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妇产

关注今日:54 | 主题:643889
论坛首页  >  妇产专业讨论版   >  围生医学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共享】关于孕妇营养补充讲义,太基础,临床不够,请拍砖!!!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非常道人
非常道人
常驻站友

  • 7
    积分
  • 72
    得票
  • 701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0年零11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孕妇的营养
  孕期营养对良好生育和胎儿发育的影响,是近年来人们所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倡导合理营养,不仅有利于母子双方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优生优育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概述
(一)孕期营养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1. 孕期营养不良易致营养缺乏症。妊娠妇女基础代谢增强,消化道蠕动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易消化不良和便秘,再加上妊娠早期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现象,如不注意补充营养,易致营养不良。临床上最多见的有缺钙引起的骨质软化,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2. 与妊娠毒血症有关。近年研究提示,妊娠毒血症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缺乏有关,补充蛋白质和热量可降低其发生率。同时,研究还发现妊娠毒血症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使妊娠毒血症患者抗御动脉硬化的保护能力大为减弱,这可能是子宫胎盘床血管急性动脉硬化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
3. 孕妇营养不良与感染和产伤发生率增加有关。血锌低的孕妇比较容易感染,血浆蛋白低者则易发生宫颈或肛门周围撕伤,可能与低蛋白者组织比较脆弱有关。
(二)母体营养对胎儿与婴儿的影响
1. 母亲营养不良,胎儿在产期死亡率高,出生时体重低,智力与体格发育迟缓。给孕妇补充足量的营养,可减少死产及婴儿死亡。
2. 孕期营养不良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第6个月,不仅是胎儿、婴儿体格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是大脑细胞增殖的激增期,此时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致胎脑发生永久性的解剖及生化方面变化,影响脑的成熟,以后难以弥补。
3. 孕母维生素缺乏可使胚胎发育受到影响,动物实验证明,孕鼠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或尼克酸能引起幼鼠先天性异常;叶酸缺乏能引起神经缺陷、心血管异常、骨畸形或尿道异常;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无眼畸形、脑积水、心血管及其它先天异常。
但孕妇营养摄入也不应过度,当胎儿体重大于3500g时易发生难产;孕妇体内积聚脂肪过多,易致产后肥胖等。
(三)妊娠各期的营养生理特点
  妊娠早期是指怀孕期的前三个月(1~12周)。在此期间,胚胎生长发育速度缓慢,胚盘及母体的有关组织增长变化也不明显,因此,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妊娠中、后期相对要少。但是,妊娠早期是胎儿发生、发育的最重要时期,任何不利因素均可使胎儿发育不良或造成先天缺陷(畸形)。
  妊娠中期是指怀孕的第13周至第28周,在这期间,胎儿和母体变化明显、胎儿各器官系统迅速增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显著增加,表现为孕妇食欲改善,饮食量增加。
妊娠后期,即怀孕的第29周至第40周。此期母体和胎儿的营养生理特点与中期大致相似。但特别须注意的是此期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是妊娠毒血症,其病因尚不明。对妊娠中毒症的治疗,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二点;①除了并发严重的肾炎者外,一般不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往往会加重妊娠中毒症状,故应当多吃植物油。②限制水分和食盐的摄入,适当限制食用小苏打、发酵粉、味精等。
(四)孕期的营养需要
1.适当增加热能:孕妇消耗热能是为了维持四方面的需要,一是基础代谢,二是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是劳动(活动)耗能,四是供给生长发育的需要(包括胎儿生长以及孕妇本身构成新组织),可见在妊娠期对热能的需要将比平时增加。我国2000年修订的孕妇热能推荐摄入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0. 84MJ (200kcal)。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气候、生活习惯、劳动强度等的不同,对热能的供给主要可根据体重增减来调整;如孕前体重在标准范围内,孕中、晚期增重每周应控制在0.5kg,其变动范围以每周不超过0.33~0.60kg为宜。孕前体重轻者每周增重量可略高;而孕前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者,孕期也不宜减肥,但如每周增重>0.5kg,则须汪意水肿问题。如无水肿,则表示热能摄入过高。反之,每周增重<0.33kg,则表示热能摄入不足。
2.充足的蛋白质:孕妇必须摄入足够数量的蛋白质以满足自身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足月胎儿体内含蛋白质400~800g,加上胎盘及孕妇自身有关组织增长的需要,共需蛋白质约900余克,这些蛋白质均需孕妇在妊娠期间不断从食物中获得。在孕期前四个月孕妇进食量少,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从后五个月摄入。我国人民膳食一般以摄入植物性蛋白为主,故营养学会建议:孕中期宜每日增加蛋白质15g,孕晚期每日增加20g,若经济条件允许,尽可能使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量的2/3为好。
3.丰富的无机盐与微量元素:主要考虑以下几种。
(1)铁:孕期铁的需要量增加很多,除孕妇每日必需摄入一定量的铁以补充自身的消耗外,尚需储备相当数量的铁,以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铁的损失。同时,胎儿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一定量的铁,还必须在肝脏内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六个月之内的消耗。孕妇铁摄入量不足会影响胎儿铁的储备,使婴儿期较早出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孕妇重度贫血可引起早产或死胎,发生贫血性心脏病。贫血还容易并发妊娠中毒症,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起产后感染。
我国建议孕妇每天铁的供给量为25mg(孕中期)、35mg(孕晚期)。
(2)钙:胎体从母体摄取大量的钙以供生长发育,由于我国人民膳食中钙普遍不足,母体平时储存钙不多,故妊娠全过程都要补充钙。孕妇膳食钙摄入不足,会引起母体血钙下降,发生“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产生骨质软化症,胎儿也可能产生先天性佝偻病及缺钙抽搐。我国孕妇每日钙供给量孕中期为1000mg,孕晚期为1200mg,奶类摄入少者,宜增服钙制剂。
(3)锌:平均胎盘及胎儿每日需要锌0.75~1mg。动物试验发现,母鼠缺锌时,仔鼠骨骼发育不良,并发生畸形。孕后期缺锌造成仔鼠脑体积小且细胞数目少。我国制订的孕妇锌供给量标准为每天额外增加5mg,一般成年妇女为11.5mg。
