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外语沙龙

关注今日:2 | 主题:218512
论坛首页  >  外语沙龙   >  文化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从审美情趣看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

  • 查看全部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olian
olian
老年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46
    积分
  • 828
    得票
  • 325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1年零306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从审美情趣看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

作者:王 霞电影文学 07年13期

  [摘要]电影作为现代社会最普遍的大众传播媒介,有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则是视觉文化与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关键词]审美情趣;英文电影;对白;翻译
  
  随着翻译实践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文化现象开始被一些翻译工作者所关注。视觉文化,对哲学、美学、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和文化生产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翻译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这种新文化的冲击。电影翻译则是视觉文化与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电影翻译的实践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传达过程,在画面、人物口型和声音的影响下,它是通过什么策略来完成语言换码和语言构型的,这种超文本的翻译又是如何被观众所接受,这些问题都有广阔的探讨空间。
  众所周知,电影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是最高形态的审美对象,具有高度的美学特征。每一个审美主体,由于所处的生活状况,自身的审美素养、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对于审美对象,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认知,因此,导致的审美情趣也各不相同。电影翻译有其特殊性。图像的大量涌入不可避免地打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读者的视觉关注从对文字的联想和体味转向对图像的揣摩和适应,这就要求电影语言要关注画面,关照人物。本文以英文电影汉译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受众的审美情趣所在。
  
  一、异化翻译展现异域风情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在翻译时不仅是文字翻译,更是文化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手法: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异化)原则和以目标语为归宿的(归化)原则。由于世界文化的昌盛繁荣是以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各国各民族都要借鉴异族文化并从从中反省自身,所以异化原则现在已占据上风。
  但电影翻译又有区别于其他翻译的特殊性,即译文要做到能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因而电影翻译要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尽可能保留源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异化程度有赖于媒体对外来典故、俗语、比喻等的推广和普及;但译文又不能过于归化,造成源文语言和文化特色的丧失。比如“丘比特的箭”、“特洛伊木马”等文化意象多数观众还可以接受,如果出现 “亚当的喉咙”、“年轻的黛安娜”之类的很多人就不知所云了。
  
  二、画面与译文和谐一致
  
  美妙的电影译文可以“迷惑”观众,他们在欣赏影片时全然忘记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根本不懂汉语。那是由于翻译重构了声画同步的形式美,这一重构的视听艺术能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创造出酷似“真实”的艺术空间。译者也可以切身感受到仅仅达到文字上的“忠实”和 “通顺”是不够的,译文要转化为配音演员的声音,让观众在瞬间去接受,所以必须使之与人物表情和口型相吻合,才能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观众可以从很多优秀的译制片中感受到这一点,比如在影片“Vertical Limit”《垂直极限)))中安妮和父亲的一段对话:
  Farther: Now cut the damn rope! Cut it!
  Annie: Don’t do it.
  Farther: It doesn’t matter about me, just cut it!
  Annie: No!
  Farther: We’re running out of time here.
  We’re running out of time here. 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有多种译法:没时间了;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是考虑到该句的长度和演员的口型,后一种译法较为妥当,再加上配音演员的语气润色,观众可以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和紧迫。
  
  三、译文与人物角色融为一体
  
  电影艺术主要是对观众的视觉起作用的。在很大的意义上讲,正是指观众看电影时从视觉上 (还有听觉上)直接受着演员饰演的角色的行为动作的感染,影片的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体现出来的,观众看电影,首先是看影片中人物形象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因此译者必须揣摩原作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和言谈举止,把自己融化在作品的境界里,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
  看过动画片“The Lion King” 《狮子王》的中国观众一定还记得影片中那位成熟有远见的“老狮王”和那个天真活泼的小狮子,观众正是从他们的语言中感受到角色特征给予人们心灵的震撼。请看下面的一段对白:
  Mufasa: Look, Simba, everything the light touches is our kingdom.
  Simba: Wow!
  Mufasa: A king’s time as ruler rises and falls like the sun. One day, Simba, the sun will set on my time here and will rise with you as the new king.
  Simba: Everything the light touches! What about that shadowy place?
  Mufasa: That’s beyond our borders; you must never go there, Simba.
  木法沙:辛巴,你看,阳光所照到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国度。
  辛巴: 哇!
  木法沙: 一个国王的统治期就如同太阳的起落一样,辛巴,总有一天太阳将会跟我一样慢慢下沉,并且在你成为新国王的时候和你一样一同上升。
  辛巴: 阳光能照到的所有的东西!那有阴影的地方呢?
  木法沙: 那在我们的国度之外,你永远不可能去那个地方,辛巴。
  The sun will set on my time here完全可以译为:太阳会在我统治的时期沉下去。可是电影的译文除了“跟我一样”、“和你一样”的对应之外,语气较为舒缓,符合一个大人给他的孩子讲解的口吻,更有利于配音演员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是保证译制再创作实现生动传神的关键。
  
