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血液病学医学生 · 发布于 2019-04-07 · IP 辽宁辽宁
7098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20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关于房室交界区

一、解剖

img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心房进入房室结的纤维、房室结本身、希氏束的主要部分。

二、电生理特性

1、房室结快径逆向传导:也即图中的表浅区

                  特点:传导时间短,递减特性小

            心电图表现:逆行P’波与QRS波非常接近,可隐没在QRS波中,可在QRS略前或略后部位。房室结快径逆向传导最早激动——前间隔希氏束近端,故产生的P’波在下位导联(II、III、aVF)上倒置不明显,呈轻微倒置或低平,且其时限也较短。

img

2、房室结逆向慢径传导:也即图中的后区和深区

                 特点:传导时间延长明显,递减特性更明显

            心电图表现:逆行P’波与QRS波相距较远。最先激动部位是——右心房后间隔冠状静脉窦口附近,所以下位导联(II、III、aVF)上P’波倒置明显

img


3、分别经过以上两种传导途径:心电图上分别显示各自的特征

4、无交界区—心房传导:也即交界性心率无法逆向传导

           心电图表现:交界区心率产生的QRS波与窦性或房性心率分离,或产生部分夺获(简单来说——心电图上不出现逆行性P’波,当然这个p’当然还是发自于房室交界区)


补充基础知识:1)P波与QRS波的前后关系,不仅仅取决于节奏点是接近心房或者心室,还取决于激动上行传导和下行传导的相对速度,所以仅根据P波的位置就来判断节奏点位置是不可靠的!

             2)“冠状窦性心率”:以往,将具有逆行p’波,而PR间期>0.12s的心电图称为冠状窦性心率。但是,实际上他很难与交界区任意一点的心率(下行传导迟缓者)相鉴别。而且近年来经导管频射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所取得的结果来看,“冠状窦性心率”更有可能是起源于冠状静脉窦附近的房性节律或房性心动过速

img

            3)“冠状窦结性心率”:其P波是直立的,类似于窦性心率,但是!!!PQ间期<0.12s,而QRS波形正常。目前认为是“Lown-Ganong-Levine”(也就是LGL,预激综合征,关于这个我在评论里会引用“吹风机123”的帖子,他讲的舒服漂亮!)

            4)关于逆行性P’波:逆行性P’波指的是在II、III、aVF导联上倒置,在aVR导联上直立的P波。认为其起源于房室交界区,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也可能(在一些其他情况下)是心房下部的房性节律或房性心动过速,而不应是交界性心率或交界性心动过速。


 好了,记住以上四种典型的心电特征。接下来就是干货时间!

 (一)      交界性心率

交界性心率分为被动性(逸搏性)和主动性。被动**界性心率或被动**界性搏动属于生理现象。他们的发生是由于窦性激动持久的不能传入交界区,因此交界区某一个部位便“被迫”发出激动,在相似的情况(相对于窦房结)下连续发出一系列交界性搏动.显然!!!!这是为了避免心室停搏过久,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性搏动或心率!

自动**界性心率的发生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某个节奏点的自律性增高,超过了窦房结的自律性。若持续存在,往往是由于交界区存在着病理情况。

发生条件:前面提到是由于窦性激动持久的不能传入交界区

具体的情况有: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时有过长的窦性停顿、不完全性窦房阻滞、期前搏动后过长的补偿间歇、快速心率失常终止等。

(二)      被动交界性心律

1、       房室交界性逸搏

生理现象

心电特征:1)出现在较长间歇之后

          2)QRS波与窦性的差别较小

          3)若有窦性P波,但PR间期也<0.10s!!!(表明该QRS波不是由于这个窦性P波引起的)。可有逆行性P’波。

img


干扰性房室分离:此过程中会出现房室分离现象,这是由于交界区的冲动往往只能下行传至心室(房室结的单向传导性能),所以心房就由窦房结控制,心室由交界区节奏点控制。还有一种可能是,来自两个不同节奏点的激动在交界区被抵消了。

2、       房室交界性心率

特点:节律相当匀齐,比窦房结的节律慢,一般在40~50次/分钟。

难点:在于与主动**界性心律相互鉴别(关键在于心律)

            其实这个心电图比较简单啦

(三)      主动性房室交界性心率

难点:1)种类多,心电图上作出诊断困难

      2)常与一些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折返现象、传出性阻滞)合并存在,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

1、交界性心动过速

按频率分类

        交界性心率:<70次/分钟

        交界性心动过速:70次/分钟<交界性心动过速<130~140次/分钟,平均在100次/分钟

特点:出现这种心动过速时,不出现窦性心率,心房、心室都由交界区节奏点控制,因而常见逆行性P’波,且多在QRS波之前,说明逆行传导无障碍。P’R间期为0.12s或稍短于此,若P’R间期>0.12s的,多怀疑是房性心率失常或房性心动过速。

img

2、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

又称为加速**界性心动过速:由于交界区传导功能或激动形成异常而引起的一种短阵发作的心律失常。

特点:心率一般在70~100次/分钟,心率匀齐,往往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区别于交界性心动过速!!!!!)

由于以上原因,临床上的听诊不易识别,而几乎全凭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逆行性P’波可以出现也可不出现,全看激动能不能逆行上传。划重点!!!!交替现象:逐渐出现交界区节奏点控制心室的心律,又逐渐转为由窦房结控制的心率现象。

img

3、       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

机制同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其实也是其中的一种,只是心率通常更快!!!!!(婴儿平均可达230次/分钟)

特点:因为心率特别快,所以QRS波特别窄,并伴有房室分离。心室率通常在110~250次/分钟。

img

1)       心室率极不规则,当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心室率极不规则且P波看不清,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易被误诊为房颤或多源性房速

2)       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为宽QRS波心动过速且伴房室分离时,体表心电图可能类似于室速

3)交界区前收缩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房室阻滞,也可与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混淆

 4)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合并存在,如房速,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以上的情况,都使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的诊断更加困难

 好了,以上就是本章的重点,但这本书(《临床心电图学》)在最后还介绍了两种很有特色的心电图——反复搏动和逸搏-夺获性搏动

反复搏动:被动**界性心律中偶尔出现。是折返激动的一个类型,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交界区节奏点发出的激动在下行传导到心室的同时,又能逆行传导产生P’波,同时在逆行传导的同时,又可再次下传入心室,如此反复折返(关于折返激动我在第一个帖子里介绍过哦)

逸搏-夺获性搏动:伪反复搏动,由于一个交界性搏动以后,恰好自窦房结下传的激动,抵达心房时,心房已度过不应期,发生一个正常的窦性P波,当这个激动传导心室时,心室也脱离有效不应期,产生一个窦性QRS波。

两者的区别在于两个QRS波之间的P波是不是窦性!!!!!!!所以很简单哦。

img

img


 

 

 

 


3 138 1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