(4)碘:甲状腺素与蛋白质合成有关,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孕期碘需要量增加。孕期缺碘,孕妇易发生甲状腺肿大,并影响胎儿的发育。我国制订的孕妇每天供给量标准为200μg。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之类。
4.维生素:孕妇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母体的维生素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母体的脂溶性维生素可储存在肝内,需要时可自肝放出供给胎儿。但母体摄入过量脂溶性维生素,也可致胎儿中毒。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储存,必须及时供给。另外,各种维生素之间要注意保持平衡,如当膳食中缺乏多种B族维生素时,若单给大量维生素B1制剂,反而会加重其它B族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VA摄入过少或过多都可以引起胎儿畸形。我国制订的孕妇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900视黄醇当量。妊娠期间,对VD的需要量增高,除多晒太阳外,还应补充富含VD的食物或VD制剂,如:动物肝脏、禽蛋、鱼肝油等。缺乏VD可致婴儿佝偻病和孕妇骨质软化症。但也不能摄入过量,以免导致婴儿产生高钙血症。我国建议孕妇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μg。妊娠期间VB1的需要量增高,用于维持食欲、正常的肠道蠕动和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如果VB1供给不足,易引起便秘、呕吐、倦怠、肌肉衰弱无力,以致分娩时子宫收缩缓慢,使产程延长,分娩困难。我国建议孕妇每日应摄入VB11.5mg,应多食用酵母、粗粮、豆类、硬壳果类、瘦肉、蔬菜等富含VB1的食物。VB2和尼克酸是机体中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这些辅酶与热能代谢有密切关系。故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7mg,尼克酸为15mg。胎儿的生长发育对叶酸的需求量增加,缺乏叶酸会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伴有呕吐、腹泻、舌炎等症状。另据报道,孕妇缺乏叶酸,胎儿发生神经系统缺陷的危险性增高。维持叶酸正平衡的量,一般妇女为每日50~100μg,孕期为150~300μg。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吸收率,故我国建议孕妇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0μg,应多吃富含叶酸的动物肝、肾及绿叶蔬菜。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VC,它对胎儿骨、齿的正常发育、造血系统的健全和机体的抵抗力等都有促进作用,孕妇缺乏VC时易患贫血、出血,也可引起早产、流产,新生儿有出血倾向。我国建议孕妇VC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30mg。
二、临床营养学运用
1、孕妇的膳食原则
首先,应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所进食的食物应包括五大类,即谷类(米、面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和水果及纯热能食物(植物油、淀粉、糖等)。在一日膳食中应包括以上五类食物,同时在数量上也应适当搭配,按我国良好的传统饮食习惯应以谷类食物为主,做到粗粮和细粮搭配,除米、面等细粮外,还应适当搭配如玉米、小米、赤豆、绿豆等粗粮,也可增加适量的坚果类如花生、芝麻、核桃等类食物。例如在大米稀饭中调进少许玉米面和一些花生粉,既有营养又可起到调味的作用。也可用小米粉、大麦粉、燕麦粉等来代替玉米粉,以芝麻粉或核桃粉来代替花生粉。这类食物主要提供热能。孕期每天进食500g谷类食物较为适中。?    其次,应多吃蔬菜、水果类食物。这类食物主要为孕妇提供维生素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还可提供矿物质如钙、铁等。例如100g的青菜可提供262mg钙、33mg的磷、0.6mg的胡萝卜素、45mg的维生素C等。含钙较多的蔬菜还有茼蒿(883mg)、鸡毛菜(245mg)、卷心菜(238mg)、韭菜(120mg)、芹菜(187mg)等,鸡毛菜和茼蒿中含铁也较多(分别为13.9mg、12.0mg)。每天应吃到500~750g的蔬菜,因深绿色叶菜类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故这类菜应占一大半。各种水果也含有与蔬菜相似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其含量不及深绿色叶菜类多,同时蔬菜中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具有防止便秘的作用。因此,孕妇不能只食水果,而忽略蔬菜,更不能用水果来代替蔬菜。但是,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促进食欲的作用,是蔬菜所不能代替的,每天仍应进食适量的水果。?    第三,每天应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食物。这类食物可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这类蛋白质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均较高,在人体内可完全利用,有利于孕母健康和保证胎儿正常地生长发育。另外这类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钙,较容易吸收利用。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提供的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能满足约一半的需要。而奶类中含有相当丰富的钙,如每100g牛奶中含有86mg的钙,是同样重量大米含钙量的8~10倍,是面粉的3倍。因此,奶类是补充钙的最佳食物。妊娠期间的妇女最好每天至少食用1~2瓶牛奶(每瓶220ml),可提供约200~400毫克的钙。如每天能喝2瓶牛奶,所供给的钙可占钙需要量的1/4。豆类及其制品不仅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1、B2及烟酸等,对孕妇的健康,尤其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因此应多食豆类食品。
  第四,经常吃适量的鱼、禽、瘦肉、蛋等动物性食物。这类食物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如每100g瘦猪肉中有17.7g蛋白质,100g鸡肉中有16.6g蛋白质,100g鸡蛋中也有约12g蛋白质。同时这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含有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容易消化和吸收,并能够完全利用,因此是最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这类食物中的铁是血红素铁,在人体中吸收利用率较高,可以预防发生缺铁性贫血,对孕妇来说是补充铁的良好食物。鱼类尤其是海产鱼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仅是孕妇消化能力较弱时的最佳食品,而且能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动物性食物还能提供一定量的脂肪,以补充热能的需要。在这类食物中有较多的脂溶性维生素,如每100g鸡肉中有维生素A约41μg、每100g鸡蛋或鸭蛋中含有维生素A约160μg。这类食物品种繁多,可每天交替食用,根据孕妇的食欲来决定食用量和种类,只能是适量,切不可过多,更不能认为营养好而代替主食。
   综上所述,合理的孕妇膳食应包括五大类食物,在各类食物选择不同的食品组成平衡膳食,使膳食多样化,并使各种食物在营养成分上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根据各人的喜好、季节变化来选择食品,尽量做到平衡膳食,以满足母婴的需要。
2 、妊娠反应时的营养支持