  四、通俗化的译文与大众口味
  
  对于电影观众,译文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因为电影的欣赏人群最为广泛,大众的审美情趣既要受到社会、阶级、民族的共同观念及人类普遍情感的影响,又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译者要想照顾到全面,就要遵循“通俗”化的原则。这是由大众媒体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但是,“通俗”不等于“低俗”或“平淡”。现代汉语里大众化的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反映简朴的思想,也能表达复杂的情感。
  文学作品《简爱》被搬上银幕后,多数观众都感受到女主人公在勇敢地追求真爱的同时又坚定地捍卫自己女性的尊严,也能领悟男主人公阴郁但心中又燃烧着爱火的双重性格,这都是电影译文为大众服务的结果。例如影片中在桑菲尔德德那一幕:
  Rochester: Sometimes I have a feeling with regard to you, Jane, especially when you are near me as now. It’s as if I had a string somewhere under my left rib, tightly and inextricably knotted to a similar string situa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corner of your little frame. If we should have to be parted, that cord of community would be snapped...
  罗切斯特:有时我对你有种奇怪的感觉,简,特别是现在当你离我这么近的时候。好像在我左肋骨下某处有根线,紧紧扣系着你小小的身躯中另一个相同位置上的一根类似的线。如果我们必须分开,那条连线便会绷断。
  Jane: Do you think because I’m poor, and obscure and plain, that I’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 and fully as much heart. And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wealth and beauty I sh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as you to leave me as it’s now for me to you.
  简:你以为我穷、出身低贱,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和你一样有灵魂,有感情。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
  这样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影片,可以译得质朴,译得通俗,把罗切斯特当时细腻的情感和简单纯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审美情趣是人的审美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作为现代社会最普遍的大众传播媒介,有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一部来自异国他乡的优秀电影作品,如果因为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就只能成为外语程度较高的少数阶层的奢侈品。所以电影翻译者任重而道远,从人物内心深处把握领会其言语的确切含义,再配合配音演员的嗓音和语言节奏、语气、气息的形式处理,对原片演员语音表演进行审美再现,力争译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我们的中国观众奉献出高质量的译制片。
  
