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甲医院小医生所见过的医院潜规则,到底有多深?
原创: 林夕一梦
看看小夕都经历了些什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初涉职场,若是不了解一个地方的潜规则,那自然会过早就被挤兑,甚至连容身之地都找不到。很多刚毕业的医学生,观念还没来的及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过来,因此各种大坑都踏遍了,伤的自己遍体鳞伤,还吃力不讨好。小夕毕业后,到本地三甲医院工作,本以为能够混的风生水起,谁知竟差点淹死了几次,甚至还被公开要求,若再犯便需主动卷铺盖走人。看看小夕都经历了些什么。
按劳分配不过是一句空话
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以为社会也像学校一样是一个温室,天高任鸟飞,殊不知qiang打出头鸟。小夕刚到科室的时候,领导每次讲话都说大家努力干,争取多干点活,总会有回报的。
小夕每天都起早摸黑,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准备赶往医院,从早到晚,各种查房、上手术、写病历、送病人,没有一小会的松懈。因为毕业后,学校的学费还欠着,需赶紧填补上,不然利息可高了。谁知,到发奖金的时候,小夕一毛钱都没有拿到,就拿了基本工资。之前说有夜班费、病历费的,现在也完全不知道哪去了。小夕便去找领导理论,领导说哪有什么按劳分配,那不过是骗小孩子的玩意,爱干就干,不干拉倒,大把人在排队等着。

干活最少的人,拿的钱最多。一直以为多劳多得,殊不知到发工资的时候,才发现一线人员的工资是最少的,而工资表上不知道哪来那么多陌生的名字在领钱。
年资及权利有多重要
在学校里,谁的成绩厉害,谁就得老师欢心,就得大家喜欢。而医院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轮不到一些小毛头说话的地方。在医院里,职称越高,话语权就越重;而低职称的就只有完全服从。职称越高,相应的工资和奖金也会跟着往上涨。若是在科室里有自己带组、自己管床、上门诊,那收入就会更多一些。相对来说,科主任的资源在科室里是最多的,而科主任也是综合能力较强的。
晋升职称之路
我国医生的晋升之路很明确,从住院医晋升主治等等,有一定的时间要求,比如需要满5年,本科学历才能晋升主治,而晋升的竞争同样很大,需要根据医生个人的获奖情况以及论文、课题等相关来评审。最近很多的论文造假事件抓的很严,但是很多人为了晋升也是铤而走险,因为晋升之后所带来的福利很丰厚。

拉帮结派的人脚跟站的稳
小齐是我们科里后来的那一个,一来就先跟别人各种寒暄,各种撩妹,给人的初步印象就是特别好的苗子,由于他们那么地方的人在科里很多,经常也讲一些段子,慢慢的,聚拢成了帮派,无论有什么事,只要是小齐的,护士们都是积极处理,就连医嘱经常开错了没有破口大骂,如果是其他人的肯定被骂的狗血淋头。小齐经常在科里吃鸡、打游戏,护长主任见到也不说什么。而那些没有帮派的就很惨,什么都要自己搞,还经常被投诉。

采购这碗汤
医院里有各种东西要采购,基本都是外面供应的。当然,采购肯定每个体制都是有的,这碗汤里有肉的话,肯定很多人会争着抢着。虽然平时医院里到处贴着,谢绝推销医药,但还是难免有这种现象。大到各种医疗器械,小到输液贴,都是有其中的利润的。
说话越好听的,工资和职位也越高
虽然有调查说这届90后工作,不爱巴结领导,只喜欢跟有实力的人一起工作,但是你不巴结,不能排除其他人不巴结。小佳跟几个同事一起进来,由于平时喜欢找领导聊聊天,谈谈这谈谈那,久而久之,领导有什么项目、科研基金都是给到小佳手中,而相比其他几个同事,小佳的工资也高出了很多。好好学说话,埋头苦干的人一定不是爬上去最快的人。
分配制度
医院的分配制度对医生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看科室在医院的重要程度,像心内等科室,在医院自然是有话语权的,这类型的科室的收入肯定不会太低,因此医生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而反观儿科,一般的综合大型医院,儿科都是个“亏本”的科室,很多医院还因儿科医生不足,最终选择关闭儿科门诊,甚至首先缩小的科室就是儿科。
另一方面就是看你所在科室的领导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很多科室有很多资源,若是遇到好一点的主,那么下面的医生也会有点米水喝。不像一些地方,领导把所有的权力都自己裹于囊中,下面的年轻医生连基本生活过的都很拮据。

医院里有医院的规章制度,很多时候,身为医生,面对很多事情也很无奈,只能做好本职工作,在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下,端好这一碗饭,维持生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岗位,做一个有自由的医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