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研型?临床型?来自学长的观点
本人在TOP学校的TOP专业和科室混迹多年了,在北美的TOP实验室也游荡过一番,也陆陆续续向很多国内外顶级的医生或者学者取过经,也和很多科研型,很多临床型包括四证合一等学生深入接触过,趁着和各位还没有代沟,下面就来谈谈临床型和科研型。
首先定下一个基调:
政策方面的东西我不懂,也搞不懂,譬如规陪多少年,怎么晋升。我们这个国家太复杂,各地方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政策也很复杂,变化也非常大,所以搞不懂。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市场是相对稳定的,任何政策行政命令也束缚不了市场的供求关系。所以了解目前的市场,寻找自身的定位,从而对接进入市场很重要。所以我们重点谈谈市场何在,市场是怎样的。
目前中国基于医院的科研的现状
正所谓缺什么,才想要什么,中国医院之所以对科研趋之若鹜,那是因为中国医院做科研很糟糕,包括TOP级别的医院,做的科研很多是小儿科,用自己的时间、精力、经费去支持别人的结论是对的,证明了便沾沾自喜发一篇文章,证明不了的话……你懂的
但是随着新锐人才的成长,医院引进了一些做科研的职业玩家,至少TOP的医院现在在研究方面正在迎头赶上,至少至少硬件条件在优化。
说道这里就要说说,什么样的医院需要做研究,以研究作为立足之本;什么样的医院需要以临床服务病人为立足之本。211/985大学的医院必须做研究,也必须将研究作为立足之本,想在这样的医院工作,不做研究的人只能走人,这是单位的属性和科研市场的存在所决定的。所以想进入这一些医院的同学没什么好说的,报科研型吧。尽管有人会说临床型也可以进入这样的医院,但是要知道没有研究没有文章,你自己在那个环境里会很郁闷难受的;也有人会说临床型也可以发文章,但是我现在告诉你,临床型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临床病理分析,充其量再加上几个生物标记物,这样的文章是不足以支持基金的申请的。也有人会说,这样的医院里面临床是谁做?其实在顶级的医院做临床很简单,都是下级医院筛选过后的病人,只要按照标准化的步骤进行处理即可。标准化的步骤就需要标准化的培训,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
那么什么样的医院应当做临床,服务患者。除了上述的医院,其他医院都应该服务于患者,扎扎实实做临床。国家需要维持公民的基本福利才能维护social stability,医疗是民生最重要的基石,市场要求这类医院不要做科研,而应该立足把病人“搞定”。
现在问题来了,待遇,职业晋升等方面,怎么办?
中国在不断的对接进入全球化国际化,金融市场货币汇率都不断对接,医疗市场迟早要对接的。只是时间问题。既然要对接,我们不妨看看北美的形势。
美国的科研versus 临床
在去美国之前,我觉得中国因噎废食,为了科研荒废临床。美国人一定很高大上,临床和科研兼顾。到了美国才知道我错了。
美国成功之处在于让喜欢临床的人专心于临床,不要碰科研;而让喜欢科研的人专注于研究,不要再占有过多的临床资源。这如同,美国不允许军人保留军队的身份,跨入政界。
与此同时,为选择临床或选择科研的人才,提供了两套平行而不交叉却利益相仿的成才路径。比如喜欢做临床的医生大可以加入某私立医院或者自己执业,赚的钱没有上限;才不要写基金,发文章,自己的精湛的手艺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喜欢研究,加入了大学研究型的医院,那么对不起,做研究发文章少不了的。在这些医院(往往都是顶级的医院)住院医师,followship都是下了班扎进实验室,尤其是肿瘤科,病理科,内分泌这些科室。科研给这些人不光带来纯粹的乐趣,也带来了福利。我曾经见过一个老头穿着一副屌丝装,吹着口哨在实验室晃悠,别人和我说那位手握N项专利,其中沙利度胺(反应停)治疗血液肿瘤的专利卖了2000万美金。我也见过一位顶级的女科学家,她告诉我她一年只看7天门诊,为了保住执照用以接触临床资料,其余时间做研究,一项成果就能卖4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实验室团队分享。
此外,中国正在仿效美国的一点,大家要尤为值得关注:临床医生开始雇佣做基础研究的人搬砖,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中国很多医院很多临床大佬已经这样做了,但是核心问题是,这些大佬本身不是很懂研究,听不懂手下搬砖的人在做什么,管理不住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不服气。美国不同的是,这些做研究出身的医生非常聪明非常懂研究,下面做基础研究的老老实实的搬砖,搬好了自然少不了甜头。我就遇到过一位做基础研究非常精湛的华人,他老板(老板是医生)给他的职位就是技术员的职位,但是工资比正教授还要高,就是因为他搬砖搬得好搬得漂亮。所以未来的中国也是如此,如果你现在不做研究不懂研究,以后怎么去雇佣别人搬砖。
总结
1.像混迹顶尖的医院,别想了,一辈子和研究脱离不了干系的。报科研型吧。
2.想做医生挣钱的,别想了,报临床型吧,好好练手艺,将来日子也不会差的。
3. 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 中国未来也是这样
4. 科研本无错,做科研无错,要求医生做科研更加没有错,错的是让所有级别医院的医生做科研是大错特错,错的根源在于医生的价值与级别挂钩,而不受自由市场的调控。
5. 发展的问题发展中解决,日益开放的国门,自由化的市场会帮助纠正这一切,所以打开思路,放远目光,在未来的市场中给自己定位,而非短期的行政命令和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