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内分泌

关注今日:19 | 主题:288342
论坛首页  >  内分泌与代谢病讨论版   >  公告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2005年7月8日8pm】邱明才教授学术报告——提问专用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沧海一叶
沧海一叶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86
    积分
  • 68
    得票
  • 343
    丁当
  • 213楼
来晚了,未能一睹7月8日邱教授讲座的火暴场面,遗憾!不知现在还能提问吗?
我在药物治疗Graves甲亢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药物过量发生药物性甲减时,TGAb和TMAb的浓度也升高,当调整药物剂量或加L-T4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后TGAb和TMAB的浓度也下降.这种现象怎样解释?有何意义?谢谢!
2005-07-16 00:3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一图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nancy1971
nancy1971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0
    得票
  • 25
    丁当
  • 214楼
能有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非常开心!
2005-07-16 09:2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一图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楼主 h797
h797
内分泌科
丁香园中级站友

  • 254
    积分
  • 173
    得票
  • 679
    丁当
  • +1 积分
  • 215楼
李向东许多
问:临床上一直用血糖来诊断糖尿病,但是,糖尿病在确诊之前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血糖并不是一个早期诊断指标!只要有3个月的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就应该升高,为什么不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糖尿病呢?
  答:根据WHO和ADA的标准都是用OGTT方法,用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反映取血前1~3个月血糖的一般情况,而不能了解葡萄糖负荷后,胰岛功能的好坏,二者需要结合起来看

邱教授写道:“根据WHO和ADA的标准都是用OGTT方法,用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反映取血前1~3个月血糖的一般情况,而不能了解葡萄糖负荷后,胰岛功能的好坏,二者需要结合起来看 ”。对于以上答案,我有一点异议:ADA一贯强调空腹血糖的重要性,在97版指南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请参见附件第S11页高亮字。这一点,与以欧洲学者为主导的WHO标准有很大不同,尽管ADA也承认单用FPG可能降低诊断率,您如何看?
  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是找到糖代谢指标的一个截断值(cut-off value),大于这个水平时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发生迅速增加。到目前为止,选择的特征性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病,而这个截断值是OGTT的2hPG。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视网膜病的相关性研究已经不少,相关的一致性好于2hBG,但是为什么没有用HbA1c?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提出,主要问题是GHB的检测没有标准化,即使HbA1c检测也有多种方法。1993年DCCT结果发表以后,AACC就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的方法,到1999年,全美实验室已经实现采用DCCT可溯源(traceable)的方法,这样人们谈论控制目标时才有可比性。但是在全球范围,可比性问题并未解决。直到今年的ADA也没有把HbA1c作为诊断指标
  至于HbA1c反映血糖水平,确实是10周左右,但是FPG和PPG都有贡献,在HbA1c很高时(>8-9%),主要是由FPG决定的,而<8%时,PPG的贡献更大。这似乎不能成为HbA1c不能成为诊断指标的理由
  就我个人的理解,无论ADA,还是WHO,他们都是一高血糖为中心的研究,对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无多少帮助。我目前的研究内容是,免疫损伤可能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祸根。论文已寄到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也有相似的报道。所以,我认为以高血糖为中心的研究将会走进死胡同。临床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
2005-07-21 19:4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HPV疫苗到底该怎么打?最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出来了!(转载)
QMC
QMC
铁杆站友

  • 52
    积分
  • 14
    得票
  • 335
    丁当
  • +1 积分
  • 216楼
To h797战友: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问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很自然,也可以理解。临床上许多病人糖尿病病史很长,但不一定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而有些病人病史很短就出现视网膜病变。所以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2002年DIABETES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的工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中有C5b9的补体沉积。同样,用STZ诱导的大鼠眼底也有相同的补体存在。我们所做的工作表明,用STZ(50mg/KG Wt.)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眼底有羊抗大鼠的IgG,IgM, IgA沉积。不仅眼底,包括眼肌周围也可以看到免疫复合物沉积,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少数T2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眼睑下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激光治疗效果很差,但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
2005-07-21 20:47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江苏省内学校应届专博考试记录,供后人参考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