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呼吸机撤机与拔管的常见护理问题

下面我先开始
撤机与拔管的护理问题
1.监护问题
包括一般监护、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动度、频率与方式、肺部体征、精神状态等。(这些好像不用多说,在于护士的“严、细、勤”)严: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细: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勤:勤巡视,抓住每个环节。
2.体位
≥45°的半卧位是预防误吸的最为重要的措施,无论是上机病人还是拔管后的病人。此方法简单而有效。(可临床上往往仅仅是太高床头,貌似好像到了45°其实还差的远,我见过协和医院icu老师,特意去测量床头是否真的达到了这个角度。看来,体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3.呼吸道湿化(陈老的帖子已经讲述的很清楚)
使痰液粘稠度在Ⅰ度~Ⅱ度之间。
其方法包括
⑴气管内滴入,痰液粘稠时可间断滴入。
⑵雾化吸入。
⑶稀化痰液的药物。
⑷注意体液总量。
痰液粘稠度分度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负压吸引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气管内滴药/液过度,要适当减少。
Ⅱ度(中度粘痰):痰液外观轻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连接管内壁上,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不足,应适当增加气管内滴药量和次数。
Ⅲ度(重度粘稠):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连接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需要增加大气道滴药/液次数和量。
4.加强呼吸道管理。包括后期的物理治疗
5.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需要加强。
6.拔管后的误吸与喉头水肿
误吸与喉头水肿是拔管后重新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关调查研究显示700例外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失败率为4%。而气道吸入性损伤者最高为13%。
需重新插管的指征为:
基础疾病的状态、
呼吸中枢的功能状态、
肺部感染是否控制及重新感染、
吸入性肺部损伤的气道通畅情况及肺部愈合情况、
颅脑损伤的自身气道保护功能等。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