   现代妇科学研究认为:女性怀孕之后,胎盘即分泌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了胃酸的分泌。胃酸分泌量减少,使消化酶的活力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孕妇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这时,孕妇就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孕妇表现为晨吐,在妊娠40~80天这段时间里,早晨空腹时有轻度的恶心呕吐,以后自然消失,也有持续一段时间,不思饮食。孕妇对妊娠反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做到心情舒畅。饮食以清淡可口为宜,忌油腻,多吃含维生素、无机盐丰富的食物。有些妇女妊娠期爱吃酸味食物,这是由于酸味能够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力,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使孕妇早期恶心、呕吐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营养学角度出发,孕妇喜吃酸味食物,还能满足母体与胎儿营养的需要。一般孕妇怀孕2~3个月后,胎儿骨骼开始形成。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是钙,但要使钙盐沉积下来形成骨质,还必须有酸性物质参加,以帮助胎儿骨骼的生长发育。铁是孕妇和胎儿制造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妊娠期间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因为铁元素只有从3价转变成2价后,才能在胃肠道被人体吸收,而这种转变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完成。从这一角度看,孕妇吃酸味食物还有利于纠正或防止妊娠贫血。酸味食物一般多含维生素C,其对胎儿形成细胞基质、产生结缔组织、对心血管的生长发育和造血系统的健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孕妇吃些酸味食品,可以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较多的维生素C。但是,孕妇吃酸味食物也应讲究科学。如人工腌制的酸菜、醋制品,有些营养成份基本遭到破坏,而且有些腌制食品易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等,食后对母体、胎儿健康均不利。市售山楂片虽然酸甜可口,但会加速子宫收缩、甚至引起流产,故孕妇不可多吃。孕妇最好多选择西红柿、杨梅、石榴、樱桃、葡萄、桔子、苹果等新鲜的菜果,它们不但香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同时可选用食疗配方,减轻妊娠呕吐,保持妊娠期精神的愉快、营养的充足。
3、产妇的营养支持
3.1 产妇的营养需求
  大部分产妇因惧怕、紧张而影响进食,少数产妇拒绝进食,心绪急躁、纷乱。宫缩使产妇不能安静休息。特别是夜间分娩,精力更差,体力消耗更大。当宫口开全时,需要产妇配合屏气,向下用力,帮助胎儿和胎盘娩出。经过产程的三个产期,已精疲力尽,如遇上产程长、难产、或产后大出血,体力和气血的消耗就更大了。整个产程,产妇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产期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对产后体质的恢复很重要。
  (1) 热能:产中宫缩的疼痛,消耗大量热能,只能动员体内储存的肝糖元分解,以补充能量的不足,造成体内能量大量的消耗。 (2) 蛋白质:宫缩有力,表明身体素质良好,肌蛋白充足。但频繁的宫缩又不注意补充蛋白质,会造成体内蛋白质的消耗。特别是大量出血,羊水及体液的流失,加上又丢失了大量蛋白质,可造成身体的软弱无力。应补充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对稳定产妇的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有一定作用。 (3) 维生素: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随汗液、尿液、体液大量排泄,需及时补充。能量、糖代谢的增加,使维生素B1、B2、B6及维生素C大量消耗,也应及时补充。 (4) 无机盐:产中大量出血,丢失了铁、铜等微量元素,应注意补充。同时应补充钾、钠、镁。
3.2 产妇的膳食
随着产程中大量出血和体力的过度消耗,产妇在产后第1~2天常感到疲乏无力、口渴。产后第1天应给流质食物,多喝汤水;第2天可给较稀软、清淡、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挂面汤、鸡蛋羹等,之后再吃正常膳食。产褥期活动较少,有些人大部分时间卧床,很少下床活动,易致便秘,可多食用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较多的膳食及粗纤维食物,这样既可以缓解便秘,又可增加乳汁分泌,同时还可多喝些鱼汤、肉汤等。为补充身体消耗、准备哺乳,产褥期应增加各种营养,但也要因人而异,适当选择合理的膳食,切不可进食过多。对在产褥期,不让产妇吃荤食、蔬菜、水果,只喝小米汤,或过多食用鸡蛋(每天3~4个即可,过多增加肝脏、肾脏负担)等不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的饮食习惯应加以纠正,让产妇能够均衡营养,既不会引起肥胖,又不至于营养缺乏,不利于母婴健康。在保证产褥期营养的同时,也要保持乳母随后几个月的膳食营养,将产后1~2个月多余的食物均匀分配到其他月份中,这样才利于母婴健康。
三、 妊娠期常见疾病的营养支持
1 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 HG)是发生在妊娠期的严重症状,发生剧吐时体重较妊娠前下降5%以上。HG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轻的妊娠妇女,经产妇,有未成功妊娠史、过去妊娠时有过剧吐的孕妇。10%以上的妊娠妇女,妊娠前在理想体重之下,这些妇女因妊娠剧吐而引起营养素缺乏,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很大。最初认为,HG主要发生在西半球的妇女。现有报告,亚洲妇女有同样的特征和发病率。而且还发现HG与种族、社会经济状况或婚前妊娠无关。
HG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这种情况可以引起营养素和热量摄入的不足,以及水和电解质失衡。其合并症有:Wirnicke脑病(也可以由于补给葡萄糖而未同时补充维生素B1引起),肝和肾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受抑制,严重病例可引起母亲或胎儿死亡。
HG的病因不明,理论上推测可能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加、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变态反应、胃肠动力紊乱、代谢和营养失调、心身疾病等。然而,这些理论均未被证实。
在未明确原因的情况下,HG的治疗是对症性和经验性的。治疗范围很广,包括短期内静脉补充液体,给予镇静剂和镇吐剂,有时还进行精神治疗,采取这些措施以促使多数病人恢复经口摄入营养,还有少数病人需要长期的TPN支持。有人反对在妊娠早期3个月内使用镇吐药物,因为对胎儿有潜在性危险。
TPN能有效地用于妊娠早期3个月的HG和妊娠晚期3个月的合并症。Levine等对妊娠早期3个月的HG病人(10例)进行TPN研究中,使用4.25% FrAnin Ⅲ(氨基酸)、25%葡萄糖和脂肪乳剂,每周一次,经由锁骨下静脉插管输入,结果TPN使恶心和呕吐停止,并恢复了丢失的体重,病人逐渐地恢复经口进食。所有病人均有着良好的妊娠结局。这篇研究表明了T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对严重的HG病人可以用脂肪乳剂提供50%的非蛋白质热能。
虽然经肠道营养途径是较好的营养支持途径,但在HG病人中是避免使用的,因为存在因呕吐而引起肺吸入的危险。但也有成功地进行鼻饲的报告。Hsu等对7例HG病人给予全浓度、标准的、等渗的配方连续喂养,使用的是8F Dobhoff鼻胃管。输注速度从25ml/h始,若能耐受,按25ml/(h·d)的量增加,直至达到目标量为止,其中一例最大量为110ml/h。当达到输注的目标速度时,要巩固每天摄入总量,夜间8~12h可以解除滴注。所提供的热能数为BEE外加妊娠期额外的1255.2kJ(300kcal)。在所有的7个病例中,经肠内喂养后的24小时内,恶心和呕吐均得到改善,病人对肠内喂养均能耐受,所有病人不超过8天(平均4.6天)病情稳定出院。7例中6例继续在家中进行肠内喂养,病人用输注泵自己进行输注,直至病人能进食为止,其后按营养需要给予营养配方口服,继之给予正常膳食的指导。病人在家中有随访护士监护直至肠内营养不再需要为止。病人出院后在门诊施行肠内营养平均为43天(5~174天)。2例由于喂养管阻塞或移位而出现恶心和呕吐,当将喂养管恢复原位时,2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人都是足月分娩出正常体重健康的婴儿。
