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卫生管理

关注今日:1 | 主题:136606
论坛首页  >  卫生事业与医院管理版   >  -社会医学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转帖】可穿戴设备还需要培养哪些与智能医疗契合的气质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今尤在
今尤在
铁杆站友

  • 16
    积分
  • 182
    得票
  • 62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6年零356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自Google Glass出现后,2013年可谓是可穿戴风光无限的一年。热闹轰轰的风潮中,医疗健康与运动、安全成为可穿戴发力的三个重要领域。笔者一直坚信:未来可穿戴一定是个大趋势,尤其是相对运动、安全而言比较有刚需的健康医疗类设备。但就目前而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医疗界只是一匹“黑马”而已,可穿戴式智能医疗要做到真正的繁荣与崛起,为时尚早。
  1、便捷性。未来,智能终端要更方便地采集数据、更方便地提供医疗服务。在将来,更多的测量仪器会向小型化、移动化发展,不仅仅是血压、心率的测量,还会有白细胞、B超、脑电波等。针对主要的“老、幼、病、孕”用户群体,设备的设计理念、应用手段、操作方法都应做到“傻瓜式”便捷,以达到可穿戴设备的最高境界——“人机合一”。
  2、交互性。从上世纪60年代可穿戴技术提出后,该创新技术所倡导的人机交互历史经历了很多伟大的节点。但自从乔帮主将触摸引入苹果的人机交互之后,这六七年来技术并没有太多质的飞跃。
  对于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与身体交互,可以让人们活得更健康。与眼球的交互、与鼻子、耳朵的交互……当然,在健康医疗方面更高级的交互绝远不止现在如此:比如同样是“医疗”类设备,既然能实现人体指标的西医式检测,为什么不能尝试下“把脉问诊”的中医式看病?
  3、专业性。不可否认,目前从事健康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大多是国内的科技类公司。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产品是按照理工科的工程师思维开发的,很少有医生或医学专业出身的科班人士参与开发。纯粹按照工程师思维设计的产品会带有浓重的技术色彩,这样的智能终端到了用户手中,更多地还是在玩可穿戴方面的科技元素和炫酷概念,在性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漏洞,缺乏了健康医疗类应具备的专业性。
  另外一些觊觎该领域的健康服务公司或医院,在互联网思维又相对弱势一些。所以,未来如何打通相关行业,做到资源共享,或是保证设备专业性的万全之策。  总之,建设智能医疗需要从传统的医院线下模式过渡到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模式,终端、平台、医患双方太多的东西需要改变,更无法抛开一个更上层的问题——现行的医疗体制与制度。
  就像女性经期应用创业者大姨吗的创始人柴可此前低调地“唱衰”自己行业的节奏一样,现在移动健康及医疗行业已经很混乱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重点注意这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那么未来,可穿戴式智能医疗的发展是否会像现在的健康应用一样被政府政策步步紧盯?
  谁知道呢。
编后语:移动医疗产业的瓶颈之一是硬件准确度。医疗行业专家则进一步指出,移动医疗必须要有可靠的硬件,在给予患者健康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谈智能化发展。尽管智能血压计具备了数据传输、蓝牙等新功能,但可靠性设备和准确测量血压仍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节选自:鲸彩医疗器械商http://www.ylqxs.com/news/201401/27/6686.html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4-01-27 09:00 浏览 : 7035 回复 : 4
  • 投票 2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儿童发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诊治
傲剑凌云
傲剑凌云
群体保健科

丁香园荣誉版主

  • 259
    积分
  • 1.1万
    得票
  • 666
    丁当
  • 2楼
可穿戴设备似乎很热门,又在那网站搜了一篇来共同学习:
http://www.ylqxs.com/news/201401/07/6529.html
2014年可穿戴医疗设备报告
发布日期:2014-01-07 来源:艾思脉 浏览次数:26

【鲸彩医疗器械商讯】可穿戴设备逐渐兴起,但消费者真的有多依赖可穿戴设备?它会率先在什么细分领域里兴起?来自BI 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提供了一些基于数据与产品分析的真实结论,而不是媒体仅从方向上的鼓吹。对可穿戴设备报告来说,医疗类将率先崛起。

