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0 | 主题:481247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临床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六味地黄丸适用舌象探讨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zhhqtt
zhhqtt
中医科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107
    得票
  • 92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10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目前公认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乙首先刊登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名为“地黄丸”,是从张仲景八味丸化裁而来。

     中医统编教材《方剂学》记载: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钱(各9g)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
  【功用】  滋补肝肾。
  【主治】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以肝肾阴虚为本,兼有虚热内扰。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本方为《金匮要略》所载之”崔氏八味丸”(仲景易名日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是为”三补”.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鉴别】  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四方均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皆具滋阴补肾之功。其中知柏地黄丸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麦味地黄丸偏于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都气丸偏于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喘逆。大补阴丸(大补丸)

     但是,我查阅《小儿药证直诀》、《丹溪心法》、《何氏虚劳心传》、《吴医汇讲》、《虚损启微》等几本书,原文中均未提及舌象,大多认为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水之方,并未着重提及阴虚(此问题论坛中已有所讨论),但是现代教科书编纂时想当然地认为六味地黄丸是滋阴剂,治疗阴虚证,那么身体的症状应该也是一派阴虚的症状,故在方剂学中有以上描述。

    临床中,六味地黄丸的运用也很广泛,效果大多不错,并且许多专家在电视上大肆宣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阴虚证的描述和舌红少苔这个舌象我认为并不是很典型,许多人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大多数时候。

    直到今年,史欣德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特别讲到,六味地黄丸适用的舌象是舌嫩红偏胖大,舌苔薄少,这直接启发了我,这种舌象你不能说他不是阴虚,但又与阴虚证典型的干红少苔有所不同。六味地黄丸的舌象不一定非常红,只要不是淡白应该就可以,另外,舌质不宜老,有齿痕也是一个重要征象,这正是虚损的舌象,是肾水不足,而不是阴虚火旺。此外,我认为舌苔的多少并不重要,可以苔薄,也可以是苔白厚腻,毕竟从六味地黄丸的用药中完全能看出利水的意思。

    在临床上我也小小地验证了一下理论,这位患者就诊前四个多月时常胃脘疼痛,多为绞痛,难以忍受,且遇凉加重,另查尿中有白细胞近半年,体重每月下降1-2斤,口干鼻干,二便可,纳佳,寐差,梦多,舌质嫩红胖大略有齿痕,苔白暗。辨为脾肾两虚,且有寒邪客胃,处方如下:

 

        一周后复诊,诸证皆大为好转,小便未查,守方续进。

       此案的收效对我影响很大,在目前的中医学教学体系中,有太多的想当然,在我考博复习的时候,发现中内的方剂重复了太多的归脾汤、地黄丸,50多种病分出很多一样证,即使汉语很强大,但是无论证怎么变还是用相同的方,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你说这是异病同治吧,感觉很没有特色,因为现在总是讲辨证论治,但是教材中却是把辨病和辨证分开,辨病-辨证-用药之间的联系看起来有,实际上难以琢磨运用,我认为这还是现代医学思维的渗入所致,其毒害之广,直接造成临床疗效的下降。

       欢迎各位讨论。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7-10-09 10:18 浏览 : 4188 回复 : 5
  • 投票 3
  • 收藏 1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综合医院全科门诊中乏力患者特征及就诊原因分析
deltaok
deltaok
皮肤性病科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990
    得票
  • 233
    丁当
  • 2楼

六味地黄丸里有茯苓,泽泻,丹皮。方剂书讲是三补三泻,补而不腻,补而不热。我想是不是可以用在肾水不足,兼有湿阻的情况。水不足不一定就是典型的舌红少苔,也有可能废水比如湿痰饮体内积蓄。因为还有一个左归丸,可能是用在舌干红少苔的吧。

2017-10-09 12:16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deltaok 编辑于 2017-10-09 12:21
  • • 年轻女性,腹痛伴血肌酐升高
楼主 zhhqtt
zhhqtt
中医科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107
    得票
  • 92
    丁当
  • 3楼
deltaok

六味地黄丸里有茯苓,泽泻,丹皮。方剂书讲是三补三泻,补而不腻,补而不热。我想是不是可以用在肾水不足,兼有湿阻的情况。水不足不一定就是典型的舌红少苔,也有可能废水比如湿痰饮体内积蓄。因为还有一个左归丸,可能是用在舌干红少苔的吧。

    这三泻究竟泻的是什么,朱丹溪给的说法听起来不错,但是到现在仍然争议挺多,到底是泻浊清热还是什么?这个配伍还是很值得研究的

2017-10-09 22:29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规培笔记128】—工作报告偶遇,颅脑MR,您能看出几处异常?据说工作中很罕见!
风吹过的街85
风吹过的街85
老年病科
常驻站友

  • 1
    积分
  • 39
    得票
  • 113
    丁当
  • 4楼
这个方用茯苓泽泻去水湿浊气,牡丹皮去少腹部瘀血,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虚。本来是钱乙用来治小儿发育迟缓的,肾水不足即来源于此。诊断学说的阴虚症候来源于对肺痨和其他热病的观察。学中医明白理论来源,有助于理解。
2017-10-11 16:41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医院试工害怕被「白嫖」怎么办?究竟去还是不去?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