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没有哪颗心会因为追求理想而受到伤害——2014 北医神内考研之路

发布于 2014-08-09 · 浏览 2.3 万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0 年零 28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没有哪颗心会因为追求理想而受到伤害
--2014北医神内考研之路
考研已落下帷幕许久,鉴于自己考研成绩平平,想来并不能为师弟师妹们提供太多好的经验,面对丁香园各位大神的经验贴,本不想班门弄斧。奈何近来关于神内报考的疑问日渐增多,园子里关于神内考研的帖子又很少,想着大家的茫然和无措,我决定把自己的考研经历写下来,希望志在神内的同学以及每一个有着坚定目标的学弟学妹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报考
学校 要报考哪所学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考量。对于目标院校,我希望大家对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可以从官网上查到的历年的招生名额、分数线、英语线、研究生培养模式(重科研还是重临床,这点非常重要!)、就业情况等等;以及一些内部信息,如是否对某些本科学校有所偏爱和歧视、对于科研有没有很高的要求、更注重初试成绩还是综合能力(复试)等,这些信息官网上肯定没有,如果你有师兄或师姐在,那么一切OK,就算没有也不要着急,经常在园子里逛逛,一定会找到很多资料的。
我之于北医的梦想已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知道,自从它来到我心中的那一刻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初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对名校的向往之情,而随着我对它了解的加深,它的培养模式、它为学生提供的大量资源等深深地吸引了我。慢慢地,报考北医已然成了我的一个坚定信念。我开始在丁香园上看一些录取北医的师兄师姐们的经验贴,日积月累,对于哪个医院更看重临床实习、哪个医院更可能留院、每个附属医院大致的复试比例等有了很多的了解。开始我想报航天医院,因为觉得复试的时候比较稳,二进一,我是被一二三院的复试比例吓到了,听说大内复试最高可达七进一,感觉风险太大;并且航天的学硕可以有一年多时间在临床,可以说是科研和临床兼顾。但当我问过一个航天的师兄后,他给我的建议是报专硕,因为更好找工作。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我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专业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干什么都行。但是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特色,就算是内科系统,各专业特点也是差别很大的:心内工作强度最大、急诊多,并且有介入,但收入高,导师比较喜欢男生;内分泌较轻松,但是考研竞争压力大,就业压力也相对大;呼吸科近年报考人数较少,考研较轻松,但工作环境相对差一点,工作强度也较大...我倒是建议大家在报考之前对自己觉得还可以的专业多了解多实践,对它的考研难度、工作强度、收入、就业前景等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从而结合自身状况,做出理性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自己的主观喜好。只有干自己喜欢的专业才会享受为它拼搏的过程。
对于神经系统,我有着一种从心底发出的喜爱之情,尽管我知道,选择这个专业就意味着要一直深入探索,甚至有老师告诉我神内已经“博士化”了;而且,神内考研的竞争很激烈,分数很高,就业压力很大。但是,经过在这个科室的实习经历和我的理性分析,知道它适合我,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神内既是我所喜欢的又是适合我的,所以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至于那些缺点,在这么多坚持的理由面前还算什么呢?况且,哪一个科室是完美得没有任何缺点的?
等到九月份招生目录出来后,我发现北医今年神内专硕名额很少,除去推免后只有人民(二院)、中日、北京(五院)、世纪坛各招一个。这时候我是很纠结的,很明显,一二三院只有一个名额,竞争肯定会很大,专业最高分也极有可能出在人民,但是如果报其他医院就一定竞争小吗?在没有出来成绩之前谁都不能肯定。经过很多天的反复斟酌,我最终决定报二院,并不是说我对自己有多自信,而是当我知道自己报的这个挑战性最大的时候,也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一点压力,让我在平时的复习和实习中尽力做到最好,因为我知道我将会和最厉害的对手PK。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我其实是很忐忑的,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太孤注一掷了。但是我是一旦确立目标就不会去改变的人,我知道,如果我失败了,我不一定会后悔,但是,如果我不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就一定会后悔!
