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blog

关注今日:6 | 主题:199737
论坛首页  >  丁香园BLOG   >  BLOG生活
  • 发帖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BLOG)微笑着的人生(封闭) [精华]

  • 查看全部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daweiwei
daweiwei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28
    积分
  • 84
    得票
  • 300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6年零113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因为软弱所以刚强

人,可以成为怎么样的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一种认为经过系统的、严格的规训,人可以成长为完人,无懈可击;由这样的人组成的民族与国家,则当然天下无敌了。有一种认为人天生就是不可能完美的物种———事实上,没有任何完美的物种———因此,要在承认人的缺陷的基础上尊重人类社会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要打断人们自行调整适应的进程。

我认为后者更有道理,因为以乌托邦信奉者为代表的前者,把人类狠狠地搞惨过几次,想养成完人的企图,都以生产出无数完美的恶人作为终结,而且累及数代人。知道人不可能完美,总有某种程度的软弱,这是令人失望的事情。不过,想想自己有多少每天发誓要改的坏习惯,却永远也改不了,就知道,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结论。

对人的不完美、软弱,有种种解释,有所谓的“撒旦说”:“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旦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因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新约·哥林多后书》)在这里,人的不完美与软弱被当成是与神性相对应的人性,因此,人才要对神谦卑,就像亚军要尊重冠军一样。这恐怕也是在《旧约·创世纪》中,神要耍诈坏掉人类的巴别塔工程的原因:让人完成了过于伟大的工作,他们就不敬神了。把人的不完美与软弱都归结于神的破坏,或者说,只把它当成宗教谦卑的一种。这个后果就是,让一些人很容易认为人可以是完美的,而软弱的人是有罪的,不可原谅的。完美主义的危害

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者的解释是比较合理的,人的不完美与软弱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既不是神的刻意打压,也绝不可能彻底消除。保守主义大哲罗素·柯克(Russellkirk)在晚年把他的学问精练成一篇短文《保守主义十信条》,其中的第六条就说到:人类不完美,也没有完美的社会制度可以创造出来,任何乌托邦统治都会引起人类的反抗……我们要寻找一个宽容、正义与自由的社会,里面难免会有一些罪恶、失调和缺陷。要记住,人类史上,所有保证将人及社会带到完美境地的想法,都曾经将世界变成了地狱。承认不完美是宽容的开始。因为自己不完美,所以要尊重很多理解不了的东西;因为别人不完美,所以要允许他犯些错误。也许,只有这样才有办法理解“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这句话。 保守主义说得对

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当我从“完美枷锁”中解脱以后,浑身轻松,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仿佛斯巴达战士从格斗训练场离开,去海边散散步,肌肉开始恢复柔软的弹性。
=======================================================
读后感:
因为承认自己也有软弱的一面,所以才能接纳自己,再努力变得坚强。
在这一点上,我国传统的精英教育与它背道而驰,而它对于个人又极其重要,因而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4-10-02 11:19 浏览 : 23326 回复 : 85
  • 收藏 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daweiwei 编辑于 2004-10-25 13:21
  • • 教育部:今年国家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 ,你会报考吗?——回帖
楼主 daweiwei
daweiwei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28
    积分
  • 84
    得票
  • 300
    丁当
  • 2楼
一些对人生有用的话


  多吃些粗粮。

  相信一见钟情。

  找一个你爱与之聊天的人结婚,因为当年龄大了以后,你会发觉喜欢聊天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

  深情、热烈地去爱,也许你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惟一方法。

  不要轻信你听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全部的钱。

  无论何时说“我爱你”,请真心实意。

  无论何时说“对不起”,请看着对方的眼睛。

  慢慢地说,但要迅速地想。

  当别人问你不想回答的问题时,笑着说“你为什么想知道?”
  
给妈妈打电话。如果不行,至少在心里想着她。

  不要让小小的争端损毁了一段伟大的友谊。

  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拿起话筒的时候请微笑,因为对方能感觉到!