那些对可穿戴设备充满信心的人相信,从腕带到眼镜的各种各样的配件将会转变我们使用其他设备的方式,这些行头将通过蓝牙和配套app来实现智能手机的新特性并增添其便利性。但消费者真的有多依赖可穿戴设备?它会率先在什么细分领域里兴起?
前两天传出的消息称,美国可穿戴技术及音频设备开发商Jawbone宣布,已收购另一家可穿戴保健电子产品厂商BodyMedia。后者拥有80多项专 利,主要集中在多传感器技术领域。它的主要产品包括臂带型健康仪器Body Media FIT,只需佩戴在胳膊上即可推测用户消耗热量和睡眠质量等信息,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把相关数据应用到健康管理和减肥之中。这笔收购让可穿戴领域里的收购 量级达到亿级美元。
这笔发生在可穿戴设备保健细分领域里的亿元收购已然暗示了点什么。目前为止,可穿戴设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于其紧贴身体的佩戴方式可用来测量人们的各项 体征。它们可以测量人们的运动量,睡眠质量,每天走了多少步,会提供各类消费者需要的功能,包括健身爱好者、减肥者、老人。
来自BI 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希望能看到一些基于数据与产品分析的真实结论,而不是媒体仅从方向上的鼓吹。需要提示的是:这份报告的预测主要基于美国市场,而在中国,热度肯定还要大打折扣。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总体上来看,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认知度仍然较低,他们认为,专家们对其未来市场的预测不是吹的天花乱坠就是观望怀疑。
我们希望能通过以下这份报告能为您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
——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不同。用于锻炼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了。
——尽管科技媒体和集资平台热衷于如“Pebble”智能腕表一类的产品,但主流消费者是否会喜欢能联网的腕表仍不好说。
——谷歌眼镜以及其他眼睛设备仍然是一个宏伟计划的第一步,尽管在游戏和摄影领域有很大的广告价值。
增长问题:被高估了?
我们首先看一下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预测,这里包括了全部智能手表,腕带,可夹式记录器,及更专业的智能服装,和各类智能粘附装置(如文件传输器)。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对全球市场大小的预测,以及对市场增长速度的预测。上图中展示了一些不同来源的预测,我们自己的预测曲线是深蓝色的——能看出,相对保守。
在艾美仕(IMS)的调研报告中,其有信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从2011年的每年1400万台增长至2016年的每年1亿7千1百万台。而IMS的预测是2012年9月发布的,当时媒体上还没有充斥着关于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开发中的消息。
但从那时起,有关苹果iWatch“爱看”的小道消息开始层出不穷,有关谷歌、微软、因特尔公司在开发此类产品的流言也在激增;与此同时,三星宣布将推出一款与Galaxy S4配套的具有运动记录追踪功能的智能手表。
在距今较近的ABI预测中,其预测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在2018年达到4亿8千5百万台/每年。考虑到智能手表和眼镜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这个预测太高了。
我们自己的预测额在ABI和IMS的预测额之间。我们认为智能手表类的产品并不会被消费者热捧,但是健身腕带及可放进口袋的袖珍运动记录仪将在医疗利基市场中挖掘出很大商机。我们预测2014年市场将达到每年1亿台,在5年内达到3亿台。
可穿戴式设备的平均价格是每台42美元,这个价格的产品范围既包含便宜的夹式设备也包含昂贵的专业医疗设备,这意味着到2018年销售额将达到每年120亿美元(见下图)。

考虑到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不确定性,所有的预测的可信度都要打个折扣。
不过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们所有的预测者都需要意识到,2012年苹果在全球销售了1.385亿部iPhone,也就是说所有的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量最快在2015年都前不可能超过iPhone现在的年销售额。
可穿戴设备需要解决的问题
?款式:显而易见的,这是所有智能腕表和眼镜的最大挑战。
?智能手表:鉴于我们可以用手机看时间,手表已经变成了彰显格调的饰品。智能手表在外形上无法匹敌设计精美的奢华腕表或造型独特的时装表
?智能眼镜:同样的,谷歌眼镜之类的设备需要人们在一天中随时佩戴的,戴在脸上如此显眼会造成不必要的侧目和尴尬,蓝牙耳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电池的续航能力:不管广告宣称能待机多久这都仍然是个问题,消费者们不想再多一个充电的麻烦。
?腕带:活动监测类设备的电池问题更严峻,如果使用者在睡觉时用其监测睡眠质量,那么就没法像通常人们的习惯那样在夜间充电了。
?瑕疵:一些新的可穿戴设备都存在送货延误,各类瑕疵,以及形同虚设的客户支持服务。这些市场早期问题会使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隐私:当人们发现用智能眼镜拍摄的照片和影像时,可能会引起侵犯隐私问题的强烈争议。
第一拨主角:手环类产品
现在,由于其符合健身以及医疗需求,手环类产品占据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
IMS表示,就算可穿戴设备不被主流市场接受,智能手环在生机勃勃的智能医疗设备市场中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糖尿病,尤其是一型糖尿病,持续监控血糖水平对治疗是至关重的。"IMS说,这就带来了对监控设备的需求。


IMS指出,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与2000年每10个人中有1个超过60岁相比,到2050年时,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超过60岁。需要监控的慢性病包括 包括高血压,晚发型糖尿病,心脏病,主要患者是老人。这意味着,用于慢性病家庭健康管理的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


