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1 | 主题:482799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中医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夜半听雨
夜半听雨
心血管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68
    积分
  • 48
    得票
  • 1129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5年零4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首先声明,个人观点,请不要人身攻击,如果您来探讨的请接着看,如果您是来骂人的,请您不要接着看.
我不想长篇大论,只是本着重点来说明一下.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探讨中医。
一 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其实西医也未尝没有辨证论治,例如西医的静止期\分裂期不同的用药的就是这样的例子。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又一个大的特色,其实西医现在现在也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医学的模式强调了卫生服务对象的整体观。
中医的三因制宜不用说了,西医同样有这些。
二 中医的望闻问切
中医现在的望闻问没有自己的特色,都已经被西医的视触叩听所代替。除了一个“切”之外,“切”在中医临床上还有自己的特色,其实中医的“切”,已经被西医的心电图,B超,X线所替代,而且比之中医更确切更具体。
三 中医的经验
中医讲经验,西医的循证医学不是比之中医的经验来的更加具体。
四 中药
长久以来老百姓都是以中药治本,中药的副作用少来说明中药的作用,可是难道中药就真的副作用就是少么?西药的药效里面经常有副作用这个栏目,可是中药没有,关键是中药没有经过严格的药效学药理学的检验,这个也是国外不承认的原因。随着现在的中药复方都变为处方药后,中药的副作用也将慢慢浮出水面。
五 经络
大家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找其本质,其实经络的本质就是一个神经体液的系统(个人见解)。
六 临床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中医院的临床,特别是病房,大家都在做什么
七 科研
这个打着中医的旗号,有几个做中医的科研了.
因此,我拿什么来拯救我们日益衰落的中医。
同时在我的blog
http://www6.blog.163.com/article/-QzD4-lEetd6.html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6-01-17 11:30 浏览 : 810 回复 : 15
  • 投票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患者心肺复苏后,复查头颅CT
xupeiping
xupeiping
常驻站友

  • 4
    积分
  • 5
    得票
  • 2
    丁当
  • 2楼
灵素阁
我想当一名纯的中医,是我在中医院实习的时候。那时候,只要看到中医院的医生开西药就嗤之以鼻,以为自己会是多么的高明。多么的坚守阵地,现在想一下,忽然觉的当纯中医的想法,哪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想法。过去把仲景大哥视为神明。把华佗把扁鹊视为高手中之高高手。现在想一下他们也只不过如此,现在的医生不知道比他们高出多少倍。
中医几千年积淀出一本《黄帝内经》几千年后我们依然手捧着它郑重的视它为经典,一些从事中医工作的人还不时的拿出几句原文来表示一下自己的涵养,你不觉着这些人正在阻碍中医的发展么?记得有一位老师在谈到中国的九五计划里的研究经络的实质的时候,就引用〈〈黄帝内经〉〉的原文来驳斥研究经络实质的荒谬,科学发展到这种地步,你现在不觉得他有些可笑么?中医为何几千年停滞不前?有他们的原因,这种原因其实就象一个传教士,手捧着圣经嘴里说,上帝说。。。。。。是一样的,你觉得是不是,其实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个通病,你去和别人讨论中医得时候,不是也经常说黄帝内经上说,怎么怎么,为什么当你解释中医的理论时候显得苍白无力,其实原因就在这里。从这里说中医其实是一个信仰医学,中医几千年的教育就是遵循着信仰医学的模式,先让你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其实就是有些人将黄帝内经给白话文一样,这样让你先对这个理论深信不疑,于是在你大一,大二中不知不觉的形成一种信仰,就是你认为黄帝内经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就是上帝,于是你的理论出来也就离不开你的信仰,也就是你的内经情结。所以你的理论就苍白无力,你的发展就停滞不前,正如基督教一样。

为何西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研究到了分子基因水平。而我们依然将左手放在《黄帝内经》上,嘴里唱着: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经文呢?难道我们不想快速发展么?其实不然,那为什么中医还是停滞不前呢?
关键是,中医是一个经验医学。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她充分的扮演了一个医学发展的绊脚石的角色。诚然作为任何一种科学必须首先有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先有感性材料。但是当一种医学发展了几千年,还是在感性材料的整理上,那么她就是一个阻碍的绊脚石。经验是靠积累来的,我想这谁都知道,所以你要想成为高手之中之高高手,你就必须从最原始的《黄帝内经》学起,背上若干的条条,然后再上临床,然后你再慢慢积累,一直到你的头发都白了,才可能很牛叉。所以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医老的吃香。你再想一想你的下一代如何呢?只能是又和你一样,学得还是那些。你说这样能推动中医的发展么?这些都是经验医学的恩赐。可是我们看看西医,他们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我想关键是他们将自己的医学给标准化了,把一切的东西给统一规划。看看他们的数据,你就会想:哎,中医怎么这么的粗糙。他们正是让他们的医学走上标准化,所以他们发展就非常快,他们的下一代就象进行接力赛一样(因为有一个标准在那里),我想他们一定会到达他们医学的终点。这样一比较,我们经验医学就暴露出她的缺点了。这也是中医学发展如此之慢的原因。
经常听到有些人说,中医很保守。其实这也是经验医学的恩赐。其有二:其一,那个名医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的牛叉。他的那些很牛叉的东西只是经验的积累,所以他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经常会说,自己去查书。然后你去翻四大经典,哦!你看到了书上是这么说的,于是你就很高兴,如同看到圣经上上帝说的那样。于是名医也就很名医了,你也就得到“知识”了。其二,那个名医自己从临床,不知道摸索了多少年,才得到一点很牛叉的东西,当然他是不愿意就这样给你的。
中医这种经验医学,致使中医很保守,这种保守,更能使这种医学靠经验来发展。于是,中医发展的速度就象乌龟爬的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006-01-17 17:0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xupeiping 编辑于 2006-01-17 21:57
  • • 中年男性,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典型病例,送分题,已公布病理。
xupeiping
xupeiping
常驻站友

