的含义与作用

哲学是指应用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事物变化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它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工具。哲学是指导行动(实践)而不是某种具体科学的本身,有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哲学不是一成不变,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和区域性。哲学除指导实践以外,它还具有启示未来的作用。

2阴阳五行起源与应用

阴阳学说产生于公元前约1500年的夏朝。阴阳五行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整体事物认识过程。认为事物在对立基础上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平衡等自然变化规律。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表达了五种物质生克互联的基本利害关系。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合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核心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现在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基本相一致。

3阴阳五行与中医理论

古人生搬硬套应用阴阳五行哲理进行抽象解说实践医学,融入中医理论核心,成为中医的灵魂所在,我们需要理性思考与客观对待。

3.1融入医学年代

阴阳学说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的夏朝,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即公元前后300年左右,从时间上推算,阴阳五行哲学理论比中医理论体系早1000多年。在那个时期,很多领域常用阴阳五行学说哲学作为思想指导。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是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逐步渗透到其中完成的,哲理当医理来指导。

3.2阴阳无法对立

阴阳对立认识****,心、脑、肝、脾、肺、肾等其中与谁对立?又如十二条阴阳筋脉,功能作用又与谁对立?阴阳讲究对立统一相互制约,那么谁能够真正成为对立器官,如果没有,脏器、经络之间就根本不存在阴阳,而真正有对立意义的就是整体上的男人与女人。

3.3五行化为无形

五行学说是它以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大部分自然循环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但是人体没有金、木、火、土四样实物,只有水分充足,古代先人硬是把五行循环往人体内脏功能上套用,如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五行”化为“无形”进行解说,竟然把这些内脏器官的相关关系推断为无法成立的因果关系。

3.4现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目前的中医学概论,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摘自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其中明确了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明显避开了阴阳五行哲学理论,大家要深思其中的含义。

4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历史背景

在人类历史早期,由于科技欠缺,世界各国不同民族基本都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来引导行事。在医学领域里,人们积累了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中、西医都一样以哲学形式出现。

4.1中医

公元前后300年左右,秦、汉全国大一统背景下,社会文化格局也形成统一,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创作于战国、秦、汉之际,大约汇编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总结了西汉及以前的医学成就和临床经验,并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防治等问题,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并且一直应用至今。

4.2西医

西医主要起源于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其奠基人是希波克拉底,用哲理创立了“四体液病理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并发挥作用,如受影响出现各种病症。以他为名著作了《希波克拉底文集》,所有医学界人士都应该阅读和思考的必备之书,是希腊医学最重要的典籍。一直到文艺复兴以后(即14到17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理性地放弃了古代医学理论,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科学转变。西方工业**(1760年)以后,莫干尼建立了病理解剖学,发展一门建立在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上的全新医学体系,这门学科就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也就是当今在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西医学。

5中医传承的规律

中医传承的核心是技术经验,而不是理论部分。如果想在中医经典书籍中炼精髓、找逻辑,基本都是无功而返,个别有成绩纯粹也是巧合,这是铁的规律。

5.1“中医人”的自然规律

一般40岁左右中医师很难有明显作为,一直熬到60~70岁以“老中医”头衔开始响亮登场。其实“老中医”并不代表技术都很高,而是在这30~40年医疗实践的中有了深刻体会,大部分人验证了中医理论的不切实际。好不容易冠上老中医的名誉,谁愿意客观事实地评价中医呢?学习中医都深有体会师承的重要性,否则很难掌握真正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5.2技术经验失传

中医从有统一的理论开始流传了近2000年的历史,它为我们健康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在漫长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治疗经验,什么验方、偏方以及祖传秘方、土方、针法、手法等比比皆是。但是,许多民间经验方法可能由于中医理论抽象、自私等原因很难准确编辑整理,大多数都已经回归自然,实在可惜。

6小结

哲学是思维方法不是具体科学的本身,主要是起到指导作用。医学为实践中的自然科学,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理论融入医学理论,犯了严重的原则性错误,好比一个劝架人后来也参与其中打架。如果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来源于长期医学实践,那是另外一种说法。阴阳核心是对立统一,人体脏器没有阴阳对立器官,中医“五行学说”在人体上化为“无形学说”,远离实际,纯属子虚乌有。古代阴阳五行哲学渗透而成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框架,犹如用了没有胶性或者过期的粘合剂,迟早注定要散架的,这是自然规律。