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假如医疗保险承保公司拒绝为患者支付此类设备的费用,那就会成很棘手。根据来自ABI以及其它来源的数据,我们 认为今年内医疗及健身可穿戴设备会占可穿戴设备总市场份额的6成以上,在未来甚至会占据更大的市场。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健身腕带,在实际应用中和其医疗类竞争对手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监测的数据类型和活动项目不同而已。多数健身腕带用于记录一天的运动距离, 活动和休息的时间,睡眠时间及质量,以及消耗的卡路里。有一些可以在用户休息太长时间时提醒用户运动,还有一些带有无声唤醒功能,通过腕部振动在特定时间 唤醒用户。
多数健身腕带与智能手机及电脑程序配套使用,通过蓝牙装置同步,便于用户分析其所选择记录的数据。这些app功能丰富程度与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通常要求 用户输入额外的数据包括卡路里摄入量以及其他个人基础信息,用于帮助观察及适应用户的运动模式,提高其生活习惯。
下表中列出了市场中部分生产商的产品情况。
表中包括了一些并非腕式的可夹式设备,因为很多提供与智能腕带相同功能的设备是夹在袖口或项链式的。包括运动记录与医疗应用在内,很多腕带可提供其它功能,如社交网络新消息提醒功能,记录饮食速度等。


不过这些至今为止都未能引起公众或投资者的兴趣,这或者预示着智能手环的使用在医疗和健身领域是有限的,不论是智能手表还是腕带。
智能手表的情况又如何呢?