  [参考文献]
  [1]陆洋.《视觉文化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7).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3] 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中国翻译》.2002,(7).
  [4] 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作者简介]王霞,河北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9-06-12 17:53 浏览 : 3032 回复 : 4
  • 投票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全科】中级考试集结地,欢迎讨论你的考后感受!
楼主 olian
olian
老年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46
    积分
  • 828
    得票
  • 325
    丁当
  • 3楼
言部分要采取直译法,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借鉴外来语言,丰富本民族语言的发展,同时。还能让中国观众体验到异国异趣;不能理解的,可以采用意译、转换形象等方法来翻译
  1.4.1 直译
  美国电影《刺杀肯尼迪》中检察官JimGarrison在法庭上的一句台词“We’ve allbecome Hamlets in our country…”中的Hamlets是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莎翁剧作中的人物。鉴于“哈姆雷特”的大名在中国并不陌生。翻译时完全可以予以保留。
  1.4.2 意译
  在《阿甘正传》中,小阿甘和珍妮在校车上相识,珍妮邀阿甘坐在她旁边,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阿甘独白了这样一句话,
  Fro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me like peas and carrots.She taught me how to chmb。
  译文: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我们形影不离。珍妮教我爬树。
  这里,不可译成“象豌豆和胡萝卜一样”,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可在欧美国家中,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原文用此比喻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在译文中,只能改用意译,易于观众理解。
  1.4.3 转换意象
  影片《闻香识女人》中的一段对自。
  Slade:So,what are you doing here,Inthis sparrow——
  farttown?
  Chadie:I.I attend Bird。
  译文。史雷德中校:那么,你到这个***小镇来干什么?
  查理:我。我来博德学院读书。
  Sparrow—fart为“雀屁”,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我们进行了形象的更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有助于表现片中上校故做粗鲁无礼的态度。
  1.4.4 不译
  尽管我们在翻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影视语言时,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考虑本国观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又要尽量传递异域文化的内在魅力。选择符合影视翻译特殊性的方法。如上面提到的直译。意译及转换意象等,但有时我们发现,还有不可译的情况出现,这时,我们就采用放弃不译的方法,如在《神勇飞鹰》有这样一段对白:
  Cynthia:We've checked you out,Timmy Juvenile offender record as long as Constitution Avenue。
  辛希亚:我们查过了,蒂米。你的犯罪记录有厚厚一大叠《神勇飞鹰》
  译文中“ConstitutlOn Avenue”指的是华盛顿市的一条大街,如果直译,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但如果意译为“中国的长安街”,又容易产生文化错位,这时,译者可以采取不译的方法来处理。丝毫没有影响原文的表达。
  
  三、结语
  
  电影对白的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在实际翻译中无法做到绝对的“忠实”。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影视作品的语言特殊性之外,还要考虑观众的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既要做到以“信”为本,又不盲目求“信”。要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电影翻译者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相信在将来,随着电影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外国电影。
2009-06-12 20:27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老年男性,腹腔巨大占位,定位准确,诊断不难,五天后公布病理!
楼主 olian
olian
老年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46
    积分
  • 828
    得票
  • 325
    丁当
  • 4楼
电影《泰坦尼克号》英语对白汉译艺术评析

作者:韦建华 电影文学 08年
  [摘要]翻译是一门艺术,对于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汉译也是一样。该影片的汉译艺术在许多方面值得称赞,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汉译效果存在的缺憾不仅表现在中文文字的翻译上,而且表现在对中文对白的配音翻译、对环境的把握以及对语气的拿捏等方面。这些缺憾,与汉译者不能较好地把握美学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思维的不同、习惯的异样、角色的定位等,往往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关键词]语言; 措辞; 美学; 译句结构; 文化; 角色
  
  电影《泰坦尼克号》自上映以来,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收获累累,一举拿下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不仅以其耗资巨大令人惊讶,而且以其流畅而耐人寻味的对白和配音使人折服。汉译后的《泰坦尼克号》,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画面上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久久不能抹去的回忆。毋庸置疑,这与译者的精心雕饰是分不开的。为了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盛的娱乐大餐,译者也试图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这一点还是能够窥见一斑——可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的不同、习惯的异样……使得我们的欣赏效果还是有些不尽人意。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翻译也具有其他领域翻译所不具备的特点,对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是一样,不仅仅是中文文字的翻译,还要包括对中文的配音翻译、环境的把握、语气的拿捏等方面。具体说来,要判断英汉翻译艺术的深浅,就是看对措辞、译句结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凸显、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以及翻译美学再现方式等方面的把握水平的高低。
  
  一、措辞整体严谨,但局部不足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汉译整体而言是够严谨的,能够向观众传达主人公的主要意思。可是,也存在一些措辞不够得体的地方,读了之后使人有一种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的感觉。我们知道,露丝的出身和当时的地位毕竟属于社会阶层中的上流社会,尽管她的行为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卡尔的厌恶,可是她的贵族心理和社会背景将表明她说话的优雅,即使是故作矜持也罢,但她也得必须,所以又怎么可能与杰克说话那样的随意呢?如汉译的:“没什么大不了,比奥林匹克号大不了很多嘛,卡尔。”而杰克作为当时社会的底层人,其生活的背景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与露丝是完全对立的,也就断定了关于其的言语措辞应当更接近于整个社会大众语言——言语直接朴实并透露出对当时上流社会的不满感情。然而在汉译的措辞中丝毫没有体现到这一点,在语气之中及在配音之中更是没能显示出任何的角色差别和两位主人公内心的不同,所以可以这样说:电影《泰坦尼克号》汉译者们尽管尽力雕饰,或是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或是为了表达大意……但是他们对该片中两者的角色分层没有做到很好的定位。
  
