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 | 主题:484822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该话题已被移动 - 观澜网络 , 2017-09-15 21:32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移动的原因,请参考论坛规则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机制探讨与治疗分析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浙江人ss
浙江人ss
内科
铁杆站友

  • 16
    积分
  • 545
    得票
  • 871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5年零22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机制探讨与治疗分析
倪孟进

(工作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一村卫生室, 325608)
软组织粘连在机体上普遍可见,常引起局部疼痛、酸胀、活动不利、怕冷、牵扯痛、麻木、僵硬等一系列症状。目前对软组织的粘连发生主要认为局部出血,机体消除瘀血和修复不完善,以致病灶处组织之间产生粘连。作者通过实践总结推测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病变以后,在机体修复和保护过程中与邻近组织发生粘连。软组织粘连有两个特征性表现即局部疼痛和活动功能下降,这种以神经病变为核心的粘连现象,作者个人为方便理解把它命名为“痛性粘连”。目前治疗痛性粘连方法众多,作者以神经为核心对常用治疗方法作用原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分析如下:
1痛性粘连机制探讨
各种因素导致周围神经外膜发生病变水肿,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导致神经内部的营养物质外渗,这些神经内部营养物质有一定化学侵蚀作用,可能对邻近组织有损害影响,在机体修复过程中以神经为核心逐渐发生的病理性粘连。在活动度大、时常牵拉的应力部位组织容易增厚,很可能是机体对病变神经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来限制神经滑动,减少神经损伤,并因此导致局部活动功能下降。
2因果可能被颠倒认识
由于活动频繁神经粘连部位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局部增厚,到目前一直被误解为这些增厚组织压迫神经出现临床症状,即应用有一个多世纪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作者认为其发病的前因与后果可能完全被颠倒,这点可以在软组织松解术得到证实,因为术中显示的是神经粘连而不是压迫。详细请参考《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错误的命题》。
3两个特征性表现
软组织痛性粘连特征性表现是局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
3.1疼痛:疼痛原理作者认为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神经外膜病变,屏障被破坏,神经内物质即神经营养因子外渗,这些特异性物质刺激神经外膜感受器引发疼痛。请参考《疼痛的发生机制与特殊意义》。神经病变粘连以后疼痛是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牵拉痛、静息痛、压痛等,其中的牵拉痛最能体现神经的粘连特征。
3.2局部活动功能障碍:粘连发生以后,各组织之间无法独立滑动,导致局部功能活动下降出现临床症状,这在运动系统中表现尤为突出,常见如肩周炎、斜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及目前误名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等等病症。其他如胸膜粘连、手术后肠粘连等。
4体征
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的主要体征是痛性粘连,按压正常组织时不会产生疼痛感,组织之间松软,而病变以后的周围神经及邻近组织有敏感的触痛,组织间隙模糊不清,轻推之不动,手下感到组织坚韧和增厚。
5治疗方法及分析
首先要追查和去除病因。治疗目的是帮助机体恢复神经外膜的生理完整性,从而达到消除病症。神经病变粘连目前治疗方法众多,治疗原则要根据适应症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开始尽量选择无创伤方法,防止加重粘连。以下是作者对常用治疗方法作用原理的个人分析:
5.1推拿、按摩:作者称为神经松解手法,是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方便、到位、价廉等特点,目前尚无其他方法可替代解决,是每位医务人员必须学会掌握的基本治病技巧。封闭、针刀、针灸、整脊、手术、伸拉等治疗方法对神经病变粘连都有治疗作用,这些都只能做选择性的配合治疗,都无法与手法推剥松解相媲美,原因是周围神经分布与粘连广泛,轻中度粘连唯有手法有独到之处。特殊部位更显其重要性,如颈前区和腹后壁区的迷走神经、颈腰交感干、颈臂腰骶丛神经粘连。
5.2封闭:局部封闭对急性神经病变水肿和轻度粘连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激素浓度要适量,浓度过高容易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定要慎用激素。对慢性粘连效果一般甚至无效,原因是没有撕开粘连。建议封闭以后推剥松解局部一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3针灸:避开经络穴位理论,作者认为针灸治疗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周围神经,产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毫针刺入体内时针柄旋转,此时针体与肌肉、筋膜等组织紧密纠缠一起,在提插捻转等手法时无意中在松解局部周围神经粘连,和刺激周围神经产生治疗作用。灸时温热渗透至深部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周围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神经外膜的修复,有保护和支持周围神经的作用,并加速神经外渗物质被代谢灭活,与热敷作用是同等原理。