  • 4
    积分
  • 5
    得票
  • 2
    丁当
  • 3楼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探讨中医。
“一 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其实西医也未尝没有辨证论治,例如西医的静止期\分裂期不同的用药的就是这样的例子。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又一个大的特色,其实西医现在现在也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医学的模式强调了卫生服务对象的整体观。
中医的三因制宜不用说了,西医同样有这些。”

--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是用于指导配伍用药和认识疾病的始终,其理论和思想是系统的一致的,贯穿于中医学的始终。西医的指导思想还是还原论,其整体论还是零碎的。当然两者的融合是必然的,从微观到具体是个辨证过程,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促使现有的西医认识疾病的思维会向中医的思维观接近,但其中的技术如何适应这种思维的改变,却是中西医结合的努力的方向。

“二 中医的望闻问切
中医现在的望闻问没有自己的特色,都已经被西医的视触叩听所代替。除了一个“切”之外,“切”在中医临床上还有自己的特色,其实中医的“切”,已经被西医的心电图,B超,X线所替代,而且比之中医更确切更具体。”

---中医的望闻问切只是手段,如何伸延诊断的技术手段(西医的诊断技术),把观察结果转化为中医的认识疾病的思维去指导疾病认识和用药是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 中医的经验
中医讲经验,西医的循证医学不是比之中医的经验来的更加具体。“

---循证医学只是对过往医学实践的科学性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检验和论证而已,和中医的经验是两回事。

”四 中药
长久以来老百姓都是以中药治本,中药的副作用少来说明中药的作用,可是难道中药就真的副作用就是少么?西药的药效里面经常有副作用这个栏目,可是中药没有,关键是中药没有经过严格的药效学药理学的检验,这个也是国外不承认的原因。随着现在的中药复方都变为处方药后,中药的副作用也将慢慢浮出水面。“

---对中药无毒性的认识在中医自身内部就是错误的认识。中药本身没有说自己没有毒,被一些人抄作而成。再加上中药毒性研究技术的落后,一些中医生可能都没有研究中医毒性的概念。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推广正确的中药毒性思想很必要。

”五 经络
大家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找其本质,其实经络的本质就是一个神经体液的系统(个人见解)。“

---以往只是对整体活人状态的外在认识只能是在现有对人体认识之内。经络只是对人生理状态下一些功能的一个概括,它的生理实质只能在现有的西医解剖组织结构的功能下,至于是哪几类组织的功能整合,这才是经络实质应该研究的方向,而不要再找虚无的有别于现有组织器官的经络结构。
”六 临床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中医院的临床,特别是病房,大家都在做什么。“

---临床这个东西,人为之事,夹杂着中医的迷惘和错误的指导思想,再加上经济利益的要求,用学中医的少了是事实。
”七 科研
这个打着中医的旗号,有几个做中医的科研了.
因此,我拿什么来拯救我们日益衰落的中医。“

--错误的中医科研认识和错误的科研政策,加上畸形的中国科研体制使中医科研只能是挂羊头卖狗肉。
2006-01-17 17:3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xupeiping 编辑于 2006-01-17 17:39
  • • 你见过吗:一侧胸水像牛奶,一侧胸水像橙子汁
楼主 夜半听雨
夜半听雨
心血管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68
    积分
  • 48
    得票
  • 1129
    丁当
  • 4楼
谢谢xupeiping的回复,二楼是我在2003年的涂鸦,确实不值得在这里帖出来,我在整理我的文章的时候发现以前写了这个东西,于是在昨天给帖到了我的blog上了,确实是不值得一看,既然xupeiping给帖了上去,那就贴在那里吧.

我写的主要是抓住了中医的重点来写的.中医的这些指导思想一直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失去了特色,其余的都是白说,中医的这些观点其实都已经被西医所用,或者说西医很早就知道了,只是碍于起自己的局限性没有用到,我也不想讨论谁认识的早.不过现在中医确实是没有采纳西医的精品.这个令我非常的悲哀.

"循证医学只是对过往医学实践的科学性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检验和论证而已,和中医的经验是两回事。"
我觉着西医的循证医学,比之中医还是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中医的经验其实就是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自己的方法,并没有经过论证的,如果经过论证了,那么会有多少进步,年轻的住院大夫也会变成"老中医"这个也就是中医以后要走循证医学的原因.
2006-01-18 09:1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全身浮肿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