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遗传发育

关注今日:0 | 主题:69213
论坛首页  >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讨论版
该话题已被移动 - admin , 2008-11-01 18:45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移动的原因,请参考论坛规则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zt-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今晨逝世 享年100岁 [精华]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 图片模式
mackinley
mackinley
铁杆站友

  • 44
    积分
  • 269
    得票
  • 880
    丁当
  • 72楼
谈家桢:先生风范 灿若星辰(组图)

日期:2008-11-02 作者:姜澎 来源:文汇报;东方早报

11月1日7时18分,我国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记者从负责谈家桢先生生前救治的医疗机构上海华东医院获悉,包括心、肺、肾等多个重要脏器衰竭是谈先生辞世的主要病因。

  上海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告诉记者:谈家桢先生缠绵病榻已有多日,在临终前的日子里,先生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会睁开双眼回应呼唤,但由于气管切开已不能言语,弥留时处于心功能衰竭、传导阻滞等状态,经救治无效1日离世。俞卓伟透露,今年2月起,谈家桢先生身体状况明显恶化,经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今年9月谈先生坚强地度过了百岁、也是人生最后一个生日。

百岁老人谈家桢先生昨天清晨7点18分永远合上了他那智者的眼睛。“丧事从简,不浪费资源”,这是这个一辈子和生命科学打交道的老人生前最后的愿望。于是,先生在华东医院住的病房昨天下午就已经清理干净,没有灵堂,也没有任何多余的纪念活动。

作为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是我国遗传学的创始人。但对更多的人来说,谈先生是引领他们深刻了解科学的美好、并不遗余力地把这种美好介绍给世人的一名智者,先生的大师风范与卓然风骨,宛如太空中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指引后学,灿烂依旧。

如果没有谈先生 我国基因组研究也许不会那么顺利

“如果没有谈先生的大力推动,我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也许没有那么顺利”,卫生部长陈竺院士忘不了10多年前谈先生以80多岁高龄参与和推动我国人类基因研究的场景。

1993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无锡召开有关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战略研讨会。有着“南谈北吴”之称的著名肿瘤细胞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旻先生和谈先生联手,与遗传学家们启动了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大研究项目。有感于参与国际生物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和迫切性,谈先生1997年写信给中央,建议保护我国遗传资源,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很快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由此在我国南北成立了两大基因组研究中心。

陈竺院士至今难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选址时的一幕。“1998年春节,我给谈先生拜年,并且向他汇报工作,希望他指点迷津。谈先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建议你去浦东看看。’其实这是谈先生不久前视察刚开始建设的上海张江园区并深入思考后提出的一个指导性意见,但他却如此礼贤下士,以一种商量、建议的口气向我提出,令我十分感动。”陈竺回忆道:“说实话,我当时并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邃含义,只是就事论事地从技术角度考虑,认为这也许是个可行的办法。然而,当我随后与筹备组同志们赴张江调研,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和张江开发区同志们对未来张江发展使命的介绍后,心中豁然开朗:这不就是要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上,构建起知识源头之一——基因组的科学和技术体系吗?此时,我才意识到谈老的用心良苦。”

如果没有谈先生 许多遗传学家也许不会回国

“如果不是看到谈先生关于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的文章,我肯定不会报考遗传学;如果没有当年那刻骨铭心的一幕,我可能没那么快回到祖国。”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是谈先生10多年前亲自跑到美国请回来的,“在我心目中,他不但是一名有脊梁的科学家,更是一名教育家。”

金力至今记得1994年冬天的一幕:86岁高龄的谈先生专程到美国,说要去拜访金力。“对我来说,谈先生几乎是学术巨人,而我虽然开始有点成绩,却仍是个无名晚辈。”没想到,谈先生真的亲自来到斯坦福,找金力畅谈发展生命科学的想法,真诚地邀请他到复旦大学遗传所工作。

金力说:“当时我想到先生30年代毅然回国,只手撑起中国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想到先生遭受挫折时依然坚持真理,为遗传学在中国留下奄奄一脉,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而我属于中国。直到现在,一想到或是提到这一幕,我的眼眶总是湿的。这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刻。”

金力当即决定回国。随后,国际著名发育生物学家许田也在谈先生的召唤下回国效力,1999年建立了“发育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此后贺福初、赵国屏、熊跃等,也陆续奔回祖国。