几十年以来,生产商一直追求给手表附加上尽可能多的功能,包括计算器,游戏,电话簿,日历。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中,他们尝试让智能手表连接无线网。例如在 此期间,斯沃琪与微软联合推出的智能手表,但该产品失败了。此后,斯沃琪没有宣布任何智能手表的计划。
事实上,斯沃琪的CEO Nick Hayek甚至公开驳斥苹果智能手表可以颠覆传统手表的说法。“在我个人看来,我不认为这会是下一个革新。”他说,消费者喜欢佩戴精美的手表,并根据不同 的场合更换不同的款式,这样的话智能手表就太贵了,而且屏幕太大很难看。
当然,当代智能手表所特有的优点是可以与各种移动数据系统连接,以及两个主要操作平台iOS以及安卓。不同于腕带仅收集数据,手表还可以显示数据。这些智能手表可以直接读出通知及内容,并且可以直接控制接听电话或跳过这首歌之类的简单功能。
智能手表的推销者特别宣扬消费者不再需要不停的掏手机,这一行为随着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大也变得越来越不礼貌。但我们认为智能手表的优点在智能手机面前不值一提。
大部分消费者不会迷糊到掏200美金,买一块不能与造型优美的时装表或奢华腕表相媲美的智能手表。
然而,有一类智能手表可以成功,那就是健身智能手表。但是只能有限的作为前文所提到的健身腕带的补充,因为其并不是一块必须的手表。健身腕带如耐克的FuelBand、摩托罗拉的MOTOACTV,以及Basis本身就可以显示时间。
最后要说的是,很多智能手环都可以通过用户操作显示时间。时至今日,显示时间可能只是一种商品化的特征。智能手表不太可能凭借这一单一特征从移动设备的大家庭中脱颖而出。
相比之下,加载传感器的健身腕带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功能,因此也更有可能作为人们除了智能手机以外随身携带的第二个移动终端。
很多搞智能手表的公司都是新创业的公司,这些公司至少有一部分的资金来是自于例如Kickstarter一类的众筹网站平台。“Pebble”可能是全美国最有名的智能手表。
? Pebble: 150美金一个, 作为Kickstarter的一个项目快速出名,是一块可以通过蓝牙与IOs或安卓系统同步的漂亮的手表,开放平台鼓励开发者提供第三方插件
? The i'm Watch:现在售价299美金,有自己的安卓操作系统,可以和iphone4及以上版本或安卓4.0以上系统配套使用, 同样可下载第三方插件
? Cookoo: 这款cookoo手表有一块与普通手表无异的真实表盘,他的功能不是太复杂,仅仅是在表盘上有不同图案的相应提示,当你收到新邮件或新日程时会被点亮,现在只匹配IOs平台,零售价130美金,另有250美金的限量版。
? Vea: 这款男士腕表通过Indiegogo 筹资,预计2013年8月起开始销售。
? MetaWatch: 根据不同的造型价钱从179到299美金不等,支持ios和安卓系统。
另一产品WIMM ONE,由一家新兴的名为WIMM Labs开发的,使用安卓系统的智能手表去年被一家未泄露身份的公司买下。
尽管智能手表的地盘仍被新兴公司所占据,但也吸引了很多巨头的目光,除了是被谷歌收购的摩托罗拉,索尼和卡西欧同样以装配蓝牙的功能较有限的G-Shock款表进入了市场。
眼镜
多家公司长久以来致力于生产可以使你在距离双眼一英尺的地方看见屏幕的虚拟现实头饰,使你可以沉浸在游戏或电影中。但这些产品却封闭了外在世界。而智能眼镜生产商却采用了增强现实手段。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使你看到周围环境,但又会与所看到的内容互动。
对主流市场最野心勃勃的可穿戴式产品就属谷歌眼镜。
该产品将极简的眼镜框架与一块位于目视高度的小长方透明片结合。这块小透明片是可以显示通知和各类信息的屏幕,你可以不管去哪一整天都带着。也就是说在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永远覆盖着一个小提示栏。该配件特别擅长拍照及录影。
电池够一天使用。到目前为止,这个眼镜的价钱和其高科技程度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搜索巨头前期向开发者要价1500美金,购买该设备所包括的一系列硬件。消 费者版将便宜一些,并在明年发布。广告商们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沉浸式广告体验,通过智能眼镜抓住最后的机会去占据用户的移动空间。谷歌眼镜允许广告商将现有 的广告形式加强,当人们选择通过谷歌眼镜来观看时,广告商可以将户外广告如灯箱或巴士站牌广告变得更加生动。同样的,电视广告也可以通过谷歌眼镜变得更栩 栩如生。
最终,谷歌眼镜可以提高带定位的电子优惠券和折扣信息给用户。谷歌不是唯一提供增强实景眼镜的厂商。Vuzix是一家长期以来生产虚拟现实技术眼镜的厂商,也正准备推出自己的增强现实眼镜。
新平台大战
关于操作系统和可穿戴设备的最后一点:鉴于大部分设备都支持iOS和安卓双系统,两个科技巨头又要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那时一样抢地盘了。
谷歌安卓系统由于具备灵活性,人们推断其将占有优势。原因是改变一个操作系统去适应一个陌生的屏幕尺寸和硬件外形很费劲,开源的安卓使开发者有更大的自去满足具客户需求。现有的一些优秀智能手表程序选择应用安卓做操作系统。
但这时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毕竟苹果一直以来的强项就是融合软硬件配置。但是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平台战如何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操作了。
结论
? 智能腕带以及医疗手环正在逐步成为主流的链接设备。他们有各项本领——包括为糖尿病病人监控血糖,记录健身爱好者的锻炼量,并且已经为生产商以及软件开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 智能手表确实外观不佳,并且不太可能带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那样的抢购热潮。虽说如此,但如果其能兼顾健身腕带的功能那或许还会有较好的前景。
? 除非其改进外观设计,否则消费者不太可能喜欢谷歌眼镜之类的东西,鉴于其古怪的外形。
? 增强现实确实给市场和广告竞争带来了提供了新的环境,我们期待大的广告和媒体公司推广谷歌眼镜及类似设备。
可穿戴设备市值5年直逼500亿元
便携性如今已成为人们选择科技产品的重要标准,可穿戴设备也因此备受关注。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最新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也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3.97亿人民币)。
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值的大幅增长预期,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推动。据CEA与市场研究机构Parks Associates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市场上的个人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销售、相关软件及服务的总体营收,在未来5年内将激增142%。
CEA和Parks Associates的分析师称,截至2018年,个人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数量将从2013年的4000多万台跃升至7000万台。
报告称,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存在的主要障碍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或技术爱好者来说,谷歌眼镜等高科技产品可能会显得有些华而不实,但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则被认为更具实际意义。
根据报告中的一项调查,在现有的手机用户中,已有29%的用户表示,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愿意尝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
2014-02-02 20:1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综合医院全科门诊中乏力患者特征及就诊原因分析
华夏览雄
华夏览雄
影像科

丁香园版主

  • 5750
    积分
  • 23.6万
    得票
  • 2280
    丁当
  • 3楼
目前市场销售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此类设备,大多数值偏高,不知何故。
2014-02-04 10:1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一天上报八次体温,真正有体温计的人有几个?
傲剑凌云
傲剑凌云
群体保健科

丁香园荣誉版主

  • 259
    积分
  • 1.1万
    得票
  • 666
    丁当
  • 4楼
华夏览雄
目前市场销售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此类设备,大多数值偏高,不知何故。

是不是使用前该检测一下?
单位的血压计,每年每台都要花20元给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电子设备,也应该有这方面的规范或者标准吧,拿来直接用,存在误差也是难免的。
2014-02-04 10:56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胸闷伴出汗1小时,帮忙诊断一下心电图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