5.4神经松动术:神经松动术目前在康复医疗中比较盛行,是针对特定的神经,施以特定方向和一定的力度来伸展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运动系统。作者认为该方法核心作用就是撕开神经粘连部分,恢复神经滑动而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操作该方法时首先推剥松解神经沿线疼痛粘连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印度瑜伽术、关节松动术、八段锦等等都是在松解与预防神经粘连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5.5针刀: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作者认为针刀主要作用是松解剥离神经粘连和切割紧张筋膜,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周围神经,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针刀分离粘连关键作用体现在神经与骨面的粘连,发生在软组织中间神经病变粘连应忌用,针刀是没有办法切割分离粘连,乱切割反而增加粘连发生。
5.6手术:通过上述等方法治疗无果、粘连严重以及特殊部位方可考虑手术松解,手术治疗软组织痛性粘连必须要慎重考虑三个问题:即手术效果、手术后遗症以及手术费用问题。手术容易破坏细小神经引发严重粘连的后果,存在一定风险,常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6小结
周围神经布满全身,在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病变与邻近组织发生粘连,导致局部功能活动下降,出现神经本身症状和神经支配的靶组织器官出现病症。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核心部分是神经在发生病变,如何防治应从神经方面进行周密考虑。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
【疼痛的临床诊治相关文章】
01《疼痛的总体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
02《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
03《腓肠肌痉挛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04《梨状肌综合征机制探讨与治疗》
0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因很可能是臀上皮神经病变》
06《腹后壁神经松解是治疗腰腿疼痛疾病最关键位置和方法》
07《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08《半夜腰痛症状发生的机制探讨与治疗》
09《腹后壁神经病变与急慢性腹痛》
10《慢性头痛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11《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错误的命题》
12《肩周炎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13《椎间盘退变与腰腿疼痛的临床分析》
14《网球肘的主要病因探讨及治疗》
15《臂丛神经病变与肩臂疼痛》
16《周围神经松解手法及神奇的防治效果》
17《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机制探讨与治疗分析》
作者简介:倪孟进(1972-),男,浙江籍,内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慢性损伤病变,脊柱相关疾病、颈肩腰腿病治疗
探索思路:周围神经外膜病变是机体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创 立: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
电子邮箱:wztmm456@163.com
微信号码:nmj392584113(请注明丁香园)QQ:392584113
地 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益寿路18-20号
-----------------------------------------------------------------------------------------------------------------------------------------------------------------
【核心理论】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周围神经内部存在少量的微流动样液体,这些物质含有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即神经生长因子,是营养和支持神经正常生理的必需品,由神经外膜与邻近周围组织隔绝。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神经外膜容易发生病变水肿,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导致神经内部的营养物质外渗;同时邻近组织物质可通过外膜病变处进入神经内部,致使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两种病理结果导致系列复杂病症的陆续出现。病症发生一种是由于神经病变本身引起的如疼痛、麻木、痛性组织粘连、组织增生、痛性水肿、局部怕冷等;另外一种是周围神经病变以后对其所支配的靶组织器官直接或间接影响以后所产生的病症。
【手法作用】
周围神经手法松解术的特殊性:周围神经手法松解术其特点具有安全、方便、价廉、到位、有效,目前尚无其他方法可替代解决。封闭、针刀、针灸、整脊、手术等治疗方法对神经病变粘连都有治疗作用,这些都只能做选择性的配合治疗,但都无法与手法推剥松解相媲美,原因是周围神经分布与粘连广泛,轻中度粘连唯有手法有独到之处。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推拿针灸之所以有神奇的治疗效果,作者个人总结认为是在松解神经粘连和刺激神经达到治疗目的,何况许多是在偏离神经的情况下都已经有如此效果。建议有兴趣的同道尽快去尝试通过简单松解剥离去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将很快消除,你会惊奇发现原来这些复杂病症大多数是因为周围神经病变本身所引起,而这个庞大神经覆盖区域目前却是被忽视的医学盲区。
【简单比喻】
