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心情驿站

关注今日:114 | 主题:2993955
论坛首页  >  心情驿站   >  热门话题
  • 发帖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转帖】美国体育欺骗全世界20年(ZT)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blume
blume
常驻站友

  • 6
    积分
  • 30
    得票
  • 320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8年零16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多年来,兴奋剂问题始终困扰着世界体坛,奥林匹克精神与无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各界人士为挽救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在同兴奋剂做着不懈的斗争。在反兴奋剂斗争中,美国体育界始终站在前面,积极主动地发掘和揭批他国运动员的服用禁药事实,并悄悄地从中获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体育迎来了久违的霸主地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举获得金牌第一。但实际上,在纯洁与辉煌的表象下,美国体育界深藏着黑暗与丑恶,今年春,良心发现的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检测的前主要负责人把长达3000页的机密文件曝光,卡尔·刘易斯等19位世界冠军、100多名著名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和被美国体育权威袒护的丑行露出水面,20年美国体育界对全世界人民的骗局在此被揭开了冰山一角,美国惯用的双重标准和虚伪的嘴脸也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20多年来,有数名美国运动员在世界重大比赛前服用兴奋剂,在兴奋剂检验中成阳性,却被他们的主管部门——美国奥委会或者美国田径协会袒护和宽恕。美国欺骗了全世界20多年!
关于美国这一丑行的铁证最早出现在今年春天。美国奥委会的1991年到2000年间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检测的主要负责人韦德·埃克苏姆博士将美国奥委会的机密文件发表在美国报刊上。长达3000页的文件打开了隐藏许久的潘多拉魔盒。114位运动员,19位世界冠军都曾经被奥委会反兴奋剂检测中心查出药检阳性,但并没受到任何惩罚。这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名字: 九次奥运会冠军,美国奥运精神最完美和最强的代表者——卡尔·刘易斯;美国少有的几个世界级球星拉拉斯——;汉城奥运会200米冠军——乔·德劳奇……。刘易斯在1988年美国选拔赛时曾经3次药检呈阳性,但是他的丑行很快就在“无意使用”的借口下被漂白。 www.6park.com