  找点时间,单独呆一会儿。

  欣然接受改变,但不要摒弃你的个人理念。

  当你和亲近的人吵嘴的时候,试着就事论事,不要扯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多注意言下之意。

  每年至少去一个你从来没去过的地方。

  如果你赚了很多钱,在活着的时候多行善事。

  记住有时候,没得到最好的收获也是一种好运。

  无论是烹调还是爱情,都用百分之百的负责态度对待,但是不要祈求太多的回报。
2004-10-02 11:21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教育部:今年国家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 ,你会报考吗?——回帖
楼主 daweiwei
daweiwei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28
    积分
  • 84
    得票
  • 300
    丁当
  • 3楼
也谈男人好色


有一句话说,百分之九十九的猫都叫咪咪,百分之九十九的男人都好色。剩下的那一个,可能是个假正经。

  记得大学时上课女生叽叽喳喳讨论自己的男朋友,一个女孩子痛陈男友的不是,说这么色的家伙,真是坏透了,结果给班里男生听到哈哈大笑“不就们是色吗,色怎么是坏呢”他们把好色归为特点而不是缺点,因为“男人还有不色的吗”,在他们眼里,不色的男人就应该去医院报到。

  男人好色,英雄本色,美好的事物人人爱,所有的男人都会为美色所动。穿着低胸吊带裙的青春女孩在大街上游荡,每每惹人一头撞上电线杆。身边长发飘飞的美眉擦肩而过,也忍不住引人回头瞧了又瞧。欣赏归欣赏,不能有行动。君子好色而不淫,可阅尽人间春色,但不能处处留情。

  读书的时候,颇有一些关于好色的趣事。由于专业的关系,学校里美女如云,老师们对漂亮的女生们从来都是彬彬有礼,关爱有加。逢到考试,只要派个代表上前一阵发嗲,考题悉数尽,美丽的女孩子,分数自然是低不了的,男生们只有一声叹息:唉,本校的男老师找不到一个不色的。美人计向来屡试不爽,直到快毕业那年,才碰了一鼻子灰。

  大四有一门形式逻辑课,是请外校的老师上课。外校老师果然风格大不一样,上课时眼望天花板,表情严肃,眼神凛然,对讲台下的众美女从来视而不见,待到期末考试,大家照例又委派最靓丽的女生上前套磁,谁想到老先生根本不扫美人一眼,愣是一道题都没套出来。大家平时逃课的逃课,睡觉的睡觉,现在看着天书一样的课本,全都傻了眼。男生本想沾美女的光,现在也只有苦笑。最后分数出来,要补考的倒霉蛋一大堆。美女们叫苦不迭,以前总是讨厌色男人,这次可终于尝到男人不色的苦头了!

  女人的美丽需要男人来欣赏,“好色”是男人对女性最贴心的赞美和最煽情的恭维,想象一下假如世上都是目不斜视的正人君子,没有好色男人的存在,没人怜香惜玉,常献殷勤,对你柔情蜜意,温柔体贴,周围尽是楡木疙瘩呆头鹅,呆板无趣,死水一潭,不解风情,乏善可陈,美好的身形没人看,漂亮的衣裙无人赞,生活会有多寂寞单调。

  喜欢美人证明热爱生活,心态年轻。有一种说法,男人去餐厅吃饭,点菜时只看菜名不看漂亮女招待,说明这个男人已经悲哀地老去。到过文学城的男人,相信没有哪个没在美人风姿留连过。我也相信,对画中美眉浮想联翩,和爱自己的老婆和小家没有矛盾。刚刚把100张美眉图下载到硬盘里的老公,也许关掉显示器就去厨房洗碗切菜去了。老婆倘若无意间瞥见老公电脑里玉体横陈,大可不必大惊失色,看就看呗,反正看得见,摸不着,大不了我也去看帅哥,哼,谁怕谁。