人体神经系统活像整个城市的供电系统,发电站代表大脑和脊髓,电网代表周围神经系统,灯泡代表组织器官。平常我们都把大量心思放在发电站和灯泡上,忽视了分布广泛又错综复杂的电网系统,这些输电线路出现老化、破损而导致系列事故频发,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展望未来】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推敲,从众多角度归纳相关迹象,初步大概写了围绕周围神经病变为中心的系列文章。目前,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体系框架基本构成,首次提出它是人类大部分常见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如果有后续意义这仅仅是个小小开头,需要大量补充、修改完善,同时要付之科学验证。由于作者个人能力有限,各方面医学专业知识存在很大缺陷,包括对常规认识的不足、以及一些错误认知、写作能力、本人心直口快甚至有些错误用词、尽请谅解与指出。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体系】
01
《常见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
01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
02 《疼痛的发生机制探讨与特殊意义》
03 《炎症反应与周围神经的特殊关系》(含无菌性炎症产生的机制探讨)
04 《痛性水肿的机制探讨和处理方法》
05 《周围神经病变诸多起因与原理》
06 《压痛的产生机制探讨和临床意义》
07 《周围神经喜温厌寒的生理特性》
08 《放射性疼痛的发生机理探讨》
09 《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针灸作用原理探讨》
10 《针刀的作用原理探讨》
11 《周围神经病变及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探讨》
12 《运动健身的主要作用原理探讨》
12 《气功八段锦的健身作用原理探讨》(运动健身的主要作用原理探讨)
13 《亚健康的罪魁祸首——周围神经病变》
14 《神经松解剥离手法的诸多优越性》
15 《过量摄入酒精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性(特别是被忽视的周围神经系统)》
16 《周围神经松解手法及神奇的防治效果》
17 《针尖触碰神经干支时为何不会发生强烈疼痛》
18 《疼痛的总体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
19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体征的真正含义》
20 《半夜腰痛症状发生的机制探讨与治疗》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探讨及早期治疗》
22 《肩周炎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23 《椎间盘退变与腰腿疼痛的临床分析》
24 《心绞痛不是因缺血而引起》
25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元凶——周围神经慢性病变》
26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
27 《臂丛神经病变与肩臂疼痛》
28 《脊椎椎间盘及下肢骨关节的退变机制探讨》
29 《网球肘的主要病因探讨及治疗》
30 《缺血并不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
31 《慢性头痛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32 《腹后壁神经病变与急慢性腹痛》
33 《痤疮新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34 《腓肠肌痉挛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35 《颈椎病的病因病症分析》
36 《颈椎病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37 《梨状肌综合征机制探讨与治疗》
38 《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39 《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40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错误的命题》
41 《腹后壁神经松解是治疗腰腿疼痛疾病最关键位置和方法》
42 《影响心电图(心传导系统)的三个主要因素》
4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因很可能是臀上皮神经病变》
44 《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何呈伸不直的“O”型腿》
45 《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机制探讨与治疗分析》
46 《颈性眩晕的机制探讨与三步到位特效治疗》
47 《 致痛物质来源与未来的真正止痛剂》
48 《顽固性呃逆的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49 《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罪魁祸首——周围神经病变》
50 《人未老腿先老折射出来的是健康问题 》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5-09-03 07:40 浏览 : 2679 回复 : 2
  • 投票
  • 收藏 1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浙江人ss 编辑于 2016-01-18 10:12
  • • 2021【内科】中级考试集结地,欢迎讨论你的考后感受!
无影灯下5086
无影灯下5086
常驻站友

  • 8
    积分
  • 115
    得票
  • 393
    丁当
  • 2楼
具体手法?我的斜方肌就是说的那样,该怎么弄?
2015-09-04 16:24 来自 iPhone/iPa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妇产科】中级考试集结地,欢迎讨论你的考后感受!
楼主 浙江人ss
浙江人ss
内科
铁杆站友

  • 16
    积分
  • 545
    得票
  • 871
    丁当
  • 3楼
xiongwuxin5086
具体手法?我的斜方肌就是说的那样,该怎么弄?
您好!
斜方肌区域疼痛相当常见,神经支配有副神经和颈丛;还要注意在斜方肌覆盖区,在菱形肌与骨面经过的肩胛背神经病变也是该区域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
【1】分离胸锁乳头肌间隙的粘连(副神经)
【2】分离斜方肌深面粘连(副神经);
详细请参考:
39 《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2015-09-09 14:52
  • 投票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笑死,除了妇产只招男性的医院你见过吗?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