2000年,埃克索姆博士从美国田径委员会离职。他明确表示:“美国田联毫不犹豫地鼓励运动员服用禁药,而从来不为他们的健康着想。最多只有50%的违法者受到惩罚。”而这一比率在最近两年甚至只有1/7。奥委会检测方式不诚实、隐瞒服药者的姓名、不施加任何的惩罚,这也就鼓励了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且美国这样的做法也受到了国际重要体育机构的宽容,比如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
美国在兴奋剂问题上坚持的始终都是一种双重标准。他们表面歌颂体育纯洁,在苏联解体后,他们努力揭发东德运动员服用禁药的事实,并为因此受害的美国运动员补发金牌,但同时美国人对内则是掩盖和袒护。就连卡尔·刘易斯也曾在媒体中说过:“一旦牵扯到奥运会,美国田联就总是掩盖服用禁药的事实。”相信刘易斯不会忘记,他自己也是美国田联这一做法的受益者。
1983年:禁药初现端倪
在经历了蒙特利尔和莫斯科两次美国和苏联的互相抵制行动后,1983年的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是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第一次盛会。国际田联在1983年1月建立了新的药检标准,共有38人被查出服用了禁药,其中美国人有17人,其中就有卡尔·刘易斯。这些美国选手太有名了,赛事组织者为了避免难堪,只得隐藏他们的名字。
丑闻在当年8月的泛美运动会愈演愈烈。在这次比赛中,国际田联采用了最新最先进的药检办法,派出了最铁面无私的药检官员。美国田联怕了,立即通知所有的运动员:“只有当你确保万无一失时,才能去参加药检。”结果,十几名美国运动员立即打道回府,先去拜访自己的医生,然后在药检中姗姗来迟。有9名不太有名的美国运动员留下来,按时参加了药检,结果无一例外的药检阳性。而其他所有的国家加起来也只有10个人。
1984年:洛杉矶幻梦
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前一年,美国奥委会曾经组织了一次无惩罚的药检,让美国运动员们熟悉了药检的全部过程,名义上是让他们受教育,实际上却鼓励了运动员们服用禁药。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田径运动员表现突出,而且没出现禁药问题。但是幕后却是另一副场景:一位罗伯特·戴尔博士专门为运动员们开类固醇药方,他的顾客很多,其中单单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拿金牌的就有20个。
美国人在反禁药上面的犹豫很明显来自运动为国家争光的狭隘体育国家主义。美国对服用兴奋剂采用默许和暗暗鼓励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受到国家意志支持的行为。埃克苏姆博士的行为使他成了国家意志的反叛代表,他也因此被美国奥委会告上法庭。
1989:摩西反兴奋剂组织的失败
1988年后,失望的情绪笼罩了美国田联。摩西是美国两块奥运金牌获得者,也是400米栏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和几个运动员合作,在田联内部创造了一个反兴奋剂组织,简称TAC。面对重重的困难,这个协会成功地起步了。接踵而来的是许多运动员被查出药检阳性,然后受到了相应处罚。但随后绊脚石开始出现,资金开始短缺。于是每年例行的药检次数减少了,同时规定凡是在药检定点外120公里训练的运动员可以免于药检。这项规定一出,马上有一半的运动员将训练地点迁离到121公里以外。终于,1990年,摩西和4名骨干同事集体辞职了。
1996年:没有冒险的药检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了。药检工作虽没有重大进步,但是由于坚持突然性药检,本届奥运会上使用兴奋剂的行为比较平淡。但是同样平淡的是运动员的成绩。再也见不到乔伊娜和刘易斯那样的令人激动的选手了。
2000年:创造历史的铅球冠军亨特被查出使用禁药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调查,到悉尼之前,亨特就连续4次被查出药检阳性。按规定,他根本没资格进入美国队。而与他有类似情况的美国运动员有13人。这13人在1996到2000年之间都曾药检呈阳性。最后,这些人的名单也没有被暴露。奥委会主席罗格后来评论道:“这件事情最糟糕的后果,是我们对其他无辜的运动员也都产生了怀疑。”
2003年:历史倒退
悉尼奥运会丑闻后,美国创办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但这个组织的800万美元的预算中,只有一半被用来从事药检和处罚相关的工作。而且2002年,接受其药检的运动员只有4700人次,按规定应是1.5万。突然性的药检只占总比例的40%,而国际通行的惯例是70%。而且越是接近世界大赛,一些名声响亮的运动员接受的药检,尤其是突然性药检的次数就越少,甚至没有。这些人包括:莫里斯·格林,蒂姆·蒙格马利,以及女飞人琼斯……。
禁药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文化,即便这些禁药对运动员的健康是一种摧残。对此要负责的不仅仅是运动员本身,美国奥委会和美国田联难逃其咎,甚至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对美国的纵容态度也应当受到批评。美国可以对禁药问题保持沉默,但一些它的优秀的运动员们也在默默地离开人世。乔伊娜,汉城奥运会上的女主角,100米和2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38岁便离开了人世。吉姆·加拉赫,1984年和1988年奥运会800米冠军,也是在38岁就死去。虽然加拉赫生前一直否认自己服用过禁药,但人们没忘记与加拉赫师出一门的三级跳选手威利·班克斯在创造了世界纪录之后,脱口而出的是:“哇噻,那些东西还真管用啊!”