  告诉自己的男人,如果好色也请大大方方不要贼眼溜溜,免得神情委琐讨人嫌。至于男人可靠不可靠,也许很难从表面来判断。好色的男人可能有了抵抗力,貌似老实的男人却未必经得起一点点引诱。

  就做一个有贼心没贼胆的花心好男人,爱美非罪过,好色没有错,只要挡得住诱惑。
2004-10-02 11:23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每天鼻塞流涕,一年四季“感冒”,这是为什么呢
楼主 daweiwei
daweiwei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28
    积分
  • 84
    得票
  • 300
    丁当
  • 4楼
严格区分三类知识分子


7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公心私心难分叩问经济学家良心》,披露部分知名经济学家背后各有老板。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01年底,共有274家上市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共聘请或提名了500余名独立董事,其中经济学家131名。上海证券报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3.5%的独立董事来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也就是说,在独立董事还只是‘花瓶’的今天,这么多影响着舆论甚至是公共政策的知名经济学家背后,都有各自的老板。”有些经济学家为幕后老板利益的鼓与呼不遗余力,有的经济学家讲话甚至违背基本的常识。

  为此,有人建议,政府必须严格区分开体制内经济学家与体制外经济学家。体制内经济学家,就是政府经济学家;而体制外的经济学家,主要指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主要供职于经济咨询机构、大企业发展研究部门或者顾问部门以及高校的经济学家。尽管两类经济学家都仍有自己的私利,并且会以私利影响公共决策,但前者是以纳税人的钱作为交换条件,要求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公共利益服务,可以用政府公务员一样的标准来约束他们。

  所以,必须杜绝他们与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出现利益上的瓜葛。对于体制外经济学家的约束,就是必须杜绝他们所制造的舆论直接进入公共决策过程。

  问题在于,其中的不少人,既是“政府经济学家”,也是受雇于具体的利益集团的“企业经济学家”,时不时还以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言人自居。正是身份界限的模糊,使得许多强势利益群体及其代言人得以从中浑水摸鱼四面讨好,从而使社会的学术陷于不仁不义与无德之中。

  先哲言,学术无良知是灵魂的毁灭。一个社会失去了灵魂,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而重建社会的灵魂,重树学术的威信和尊严,首先就应该严格区分三类知识分子的界限。其实,在“政府知识分子”和“企业知识分子”之外,还有一类知识分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知识分子”。按波斯纳在《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中的理解,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牛虻,要像苏格拉底一样对现状发问,虽然不一定都要振聋发聩,但也能挑战常规,启发思路,冲击思想的麻木。与前两类知识分子不同,公共知识分子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核心价值的强烈关怀。公共知识分子的存在,体现着知识分子对自身使命的定位,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民主与自由”的程度。与政府知识分子的直接影响决策和企业知识分子直接进入博弈空间不同,他们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引导批判的精神,擦亮警惕的眼睛,发挥干预的作用。

  一旦在社会上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会成为企业和政府争抢的对象。这是社会的正常现象。虽然我们可以像要求政府公务员一样要求政府知识分子,但现代民主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政府,也有独立于社会大众的自身的利益诉求,所以才要在现代民主和法治的体制中严格界定公民权利和公共权力的界限,严格限定政府权力。

  因此,我们对于知识分子的学术道德的要求,也许就只能要求到一个最基本的学术规范上来:
  1.任何知识分子,都不能脚踩两只船甚至三只船,搞得人不人鬼不鬼,让人无法分清其真实的身份。
  2.在对社会任何问题发表意见,特别是与自己的雇佣集团利益相关的问题发表建议和意见时,必须公开亮明自己的身份,以正视听。

  而对于社会来说,则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稀有动物,他们没有自己具体的雇主,是典型的“社会的看门狗”。因此,他们的所得往往最少,风险往往最大。但是,他们却是社会的眼睛和灵魂。
2004-10-02 11:28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死亡患者危重讨论怎么写?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