Hamaoui等认为,妊娠恶心类似于空腹时恶心,是严重饥饿的一种表现。饥饿的人本能地知道,治疗这种饥饿所引起的恶心就是进食。在进食后恶心被饥饿感所代替,而要求充分地进食以满足这种饥饿感和重新恢复丢失的体重。以此类推,妊娠妇女进食充分,就使体重增加达到11.50kg以上。若进食不足,处于饥饿状态,就可能转为恶心。
理论上讲,镇吐药能使恶心症状缓解,而镇吐的目的是促使进食,最终达到治疗饥饿的目的。同样地给予生姜、针刺、精神治疗或电刺前庭器官等均是为了促进进食的恢复。
Hamaoui等所在的医疗中心,对HG病人一开始就采用外周静脉营养和血容量补充同步进行,或在补充血容量后继之以外周静脉营养,同时等待所使用的镇吐药物起作用和经口进食的恢复。所使用的营养配方为:63g氨基酸和7372.2kJ(1762kcal)热量,包括4184kJ(1000kcal)来源于脂肪乳,此外还有维生素、矿物质及必需的电解质,每天总容量为2000ml。经上述处理,病人在24小时内均能耐受一些经口食物,静脉营养一般不超过3天。
2 糖尿病
在妊娠头3个月,特别是妊娠初期6~7周,未能得到充分控制的糖尿病妊娠妇女,发生新生儿缺陷和自发性流产的机会增多。在妊娠中晚期,母亲的高血糖会引起胎儿营养过度、高胰岛素血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甚至出现长期肥胖乃至成年期。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对胰岛素依耐性糖尿病母亲的血糖严格加以控制,会使胎儿畸形和自发性流产的危险性降到非糖尿病母亲一样。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的方法是每天进行多次胰岛素的注射或用微泵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3.92~6.72mmol/L(70~100mg/dl)和餐后1小时后血糖水平为7.84mmol/L(140mg/dl)以下。
对于非胰岛素依赖性肥胖的糖尿病的孕妇,给予中度热量限制[7112.8~7531.2kJ,即1700~1800kcal/d或25kcal/(kg·d),体重按妊娠前理想体重计算],可使母亲体重降低和巨大儿发生率下降。虽然严重的热量限制(8020.8kJ,即1200kcal/d)能改善血糖水平,但能引起酮血症和酮尿病,这种情况在妊娠期应该避免。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只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对其他方面的发生率无影响,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更应注重细致的饮食治疗和经常性的血糖自我监测。
虽然静脉营养比肠内营养更易引起血糖增高,但与经口进食或管饲相比,将胰岛素加入营养配方内治疗更为合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在管饲情况下,给予NPH胰岛素,每12小时一次,在连续喂养时,可以维持稳定的胰岛素活性。应着重指出的是,高血糖能使肠内和肠外营养失败,这一点表明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高血糖和胃瘫有关,它能强烈地限制经口摄入和鼻胃管饲养,而且还使TPN插管时引起的脓毒血症发生率数倍地增加,而使TN使用更为困难。
未被控制的糖尿病和饥饿病人相似,均处于分解代谢状态伴有细胞内离子的丢失。胰岛素治疗除了使细胞内钾和磷以及葡萄糖一同驱动外,还能使合成代谢重新建立。严重的低血钾、低血磷和低血镁可由于胰岛素的治疗而引起,与发生在恢复喂养综合征中的情况相似,这种情况应密切观察和预先给予治疗。
乳母营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构造精细,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又适合婴儿尚未发育成熟的生理功能和器官。
(一) 泌乳生理
1. 乳汁分泌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1)内分泌因素;(2)哺乳期母亲的营养状况;(3)哺乳期母亲的情绪状态。
内分泌因素:青春期乳房的发育主要系雌激素和黄体酮的作用,促使乳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乳汁的分泌是在乳腺腺泡细胞,而腺泡又连结许多导管,导管、腺泡的周围是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妊娠期间乳房较正常增大2~3倍,同时乳腺腺泡、导管处于分泌乳汁的准备状态。一旦分娩,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所控制。一为产奶反射(milk production reflex),当婴儿开始吸吮乳头时,刺激垂体产生催乳素(prolactin),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并存集于乳腺导管内。二为下奶反射(let-down reflex),婴儿吸吮乳头同时还刺激垂体产生催产素(oxytocin),引起腺泡周围的肌肉收缩,促使乳汁沿乳腺导管流向乳头。下奶反射易受疲劳、紧张、乳头破裂引起疼痛等情绪的影响。催产素同时还作用于子宫,引起子宫肌肉收缩,从而可帮助停止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原。
2. 乳汁分泌量 孕末期临近分娩时,乳房已可分泌少量乳汁,产后当婴儿开始吸吮乳头则乳汁分泌很快增加。在正常情况下于产后第二天约分泌100ml,至第二周增加到500ml左右,一般达到有效和持久地正常分泌约在产后10~14天,随后逐渐增加一般于6个月内每日乳汁分泌量约为750~850ml,但个体之间变化较大,即使是营养良好的人群也同样。泌乳量少是母亲营养不良的一个指征,一般营养较差的乳母产后头6个月每日泌乳量约为500~700ml,后6个月每日约400~600ml,饥荒时营养不良的乳母甚至可以完全终止泌乳。在母亲营养状况极差的地区,以母乳为唯一来源的婴儿于产后6个月内出现早期干瘦型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增加,而在发展中国家一般的营养情况下,单独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头4~6个月可以正常的生长。但由于婴儿的需要量和母亲的泌乳量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故很难根据泌乳量来判断能否满足婴儿的需要,通常可根据婴儿体重的增长率作为奶量是否足够的较好指标。
(二) 乳母的营养需要
  乳母营养需要的特点是要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并维持乳汁质量的恒定。由于乳汁中各种营养成分全部来自母体,倘若乳母营养素摄入不足,则将动用体内的营养素贮备以维持乳汁营养成分的恒定。如果母亲长期营养不良,乳汁分泌量将减少,而乳汁成分除蛋白质含量可降低外,其余基本保持恒定。
1. 热能 乳母对热能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泌乳所消耗的热能和提供乳汁本身的热能。产后1个月授乳早期由于乳汁分泌不太多,每日约500ml,故乳母的膳食只需供给适当热能即可,至4个月以后每日泌乳量可增加达850ml,因此对热能的需求较高。
  人乳热能含量约为2.8~3.2MJ/L(670~770kcal),其中约5%的热能来自蛋白质,38%来自乳糖,而来自乳脂的热能超过50%。以人乳平均含热能2.94MJ/L(700kcal/L计),每日泌乳850ml则需热能2.5MJ。但由于自母体热能转换为乳汁热能的有效转换率为80%,因此实际需要热能3.1MJ(738kcal)。乳母在妊娠期所增长的体重中约有4kg为脂肪,这些孕期贮存的脂肪可在哺乳期被消耗以提供热能。以哺乳期为6个月计算,则每日由贮存脂肪提供的热能为0.084MJ(200kcal),因此每日分泌850ml乳汁所需的3.1MJ热能除由贮存脂肪提供0.084MJ外,还需从膳食中补充3.0MJ(714kcal)。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膳食热能供给量为每日增加3.3MJ(800kcal),以极轻体力劳动者为例,每日需供给热能8.8MJ(2100kcal)加3.3MJ(800kcal),共12.1MJ(2900kcal)。