如果没有谈先生 中国遗传学历史也许是另一个模样

“坚持真理使人获得自由。”这是谈先生一直说的话。

谈先生的弟子赵寿元说,上世纪50年代,因为前苏联影响,摩尔根学派遗传学被认为是反动学科,不断有人来游说或者压制谈先生,希望他追随当时风靡一时而后来被证明是唯心的李森科学说。谈先生后来坦率地说,其实他当年在美国就了解这一情况,“但不管怎么样,我坚持我所相信的并且经过验证的真理”。面临压力时,即使家人因难以忍受迫害而离开人世,谈先生也没有放弃对真理的坚持,他宁可放弃教授遗传学,改教进化论和生物学概论,甚至连遗传学研究也不得不终止。

美国科学院院士詹姆斯对谈家桢先生的治学风格十分敬佩,他说,谈先生直到1979年70岁时,才得以重新开始遗传学研究,那时遗传学正朝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可他却迅速成为这方面的领导者。他注视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写过许多评论和综述,内容涉及遗传学、进化和先进技术带来的变化。他是构建人类基因组文库的早期倡导者,他指导了关于水稻的各种研究,他用线粒体DNA来研究人类的变异性……

创建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第一个生命科学院,培养一代又一代遗传学优秀人才……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谈先生依然不忘国家的科学教育事业。先生离去,弟子们无不惋惜,他们说,谈先生的人生,就像一部伟大的歌剧,无论何时,他总是乐观豁达、坚韧顽强、矢志不渝,遵从内心的声音,坚持科学的方向,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是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被誉为“中国摩尔根”。这位世纪老人昨天上午与世长辞,告别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遗传学研究。

  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复旦大学副校长谈家桢教授,于11月1日7时1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谈家桢先生缠绵病榻已有时日。

  上海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告诉新华社记者,今年2月起,谈家桢先生身体状况明显恶化,经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今年9月先生坚强地度过了百岁、也是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先生和长期陪伴医治、护理他的医务人员们结下了深厚感情,离世时家人陪伴在身旁。

  在得知谈家桢先生逝世的消息后,复旦大学校领导赶赴华东医院与谈家桢先生告别,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昨天,谈家祯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他生前执教的复旦大学,举校震惊悲痛。

  许多学生和青年教师通过校内BBS表示哀悼,网上讨论热烈。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自发停止了娱乐活动,很多同学折起了纸鹤。用纸鹤悼念声望卓著的师长和杰出校友。  

他先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学优秀人才。

  在他的呼吁和推动下,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我国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得以大踏步前进而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上世纪50年代,谈家桢(左)在进行细胞观察工作。

1978年谈家桢(前)在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做遗传工程学术报告。

1989年在复旦,谈家桢(右)与他的研究生在一起。

  谈家桢

  ●出生于浙江宁波

  ●1926年 高中毕业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

  ●1934年夏 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及助手杜布赞斯基,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他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执教,并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1980年 当选中科院院士

  ●1985年 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 当选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 当选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1999年 国际编号为354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祯先生还先后担任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吾平生无所追求,终生之计在于树人”

  ——2005年谈家桢为复旦大学百年校庆致校友信中这样写道

2000年拍摄的谈家桢夫妇。  本文图片为新华社资料图
2008-11-02 16:3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讨论】游离腕横纹皮瓣
mackinley
mackinley
铁杆站友

  • 44
    积分
  • 269
    得票
  • 880
    丁当
  • 73楼
上世纪50年代,谈家桢(左)在进行细胞观察工作。
2008-11-02 16:4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年轻女性,腹痛伴血肌酐升高
mackinley
mackinley
铁杆站友

  • 44
    积分
  • 269
    得票
  • 880
    丁当
  • 74楼
1978年谈家桢(前)在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做遗传工程学术报告。
2008-11-02 16:4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规培笔记128】—工作报告偶遇,颅脑MR,您能看出几处异常?据说工作中很罕见!
mackinley
mackinley
铁杆站友

  • 44
    积分
  • 269
    得票
  • 880
    丁当
  • 75楼
1989年在复旦,谈家桢(右)与他的研究生在一起。
2008-11-02 16:43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首张“新冠患者分子全景图”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