啰嗦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对于报考,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同时又适合自己的目标,勇敢地朝着它努力,最终的胜利一定就会属于你!

初试篇
关于初试,园子里很多大神的经验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而且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计划(我当时也是在园子里看了很多牛人的复习经验,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在这里我仅将各科复习中重点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一下,至于具体复习计划和方法不赘述。
西综 西综的复习切忌不看课本只看辅导资料!每一本辅导资料不过是编书者从课本中挑选他认为重要的考点编在一起的,所以,任何辅导书上的知识点都是不连续的、孤立的、不全面的,可以用来查漏补缺、加强记忆,但绝不能成为主要复习参考书。就像一个公式,课本给出的是它的原形,而辅导资料中出现的永远是它的变形形式。如果不看课本不知道它的原形和推导的前因后果,那么你只会做简单的生搬硬套的题目,只要碰到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就会无从下手。而如今西综考试题目逐年趋向临床化,题目设计越来越复杂,所以,回归课本才是王道。而且,每一本辅导资料都是按照编者的思路总结、书写,所以你在记忆的时候感觉比较费力,如果尝试着以自己的思路和对知识的理解把重点知识做一个梳理,那么背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西综的复习切忌泛而不精!与其把十个知识点记得模棱两可倒不如准确记忆八个。西综考试无非是看谁把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所以从这一点看来西综考高分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肯下工夫多记多背就一定可以。
西综的分数和复习遍数并不一定成正比。复习过程中几乎每个同学都会问的问题就是:你复习几遍了?大家这么问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想看看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自己比别人多复习一遍就会很高兴,而别人比自己复习得快时就会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其实何必呢,只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复习就一定没问题。如果复习遍数是决定成败的因素的话大可不必考试了,只需看谁看的遍数多就好了,然而,通过这两年我与其他同学交流复习经验的结果,发现太多复习七八遍到十几遍的同学甚至没有过线;而有的人两遍都没看完却仍然考到220+,看似荒谬的事情想来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每个人看书的速度确实有差异,但每一遍看的深度差别更大。你理解的深度其实才是决定西综考多少分的关键。太多只求遍数而不求深度(也就是前面提的泛而不精)的同学必定是失败的。同时每个人对于一遍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有的人看一遍书就叫一遍,有的人看一遍书做一遍题叫一遍,还有的人看一遍书做一遍题再总结完笔记才叫一遍。所以不要纠结于遍数了,凭空给自己添堵。当然,遍数不能和别人比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有尽量多的数量。我的第一遍应该是在十一月多完成的(对于此事我是有些后悔的,之前看书的时间太少了),之前被同学各种问第几轮了,我就说一轮还没完,所有的人都很震惊,甚至有些关系不错的同学都开始为我着急,而我自己却很淡定,因为我知道我这一轮下来的结果是会记下百分之七十多的知识点,所以我一点都不紧张。到了考试之前我才勉强复习完两轮。尽管没有达到230+的理想目标,但220+的成绩却还是比较轻松的。
英语 英语的复习其实并不复杂,单词+真题足够了。真题不是用来做的,而是用来研究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弄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做好了这一点就等于做好了一切。对于英语这一门,尽量考得分数高一点,这并不只是为提高考研总成绩而考虑,而是很多名校对于英语成绩很是看重,英语成绩高的在复试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感觉自己英语不会受限,所以我在它上面投入的时间也很少,最终只得了60+的成绩,而我的对手却得了70,导师组最终选择了我,也是因为我的英语听说能力比她好,所以复试对于英语是很重视的,有的是看英语成绩,有的是看英语运用能力。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要引以为戒,切不可忽视了英语的学习。