6.1中医目前只是传统文化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里面的许多内容明显具有历史阶段性。阴阳五行哲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下属分支,那么中医只能划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科学中医相差甚远,因为科学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得出的因果关系。如果用传统思想观念去发展中医,这只能是在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想让中医科学化,与人类医学接轨,就不能继续强词夺理,那么需要重新认识中医。事到如今,选择是痛苦的。

6.2中医需要战略目光

中医学好像是一条建设了近2000年的深巷,作者建议需要理性思考和客观认知,要在局外用广阔的视角看全境,或者退到巷口才是明智。中医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这个不能否认,主要体现在经验技术方面,如针灸、推拿、汤药等;中医的整体治疗效果,应该从**之前全国人均寿命(清朝平均33岁)去分析思考,不能只陶醉在局限的成绩中。近百年的发展停滞与衰败现象,作者个人总结认为,主要归咎于中医基础理论本质错误,此乃正是元气不足,百邪入侵之象。展望中医未来,个人建议首先要果断、彻底地割舍理论部分,然后另立新论,务真务实方能拯救中医。

6.3医学的最终目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医学作为实践科学,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透过复杂征象深入探讨本质,找出其中因果关系链,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医学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应该也是极其简单的,应该遵循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不管中医、西医还是其他医学,均需要去劣选优,都将汇入共享的人类医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类健康地生存。个人观点,仅作参考;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请参考紧密相关文章

《经络是巧遇和偏离了的周围神经系统 》www.dxy.cn/bbs/topic/32774233


作者简介:倪孟进,男,浙江籍,内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慢性损伤病变,脊柱相关疾病、颈肩腰腿病治疗、中西医融合观

探索思路:周围神经外膜病变是机体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创    立: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

地    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益寿路18-20号 

 ----------------------------------------------------------------------------------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周围神经内部存在少量的微流动样液体,这些物质含有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即神经生长因子,是营养和支持神经正常生理的必需品,由神经外膜与邻近周围组织隔绝。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神经外膜容易发生病变水肿,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导致神经内部的营养物质外渗;同时邻近组织物质可通过外膜病变处进入神经内部,致使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两种病理结果导致系列复杂病症的陆续出现。病症发生一种是由于神经病变本身引起的如疼痛、麻木、痛性组织粘连、组织增生、痛性水肿、局部怕冷等;另外一种是周围神经病变以后对其所支配的靶组织器官直接或间接影响以后所产生的病症。有周围神经分布的部位,都适合此理论套用。

【作者心语】

该理论涉及病症之多,远远超越我个人能力所想象,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通过此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并由此可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效果非常显著。也可对二千多年中华魁宝中医经络学说用现代医学科学进行阐明。该理论是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规律性总结,完全属于个人的诊治设想。本人在基层工作,因各方面条件限制,尽自己微薄能力,只为提供参考,错误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

敬请关注作者的相关文章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636831133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体系】

01 《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

01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

02 《疼痛的发生机制探讨与特殊意义》

03 《炎症反应与周围神经的特殊关系》(含无菌性炎症产生的机制探讨)

04 《痛性水肿的机制探讨和处理方法》

05 《周围神经病变诸多起因与原理》

06 《压痛的产生机制探讨和临床意义》

07 《周围神经喜温厌寒的生理特性》

08 《放射性疼痛的发生机理探讨》

09 《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针灸作用原理探讨》

10 《针刀的作用原理探讨》

11 《周围神经病变及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探讨》

12 《运动健身的主要作用原理探讨》

12 《气功八段锦的健身作用原理探讨》(运动健身的主要作用原理探讨)

13 《亚健康的罪魁祸首——周围神经病变》

14 《神经松解剥离手法的诸多优越性》

15 《过量摄入酒精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性(特别是被忽视的周围神经系统)》

16 《周围神经松解手法及神奇的防治效果》

17 《针尖触碰神经干支时为何不会发生强烈疼痛》

18 《疼痛的总体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

19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体征的真正含义》

20 《半夜腰痛症状发生的机制探讨与治疗》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探讨及早期治疗》

22 《肩周炎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23 《椎间盘退变与腰腿疼痛的临床分析》

24 《心绞痛不是因缺血而引起》

25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元凶——周围神经慢性病变》

26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

27 《臂丛神经病变与肩臂疼痛》

28 《脊椎椎间盘及下肢骨关节的退变机制探讨》

29 《网球肘的主要病因探讨及治疗》

30 《缺血并不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

31 《慢性头痛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32 《腹后壁神经病变与急慢性腹痛》

33 《痤疮新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34 《腓肠肌痉挛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35 《颈椎病的病因病症分析》