2. 蛋白质 人乳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g/L,正常情况下每日泌乳约850ml所含蛋白质量则为10g左右,但母体膳食蛋白质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有效率为70%,故850ml乳汁需消耗膳食蛋白质14g。若膳食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不高,则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效率将更低。因此,除满足母体正常需要量外,每日需额外补充20~30g蛋白质以保证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有证据表明,母亲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奶的产量会有影响,给营养不良的乳母补充蛋白质可使泌乳量增加。营养不良时乳汁中的蛋白质含量亦降低,膳食中缺少优质蛋白质则乳中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下降。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日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应较一般妇女增加25g,达到每日90g,其中一部分应为优质蛋白质。
3. 脂肪 人乳的脂肪含量在一天之内和每次哺乳期间均有变化,当每次哺乳临近结束时,奶中脂肪含量较高,有利于控制婴儿的食欲。膳食中脂肪的种类可影响乳汁的脂肪成分,如摄入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较多,则乳中亚油酸的含量也高。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日膳食脂肪供给量应以其能量占总热能的20%~25%为宜。
4. 钙 人乳钙含量较稳定,一般含340mg/L。当膳食摄入钙不足时不会影响乳汁的分泌量,但可能消耗母体的钙贮存,母体骨胳中的钙将被动用以维持乳汁中钙含量的恒定。乳母每日泌乳850ml则通过乳汁分泌损失的钙近300mg。动物试验证明,饲料钙不足时哺乳可继续,但母体内钙的一半转到动物的奶中。因此,乳母应增加钙的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乳母钙摄入量由一般妇女的800mg,增至1500mg。钙的最好食物来源为牛奶,乳母每日若能饮用牛奶500ml,则可得到570mg钙。
5. 铁 由于铁不能通过乳腺输送到乳汁,因此乳汁中铁含量极少,仅为0.5mg/L。每日由乳汁中丢失的铁总量约为0.3~0.4mg,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左右,因此每日从膳食中额外增加的供给量至少应在4mg以上。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日膳食铁供给量由一般妇女的18mg增至28mg。
6. 维生素
(1) 脂溶性维生素 乳母维生素A的摄入量可以影响乳汁维生素A的含量,因为维生素A可以少量通过乳腺进入乳汁,尤以产后2周内的初乳(colostrum)富含维生素A,随着成熟乳汁的产生,维生素A的含量下降,平均约为60ug/100ml。通过膳食补充维生素A可提高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数倍,但膳食中维生素A转移到乳汁中的数量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则乳汁中含量不按比例增加。我国推荐乳母膳食的供给量为每日1200ug视黄醇当量,较一般妇女增加了400ug。
  维生素D几乎不能通过乳腺,因此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乳母每日膳食维生素D的推荐供给量国内外均为10ug(400IU)。
(2) 水溶性维生素 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均可通过乳腺进入乳汁,但乳腺可控制调节其含量,当乳汁中含量达一定程度即不再增加。
母乳中维生素C含量据WHO报告全球平均为5.2mg/100ml,我国报告城乡平均为4.7mg/100ml。乳中维生素C浓度有季节性波动,反映其与膳食有着密切关系。给血清维生素C水平较低的妇女口服补充大量维生素C后,乳中维生素C含量明显增加,当达到8mg/100ml时一般即不再增加,而对血清维生素C水平正常的乳母给予维生素C补充后,未观察到乳中含量有何变化。我国推荐乳母每日膳食维生素C的供给量为100mg,较一般妇女增加40mg。
  母乳每100ml所含硫胺素与核黄素分别平均为0.02mg及0.03mg。不论乳母的营养状况如何,补充硫胺素后奶中含量均可增高,且充足的硫胺素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乳母硫胺素严重摄入不足可导致婴儿易患脚气病。由于膳食中硫胺素转变为乳汁硫胺素的有效率仅为50%,故应增加膳食硫胺素的供给量。核黄素的情况与硫胺素相似,乳汁中的浓度可反映膳食的摄入状况,如果给母亲补充核黄素,则乳中核黄素的含量可大大增加。我国推荐乳母每日硫胺素和核黄素的供给量均为2.1mg,较一般妇女约增加1mg。母乳中尼克酸的含量每100ml平均为0.62mg,含量的多少反映膳食尼克酸的摄入水平。我国推荐乳母每日膳食尼克酸供给量为21mg。
  母乳中叶酸含量约为50~60ug/L,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浓度均较母血叶酸浓度高,而与母乳中的叶酸含量成比例。叶酸缺乏的母亲所哺乳的婴儿未发现有巨幼红细胞贫血。营养不良的母亲补充叶酸后可增加奶中叶酸的含量,但对营养良好的母亲则无此效果。乳母每日叶酸的安全摄入量约为270ug,约合每日每公斤体重5ug。因此乳母每日膳食叶酸供给量需较一般妇女增加约100ug。为了增进乳汁分泌,乳母的膳食应充分补充流汁食物及汤类。
(三) 母乳喂养的健康效应
   母乳喂养可通过下面两方面的机制来保护婴儿以抵抗感染性疾病:一是减少或消除婴儿暴露于污染的食物及容器的机会;其次是母乳中含有分泌型抗体及其它具有抗微生物、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及保护新生儿消化系统的活性因子,从而抵抗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而配方奶粉或代乳品则缺少这些活性保护因子。这些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在初乳中的含量尤其丰富,其有效浓度在母乳中可持续一年以上。  大量的研究证实,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全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该保护作用在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明显。其中,对防止婴儿腹泻的证据最多。母乳喂养既可以显著降低婴儿腹泻的发病率,也可缩短腹泻的病程。母乳喂养的婴儿坏死性肠炎发病率也低于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即使是部分母乳喂养,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婴儿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母乳喂养亦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在新生儿期更为明显。此外,亦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利于抵抗中耳炎、菌血症、脑膜炎及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  母乳的抗感染作用主要是被动保护。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保护胃肠道及呼吸道粘膜,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然而,亦有证据显示母乳可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成熟。
人工科学喂养
   因各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而采用配方奶粉、牛乳、羊乳等动物乳或其它代乳品喂养称为人工喂养。严格来讲,不同种属动物的乳汁只适合其相应种属动物的幼子,并不是婴儿的理想食物,亦不适宜直接喂养婴儿。如果以牛乳为基质,按照母乳的营养构成对其营养素的含量、质量等进行适当地调整后用于喂养那些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是4月龄以内的婴儿。