政治 说起政治其实挺无奈的,从上中学以来就及其讨厌这门无厘头的课,也许一直没有入门的原因,每次看到它总是昏昏欲睡。复习的时候用的是风中劲草,最后看了肖四和新东方的冲刺视频。对于大题倒不是特别担心,只要不写得太潦草,答得要点多一些,分数不会太少的,但是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还是挺没把握的。果不其然,它只是刚刚过线,还没到60。后来和几个政治考得不错的同学聊天,问起政治的复习,大多都做过一千题或者两千题等等,听说还是挺有效的。不管怎么样,政治考高分必须靠选择题,因为大题不会有太大差距的。
复试篇
准备
基础知识 1月5日考研初试结束后,同学们大都回家或出去玩了,但我知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准备复试。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等初试成绩出来再准备也不晚,但对于像北医、上交这样复试最早的几所学校来说是来不及的(我从出来成绩到去北京复试之前的这两周时间基本没有看任何专业课),尤其对于报考专业不是大内大外的同学来说,还有自己的专业书要看,就算从初试完开始准备时间也不算宽裕。而且北医一二三院历来最重视复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复试决定成败。神经内科因为不是考研科目,所以之前并没有仔细看过书,这样,我的任务就很重,要一边看书一边去科里实习。开始看神经病学课本的时候,发现基本看不懂,神经系统解剖都忘了,好吧,找出解剖课本,就从解剖开始看起吧。神经系统解剖前后有150多页,我看的速度很慢,对照图谱,一点点理解,大约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看完,但是边看边忘,我只好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到了一个小本子上,每天翻来覆去看一遍增强记忆,重复了几遍后记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看神经病学课本,这次再看就简单多了,至少可以顺利地看明白了。我之前记的那个本子也没丢下,仍然每天抽时间看看,同时也把神经病学课本上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记在了上面(比如各种综合征,是必须背过的,复试必考!),每天走在路上看看、科里闲下来时看看、睡觉前再背背,慢慢地,这些基础知识我已可以熟练掌握了。有的老师查房喜欢提问学生问题,当时科里一块实习的还有两个报神内的同学,每次老师问完,我总是第一个回答,所以老师对我很是满意。眼见着自己的进步,我也有了更强的学习动力,并且经过老师的提问也对基础知识有了更扎实的掌握。
专业英语的复习看的是基础医学英语,也是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上过的课,神经内科专业英语只是背的神经病学课本后面的英文词汇。今年复试没有文献翻译,所以没用到,不过,老师用英语提问的那个关于臂丛神经的问题还是体现了我费力背专业词汇的价值哦!如果没有任何专业术语的积累,相信连老师问什么都听不懂。
总结:对于想学神内的同学,神经解剖是基础也是重点难点,而且是必过的一关!必须反复看书反复记忆,将基础打牢,因为学好解剖就等于成功了一多半。
实习 神内的实习我大多是在跟老师门诊,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科室特点决定的。病房病种较少,而门诊却是各种典型、疑难病例集中的地方。在门诊,我碰到了一个可以让我感谢一生的老师,他不仅教给了我大量的临床知识,同时也让我对神内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能把每一个病例都讲得清晰明了,对每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也能讲得深入透彻。虽然自己已成了主任,但对于我这个实习生却是耐心十足,基本是手把手地教我问诊、体格检查、阅片等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从而也使我对于神内的临床知识有了飞速的提高,基本可以独立接诊一些简单的门诊病人。我是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跟他门诊的,每周一次,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考研初试结束后一直跟到七月份毕业,如今我的临床知识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这一年的门诊实习经历,而它也无疑成了我复试成功的决定因素。
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回家舒舒服服地过春节,而是尽量多拿出时间来看书和实习。我记得自己是腊月二十八回的家,正月初三就回来了。当时医院学生宿舍整栋楼里一个人都没有,晚上一个人窝在宿舍,插上门(因为一栋楼只有一个人住的感觉还是蛮恐怖的),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再低头看看自己的书,我笑了,没有预想的凄凉感,反而是一种充实和满足,或许这一生也就这么不计后果地拼这一次吧!
