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水生生物学

关注今日:0 | 主题:23328
论坛首页  >  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讨论版   >  海洋生态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环境微生物之古细菌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wangyy1990
wangyy1990
影像科-B超科
铁杆站友

  • 528
    积分
  • 9983
    得票
  • 2038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1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 古细菌的发现

1978年,沃斯(C.R. Woese)以16S rRNA序列比较为依据,提出的独立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即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但在进化谱系上更接近真核生物。



古细菌是最古老的生命体。若将地球约46亿年的年龄缩小为一年的时光,那么,古细菌早在3月20日就出现了,而人类诞生不过是12月31日的事情。



2. 古细菌的特点

古细菌的细胞壁(除热原菌属无细胞壁)组成、结构、细胞膜类脂组分、核糖体的RNA碱基顺序等与其它细菌有很大区别。绝大多数种类具与真细菌类似功能的细胞壁,但略有差别,古生菌细胞壁中无真正的肽聚糖,而是由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构成。



古细菌的细胞一般很薄,呈扁平状。

古细菌细胞膜有两种,即双层膜和单层膜,膜脂由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

古细菌代谢过程中有许多特殊的辅酶,如产甲烷菌含有F420、F430和COM及B因数。



古细菌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其中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

古细菌营化能无机营养或化能有机营养,少数还是光能自养菌。

古细菌主要为二分裂,少量芽殖,但繁殖速度慢,进化速度也比细菌慢。

古细菌均生活在多种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低温、海底等,即: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古细菌的生态幅均很狭隘。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 ℃以上的高温环境<如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 ℃,80 ℃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K. Stetter) 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 ℃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 ℃,降至84 ℃即停止生长。美国的J.A.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 ℃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Taq DNA聚合酶是从一种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yT1株分离提取的。yT是一种嗜热真细菌,可在70-75 ℃生长。该菌是1969年从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火山温泉中分离的。其比活性为200000单位/mg。75-80 ℃时每个酶分子可延伸约150个核苷酸/秒,70 ℃延伸率大于60个核苷酸/秒,55 ℃时为24个核苷酸/秒。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PCR反应时变性温度为95 ℃、50个循环后,Taq DNA聚合酶仍有65%的活性。Taq DNA聚合酶的热稳定性是该酶用于PCR反应的前提条件,也是PCR反应能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中。

《齐民要术》里面描述了在海滩上的盐田,发现到一定的时候,这个盐池就会变红。按现在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嗜盐菌。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



古细菌在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研究意义:

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如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古细菌代表着生命的极限,确定了生物圈的范围。



3. 古细菌与真细菌的差异

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将古细菌与真细菌混为一谈。直到生物三域分类体系建立后,古细菌才从细菌中区分出来。其中古细菌的16SrRNA与真核生物的16SrRNA更为接近。




注:囿于个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此外,本博文图片和部分文字介绍均源于网络。特在此致谢!



本文来自王从彦科学网博客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7-02-14 10:35 浏览 : 1003 回复 : 0
  • 投票 2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19岁小姑娘意识不清,抽搐,2小时后死亡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