  人工喂养所用乳量可根据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来计算。新生儿第一周的能量需要量为60kcal/kg/d,第二周以后新生儿及婴儿的能量约需95kcal/kg/d, 再根据代乳品每100ml(直接喂养的浓度)提供的能量来确定一日所需的奶量。开始每天分6~8次喂养,较大婴儿可逐渐减少喂养次数。  人工喂养还需注意供给充足的水。婴儿的需水量取决于基础代谢率、能量需要、喂养食物的性质和环境稳定等因素。如母乳喂养儿每消耗100kcal能量需水约110ml,而牛乳喂养儿则需140ml。一般足月新生儿24小时需水量为20ml/kg/d,1~3天为20~40ml/kg/d,4~7天为60~100ml/kg/d,第二周达120~150ml/kg/d,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 140~160及120~135ml/kg/d。稀释鲜奶或溶解奶粉所用水量,加奶量应约等于每日需水量,环境气温高时应按上限供水量给予。  婴儿食品营养丰富,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开封后应盖好,并注意低温冷藏。代乳品配制后应煮沸消毒。喂养前将乳液温度调至接近体温,并排除乳嘴里的空气,以免烫伤和吸入空气。婴儿食品配好后应立即喂养,如配好后在摄氏30度以上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以上应废弃。婴儿吃剩余的乳液也不应再次喂给婴儿。奶瓶、奶头及其它调配食具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洗净消毒。    因各种原因母乳不足或不能按时喂养,在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同时,用婴儿代乳品喂养以补充母乳的不足。对于6个月以下,特别是0~4个月的婴儿,这比完全不吃母乳的人工喂养要好。母乳不足,仍应坚持按时给婴儿喂奶,让婴儿吸空乳汁,这样有利于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母亲因故不能按时喂奶时,这顿可用代乳品或收集的母乳代替喂养。乳母应将多余的乳汁及时挤出或吸空,一方面可以维持乳汁的分泌,另外也可用清洁的奶瓶收集,低温储存,煮沸后可以用来在不能按时喂奶时喂给婴儿。混合喂养时代乳品补充用量应以婴儿吃饱为止,具体用量应根据婴儿体重、母乳缺少的程度而定。
  
婴幼儿的营养
婴儿是指从出生至1周岁的孩子。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一年内体重增长两倍(由3千克左右至10千克左右),生长快速,对膳食营养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在营养上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幼儿指1-3岁的儿童,4-6岁是学龄前期儿童,学龄儿童指6-12岁;12岁也是青春期的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评定人群营养状况的最有用的指标有以下五种:
1. 1~5岁儿童按年龄分组的死亡率。
2. 婴儿出生体重。
3. 各年龄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
4. 母乳喂养及断乳营养状况。
5. 血红蛋白测定。
  其中至少有四项是针对儿童作为评价营养状况的,可见儿童营养状况对整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的重要意义。据WHO报道,亚洲2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90%。我国对22个省市11万婴幼儿调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也高达40%,佝偻病患病率为32%,个别地区高达50%。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营养过剩或膳食营养素不平衡而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的也日益增多。据各地调查,在城市中肥胖儿童约占1%~2%,有的地区达5-10%。
(一) 婴幼儿的营养需要
1.能量
婴幼儿能量消耗于5个方面:
(1) 基础代谢: 婴幼儿基础代谢包括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1岁以内为55kcal/kg体重/天,7岁以内44kcal/kg体重/天,12~13岁与成人.3约30kcal/kg体重/天。
(2) 食物特别动力作用: 婴幼儿为总能量消耗的7%~8%,较大儿童为5%左右。
(3) 婴幼儿各种动作 包括:吸奶、啼哭、手足活动等。
(4) 生长所需: 为婴幼儿所特有的能量消耗,它与生长速率成正比。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出生头几月,生长所需能量占总消耗的1/4~1/3。
(5) 排泄消耗: 为部分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排出体外所需能量,约占基础代谢的10%。
我国推荐婴幼儿能量摄入量:婴儿不分性别每天95kcal/kg体重,幼儿见表3-7。
2.蛋白质
  婴幼儿是儿童时期发育最快的阶段。婴儿愈小,生长过程进行得愈快,所需要的蛋白质也愈多。婴幼儿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按单位体重计算较成人高。在满足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非必需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婴幼儿喂养不当,可发生蛋白质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体重增长缓慢、肌肉松弛、贫血、免疫功能降低,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即Kwashiorkor病。
我国推荐1岁以内婴幼儿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为2~4g。如以母乳喂养者为每公斤体重2g,以牛乳喂养者为3.5g,混合喂养4g。实验证明,以优质蛋白质喂养婴儿,每公斤体重2g蛋白质即可满足婴儿的氨基酸需要。
3.脂肪
  为婴幼儿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人乳与牛乳的脂肪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尤其是人乳的脂肪容易为婴儿消化吸收。婴幼儿缺乏必需脂肪酸,皮肤易干燥或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我国推荐脂肪能量来源占总能量为:初生~6个月占45%,7~12个月占30%~40%。
4.钙
  初生婴儿体内钙含量约占体重的0.8%,到成人时为1.5%。说明生长过程中体内需要存留大量的钙。母乳含钙较牛乳少,每100ml仅34mg。故哺乳期乳母需钙1500mg,为非哺乳期的一倍,否则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我国初生~4个月为300mg,5~12个月为400mg。其它年龄见表5-9
5.铁:
  初生~4个月之内的婴儿,体内贮存铁,尤其是出生前一个月,体内贮存最高。由于乳内含铁较低,故4个月后体内贮存的铁逐渐耗尽,即应开始添加含铁辅助食品。人工喂养婴儿3个月后即应补充。可选择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蛋黄等。我国婴儿及各年龄组儿童铁的AI值为10-12mg。
6.维生素
  各类维生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除了母乳可提供外,还必须通过食物的补充满足需要。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生长发育障碍,故婴幼儿膳食中应特别注意补充。由于婴幼儿对胡萝卜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差,应尽量供给维生素A或鱼肝油。其他维生素缺乏时,对幼小机体也往往比成年人容易造成影响,因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维生素D可早期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早产儿产前维生素K储备不足,出生后肠道亦不能很好吸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K。
2.添加辅食
2.-1适时添加辅食:  