经验:如果报考临床型研究生一定要注重临床实习!如果没在临床待过或临床知识太少在面试中是很容易被老师问倒的。我之所以能在复试中以初试第二的成绩逆袭成功,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的临床知识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为调剂而奔波 二月下旬开始出成绩,北医最晚,应该是二月的最后一天才出来的。刚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是有点害怕的,340+(西综220+,英语60+,政治50+),能进复试吗?但当我看到专业排名第二的时候就平静下来了,能进复试是一定的,但是专业第一多少分,报的哪个医院呢?其实今年北医那个成绩查询的大表是很有用的,报考北医的所有人的成绩都在上面,根据师兄教我的方法,我大体推算了下,专业第一就在我们医院,应该是360+。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今年北医神内总体分数并不高,记得有个医院甚至没有过线学生,但是专业前三名都报了我们医院。这时候我却患得患失起来了,我知道自己是那么的想学神内,如果院内调剂的话肯定就是其他专业,而如果院外北医系统的大调剂基本也不会留下神内的名额。该怎么办?这时候有同学告诉我可以试试提前调剂。如果想稳走的话,这貌似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以成绩出来几天后我自己去了趟北医研招办看是否能联系提前调剂,但研招办老师告诉我,我报的二院,所以必须要有医院的同意才行。我又立即去了医院教育处问,开始老师还没说什么,可是当知道我是专业第二时,便说什么都不同意了,后来想想也是,哪个医院愿意把能进入自己复试名单的同学推给别人呢?没办法,只能留在二院参加复试。提前调剂的道路行不通。
从北京回来便开始准备复试的资料。特意多准备了几份简历,把调剂表打印出来带着以备不时之需。对于调剂,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调的科室是非常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我的,我就准备好了校外调剂,因为北医复试时间早,所以调剂其他学校还是来得及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重点说一下,复试之前一定想好,到底是要保学校还是保专业,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要能承担得起后果。我身边就有同学为了理想的专业而放弃了校内调剂机会,选择了较差一点的学校,但是后来却后悔了。所以你在走每一步之前都要想好这一步的后果。
学校要求19号报到,但是我16号就去了,之所以提前,是想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去其它医院投一下自己的简历,这次并不是想提前调剂,而是想着如果老师第一轮复试没有想要的学生,需要调剂生的话可以首先想到我。先将目标定在了中日和北京医院,然后就开始行动。第一天先去的中日,在病房门口被一门卫大哥拦住,问我找谁,我就说了之前在网上找的一神内老师的名字,结果那位大哥说这位老师从来不在病房,说什么不让我进,呵呵,我真觉得自己运气够可以的,怎么偏偏就挑了这么个名字呢?不过,既然来了,断没有无功而返的道理,经过我一再地软磨硬泡,这位门卫大哥终于同意让我进去了,呵呵。但是进了科室我也不知找谁,恰好碰到一特别好的师姐,说她可以帮我问问她老师招不招学生,但是老师今天不在,明天在门诊值班。虽然没见到老师,但也算是有所收获吧。之后我又去了北京医院,由于路程较远,赶到那的时候差不多已经中午了,知道老师大多都下班了,我也就没过多停留,就算来认认路吧,因为明天得一上午跑两个地方,没有任何可以耽误的时间。况且,我住在医学部(一同学宿舍),离这两家医院并不近。
第二天天刚刚亮我就走出了宿舍,八点就来到了北京医院,不知道找谁,索性就找主任吧,来到主任办公室,说明来意后,主任很客气地告诉我他今年不招生,让我问问科里**老师。我来到医生办公室找到那位老师后,递上自己的简历。开始他听说我是调剂生就不太高兴,以为是第一轮复试刷下来的,经过我礼貌的解释后,他的神情也稍微放松了些,但是他说他带的学生属于北京老年研究所(不是北医系统),问我是否介意,我跟老师表明了自己坚定想学神内的态度,并且说自己并不介意,最后请老师留下了我的简历。而后我又去了教育处,说明来意后递上自己的简历,教育处值班的大哥人很好,看到我简历上写的专业第二时,安慰我说什么都不要想,好好准备一轮复试才是关键。离开北京医院后直奔中日,在神内门诊又见到了那位师姐,她让我先等一下,因为病号太多了,她稍微空出点时间就出来和我聊天,给我鼓励。她说,你就这么想调剂吗?我说当然不是了。她说,在我看来就是,我觉得你更像是已经放弃了的,如果这样的话你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你和第一名不就差十几分吗?你就知道她的英语一定比你好?她的专业知识一定胜于你?她还跟我讲她当年的对手是大内第一,四百多分,她也未曾输给她。