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急救病例征集 ---- 会诊笔记之“最近和心衰怼上了”
作为呼吸科医生,最近连续接诊疑似心衰病人,因此深入学习了心衰,查阅了多国的指南并做了些笔记:
下肢浮肿伴胸闷气急半月,该收哪个科,心内科还是呼吸科? [病例帖]
这几天会诊又遇上胸闷气喘的病人。
待续。。。
To be continued.
=====
某夜班,才接班就收到急会诊通知。患者的简要病史如下:
75岁女性糖尿病住院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慢性咳嗽气喘史。入院时轻微咳嗽。
入院初查BNP 204pg/ml(参考值0~400),胸部CT:
UCG: EF(射血分数)63%,左室松弛性下降。
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r波递增不良。ST-T改变结合临床。
2天起咳嗽气喘加重,伴有一过性的脉氧下降,吸氧后好转。
复查NT-proBNP 3500 pg/ml(正常参考值 0~125)。
复查胸部CT:
会诊查体:血压:127/63mmHg, SaO2 100%(吸氧 3L/min), 呼吸稍促,颈静脉无怒张。喉喘,两肺底湿罗音,心率95次/分,下肢不肿.
床位医生白班已经予甲强龙80mg静注,气喘胸闷并无好转。
问题何在?床位医生问有无可能是肺栓塞、上气道梗阻?
我倾向于心衰,其实重点就是所谓“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诊断一定要搞清楚,诊断清楚了,治疗也就迎刃而解。
先看看心衰的诊断流程。
入院时UCG心脏并无结构性改变,EF也正常,此时心衰似乎诊断不上,但是BNP却明显升高了,诊断陷入了僵局,难道不是心衰,不是心源性哮喘?
但是UCG的异常定义为:任何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会不会随后出现了异常?
于是急查UCG:EF 68%,左房稍增大,上段室间隔稍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看来心脏还是出现异常。至此心力衰竭可以诊断。
问题来了,EF正常能诊断心衰么?
呵呵,EF正常不是心衰的排除标准哦:
所以这个病人应该是HFpEF,舒张功能障碍。
我的会诊意见:加强液体管理,监测24小时出入量,利尿,必要时加用静脉扩血管药物,目标收缩压110mmHg。
随后推了2次速尿。
第二天清晨回访,家属很开心,说胸闷气喘已经明显缓解。
夜间近12小时入量 700ml,出量 1600ml。(入量还是有点多哦)
那么基础心脏病是什么?
看看胸部CT纵隔窗:
冠状动脉钙化说明什么问题?冠心病?
未完待续。。。
====午休过来我来了====
标题《冠状动脉钙化:从结晶到斑块破裂》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评估钙化与冠状动脉事件与死亡率密切相关。过去认为是被动的年龄相关现象,而今却被认为是主动的调节过程。。。此领域虽然研究很多,但是目前尚无阻止钙化过程的治疗。。。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or不稳定的状态的标志。
《冠状动脉钙化扫描:过去、现在与将来》
摘要:对于无症状一级预防人群,特别是中等风险队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anning, CAC)已经成为冠状动脉事件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每一研究都发现其优于风险为基础的预测。。。CAC提升医疗与生活方式粘附性,对于特定人群是有经济效益比的。数据清晰地表明CAC升高与预后恶化相关,CAC也与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强烈相关。
所以这个患者的冠心病是高度疑似的。
(此文的开篇首先引用了叔本华的名言:“All truth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First, it is ridiculed; second, it is violently opposed; third, it is accepted as self-evident.”
所有真理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起初被嘲笑,然后是被粗暴对待,最后是不言而喻。
冠状动脉钙化(CAC)已经成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同时也是无症状一级预防人群未来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特别是对于那些中等风险队列来说。CAC也有助于再分类以上患者与心血管风险的分类上调或下调。
本研究人群队列得出证据:CAC评分是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对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高度有效。
最后编辑于 2018-12-07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