  二、结构独特,渲染感情,但违背思维习惯
  
  在译句结构上,可以说汉译者们用了大量的倒装句或断断续续的短句,渲染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真挚及生死关头的舍与弃的可贵,可是这些还远远不能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在西方的文化中,往往是先有一个假设,然后用现实社会事实不断的验证并修复,最终形成一个符合科学的理论,所以西方人形成了一个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习惯,如:“JACK: Rose, listen to me. Listen. Winning that ticket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和“Lovejoy and the Master at Arms are handcuffing Jack to a 4” WATER PIPE as acrewman rushes in anxiously and almost blurts to the Master at Arms.” 而在东方人的眼里则是恰恰相反,因为东方人是先站在大量的材料经验观察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归纳,得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所以我们的思维习惯是先有原因后说结果。因此可以这么说,汉译者们虽然对《泰坦尼克号》的汉译很是考究,但是由于其对东西方文化的细微差别还是没有能够很好的认知,决定了译者在汉译初始之时就踏上了一条具有偏差的路子。
  
  三、语言个性凸显,人物刻画生动活泼
  
  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凸显在本片中较明显,值得称赞。这些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活泼、入情入理、符合各自的角色,尽显了虚伪与实在、贪婪与给予、自私与奉献……,也透露出了与命运的对抗、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展现了严肃中的幽默、悲壮中的美丽。如“JACK: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this… 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re going to make babies and watch them grow 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 old lady, warm in your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Do you understand me? ”的汉译——“……你会得救……会活下去……”他颤抖地喘息着,“呃,……会生……好多的孩子……子孙满堂,……你会长寿,……是死在暖和的床上……不是这儿,……不是今晚,不是……这么死,你懂吗?”还有“……我还有……还有一个心愿……你必须答应,要活下去……不……不能绝望,……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艰难,……快答应我,露丝,……答应我,一定做到……” 就以其短促但很具体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杰克为爱舍生、乐于奉献……此情此景使杰克的伟大形象完全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世界,震撼了心灵,产生了共鸣。
  