听到这些鼓励的话语感受着她的亲切关怀,我的内心也平静下来,我原也不是如此怯懦的人,终是因为太过在乎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一直到十二点多老师才忙完,师姐就领我进去了,那是一位很和蔼的女老师,把我的简历留下,记了我的联系方式,告诉我如果她今年招生的话会联系我的,我谢过老师后就回到了学校。突然只觉得肚子很饿,看看表才发现已经两点多了,随便在超市买了点东西,坐在校园树下的长凳上,看着风卷起地上的残叶在空中飞舞,感受着那春寒料峭,只觉得浑身都很冷,突然就有一种被抛弃了的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疲惫席卷而来,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而正是这种心灵的绝望却也带给了我无一往无前的力量,只有没了退路时,才会拼命地找出路。想想师姐的话,我告诉自己,只能在此一搏,胜负尚未见分晓,怎可妄自菲薄?慢慢地走向教室,我的心中已无半分恐惧,而是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无畏取代。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力以赴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中。
尽管当时觉得自己浪费了两天时间没有结果,但是后来证明还是有所收获的。就在我知道自己被录取后的第二天,北京医院研招办给我打电话说老年所的神内还有名额,问我还要调剂吗?我谢过老师的好意,并且告诉他我已经被人民录取了,老师也很高兴地祝贺我。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坐以待毙,要勇敢地为自己的梦想争取机会
勇往直前
医学部复试 报到、体检、接着就是医学部复试,复试和前几年一样,包括综合能力、心理测试、UK测试、英语听力,唯一不同的是今年的英语听力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听不清,反而感觉音质奇好,但我却很是听话地没有准备,结果比较悲剧,十个题中能确定的只有三个,不过还好,医学部的成绩所占比例很少,不会影响复试大局走向。
医院复试 包括笔试、操作(学硕无)、面试。这时候,我知道我们专业第三已经被调到其它医院了,尽管竞争对手少了一个,我却仍不敢放松,因为我的对手仍然是专业第一,并且通过交谈得知她还是某所211学校毕业(我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但是我又有何畏惧呢?那颗心已然变得坚不可摧了。23号上午专业课和英语笔试。专业课考的基本都是课本的重点知识,只要将课本看好,题目还是差不多可以应付的。英语就是公共医学英语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难度不大。中午有一个上机考试的病例分析题,模拟接诊病人的程序,大家得分一般在60-80之间,差距不大。下午考操作,神内和大内科一块考,一共七站,每一站十分钟,听到铃响后转下一站。内容包括PS标准化病人问诊(心绞痛)、体格检查(腹部)、心肺复苏、骨髓穿刺、病例分析、10个心电图、5个心肺阅片。尽管都是一些简单操作,但总是做不好,每个同学差距也不太大。如果感觉自己做得太烂也不要多想,因为北医复试每一项都不会有人被淘汰,每一项的成绩总是按比例加在总分里,你们之间的那点差距再换成百分比之后就微乎其微了。
我们科的面试是24号上午八点半,在八楼神内试教室进行。前一天晚上,我又把之前已烂熟于心的自我介绍中英文各背了一遍,把老师最可能问到的问题又想了一遍(都是一些非专业性的问题,实在没想到第二天老师居然问的都是专业问题!)。我的对面坐着五位老师组成的面试组,中间隔着一张长长的桌子,侧面有负责做笔录的,估计是师姐。正当我纠结着是用英语还是用汉语自我介绍时,正对我的老师(后来知道是我导师)开始说话了: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r CV.当听到CV这个词的时候,我愣了一下,但我有点印象好像是简历的意思,而且,这最开始,老师不就是想让我做一下自我介绍吗?既然老师都用英语提问了,那我也用英语回答好了,于是乎,稳了稳心态,慢慢地开始背我之前准备的自我介绍。一边背着,一边用眼神和几位老师一一交流。我的自我介绍与大多数人的不同,没有太多宽泛的千篇一律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突出了我对神内的喜爱,讲了自己看过几遍神经系统的解剖,并且从此产生了对神内的兴趣;还提到我曾跟老师坐门诊,碰到了一些并不常见的病例,然后列了几个疾病的英文名称,当老师听到我用英语说出的这几个病名时,都微笑着向我点头,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最后当我面带微笑但眼神坚定地说出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时,老师们都很满意地笑了。而后是英语问答,基本上是一些关于目前医患纠纷的问题,老师们英语实在太好了,面对他们流利的提问,我的回答总是显得那么的磕磕绊绊不流畅,当时我只恨自己没有认真准备口语。