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柳叶刀 | 驳斥网红营养学老师范志红的解读

普通内科医师 · 发布于 2018-10-29 · IP 福建福建
9036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原创:   angrysprite                                      

2017年的《柳叶刀》的最新研究,营养专家范志红老师,是这么解读的

https://m.sohu.com/a/169737538_194423/?pvid=000115_3w_a)搜狐原文链接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食品科技协会营养支持委员会理事,中国酒店协会美食营养顾问,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营养膳食推广工程专家顾问团顾问。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主讲人、卫生部健康教育巡讲专家。



img

(网页截图并做模糊处理)


01这项研究针对的对象是体力劳动者

范志红教授说实际上柳叶刀官网上的这个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

这项研究纳入了五大洲 18 个国家,35~70 岁之间共计 135 335 人的膳食调查数据,随访时间平均是 7.4 年。其中 81% 是小学和中学文化,82% 是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中国也有 4 万多受访者。

也就是说这项研究是在低收入、除了粮食之外其他食材很少、营养不良、中高体力活动的人群中做的。

所以这项研究的分析结果,是否能作为你的饮食参考,这要看你现在的工作状况和经济状况了。


总结: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代表性问题。范老师核心思想就是说:《柳叶刀》这篇论文研究的这些样本,并不能代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跟我们无关。

驳斥:

理由1:如果柳叶刀的这篇论文,选择的样本不能代表广大群众。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如果代表性出了问题,这篇论文不要说在《柳叶刀》这种顶级期刊上,就是我们最旮旯里头的良心期刊,都无法发表的。如果范老师认为是正确的话,《柳叶刀》编辑部应该全部下岗除名!

理由2:13.5万人中80%以上是穷苦或低学历人群。请问现在中国人群中,穷苦或低学历人群占比多少?这个占比是否属于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一样的占比?反正,我觉得我现在就很穷,买不起房。学历也低,周围好多高学历人员。但不妨碍我选择的饮食方式。穷可以吃馒头,也可以吃肉吗。



02这项研究的数据有偏差

研究中,中国人的饮食构成是这样的:中国受访者的三大营养素供能比数据分别是:碳水化合物:67.0%,蛋白质:17.7%,脂肪:15.3%

“碳水最多、死亡率最高”的一组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达77.2%。

根据 2015 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居民 2012 年平均膳食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5.0%,蛋白质:12.1%,脂肪: 32.9%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都在 60% 以下,离研究中的 77.2%还有相差一大截。这篇论文调查结果,并不能反映大多数中国人当前的真实饮食状况。


总结: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数据真实性问题。范老师核心思想就是说:《柳叶刀》这篇花了10年搜集的数据,跟我国花一小段时间得出来的2012年数据不一样,所以存疑!

驳斥

理由1:几十个作者造假数据,还能经过《柳叶刀》的审稿,水平不是盖的!13.5万人,10年的时间,一年10个数据,也要130.5万个数字吧?还要统计出来有意义,这个造假水平比真实做数据都难!

理由2:两份数据不可比。国内行政部门是2015年发布了2012年的数据,《柳叶刀》是2017年发布了2013年的数据,年份不同,对待数据的态度也不同。国内政府数据是层层收集,经手人数比较多,比科研要求自然会有偏差。



03该研究只说明,脂肪和肉吃得太多、太少都不好。

该研究发现:脂肪供能比最低的人,总死亡率、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脑卒中的风险都最高。

而供能比在 24%~35% 之间时,风险相对比较低。

蛋白质供能比最低的人,总死亡率、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比例都最高。供能比在 15%~20% 之间时,风险相对比较低。

这个结果说明,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吃太少。

目前我国居民平均的膳食脂肪供能比高达 32.9%,城市居民甚至达到 36.1%,已经够多了。再多吃一点脂肪,是否能对身体有什么额外好处,并没有证据可表明。

饱和脂肪供能比在 6.5% 以上时有利于降低死亡率,直到 15% 时对总死亡率也无不良作用。

所以中高体力活动强度的前提下,饱和脂肪并不可怕。过少的饱和脂肪反而不利于降低各种原因的死亡率,甚至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对饱和脂肪放开限制,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天天一碗红烧肉。毕竟,这项调查的受访者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不是天天坐办公室对电脑的人或者退休在家的人。


总结:这段话范老师思维比较混乱,一是承认《柳叶刀》的结果,然后说国内的脂肪摄入超过了柳叶刀论文中的数据,再多吃无益。二是解释了《柳叶刀》结果的合理性,但又绕回这个是对穷苦劳动者有益,对我们吃瓜群众没效果的老问题。