1. 婴儿4月后,单独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添加辅助食品。
2. 8个月后,减少喂奶次数,用牛奶或其他辅助食品替代。
3. 10~12个月应完全断乳。
辅食添加原则为:1)从少到多,从细到粗,从稀到稠;2)习惯一个品种后,再添加另一种;3)在婴儿健康时添加;4)避免含高盐或辛辣调味品的食品;5)辅食应以小匙喂给婴儿。
断奶应是一个过程,是在逐渐添加辅食过程中逐渐断奶,逐渐减少母乳的喂哺次数直至以其他食品全部替代母乳而最终自然断奶。断奶过程中也应补充其他奶制品(如牛奶等)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其实“奶应伴随一生”。
3.配膳原则:
  婴幼儿活泼好动,体内营养物质储备较少,咀嚼与胃肠消化能力尚未建全,喂养不当常易发生消化紊乱,因此膳食调配应注意:
  (1) 食物选择要全面均衡,乳制品、肉、蛋、鱼、粮食、蔬菜、水果不可偏废。每日摄入奶或奶制品不少于200-400毫升。鱼肉含有蛋白质16%~19%,氨基酸比值优于畜肉,可用鱼肉泥或鱼粉补充乳蛋白的不足。。
  (2) 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进餐。
  (3) 适当增加餐次,膳食应注意色、香、味、细软和多样化。
(二)、婴儿辅助食品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从母体内生活到母体外生活的过渡期,亦是从完全依赖母体营养到母乳外其它食物营养的过渡期。在母乳喂养期间,为满足婴儿迅速发育的营养需要,逐步地添加除母乳外的其它食物,使婴儿从单纯靠母乳营养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母乳外的其它食物营养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从4~6月龄开始,持续6~8月或更长,期间母乳照常喂养,直到断奶。科学添加辅食与母乳喂养同等重要。
  随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工业化生产的婴儿辅助食品。国家也颁布婴儿期过渡食品或补充食品的标准,如婴儿营养米粉(GB10770-97)、高蛋白营养米粉(GB10769-97)、以及婴幼儿辅助食品如汁、泥、糊类食品标准(GB10775-80-89)。

附:婴儿辅食喂养中常见的误区:
  1.麦乳精代替奶粉 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要物质。而麦乳精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奶粉的35%,所以食用麦乳精只能增加热量,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
  2.鸡蛋代替主食 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宝宝的胃肠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还可增加体内含氮物质,打乱氮平衡,损害肾脏。因此,1岁内宝宝最好仅喂蛋黄,每天不超过1个,1~2岁的宝宝每天或隔天吃1个鸡蛋,两岁以上宝宝可每天吃1~2个鸡蛋,不要超过3个。  3.果汁代替水果  这种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新鲜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孩子在吃水果时,还可锻炼咀嚼肌及牙齿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孩子的食欲。而各类果汁都是经加工制成的,不但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而且还要添加如食用香精、色素等添加剂,宝宝长期过多地饮用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此外,果汁中加的糖分使其甜度过浓,会影响宝宝的正常食欲,严重者导致厌食。因此,半岁内婴儿不宜饮果汁,周岁以上的宝宝也要限量,以免干扰孩子的正常发育。  4.葡萄糖代替白糖 可使宝宝胃肠功能缺乏锻炼,双糖酶等失去作用,影响日后正常进餐。因为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必经过消化而直接为人所利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给宝宝一定的白糖,可锻炼消化功能,为以后进餐打下基础。  5.饮料代替白开水 饮料含养料并不多,且因添加或本身就含有某些特殊物质,可对健康构成威胁,故饮料宜少喝,渴了应以饮用白开水为主。  6.谷类代替奶   多数父母和祖父母以为6月龄以上的婴儿可以吃谷类食物了,母乳或奶制品从婴儿的主食中退位。这是错误的。因为谷类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奶类仍然是婴儿期的主要食物。
  儿童青少年营养
  合理营养对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成年后的体质及健康有密切关系,很多疾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调整其营养质量做起。
(一) 儿童的营养需要
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所需的热能和营养素相对比成年人高,按体重计应为每kg体重0.27~0.40MJ(65~95kcal)随年龄增大,单位体重所需热能相对要少些。儿童肌肉系统发育较快,脑组织及内脏亦不断增重,故蛋白质需要亦较高。3~5岁应供给45~55g,7~10岁应供给60~70g,11~13岁应供给75~80g。应占热能供给量的12%~15%。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中,钙、磷、铁、碘、锌、镁等均应重视,其供给量按体重计均应比成年人高。儿童中缺铁的现象较为普遍,可用提高动物性食品比重以及供给铁强化食品加以解决。碘缺乏对儿童生长及智力发育均有影响,我国有30%的儿童处于碘不足状态,已采用碘盐来预防。
  维生素A可促进生长并提高儿童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我国儿童膳食中含丰富维生素A的食品较少,而胡萝卜素在体内利用率差,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B2。对生长期的儿童亦极为重要。
(二) 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青少年体格发育迅速,活动量亦较大,故热能需要一般超过成年人。女青少年发育较早,故13~15岁的女少年热能需要接近男少年;而16~18岁男青少年则明显高于女青少年。其热能需要均接近成年人的轻体力劳动或中等体力劳动者。如热能长期供给不足可出现疲劳、消瘦、抵抗力降低和影响学习效率。蛋白质供给量每kg体重应为1.6~1.9g,超过成年人。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中特别应注意铁、锌、碘。青少年铁的需要量增加;锌与生长和性发育有关。缺碘可引起青春期甲状腺肿。
  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训练时,应按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给予特殊补充。
(三)儿童青少年膳食的注意事项
1. 儿童青少年的膳食应根据季节和当地供应情况,合理制订食谱,注意调配,供给合理而全面的营养,注意有规律的膳食制度,保证三餐中热能的合理分配。
2. 中小学生为保证其营养供给并补充上午的热能和营养素不足,可推广课间餐制度,课间餐可采取统一加工、集中供应,且应有合理的配方和良好的加工。
3. 学龄儿童的营养配膳原则:保证吃好早餐。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重视户外活动。
4. 青少年的营养配膳原则: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人。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0-10-01 12:18 浏览 : 9620 回复 : 30
  • 投票 25
  • 收藏 225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心电旋律 13】25岁的心脏真的“红旗飘飘”了?(公布答案:嗜铬细胞瘤)
楼主 非常道人
非常道人
常驻站友

  • 7
    积分
  • 72
    得票
  • 701
    丁当
    热
  • 2楼
怀孕准备 
  怀孕第1个月  
  主打营养素:叶酸
  作用:防止胎儿神经器官缺陷