大约问了将近十分钟,导师终于开始问专业问题,尽管觉得自己答得并不够好,但主任却对着我们导师说,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顿时,我觉得主任实在是太体贴了,还时时想着舒缓我们紧张的情绪。后来,主任说,神内这么多方向,你上了研究生之后最想研究什么方向,从你最喜欢的开始排排序吧。听到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紧张了,因为是专硕,不公布导师名单,我也不知道自己导师研究什么方向。而且,这么多老师还有主任,他们每个人研究的方向肯定是不同的。且不说我不知道导师和主任的研究方向,就算是知道,我也不知道该把主任的方向放在最前面还是把导师的方向放在第一位。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很可能是我想多了,老师对我的回答多半也不会在意,但是,我当时就是害怕万一。大脑高速旋转想着能避开这个问题的策略,稍微顿了一下,我说自己现在在临床待的时间还很少,常见的疾病也只有那么几种,大多的病种我还没见过。主任立刻接过我的话,说那你就说说你最常见的病是什么吧。就这样,我就把之前的那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成功跳过去了。说到常见病例,当然我很熟悉。我说,病房和门诊是不同的,病房最常见脑血管病,而来门诊看病的大多是这两种表现:大夫,我头疼,或者是大夫,我头晕,我这种表演性质的回答让老师们都笑了。这时,另一位老师说,那你就说说眩晕的诊断流程吧。很好,这个之前老师给我详细讲过,于是很熟练地做出了回答,回答完后老师给我指出了其中的几个错误点,我一一细心听取。而后,主任似乎想起来我之前说自己常常在门诊,见到过一些典型病例,所以他对我曾经提到的疾病之一--脊髓空洞症展开提问,从它的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逐渐深入,当听我说到临床表现中的夏科关节时,说夏科这个人对于神内的贡献是很大的,你能说出几个由夏科名字来命名的疾病吗?这时候我的内心简直是狂喜,这个问题我的老师曾经闲暇时跟我说过。再后来就是问了关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说到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老师问它的作用机制,我当时只记得它是抑制TXA2的生成,但是老师会一直问你,TXA2的全称是什么,它的上一级物质是什么(花生四烯酸),那花生四烯酸在什么酶的作用下产生TXA2?好吧,充分见识到老师面试时的“坚持”精神,只要你说到的,不管基础的还是临床的他们都会一直问下去。后来问到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时我被卡住了,说实话,我在神内实习多是跟门诊,对治疗预防这方面还是有些欠缺,而且当时看书的时候觉得这一部分简单也略过了。一个老师看我纠结,就问我,你说说什么是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吧,这个我是真没看到,这个时候主任直接替我解围,告诉我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就是使曾患过脑血管病的患者不再发生脑血管病,还给我打了个比方,说一个患者曾因脑血管病住院,那么当他出院的时候问你出院后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再发脑血管病啊?经过主任的解释,我也很是清楚地明白这个问题了,于是一二三四说了几条我知道的,主任点点头说可以了,就让我出来了。专业知识大约问了二十分钟,还有一些简单点的问题没有一一列出,包括中间的阅片(很简单的CT片子,左侧丘脑出血)。整个复试过程只有两个部分--英语提问和专业知识提问,考的都是学生的能力,让我觉得就算输了也会输得心服口服。
对于面试的经验可以总结如下:一、在自我介绍上下点功夫,尽量少写那些人云亦云缺乏创新的内容,仔细想想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就会让老师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从而在老师心中留下不错的印象。当然,切记一点,就是不要过于夸大自己,始终记得你在面试过程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老师拿来提问,所以不要让自己掉进自己的坑里。二、老师提问问题多喜欢沿着你的思路、顺着你的话问,所以,大家可以提前动动脑筋,怎样“拽着”老师的思路走。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我自己在中间一段领着老师思路走的时候就明显答得很顺畅(其实在老师问我脊空临床表现时,我是故意将夏科关节说在前面,也是想引起老师注意,问我关于夏科的问题,结果很顺利地把老师带到了我的思路中)。所以试着把老师领进你所熟悉的问题中,这样你就会把握主动权。