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营养学

关注今日:1 | 主题:68832
论坛首页  >  营养学讨论版   >  临床营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专题讨论】有谁知道上医"治未病"的真正含义? [精华]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haoshuo
haoshuo
铁杆站友

  • 22
    积分
  • 84
    得票
  • 336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2年零9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有谁真正知道"上医治未病"的真正含义的?

困惑一:因为现在很多人不学古文,对古代的记述翻译不合理.上医或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很多文学的专家来解释,是否符合真正古代人临床的经验呢?

困惑二:如果是治疗未发生的病,没有病怎么治疗?谁给你去治疗?

困惑三:如果说是预防,古代谁懂预防?百姓是不能的.那只有医生懂了,那么既然对方不得病,为何还去治疗别人呢?可见不合适.

困惑四:"治未病"是省略句子还是名词句子?是治疗未发生的疾病?那不矛盾?是治疗发病前的小病?也不对.是以未发生病的方式对待发病的人?这个有点合适,但是又不是预防的意思了.

谁知道真正的含义?多多交流.现代中医很多意思与古人不一定一致的,因为很多人不懂古文,懂古文又懂医学的不多,懂医学+古文+临床经验的更不多.希望得到高手解释.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9-01-16 16:26 浏览 : 38099 回复 : 84
  • 投票
  • 收藏 1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个人基本健康数据很重要
mumucao
mumucao
预防保健科

丁香园荣誉版主

  • 216
    积分
  • 7103
    得票
  • 2047
    丁当
  • 2楼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1月25日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讲到了一个经典故事:
  在战国时期,一次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道,“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两点:其一,“治已病”和“治未病”从来就是一对亲兄弟,彼此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二,“治未病”比“治已病”具有更高的境界,具有更大的意义。陈竺指出发展“治未病”应在实现关口前移的同时,实现重心下沉,使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广大社区和农村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成为医疗疾病的全科医生,更应该成为养生保健、健体防病的指导员和督导员,使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成为预防保健的基地。当然,“治未病”不止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人们持之以恒的坚持。
  陈竺指出发展“治未病”,应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以健康文化为基础,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理念和信心,掌握运用“治未病”的知识和方法,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将医疗部门、健康教育部门、健康管理部门以及科技部门有机整合起来,开展预防保健服务,以健康保险为支撑,发挥其经济补偿、市场组织、资金融通等功能,为“治未病”的发展提供保障。这种新模式将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是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的新尝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治未病”中心主任王国玮解释“治未病”之义有三:一是未病先防,即注意保健,养护身心,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要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转变发展;三是指病后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康复与防止复发。
2009-01-16 20:50
  • 投票 1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主治整形外科中级考试回忆集结
gp9901
gp9901
健康管理
铁杆站友

  • 22
    积分
  • 87
    得票
  • 292
    丁当
  • +1 积分
  • 3楼
一、未病是指的是未分化的疾病而不仅仅是未发生的疾病。
二、未病应该是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的概念,是健康的一些危险因素和危险因子。
三、未病是个动态的过程,是健康下降和抗病能力下降以及人体自我调节能力低水平的一种现象,以高血压为例谁是高血压的未病呢?是那些血压正常但是有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那群人(遗传背景、嗜盐、肥胖、不运动、紧张、焦虑、压力大等),这些健康危险因素不去除或保持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就肯定会发生高血压,所以高血压对他们而言是未病;如果这些人已经发生高血压,那么左室肥厚、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等就是他们的未病;如果高血压的这些并发症发生了,那么死亡和残疾也是他们的未病。有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比如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也可能引发冠心病也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和代谢综合症等,肥胖既是一种已病也是一种未病。
四、一些基因缺陷也可以称之未病,如何控制它不要表达也是治疗未病的一种方式。
2009-01-17 09:29
  • 投票 3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考博成绩结果不错,
kewen
kewen
骨科
铁杆站友

  • 16
    积分
  • 102
    得票
  • 435
    丁当
  • +1 积分
  • 4楼
2,3楼解释均很到位。对楼主所提问题,可以逆序妄解一下,不对请原谅:
四,治未病,就是未生病或未发病或病未重时的医学行为。不妨将“治”作为一个动词来看待,如解释为“处理”。那么治未病就应该看成是处理尚未发生疾病的情况。例如预防人体染病,预防高危者发病,预防疾病的并发症出现。目前的健康工作不是很重视常见慢性病的并发症预防,如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如此,治未病应该不难理解。
三,古代人当然懂预防。医学史上牛痘是西方发明,人痘呢?中国人发明,是预防吧。另外,医生的口号不是治病救人,是悬壶济世,也就是救民于水炎之中。现代人不是也在讲“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的区别吗?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预防医学,所以中医就承担起防与治两个任务。另外不要单纯用现代医学的概念去套用古人的预防观念。秦始皇大兴“炼丹”现在看不属医学范畴,在古代应该看作医学与宗教并举。
二,而且中医对于亚健康的调理是基于其阴阳气血理论,且颇见效。那么对亚健康的调理是否应该看作“治未病”同时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实践之一?要预防,老祖宗们还是医生给治的。
一,楼主提了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不治已病治未病,似乎可以从哲学或社会学层面来理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肯定不是医学观点,但古人用了一个患字,不是患病而是潜在的危险。所以上医治未病还真有可能是今人的误解。
但无论如何,治未病在中医领域是大有可为的,对现代医学也有借鉴之处。正如一位老人所说,古为今用。这位老人家用了最简单的话说过改革:洋为中用。
个人以为,太多的追本溯源意义不大,倒不如将错就错,用治未病指导现实的工作为好。更希望这句误解的话能感动管理者,把预防工作做大做好。
2009-01-20 10:11
  • 投票 1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养老机构工作分享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