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
顾家小医生全科医师
中共中央于2025年10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提到,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再进一步作出努力和优化。一是在服务方向上要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让群众少得病、更加健康。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二是在服务模式上要突出全链条的贯通,让群众少得重病、及早康复。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进一步提升健康产出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服务体系将更加突出公益性和均衡性,让群众看病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推进医疗、医保
cover
hccj118 回复
个人的理解是,三明医改的核心是控费,而不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2.7 万浏览 · 26 点赞 · 352 讨论
医生偷病历给患者,让其举报同事
这起离奇的医生内讧事件,发生在香港将军澳医院。被捕的是两名男医生,他们同属一个医疗团队,分别为57岁和35岁,都具备“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术”的操作资格。但是同一医院的另一支团队也在开展同样的手术,因此两个团队存在竞争关系,就形成了抢做手术、争夺研究数据之类的恩怨。他们之间的这种情况早已引起院方的注意。但医院判断,这两组医生的关系还处于“良好”状态,互相之间也没有投诉过对方。医院为了避免矛盾,只是把手术决策权、分配权等,交给不属于这两个团队的其他医生来掌握。直到最近,香港无线电视(TVB)的一档资讯节目,才揭穿了这两组医生间“虚假和睦”的关系。TVB在《东张西望》节目中报道,某患者的儿子张先生爆
cover
9.4 万浏览 · 8 点赞 · 5 讨论
这工资什么水平?
不就是打工嘛心血管病学医学生
素材来自网络,侵删
cover
大蜜獾 回复
2.9万元,在没有DRG之前那可是医疗界的上层啊
1.5 万浏览 · 5 点赞 · 13 讨论
牙膏 好似 万能药
尚瑨医生烧伤科医师
病例信息3岁 小男孩儿淘气 打翻热水杯 烫伤前胸及肩部家属涂抹牙膏 据说还是薄荷味道滴 ‍️病例讨论特意了解一下 牙膏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如碳酸钙、水合硅石)洁净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如甘油、丙二醇)、胶黏剂、防腐剂、香料及特殊功能成分(如氟化物)等。主要用于清洁牙齿、去除牙渍、保持口腔卫生。貌似没有消毒抑菌作用 只适用于清洁牙齿 保持口腔卫生啊 这些年 我们做了那么多科普 咋还有那么多无知的行为吶‍️‍️‍️‍️
cover
1.1 万浏览 · 13 点赞 · 17 讨论
美容缝合的“无痕密码”:不是缝的细,而是这一步做对了
耕耘的蚕整形科医师
病例信息来丁香园有段时间了,获益匪浅。整形烧伤版块更是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作为一个烧伤出身,目前主要从事疤痕整形,医疗美容的医生,感触良多。园里大多是年轻医生,好学向上,积极上进。里面问的最多的就是怎么美容缝合的问题,是个基础问题,也是很难得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完美解决。美容缝合教学:别再“照猫画虎”!懂这层原理才是真会缝 给学生讲完美容缝合,看着他们把“减张”“分层缝合”“皮缘外翻”的步骤记满笔记,却总在遇到“不同皮肤厚度”“特殊部位伤口”时卡壳——这不是学生学得不用心,而是我们常忽略了关键:只教“怎么做”,没讲透“为什么这么做”,让“照猫画虎”成了新手进阶的最大障碍。比如“减张”,学生都
cover
刀客特儿李 回复
补充一点拙见,A点高于B点第四张图,深层皮缘可能需要修剪,最终成梯型。这样表皮对合才更好。不然会有过多真皮卡在中间,造成过度外翻。
2.8 万浏览 · 193 点赞 · 51 讨论
何惧成“碗”,成“碗”何惧
一眼万年_连仲白内障科医师
国庆节的标题党出现了,高手不会成碗,新手避免成碗,可能只有我这样中不溜的才会经常成碗,而且有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感觉。在你上手第一台手术的时候,在你总手术量较少的时候,在你对机器性能不能完全掌握的时候,在你均手术量少手感变差的时候,在你不能完全确定核硬度的时候,在你小心谨慎不敢下钩太深太多的时候,在你超乳针头不敢深埋的时候,在你脚踏感觉不能自如操控切换的时候,可能超乳手术把晶状体吃成碗就会成为比较常见的问题。何惧成碗,个人的一点体会,成碗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是必然,却是晶状体解剖结构的使然,本身晶状体解剖结构就是核、核壳、皮质壳层层叠叠包裹的结构,有时候我们在手术过程中,还会利用晶状体的解剖结构
coverplay
Zhou91 回复
张老师左手勾非常灵活,值得我们学习和练习 平常手术中,软核成碗比较多,可以充分的进行水分层和水分离,甚至有些医生直接把晶体从囊袋内分出来,不过这在超乳第一下比较危险,新手慎用。核吃掉了,留下比较硬的皮质碗,像张老师这样操作是非常可行的,书上也说了另外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撤出超乳和勾,前房逐渐消失,去除了成碗的力量,再从侧切口找一个碗边和囊袋分离比较多的位置打黏弹剂,将皮质与囊袋分离开来再进行下一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核都吃掉了以后,担心超乳针头吸容易破后囊,那就换I/A,慢慢吸。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不同的处理,不要着急
病例库
眼科
6763 浏览 · 33 点赞 · 35 讨论
7223 浏览 · 34 点赞 · 18 讨论
跟同学吵架后手足麻木的高中女生。
帝尊普通内科医师
病例信息患者16岁高中女生,自诉因为刚开学比较想家、心情不好,跟同学吵架后越想越觉得心里委屈,控制不住的大哭,突然感觉“吸气不够用”、“喘不上气”,需要刻意加深加快呼吸。 伴有胸闷、胸痛、心慌。 口周、四肢末端麻木感或针刺感。 头晕、视物模糊、全身乏力、紧张恐惧感。 自行尝试深呼吸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未服用药物。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 T: 36.5℃, P: 108次/分, R: 32次/分, BP: 135/80 mmHg, SpO2: 99% (呼吸空气)。一般情况 神志清楚,表情焦虑,呼吸急促、深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
相信光的人 回复
先开通静脉通道,心电图、指脉氧、血常规、急诊离子、动态心电监护。防患于未然,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万一患者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或者病情有进展,或者有其他的意外,开通静脉通道总没有错。同志,小心小心再小心啊。
2.3 万浏览 · 40 点赞 · 49 讨论
今年这波流感的主毒株又换了面具?易感人群可能更多更广,你们那边接诊情况如何?