  四、再现美学方式,但略显美中不足
  
  在翻译美学再现方式方面,不仅英语里要讲美,如音美、词美、大词(big words)、句美、意(逻辑)美,而且汉语里面也讲美,包括形美、音美、词美、句美、意(模糊)美。在《泰坦尼克号》的汉译里,意美是绰绰有余的,如“JACK:No…don’t say your good-byes, Rose. Don’t you give up. Don’t do it.”的汉译:“……别这样……没到告别的时候,……没到,……你明白吗?”,还有“……一定做到……”。又如:“杰克:对不起,我以为你是那种足不出户的女孩子呢。总之,我,呃,踩到一片薄冰上掉下水去,我告诉你吧,水真冷,就像下面的水一样,打在身上,就像千万把小刀刺进身体一样,你不能呼吸,不能思考,只觉得浑身刺痛。所以我不想跟你跳下去。不过,我也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我还是希望你能从船舷爬进来,让我得到解脱。”此译句把杰克当时的心情完全剖析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他的所感、他的所想。可是在形美、音美、词美、句美方面,就显得稍逊风骚了。当看完影片之后,观众会不难发现在汉译里的所谓对仗、工整荡然无存,看到的只是断断续续零散的寥寥几笔。关于音美方面,更是看不到有任何压韵的地方;至于词美方面虽然有些亮点,可是总体而言也是够不上美感的,如“……是死在暖和的床上……不是这儿……不是今晚,不是……这么死,你懂吗?”这一句的几个“死”字让人听起来就很不舒服,在句美方面,倒是让人感觉到了几分寒碜。
  那是什么因素使得《泰坦尼克号》的汉译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呢?当然,在这里不是要责怪我们的汉译者们,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是要找到这其中的病因罢了,以此为鉴,以便为下次的精益求精做必要的铺垫。东西方的差异毕竟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在生活方式上、在思维习惯上,还是在做事逻辑上、在认识事物的方法上……这一切的一切往往是我们难以把握的,更何况细小的方面了。即使是我们保持了价值中立,也往往难以认识这些差异的真实面目。然而,这一点又恰好是衡量我们翻译工作者的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所以分析一下,或许可以洞察到一点端倪。
  首先,是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我们汉译者的困境。因为文化的不同,所以人们对同一个行为符号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在西方人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在东方人眼里就可能认为是不可思议。如上文中的“死”原本是可以讲的,但在本部电影中也应结合汉语习惯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 在配音中,两者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西方追求的是暴烈感和缺憾美,而东方追求的是连续感和团圆美”。如果译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文化转换,将之转化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那么配音的听觉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是在角色的定位上。译者不能对该片主人公的身份进行一个准确的分层,当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角色定位,以深刻地体会到露丝和杰克的心理,从而也就不可能翻译成很地道的汉语。于是乎, 凭借主观的想法去随意地措辞也在情理之中。
  再次,对于美学没有很好地把握,也是使得汉译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汉译不仅仅是把意思翻译出来,还要翻译的到位,使译文具有形美、音美、词美、句美、意(朦胧)美。这要求汉译者必须精通翻译美学知识和翻译的技巧与方法, 从而能够将电影对白翻译成具有“美感”的言语。
  毫无疑问,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就令人瞩目,在许多方面是值得赞扬的。但作为一部获奥斯卡大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对白的汉译应当具有与其他领域翻译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尽管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如翻译者的知识面、文化的差异、思维的不同等等,使得该电影对白的汉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所有这些更应成为激励我们开展翻译艺术研究的推动力。一句话, 我们不是从一个角度去汉译,而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反思,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8.1.
  [2] [美]麦克洛斯基.社会科学的措辞[M].许宝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3.1.
  [3]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3.5.1.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5] 张振玉.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2.2.1.
  
  [作者简介]韦建华(1964— ),男,布依族, 贵州三都人,文学学士,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与教学论。
2009-06-12 20:3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内科主治最后一门讨论
楼主 olian
olian
老年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46
    积分
  • 828
    得票
  • 325
    丁当
  • 5楼
解读英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关联性:从西方电影对白谈起

作者:杨 港 电影文学 07年18期

  [摘要] 语言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某些事物和行为的忌讳反映到语言中便形成了禁忌语。而禁忌语的存在又促使委婉语大量产生。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研究同任何语言和言语的研究一样,必须立足于社会生活本身;因此,本文基于“语言、世界、心智”三者的关系假设并且以西方电影对白的实证示例,对英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关联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禁忌语;委婉语;西方电影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语言同文化、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和社会因素或制约或促进着语言的发展,语言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们言语交际的要求。禁忌语和委婉语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语言同文化和社会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中,作者拟以西方电影的对白解读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关联性。
  
  二、 禁忌语与委婉语
  
  1. 禁忌语
  禁忌语就是那些遭大众忌讳的话语,它是从语言的“塔布”现象演变而来的。“塔布”现象的范围一般被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由此发展来的“语言塔布”也相应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即语言拜物教;一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即委婉语词和鄙视语词。
  禁忌语的产生和形成同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宗教礼仪、伦理道德及个人修养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塔布”,这种语言里特有的禁忌语与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是一致的。与性有关的语言在任何国家都是禁忌,尤其是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卖座的影片之一《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en)的对白中也有这样的禁忌语:Maybe I do you,then l wouldn’t care about losing millions of dollars。影片中多次使用与性有关的禁忌语,如例句中提到的do,丰富了影片的社会性内涵。
  
  2. 委婉语
  委婉语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用好听的,含蓄的,令人感到愉快的,使人少受刺激的,间接迂回的词语来替代一些让人听起来感到可怕、痛苦、不悦、无礼的过于直接生硬的词语。人们在社会交往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会尽量避免谈及人们普遍忌讳的事物或话题,但当他们不得不提及这些忌讳的时候,他们会寻找另一种表达方法来取而代之,这就产生了委婉语。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不断生成并被人们广泛采用的原因就在于委婉语常常运用抽象的概念或比喻手法产生模糊代替清楚或褒义代替贬义的效果,使谈话的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到内疚。如:根据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萨克雷(Thackeray)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名利场》(Vanity Fair)反复使用 “live upon nothing a year”。这一委婉语的背后暗藏着Becky Sharp荒唐的生活逻辑,即:通过欺诈、借用和拒绝偿还的手段达到 “live upon nothing a year”的目的。这一委婉语的使用不仅揭示了名利追逐者的虚伪性,同时也对不顾忌他人,一味追名逐利的守财奴进行了有效的讽刺。
  
