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专题讨论】收集新生儿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4.2已更新添加到前排,支持投票噢!图文并茂)

发布于 2015-03-28 · 浏览 8.3 万 · IP 湖南湖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0 年零 5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刚刚出生的孩子,除了生理性体重下降外,可能还会有些让你担心的状况。其实,这些状况和生理性体重下降一样,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一定的时间内会自行消失。今天特开一帖专门收集下新生儿一些常见的正常生理现象,方便一起学习啊!欢迎有好的图片的战友补充啊~~
img
img
img
img

img

  • 先锋头
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受压引起 头颅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而致的变形。 因为胎头大于产道,在产道扩张过程中胎 头受软组织的压迫,静脉回流受阻,水分 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即先锋头或 称产瘤。初产妇由于产道较紧,故第一胎 头位娩出的新生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锋 头。头顶较长带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 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一般生后2~3 天就被吸收,个别要6~7天才消退,用不 到治疗。
img

img

img

img

  • 胎脂
妊娠5个月左右的胎儿皮脂腺能分泌 脂性物质——胎脂,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 浸软。一般在早产的体表最多,足月儿次 之,过期产儿最少。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 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当皱褶处的胎 脂酸时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故对液下、 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 粘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或撒粉揩去, 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
img

  • 脐疝
常见于正常新生儿中,一般在脐带残端脱落后脐部渐增大,内容物可以是肠段中大网膜。哭闹时可增大,多数婴儿在1—2岁内能自愈。特大脐疝可由手术处理。这类婴儿避免剧烈哭闹。

img

  • 毛细血管瘤

正常新生儿可发生,或出生1~2月出现。大小如米粒或草莓状,突出皮肤,色鲜红,常分布于头,面,颈,肩,躯干及四肢,呈单个或多发性。在1岁内有增大趋势,1岁后多稳定,如无外来损伤,一般6~7岁可自愈。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 新生儿鞘膜积液

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渐增大,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 新生儿隐睾

绝大多数男性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下降,但少数下降延迟或是有部分会停滞在腹股沟内。
未下降时应该动态观察,如在1岁内不下降需手术治疗。(已修改)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 新生儿额外齿

在正常新生儿中可出现,常见在乳牙的下门牙的位置上萌出1个或1个以上的易位切牙,该牙松动易落,无轴质。

img

  • 新生儿汗疱疹
因在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img

  • 新生儿粟粒疹
俗称痱子,新生儿常见,由于高温闷热时,角质层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汗水积累造成的。
常在生后第一周出现,分布在面部、头部及间擦部位。临床常见四种典型痱子:①白痱(晶形粟粒疹):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②红痱(红色粟粒疹)好发于腋窝、肘窝、额、躯干等处。皮损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围绕以红晕,伴有灼热和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③脓痱(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头颈部。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枕头大小浅在脓疱。细菌培养为阴性。④深痱(深部粟粒疹):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一般无痒感。常可见到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样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退。


img

img

  • 新生儿水肿
生后3~5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和腋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循环中的心利钠素水平较低有关,影响肾脏排钠的作用和水分的排出,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img






























最后编辑于 2016-01-02 · 浏览 8.3 万

317 851 14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1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