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比较几套慢病毒系统出毒及感染能力
载体用PLVX-AcGFP(带puro),辅助质粒有以下几种:
孔1、psPAX2、pMD2.G (4:3:1)
孔2、pPACK-H1-Gag、pPACK-H1-Rev、pPACK-H1-Vsvg (3:1:1:1)
孔3、PLP1、PLP2、PLP-VSVG (3:1:1:1)
孔4、pMDLg/pRRE、pRes-Rev、pCMV-VSVG (3:1:1:1)
孔5、pCMV-delta R8、pCMV-VSVG (4:3:1)
然后,使用LentiX293T产毒(我已试过,比HEK293T或者FT效率高多了),每个孔转染4ug质粒,6h换液2ml,48h收毒。

取-80度冻过一次的病毒上清200ul+800ul新鲜培液+8ug/ul的polybrene感染密度为70%左右的HEK293T 6-12h,后换液为正常培液,3-4天镜下荧光计数,推算病毒滴度。以下是感染图

由于各套系统辅助质粒比例不确定是最优,另外,骨架载体用的是PLVX系列,所以可能我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只能说明我自己这次做的。用感染阳性细胞推断滴度,第一孔产的原液滴度大约在5*10的7次。可能是骨架小的缘故吧。
另外,第一个孔那么亮,是不是因为有tat呀?大家讨论一下。。拍摄条件都相同的。
最后编辑于 2015-12-22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