  三、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关联性
  
  禁忌语在社会中的广泛存在使得委婉语的应用普遍化了,以致人们开始接受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的委婉语文化。禁忌语和委婉语不仅是我们语言中最鲜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我们社会生活中连结理智与情感的最有力的一部分;他们保障了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的行为的发生和进展。同时,禁忌语和委婉语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处理了社会生活中最为敏感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是清晰可见的,主要体现在心理基础、语用功能、变化规律等方面。
  
  1. 心理基础关联性
  禁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一方面来源于人们在心理上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同时,人们在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社会经验,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礼俗也给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不断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成了心理共识,神圣的要敬畏、罪恶的要避忌、肮脏的要忌讳。人们恐惧、敬畏的心理是禁忌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心理活动的语言禁忌同心理联想也有一定渊源。一些词语被标为“猥亵”、“下流”或“粗俗”主要是源自心理联想及其产生的条件反射作用。由此可见,委婉语的出现同禁忌语的存在是息息相关的。
  
  2. 语用功能关联性
  语言禁忌的语用用途涵盖了导向、调节和传递功能。语言禁忌的导向功能是其积极一面最主要的体现。此外,它的调节与传递功能也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语言禁忌的调节功能是利用语言的禁忌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语言禁忌的传递功能是说语言中寄托了人们的希望或语言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力量而令人感到敬畏或恐惧。通过语言,人们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又表达出了心愿,真是一举两得。
  委婉语代替禁忌语是有一定目的。这种目的性也就体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在美国和德国于1995年拍摄的《情归巴黎》(Sabrina)这部电影中,影片中的人物在拒绝别人的请求或是不同意某人的观点时,都不会直接说no,因为这样直接拒绝别人在他们看来是不礼貌的,所以他们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依场景、身份的不同,说辞也不同。例如:当Mrs. Larrabee希望长子Linus留下来观看她生日宴会上的焰火表演时,Linus其实满脑子只想着工作,但他并没有直言自己公务缠身而必须离开,而是说:
  It’s OK, mother. I had a pony ride, and I got my face painted.
  这里,他是在拒绝母亲,他这么说是在敷衍母亲,表明自己该玩的都玩儿了,现在离开没有什么遗憾的。
  
  3.变化规律关联性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不同时代的语言是不尽相同的,禁忌语亦是如此。一个时代的禁忌语到了另一个时代就可能变成一个普通的词语了。影片《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en)的对白中多次提到“**”,如:
  (1) Some chick,She bottled it over there.
  (2) She was a hooker and made it sound so great.
  (3) I’ve never treated you like a prostitute.
  (4) Are you a 50 dollar whore, Vivian?
  上述例句中多次提及“chick”、“hooker”、“prostitute”和 “whore”。如今,当人们谈到这一职业时,一般会故意避开,或者选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如She is a business girl(她是个职业女孩),或者说She is a fallen angel (她是个堕落的天使)。
  禁忌语的不断变化也使委婉语成为一种动态的语言现象,一些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具有委婉的特点,再度变成禁忌语。语言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再委婉”(reeuphemization)。“再委婉”现象使得委婉语层出不穷,这也是委婉语的数量往往要多于它所替代的禁忌语的原因。
  
  四、结语
  
  在西方电影对白中随处可见的禁忌语和委婉语作为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当中,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禁忌语与委婉语之间的关联性对进一步研究语言和社会及文化的关系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培养和增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校琴.《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
  [2] 刘寅齐.《英语委婉语:特点、构造及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3] 王永峰.《电影英语学习笔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杨港,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英语语言教学。
2009-06-12 20:3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老年男性,腹腔巨大占位,定位准确,诊断不难,五天后公布病理!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