belb咏歌呼吸科医师
最近查看了关于今年入秋以来的流感新闻和专家预测情况,我感觉今年的流感季,似乎有一些不同。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41周第87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 而从2022~2026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变化图来看,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提前到来,且专家预测的流行毒株不同于去年,感染人数或增多,应提高警惕。从毒株类型上来说,今年报告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而去年是甲型H1N1,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需引起重视。大家现在的门诊情况咋样了?需不需要提前多备点药来应对这波流感攻势?
cover
9692 浏览 · 18 点赞 · 282 讨论
分享一例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月光如盐0消化内科医师
病例信息【患者信息】:女,49岁【主诉】:咽部异物感1月余【现病史及既往史】:既往体健【检查】: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包括:食道环形沟,垂直于环形沟的纵行沟槽,黏膜脆弱【临床诊断】:内镜下考虑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经过及结果】:
cover
2315 浏览 · 13 点赞 · 13 讨论
水分离的再尝试(论少量多次、多点注水操作的一定程度误导)
一眼万年_连仲白内障科医师
最近跟几位老师又探讨了一下水分离的一些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是感觉水分离这一步做得很不爽利,拖泥带水。我在术中又做了一次尝试,发现其实大家技术动作基本都没有问题,不能彻底水分甚至水分不能完成,主要还是在于过于谨慎小心,推注液体的力度不够,现在大家考虑比较多的是少量多次、多点注水分离,特别是这个少量多次注水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把大家误导了,本身推注力度可能不够,又间断注水,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力度,不持续注水就不能持续对囊袋与囊袋内容物产生分离作用,只有持续不断的注水才能更有效的分离囊膜与晶状体内容物,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推注力度,如果少量推注分离不开,我们通常会再换位置去推注,最后导致分离不开、分离不完全还扰
coverplay
留住光明 回复
水分力度这点连主任总结太到位了,水能漫过后囊与推注力度有非常大的关系,良好的水分也在超乳阶段提供良好的转核基础,对新手来说非常重要了。
3474 浏览 · 22 点赞 · 29 讨论
一例头皮肿物病历
畅轶无限全科医师
病例信息患者,女,84岁,既往高血压史,头皮部肿物无痛无痒渐进性增大4年余。 病例讨论大家考虑什么诊断
cover
AA大小便常规批发 回复
毛外根鞘囊肿吧
1.1 万浏览 · 8 点赞 · 14 讨论
传说中的北海道“章鱼壶”病例你见过吗?也许在你身边比比皆是,你会漏诊和误诊吗?
sudalisd心血管内科医师
病例信息难得今天有空,整理一下这个月已经遇到了的4例应激性心肌病(Takosubo),其中这个星期3例,会诊的2例,自己科室的2例,各种应激因素都有(包括情绪和躯体疾病的应激,女性发病一般是情绪应激,多于绝经后,男性发病一般是躯体疾病应激),详见下面的病例,希望对各位老师能有帮助。医学学无止境,需要不断学习。应激性心肌病其实在临床并不少见,只是很多老师对应激性心肌病的关注度和理解度不够,相当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特别是容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所以大家在诊断心肌梗死或心肌炎时,一定要想到和应激性心肌病鉴别,还有罕见的嗜铬细胞瘤(所有疾病中最伟大的演员,最会伪装)。心电图还是发现应激性心肌病最关
cover
星星之火ou 回复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强烈精神或躯体应激引发的急性心肌疾病,核心特征是左心室心尖部呈“气球样”扩张,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又称“心碎综合征”。
病例库
心血管
2.3 万浏览 · 94 点赞 · 402 讨论
(原创)一心求死,耶稣也救不了
急诊狼人急诊科医师
“了解一种疾病,看一个人的一生。”监护室白班临近下班,留观区医生打电话,“收个糖尿病酮症的,稍微有点心肌损伤!”(稍微有点心肌损伤现在成了嘲笑留观医生的点,无恶意,继续讲。)挂断电话,“这个点,监护室收个糖尿病酮症的!”,护士听到我的话,说,“你不去干预一下,这可就进来了!”快速看了下病历和化验,具体如下:患者,女,75岁,因发热1天入院,最高体温39.5摄氏度,无其他不适,既往糖尿病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如下:首先很感谢检查做的很全!你感觉病人咋了?看完化验,立即站起,护士问“咋了?”“来看发热,CRP正常,高敏肌钙蛋白9.6,心电图频发早搏,胸前导联广泛的t波倒置,心脏出事了!
coverplay
xiseng 回复
这就是传说中的心碎综合征,心内科医生没有详细询问病史,或经验不足。
病例库
危重急救
4.9 万浏览 · 156 点赞 · 60 讨论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