驳斥

理由1:承认,就承认到底。要不逻辑说不过去。

理由2:既然解释合理了,就没有在绕回《柳叶刀》结果推广不到我们吃瓜群众的歪理上。人家也是随机+足够样本量,妥妥代表广大吃瓜群众,结论可以外延的。



04用脂肪替代主食只对部分人有益,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国人。

研究的数据分析表明

脂肪丨如果用脂肪替代 5% 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那么很多死亡风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碳水化合物丨如果你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很高(最高 77.2%,或 67.7% 以上),脂肪供能比很低(最低 10.6%,或 18.0% 以下),那么用含脂肪的肉蛋奶替换一些主食,确实有利健康。

现实丨但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中国人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仅为 55%,脂肪供能比则高达 32.9%,用脂肪替代主食并没有什么益处。

这篇研究完全不能证明,绝大多数国人少吃主食,或者用肥肉来替代主食,会更有利于健康。


总结:其实范老师已经认同了这个她认为“样本有问题”、“数据不真实”的《柳叶刀》论文的结论。也就是脂肪供能比要高一些对人体好点,只不过范老师的意图是:中国这回走在世界前列,老百姓这个供能比早达标了。

驳斥

理由1:中国的数据,属于官方数据,要求比较不严格,比不上科研数据的可靠性,所以数据存疑,认为达标的可能性很小。

理由2:营养界一直宣传的大豆行动,米+大豆营养价值可以跟肉媲美。这个既然肉吃那么多了,米面都吃的少了,干嘛还要大豆行动?逻辑不通。



05该研究发现总死亡率最低的饮食状态是

碳水化合物丨供能比为 50%~60%

脂肪丨供能比在 20% 以上,直到 40% 仍然有益

蛋白质丨供能比为 15%~20%

饱和脂肪酸丨供能比在 6% 以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是这样的

碳水化合物丨供能范围为 50%~65%

脂肪丨供能比为 20%~30%

蛋白质丨供能比为 10%~15%

饱和脂肪酸丨供能比低于 10%

两者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虽然推荐范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但相差并不大,大多数人没有必要用脂肪替代主食。



总结:《柳叶刀》论文的结论,其实暗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改。


驳斥:

理由1:《柳叶刀》论文的摘要,结论是:根据以上研究,全球膳食指南都要修改了。我相信《柳叶刀》论文作者没那么蠢,尤其是论文作者中有中国作者存在的情况下,还写出如此狂妄的字眼!应该该做:根据以上研究,全球(中国除外)的膳食指南都要修改了。显然,这个事情没有发生,所以还是不一样的。

理由2:确实不一样。《柳叶刀》论文说,脂肪供能比到40%仍然有益,中国一直推荐低脂饮食。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吧。


范志红给大家最后的建议

这篇研究虽然不太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现实情况,但它确实有一些内容值得我们参考精制糖、甜食、饼干点心之类的食物最好只是偶尔尝尝,炒菜油仍然要控制;

对鱼肉蛋奶等含脂肪动物性食品,不必那么恐惧,不必苛求脱脂产品,只要总量不过多、别放太多炒菜油即可;

日常要吃多样化的饮食,多吃点全谷杂豆类食物来替代精白主食,经常吃坚果油籽类食物,丰富自己的食物营养来源;

不要顿顿只吃大碗米饭馒头面条,让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日益逼近,还自以为越「清淡」越健康!

其实这个研究不是不科学,《柳叶刀》可是世界权威医学期刊,只是还有很多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他们既没有打营养师的脸,也谈不上「颠覆」指南,更不能证明低碳饮食和清淡饮食更健康。


总结: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柳叶刀》论文还是靠谱的。这篇《柳叶刀》论文提醒了我们少吃饼干、甜食,炒菜油还要控制,食物要多样化,让五谷杂粮代替精制米面。

驳斥:

理由1:《柳叶刀》论文一直在说碳水、脂肪、蛋白质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什么时候说了饼干甜食少吃,五谷杂粮比精制米面好?范老师想象了。

理由2:《柳叶刀》论文颠覆的就是对脂肪的认识。然后范老师还在说少放炒菜油,这又是怎么回事?


范老师是高人,怎么会犯下如此错误?

我认真看了范老师的介绍,忽然有点“明白”。

1、她担任了很多卖碳水化合物人物聚集的协会里头的官职,必须得挺碳水化合物。

2、她也在营养学会里头任职。上海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孙建琴也说过差不多的话:《柳叶刀》论文引用的数据已经过时,已与我国实际情况明显不符。也许,这是营养学界大佬们认真看了论文,想想这几十年的研究都白费了,受不了统一口径的说法(只能攻击数据不真实了呗)。


本来不辩,闷声发大财就行了,这么一辩,真的啪啪打脸了。


2 4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