  补充叶酸可以防止贫血、早产,防止胎儿畸形,这对妊娠早期尤为重要,因为早期正是胎儿神经器官发育的关键。孕妈妈要常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面包、面条、白米和面粉等谷类食物,以及牛肝、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及苹果、柑橘、橙子等。除了食补以外,还可以口服叶酸片来保证每日所需的叶酸。
  怀孕第2个月  
  主打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B6
  作用:缓解牙龈出血、抑制妊娠呕吐
  怀孕的第2个月,有些准妈妈会发现自己在刷牙时牙龈会出血,适量补充维生素C能缓解牙龈出血的现象。同时,可以帮助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牙齿疾病。生活中的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青椒、菜花、白菜、蕃茄、黄瓜、菠菜、柠檬、草莓、苹果等。
  Tip:烹煮以上食物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维生素C大量流失。
  对于那些受孕吐困扰的准妈妈来说,维生素B6便是妊娠呕吐的克星。维生素VB6在麦芽糖中含量最高,每天吃1-2勺麦芽糖不仅可以抑制妊娠呕吐,而且能使孕妇精力充沛。富含维生素B6的食品还有香蕉,马铃薯,黄豆,胡萝卜,核桃,花生,菠菜等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中以瘦肉,鸡肉,鸡蛋,鱼等含量较多。
  怀孕第3个月
  主打营养素:镁、维生素A
  作用:促进胎宝宝生长发育
  镁不仅对胎儿肌肉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且也有助于骨骼的正常发育。近期研究表明,怀孕头三个月摄取的镁的数量关系到新生儿身高、体重和头围大小。在色拉油、绿叶蔬菜、坚果、大豆、南瓜、甜瓜、葵花籽和全麦食品中都很容易找到镁。另外,镁对准妈妈的子宫肌肉恢复也很有好处。
  胎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维生素A,它尤其能保证胎儿皮肤、胃肠道和肺部的健康。怀孕的头三个月,胎儿自己还不能储存维生素A,因此孕妈妈一定要供应充足。甘薯、南瓜、菠菜、芒果都含有大量的VA。
  怀孕第4个月
  主打营养素:锌
  作用:防止胎宝宝发育不良
  这个月准妈妈需要增加锌的摄入量。准妈妈如果缺锌,会影响胎宝宝在宫内的生长,会使胎儿的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发育不良。缺锌会造成孕妈咪味觉、嗅觉异常,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免疫力降低,这样势必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富含锌的食物有生蚝、牡蛎、肝脏、口蘑、芝麻、赤贝等,尤其在生蚝中含量尤其丰富。
  Tip:补锌也要适量,每天膳食中锌的补充量不宜超过45毫克。
  怀孕第5个月
  主打营养素:维生素D、钙
  作用:促进胎宝宝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孕妈咪怀孕的第5个月后,胎宝宝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得特别快,是迅速钙化时期,对钙质的需求简直是剧增。因此从本月起,牛奶、孕妇奶粉或酸奶是准妈妈每天必不可少的补钙饮品。此外,还应该多吃以下这些容易摄取到钙的食物,如,干乳酪、豆腐、鸡蛋或鸭蛋、虾、鱼类、海带等。另外,准妈妈应每天服用钙剂。需要注意的是,钙的补充要贯穿于整个孕期始终。
  当然,单纯补钙还是不够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有效吸收,孕妈妈要多吃鱼类、鸡蛋,另外晒太阳也能制造VD,孕妈妈可以适当晒晒太阳,但是首先要做好防晒工作。
  怀孕第6个月
  主打营养素:铁
  作用:防止缺铁性贫血
  此时的准妈妈和胎宝宝的营养需要量都在猛增。许多准妈妈开始出现贫血症状。铁是组成红细胞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本月尤其要注意铁元素的摄入。
  为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准妈妈应该注意膳食的调配,有意识地吃一些含铁质丰富的蔬菜、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还可以从这个月开始每天口服0.3—0.6克硫酸亚铁。
  怀孕第7个月
  主打营养素:“脑黄金”
  作用:保证婴儿大脑和视网膜的正常发育
  DHA、EPA和脑磷脂、卵磷脂等物质合在一起,被称为“脑黄金”。“脑黄金”对于怀孕个月的准妈妈来说,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首先,“脑黄金”能预防早产,防止胎儿发育迟缓,增加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其次,此时的胎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全身组织尤其是大脑细胞发育速度比孕早期明显加快。而足够“脑黄金”的摄入,能保证婴儿大脑和视网膜的正常发育。
  为补充足量的“脑黄金”,孕妈咪可以交替地吃些富含DHA类的物质,如富含天然亚油酸、亚麻酸的核桃、松子、葵花子、杏仁、榛子、花生等坚果类食品,此外还包括海鱼、鱼油等。这些食物富含胎宝宝大脑细胞发育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怀孕第8个月
  主打营养素:碳水化合物
  作用:维持身体热量需求
  第8个孕月,胎儿开始在肝脏和皮下储存糖原及脂肪。此时如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将造成蛋白质缺乏或酮症酸中毒,所以孕8月应保证热量的供给,增加主粮的摄入,如大米、面粉等。一般来说,准妈妈每天平均需要进食400g左右的谷类食品,这对保证热量供给、节省蛋白质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米、面主食之外,要增加一些粗粮,比如小米、玉米、燕麦片等。
  怀孕第9个月
  主打营养素:膳食纤维
  作用:防止便秘,促进肠道蠕动
  孕后期,逐渐增大的胎宝宝给准妈妈带来负担,准妈妈很容易发生便秘。由于便秘,又可发生内外痔。为了缓解便秘带来的痛苦,孕妈咪应该注意摄取足够量的膳食纤维,以促进肠道蠕动。全麦面包、芹菜、胡萝卜、白薯、土豆、豆芽、菜花等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孕妈咪还应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并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怀孕第10个月
  主打营养素:硫胺素(维生素B1)
  作用:避免产程延长,分娩困难
  最后一个月里,必须补充各类维生素和足够的铁、钙、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尤其以硫胺素最为重要。如果硫胺素不足,易引起准妈妈呕吐、倦怠、体乏,还可影响分娩时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分娩困难。硫胺素在海鱼中的含量比较高。
2011-02-06 22:18
  • 投票
  • 收藏 2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教育部:今年国家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 ,你会报考吗?——回帖
laozhanyou6036
laozhanyou6036
妇产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85
    积分
  • 73
    得票
  • 1190
    丁当
  • 3楼
好资料,学习了!
2011-02-10 05:45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第一次临床实操,你还记得吗?
黑郎中
黑郎中
骨科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0
    得票
  • 139
    丁当
  • 4楼
很实用 学习了 楼主辛苦了
2011-04-05 09:53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被曝欠外债20亿、欠薪1年多,全院医护第2次游行讨薪!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