英文版本:
http://www.eastsideboxing.com/forum/showthread.php?t=405090&page=24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2-08-04 04:27 浏览 : 874 回复 : 17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综合医院全科门诊中乏力患者特征及就诊原因分析
楼主 blume
blume
常驻站友

  • 6
    积分
  • 30
    得票
  • 320
    丁当
  • 2楼
体育毒瘤:兴奋剂检测的驴车远赶不上研发的火箭

迄今为止,在兴奋剂和兴奋剂检测的竞赛中,检测全面落于下风。而在可预期的将来,随着更多的技术应用,面对新型兴奋剂,检测的劣势还会进一步扩大。 兴奋剂是现代奥运会都要严加防范的。本届奥运会也一样,这次伦敦奥运坏被称为对兴奋剂检测最严的奥运会。共有150名专家和1000名专业人员参与到检测当中,可以检测出240多种违禁物质。虽然武装到了牙齿,但不得不为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泼上一喷冷水,因为伦敦看似严不透风的兴奋剂检测其实也只是马后炮。

  兴奋剂有超过2500年历史,期间一度被当做提高运动成绩的良方
和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兴奋剂检测不一样,兴奋剂并不是新鲜的东西:人类在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超过了2500年,最开始,药物甚至被当做了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标准配备。

根据《德国时代周报》整理的资料,在公元前668年,当时的古代奥运会的跑步冠军Charmis就使用一种包含无花果干和湿奶酪等材料混合制成的特殊食物增强体力,而那之后,古代的运动员们更是大肆使用牛鞭,即最早的睾丸酮类兴奋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后,兴奋剂同样“大放异彩”。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第三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是美国人Fred Lorz,他在比赛中靠机械“兴奋剂”——汽车完成了多半程比赛,因而被取消成绩。在他之后抵达终点的是美籍英国人Thomas J. Hicks。在Hicks比赛全程,他的教练Charles Lucas一直跟在他身后。当Hicks精疲力竭之时,卢卡斯就会给他注射一针士的宁(Strychnine),并给他喝下一大杯烈酒威士忌,在终点前6公里处,Hicks又被打了一针士的宁。而在那个年代,奥运官方甚至鼓励这种行为,官方在赛后的报道里称道:“马拉松比赛的冠军获得者,从医学角度充分证明了药物对于长跑选手的重要性。”

1924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中,一名环法选手甚至把兴奋剂当做了一种值得骄傲的装备向记者炫耀:“这是可卡因,有益眼睛有好处。氯仿,可以保护牙齿。这个,是搽剂,能让我们的膝盖保持状态。说实话,我们是靠着**(硝酸甘油)骑车的。”而环法组织者依然默许了这些行为,在1930年,环法比赛的参赛手册上明确指出,组织方不负责各支车队的“药物”费用,言下之意就是参赛者只要自己付钱买“兴奋剂”即符合规则。

在冷战期间,研发兴奋剂甚至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国家项目。最大规模的兴奋剂事件就是于近年曝光的前东德运动员大规模使用禁药事件,在上世纪70-80年代,有上万名运动员参与了Komplex 08的计划,他们都服用了据称是维生素的合成类固醇类药物。而且在东德科学家的帮助下,苏联也一度把兴奋剂作为一种大型的国家项目来发展。

兴奋剂检测历史却仅有50年,兴奋剂的开发一直领先于检测技术


1968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在第十九届东京奥运会中开展兴奋剂检测,当时的检测技术对惯用的合成类固醇毫无办法。整个东京奥运会期间,仅检出一例违禁药物事件:瑞典现代五项选手利延沃尔Hans-Gunnar Liljenwall因服用过量的酒精被查,就此成为奥运史上兴奋剂检测出的第一人。

虽然在那之后,兴奋剂检测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兴奋剂的研发的进步要更快。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的药物,由于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身体的耐力,被很多耐力项目选手用作兴奋剂。在上世纪90年代,EPO就被列入禁药名单,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人们都无法检测这种兴奋剂。

2003年10月美国反兴奋剂局在接到了一名田径教练交来的残留着ZMA的注射器后,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合成类固醇THG,它的全名为四氢孕三烯酮Tetrahydrogestrinone,这种精心设计的兴奋剂可以躲过此前所有的检测手段。由美国BALCO实验室研发出的THG,甚至一直被这家机构作为一种叫做ZMA的营养品出售,包括女子百米飞人琼斯、欧洲百米冠军钱伯斯、奥运百米冠军科林斯都曾使用过这种兴奋剂。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科林斯甚至在夺冠后还对着摄像机镜头说:“谢谢你,ZMA!”