36 《颈椎病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37 《梨状肌综合征机制探讨与治疗》

38 《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39 《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40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错误的命题》

41 《腹后壁神经松解是治疗腰腿疼痛疾病最关键位置和方法》

42 《影响心电图(心传导系统)的三个主要因素》

4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因很可能是臀上皮神经病变》

44 《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何呈伸不直的“O”型腿》

45 《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机制探讨与治疗分析》

46 《颈性眩晕的机制探讨与三步到位特效治疗》

47 《 致痛物质来源与未来的真正止痛剂》

48 《顽固性呃逆的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49 《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罪魁祸首——周围神经病变》

50 《人未老腿先老折射出来的是健康问题 》

51 《经络是巧遇和偏离了的周围神经系统 》

52 《实践效果证明整脊手法对脊神经、交感神经影响甚微》

53 《青壮年猝死的主因可能是脑干突发异常所导致》

54 《胸锁乳突肌综合征的命题成立与临床意义》

55 《推拿人颈肩臂职业劳损与防治》

56 《癌性疼痛分析与控制对策》

57 《婴幼儿的灵丹妙药——维生素D3》

58 《急性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原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59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扭伤分析与治疗应对》

60 《颈椎病的分型探讨》

61 《神经根性水肿采用甘露醇脱水可能存在原则性错误》

62 《阴阳五行哲理充当医理是导致中医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63 《神经系统病变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原因》
64 《打鼾产生原理可能为蝴蝶效应》
65 《睡眠瘫痪症(鬼压床)的机制探讨》
66 《偏身疼痛综合征》
67 《大脑皮层在睡眠状态时容易发生呼吸运动异常》
68 《做梦的基本原理与生理意义探讨》
69 《睡眠—呼吸运动意外性猝死》
70 《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性药物容易诱发猝死的可能性探讨》
71 《周围神经抽搐损伤性疼痛》
72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探讨拔罐的作用原理》
73 《骨科外固定后遗症主要原因分析与处理》
74 《急性髂腰肌扭伤原理探讨与治疗》
75 《肌肉、韧带劳损可能是个错误的概念》
76 《周围神经病变与常见皮肤疾病》
77 《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综合征》
78 《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综合征与相关理论研究分析》
79 《神经松动术与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综合征》
80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律性》
81 《周围神经-软组织的强力粘合剂》
82 《上眼皮与诱导睡眠的探讨》


















83 《睡眠障碍的机制探讨》

84 《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探讨与防治》

85 《原发性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的同步关系》

86 《妊娠高血压的机制探讨》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7-07-30 08:00 浏览 : 3048 回复 : 19
  • 投票 2
  • 收藏 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浙江人ss 编辑于 2019-03-05 21:48
  • • 内科中级303基础真题回忆录
南京陈斌
南京陈斌
全科

屏蔽用户

  • 7
    积分
  • 1054
    得票
  • 329
    丁当
  • 2楼
阴阳五行哲理充当医理可能是导致中医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一一个人曾提出"中医理论现代化,首先要去哲学化″,倒是可以和孟先生的此观点相互参考。
http://www.dxy.cn/bbs/topic/37232260



2017-07-30 08:34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山西三甲医院医生自曝吃回扣50多万,是真的傻还是良心发现?
南京陈斌
南京陈斌
全科

屏蔽用户

  • 7
    积分
  • 1054
    得票
  • 329
    丁当
  • 3楼
6.1中医目前只是传统文化

一一但说中医目前只是传统文化,个人是完全反对的。传统中医本质上是经验科学,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诊治病症的理论或方法体系,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或方法指导下去诊治病症并取得效果,但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本质及原理未知。

证实质上是对内在病理变化的概括与反映,证的分类实质上是对各种内在病理变化进行归纳分类。辨证论治的方法,本质上是研究分析症状一一证(病理改变)一一方药之间客观存在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与规律是一种完全的医学领域内的范畴或内容,与文化或哲学无关。
http://www.dxy.cn/bbs/topic/37267491




2017-07-30 08:41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中级职称开考,一起分享考后感受!
脏腑点穴
脏腑点穴
科室保密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197
    得票
  • 220
    丁当
  • 4楼

看来爱因斯坦要被挖出来鞭尸。

2017-07-30 09:4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规培三年,工作三年,30岁的我今年上岸了!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