三、老师提问喜欢围绕一个问题往深处问,直到把你问到不会为止。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和老师多“交手”几个回合;另一方面,不要怕答不上老师的问题,要明白你答不出老师的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老师总会出几个能显示他水平的问题,你要是都答得很好,估计老师都不敢收你了,你都可以当他们的老师了。四、态度真诚、谦虚,但不要唯唯诺诺,要不卑不亢,有自己的主见和清晰的思路。过分紧张胆小的和过分张扬的老师都不会喜欢,毕竟以后大家都干临床,与患者交流时性格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大家今后在一起工作,肯定需要一个好相处的人。
圆梦北医神内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结果,二院的结果出的是那么那么的慢,记得我们那天面试的时候是周二上午,结果却一直等到周四下午,而且更奇葩的是只通知被调剂的同学。所以我直到下个周一上午才从教育科问到我已被录取的确切消息。尽管之前在听我对手说她被调剂的时候就基本知道了结果,但是当亲耳听到自己被录取后,还是有些激动的。记得那天从教育科出来后天上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漫步在雨中,想到了之前我为这个梦想付出的点点滴滴,想着自复试以来的心力交瘁...如今终于听到了那个梦想开花的声音,伴着微雨迷蒙,美好得有点不现实。
每一个考研成功的人,除了自己的能力,还要靠运气。对北医这样招生名额很少的学校来说,如果坚持某个专业的话压力会很大,风险也极高,每年能够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其实并不多,既然命运如此厚待于我,那么我必定也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努力下去。一路走来,我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始终记得父母的支持以及面试那两天妈妈特意从家里赶过来陪着我,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感谢那个曾经耐心教我知识的老师,在我的复试成功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还有我的同学雨霏,收留我住在她宿舍,一直关心着我的复试;还有航天的那个师兄,每次有什么问题问他的时候总是很及时地给我回复;还有荣姐,我们并肩走过了初试,复试期间始终不厌其烦地听我抱怨,还要给我鼓励、替我想办法、帮我修改自我介绍。还有好多舍友、同学...
最后补充一点实习和考研的时间安排。现在大多数同学都在实习,但是应该也有人已经开始逃实习准备自己的考研“大业”了。但是实习仍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知识只有结合临床才能彻底理解,而且在临床学到的知识比自己看课本记得牢固得多,再加上现在西综出题的临床化,没有一点临床思维的话会很吃亏。我建议同学们不要过早地完全放下实习投入考研复习,可以先转转与考研有关的重要科室,每个科室关注几个典型病例,这对于考研复习帮助是很大的,同时又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边实习边考研的同学成绩都不会差的。对于自己想学的专业最好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实习,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专业,更为以后的复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知我的考研经历能不能带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启迪,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写得篇幅太长了,估计大家都看得昏昏欲睡了吧,呵呵,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只要心能到达的地方就会有脚步到达,明年是属于你们的,我们能做到的,你们将来也一样能做到!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并珍惜这个为梦想拼搏的过程,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医15年招生目录已上传附件,请同学们自行下载。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pdf (278 KB)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 万

75 1166 7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