2008的北京奥运会也没能免俗,08年10月,德国自行车选手斯特凡·舒马赫被检测出了在环法赛中使用了名叫CERA的新型的兴奋剂。 随后,国际奥委会在48小时之内就宣布重新检测北京奥运会样品。CERA,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新一代产品。经过对北京奥运会运动员的1000份血样和4000份尿样的检查,最终共发现了9名违规者。

不过,即便是可以检测出的兴奋剂,通过奥运会兴奋剂检查也不代表运动员就没有服用过。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Tucker在最近接受《自然》杂志的采访时说道:“过了奥运会药检,也不能代表运动员就没有服用兴奋剂,更多的运动员喜欢在训练时用兴奋剂,因为训练时的药检很松。而比赛时的药检很严,运动员就不会使用。”

新型兴奋剂向自体化发展:干细胞甚至基因疗法都在被应用,检测变得越发不可能


 到了今天,除了使用自体输血,使用新型的尚未有检测方法的药物外,一些更加科幻的**方式也加入兴奋剂的队伍,这些技术直接取材与人体,根本无法检测。2006年,德国田径教练Thomas Springstein被警方逮捕,在此之前,他试图用基因药物Repoxygen提高运动员的成绩。Repoxygen能够提高体内携带氧气的红细胞的“产量”。虽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疗法计划负责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顾问西奥多·弗里德曼(Theodore Friedmann)认为:“研发真正有效的技术所遭遇的难度要比人们认为的高得多。”但他也承认,假以时日,研发出基因兴奋剂(gene dop-ing)也并非不可能。

  而另一项科学进展干细胞疗法的潜力也很大,运动员可以通过干细胞疗法增强体能或者修复因比赛疲惫不堪的身体。哈佛医学院整形外科教授Chris Evans甚至信心满满的表示:“我们早已经能够让成熟的干细胞发育成肌肉。虽然如何将干细胞注入合适的肌肉,以及如何让肌肉与这些‘外来客’融为一体并获得额外机能,至今仍是一个谜。但科学家有望在几年内扫清这些障碍。”,“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你使用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干细胞,因此很难进行检测。”Evans补充道。

可见,面对新型兴奋剂时,检测方法会越发难以奏效,另一方面,世界反兴奋组织也越发不堪重负。迄今为止,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花费超过5400万美元专门用于研究可能被用于提高运动成绩的新药。而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上,组织者计划实施5000次兴奋剂检测———这一数量是史无前例的。参加比赛的1.4万名运动员中有近一半会被抽查,其中包括全部奖牌获得者,检测将排查超过240种违禁药物,其中包括人体生长激素、哮喘药物和尚未正式开始销售的实验药物。就算通过了这些,运动员的血检和尿检样本还要被保存8年,方便以后在发现新型兴奋剂时可以重复查验。

  但即便有这些措施,迄今为止,在兴奋剂和检测的竞赛中。检测仍然全面落于下风,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这种劣势会进一步扩大。

2012-08-04 05:4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blume 编辑于 2012-08-04 05:47
  • • 首张“新冠患者分子全景图”
楼主 blume
blume
常驻站友

  • 6
    积分
  • 30
    得票
  • 320
    丁当
  • 3楼
虽然在那之后,兴奋剂检测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兴奋剂的研发的进步要更快。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的药物,由于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身体的耐力,被很多耐力项目选手用作兴奋剂。在上世纪90年代,EPO就被列入禁药名单,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人们都无法检测这种兴奋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马家军,王军霞
2012-08-04 05:4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快问快答:为什么哮喘控制维持至少3个月才可考虑降级治疗
orthop10
orthop10
关节骨科
铁杆站友

  • 10
    积分
  • 91
    得票
  • 1963
    丁当
  • 4楼
美国的双重标准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处处可见,且总能给自己狡辩出来个理由。

奥运精神什么东西啊,各种比赛一上场,为了冠军和荣誉都不是玩命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更是扯淡!
2012-08-04 08:2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新冠疫苗保护效力79.34%意味着啥?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