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微生态医学

关注今日:0 | 主题:1272
论坛首页  >  微生态医学   >  科普及基础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Probing the Medical Microbiomic——A Lecture by George Weinstock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fanchaofan
fanchaofan
常驻站友

  • 8
    积分
  • 117
    得票
  • 319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11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今天是在二医大上课的第三天,没想到就听到了一场大牛的讲座,讲座的主角是George Weinstock教授,来自美国的Jackson Lb. for genomic medicine。

    这个讲座是免疫学研究所主办的,目标人群应该是免疫学研究的学生,甚至说是博士生,对于我这种初入二医大的菜鸟,也只有膜拜的份了。

    对于整个讲座的主要内容——Microbiome,我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目前肠道微生物致病的学说一直沸沸扬扬。对于G.W教授今天的讲座,我不敢说听明白了,但是也还是想整理整理自己的笔记,留个纪念。

第一部分:介绍microbiome理念的形成

G.W.教授首先介绍了microbiome和metagenome(宏基因组学,广义宏基因组是指特定环境下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决定了生物群体的生命现象。狭义宏基因组学则以生态环境中全部细菌和真菌基因组DNA作为研究对象)。

随后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理论(原谅我没见过世面)——人体中有10%的部分是属于人体细胞组织,90%的成分是细菌——一个人类个体中,有23000+的人类基因,却有1000000+的细菌基因。

之后又提出“Bacterial 16S rRNA gene is different between each bacterium(>97%)"。其中提到的16S rRNA是细菌的系统分类研究中最有用的和最常用的分子钟,其种类少,含量大(约占细菌RNA含量的80%),分子大小适中1.5kb左右,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中,其进化具有良好的时钟性质,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16S rDNA有V1-V9共九个不同的基因位点被认为是variable regines,这些位点的RNA形态都是茎环形的,故不稳定。

第二部分:方法学介绍

    此图来自于 George Weinstock教授的演讲PPT:


    此图来自于 George Weinstock教授的演讲PPT:

    主要是一个收集标本,提取DNA和RNA,高通量复制和对比的过程。

第三部分:研究举例

    1.哮喘与家庭中真菌(具体来说是18S rRNA)的发病关联(做了灰尘和空气两个大方面);

    2.病毒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最后提出由自体microbiome所带来的生态学疾病(Ecological disease)的特点,详见下图:

    此图来自于 George Weinstock教授的演讲PPT

第四部分:能否用细菌治疗来疾病的研究

举例说明,1.提出问题:how to treat an antibiotic resistant?  2.提出方法:microbiome therapy ——Fecal transplants  3.结果:能够很好地治疗C. difficile(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提出问题2:how to identify the protective species?  他们的研究找出了4 kinds of  protective species;

提出问题3:Is there “Golden Microbiome”?  他们对运动员和健康正常人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得出具有差异性的结果。

第五部分:新理念的形成

    此图来自于 George Weinstock教授的演讲PPT:


补充部分:

技术部分:

    1.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产生和发展有望可以检测“百万”级的碱基序列;

    2. George Weinstock教授在基因层面的研究主要依赖mWGS & RNA测序这些技术手段获取相应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

    3.新生儿的microbiome可作为最原始的microbiome——这一点在逻辑上是能理解的。

其他:

    1. George Weinstock教授提取信息的能力令人钦佩。在自由发问缓解,学生们往往习惯于先引用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内容,再尽可能详细地表述自己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表达虽然详细,但缺乏直观感受,让人一下子抓不住你想要问什么。而 George Weinstock教授在学生提问完后,往往会用一句话so you want to say……很直白很精确地来总结我们的提问。这是一种能力!其实我之前也与一些国外的教授有过交流,对于我所提出的问题中繁琐的内容,他们都会习惯于简化为一句话“所以你想问的是…”那么,化繁为简、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已经不能说只是一种能力,也应该是一种习惯了。不管是能力,还是习惯,都是我需要培养的。

    2.今天的讲座全英文,对于练练听力也算是不错的,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

    3.从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提问,水平都很高,也挺热烈的,这里的学术氛围要比本科学习好很多。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6-09-21 22:43 浏览 : 2561 回复 : 0
  • 投票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一图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